小茶702003 小茶702003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 发帖数: 1,748 关注贴吧数: 1
真庆幸我们选择了丁克 一个多星期以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孩子是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你所有的精力的,太恐怖,也太累了。先生和我都感慨:幸好我们选择了丁克! 先生的侄子今年15岁,已经被爷爷一家宠成了问题少年,考试成绩基本是班里的最次一名,他沉迷网络游戏、撒谎、逃课、懒惰、放纵.....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已经提醒他妈妈要严厉看管,可是她的学历根本就不能辅导孩子任何课程,对孩子的教育基本是强制教条和讥讽,也不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当然,如果你没有方法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难以理解他的思路和言行。这个学期他们班上已经有四位同学放弃学业,15岁的侄子也想放弃学业,还吵闹要家里购买电脑,由于我们坚决反对,他爷爷才放弃了给他买电脑的打算。我们考虑如果他连初中毕业证书都没有,以后怎么立足社会?这个假期,他妈妈请求我们的帮助,我是唯一在这个家庭里能与他沟通并能让他言听计从的人,我们必须比他拥有更多的知识面才能让他心服口服。从7月28日起,他到我们家生活一个月,我们希望可以改变他的心态和观念,至少让他明白,什么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每天与他一同起床、跑步、学习、游戏、甚至一起动手做家务,他改变了在家里非常多的不良习性。因此我明白了,孩子的心其实很孤独,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并付出言传身教的行动,让他明白他每天生活的一切不是不劳而获的,是我们辛勤的付出换来的,他也要为这个家庭付出他的努力。 才过一个星期,我们身心疲惫啊,而且丁克生活次序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可以看到他的改变,付出是值得的。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与他一起跑步,我又苗条了,呵呵。 真庆幸我们选择了丁克,只要8月过去,我们依旧要享受般的丁克下去!
[征文]我爱丁克吧 2005初识丁克吧,是通过丁克吧的第一任吧主柔枫幻月的介绍,知道了吧的存在后便一见钟情,而当时的丁克吧每天所有的帖子才区区几个,来来去去就是几个铁杆铁丁在发言,但是从那时候起,每天到丁克吧发帖回帖就成了我必修的功课。随着吧主由柔枫幻月换剑如飞虫,再由剑如飞虫到衡阳观景,衡阳观景换千年心事……而在某一时期吧主的位置空缺,最后由剑如飞虫坚持到了现在,我和丁克吧经历了三年的时光,用先生的话来说:爱是要每一刻每一刻的一直相伴下去!我想,我爱上丁克吧了。 黑丁、深海坷坷、剑如飞虫、衡阳观景、千年心事、红岩知己、尼莫、小小爱飞毛、卡萨布兰卡……还有许多现在已经都不在丁克吧露面的丁克盟友们,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一个有苦恼、有欢乐真实的丁克家园。黑丁和深海坷坷的亲身经历让我了解到她们在生活里承受来自自己最至亲的人的反对和挑衅;也很佩服男丁们面对妻子的徘徊和犹豫所做的坚定抉择;非丁的反对、漫骂、指责和每天删除无聊的刷吧都让我开心的觉得:丁克吧真有意思!而这也证明了丁克吧已经有了更大更强的生命力和免疫力,足以让更多有丁克意识的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丁克吧主和丁克盟友们最大的功劳,也是我们最心仪的时刻。现在我们丁克大家族里有了更多新鲜的血液:白羊依依、风中唯我独行、万人醉、无光之心、云淡风轻、虾米97等等还有现在的新吧主漂亮小猫,天啊光是数都数不过来!!!!!无论我们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丁克,丁丁们来到丁克吧,相互的交流、探讨让我们丁克之旅程多姿奕彩,每一天丁克们过着相似却又不同的时刻,分享丁的乐趣、自豪,优雅地展示各自的风采,丁克吧让我越来越爱不释手,不能每天亲密接触一下,似乎这一天少了某种微量元素,浑身不对劲。在旅行的路途中总不时想念着丁克吧今天又有了什么新鲜的内容?久违了的丁友们他们又经历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爱难道不就是这样吗——总在思念,无法割舍,我真的爱丁克吧。 爱就是要每一刻接每一刻的一直相伴下去,我们会和丁克一直相伴下去……
生育岂能是随随便便的事????????????????? 戴华雄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1月6日 同样是孩子 六岁的大儿子摔伤了,她赶紧抱着孩子去医院。小儿子没人照看,她将他放在浴缸里玩,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浴缸里没水,但很深,孩子小,爬不出来,看起来是很不错的主意。不知为何,不足两岁的小儿子居然将浴缸的水龙头拧开了,小儿子淹死了。 这件事发生在澳大利亚,这位可怜的母亲是一位到澳大利亚时间不太长的移民,来自中国。她被起诉了,法庭上,陪审团一致认定她有罪,她被判刑。 先有丧子之痛,又添牢狱之灾,她号啕大哭之余多出一些愤怒与不满,情不自禁地用家乡话发了句牢骚:“我自己的儿子淹死了,关你们什么事?”法官问“你说什么?”她不敢回答。但她的律师不能“藐视法庭”,老老实实地将她的原话译成英语。顿时,法庭内议论纷纷,陪审员和法官愤怒了。 法官站起来,面色庄严、沉静,一字一顿地说:“尊敬的女士,我必须告诉你,你的话不对,你所生养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更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孩子!”这件事发生爱2006年9月。 大约一个月后,在中国湖南某村庄里,一个5岁的男孩在池塘边玩水,不幸掉进水里淹死。他的妈妈是我的表姐,当时正在邻居家热火朝天地打麻将。 远隔重洋,听我的母亲在电话里说起这一噩耗时,我脱口就问:“表姐怎么办?”母亲说:“还能怎么办,再生一个呗!”
养个孩子不如种棵树--读《贾平凹谈人生》 节选《贾平凹谈人生》作者:贾平凹 对人生我确实不是说特别乐观,但是你还得活下去,你总不能成天愁眉苦脸的,但总体上你感觉,人生苦难得很。我当年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不主张再生孩子。我说大人都活得累,你何必再生个孩子?不光是你把她养起来,咱也要受很多罪,孩子长大了也是,将来要活受罪。你说现在这孩子,7岁就得上学,自从7岁以后一直到她死,她就没有一天能过得轻松,受那个罪干啥?当时我心里说,要生个孩子,还不如去种棵树,树还无忧无虑的,种棵树总比你生个孩子要强。但是世俗吧,你不要孩子又不行,你还得过这种日子,那就过这种日子吧,那就只好这样受罪吧。小孩你要监管她,长大以后,上学、就业、结婚、生子……那事情是多得一塌糊涂,咱这一生就为那些奋斗了,不说奋斗了,就挣扎了一辈子吧,生下那个娃又继续……但是你想一想,人类本来就是这样过来的,你总得……就像农村有句话说是:年儿好过,月儿好过,日子难过。这每一天他都难过,这每一天每一天都得要过去。你说现在我活得多痛快?我倒不觉得活得多痛快呢。但是死活总得要过下去,对人来说,小段小段的,它有它的欢乐在里头,但总体来说它不是欢乐的。换一个角度来讲吧,我看过托尔斯泰有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原话不是这样的):“我们都诞生于爱的。”父母在做爱过程中才诞生我们的生命,他是从爱的角度来探索,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爱心的,我们就来自爱。但是现在基本上好多年轻人要孩子吧,它不是爱,它是爱的附加品。它那是没办法的,无奈的结果。原来吧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现在倒不谈这个传宗接代了。我老讲,传宗接代那个意义对现代人来讲已经淡漠了。你比如说:问你爷爷是谁,叫啥,一般人都不知道他爷爷叫啥,更不知道他爷爷的那个父亲叫啥,你连你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你怎么给他传宗接代?所以说传宗接代对他爷爷或者他父亲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一般人都是为了自己来活着,要一个孩子还是想为自己带来笑声、欢乐、玩耍,解脱这个苦闷,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就为孩子开始奔波。现在好多父母都是为了孩子最后能有出息啊,瞎耗工夫。是看到那些吧,自己简直是觉得很可悲。但是到自己身上吧,自己不做那又不行。你比如说现在教育孩子,要按我那意思就叫孩子不学习,想玩就玩,多好啊,小孩嘛。但是又没办法,整个中国都是那样,你在教你孩子玩吧,你孩子学习好就考不上大学,这个很矛盾。人这一生就是很矛盾地、很无奈地跟着人家朝着这个方向走。所以我想吧,咱们或许就是芸芸众生,随大流,别人怎么走你就得怎么走,你不走就不行。 一个五十多岁的作家说出了对生活的无奈,算是实话实说了。可惜他未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养个孩子不如种棵树)。庆幸自己选择了丁克,不必再按前辈的脚印去走那些重复无奈的老路,在现在,能按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真的不多。与实践自己的意愿、敢于承认丁克并支持到底的我们共勉。
面对人人都有的生育权:丁克投弃权票! 摘自《深圳青年》2007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每次我都投弃权票 作者:羲水羽衣一位记者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选举人大代表的事情:那一年,胥阿姨快要退休了,正赶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阿姨特意到理发店里吹了头发,换了新衣服,似乎她不是选民,而是候选人。有人嘲讽她,她说:“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啊,又不是到你家搓麻将。”阿姨认认真真地填好选票,迈着庄严的步子,来到票箱前投下了她神圣的一票。面对记者的采访,胥阿姨说其实她每次选举都要吹头发,换新衣。记者问她了解那些候选人吗?阿姨诚实回答:“不了解”。“那你还投票?还相信选民的权利会得到尊重?”阿姨认真地说:“我老实告诉你,这些年我投的都是弃权票,因为我对那些候选人都不了解。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游戏,我坚持这样做,第一,说明我认真地履行了一个选民的义务,第二,我想,如果弃权票多了,就会引起上面领导的注意,能够逐步改进选举工作。” 听了朋友的讲述,我感慨万千。有许多人认识不到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即使认识到了,也因为觉得个人力量渺小而使责任心打了折扣,甚至放弃了责任,把责任变成一场游戏、一种形式、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从而渐渐丧失了一种力量、一种财富和一种独立的精神。其实,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只不过在困难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执着和睿智罢了。看了这篇文章,脑海里立刻想到丁克的选择其实就是:面对生育,我们有放弃的权利;面对人云亦云的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我们选择投弃权票! 在我们的周遭,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完全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而把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变成一种形式;甚至还有典型的嗜老族,不仅自己不能够独立,还要靠父母微薄的退休金来养育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而把责任变成一种游戏:反正生了孩子自然有人帮养活!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明白养育孩子是要做出牺牲和为孩子完全付出的艰巨工作,他们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即使是教也是过分的溺爱和放纵,是别人生,我也要生的论调!多么可悲的随波逐流!当然,不否认有许多有责任感的父母: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养。而此时,却不断地发现好孩子在这样的社会大染缸里,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和不良习性的干扰是那么的无奈……因此,丁克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面对人人都有的生育权,投自己的弃权票。我们不会因丁克渺小的力量而使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大打折扣,更不会随波逐流。丁克的责任便是减少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占用,减少人口的制造,当然许多反丁克的人士并不赞同,但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和谴责、甚至漫骂,我们丁克一族有困难也有压力,但是如羲水羽衣所说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只不过在困难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执着和睿智罢了。
1944年的丁克:张爱玲《造人》 造人 我一向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于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完全敬而远之。倒不是因这“后生可畏”。多半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还不如我们这一代也说不定。 小孩是从生命的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面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怎样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来,把长辈们大大地吓唬一下。青年的特点是善忘,才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心理忘得于干净净,直到老年,又渐渐和儿童接近起来,中间隔了一个时期,俗障最深,与孩子们完全失去接触——刚巧这便是生孩子的时候。 无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们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爱的累赘。他们不觉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认真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 凭空制造出这样一双眼睛,这样的有评判力的脑子,这样的身体,知道最细致的痛苦也知道快乐,凭空制造了一个人,然后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他……造人是危险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处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从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给他筹备好了,还保不定他会成为何等样的人物。若是他还没下地之前,一切的环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绝少成功的机会——注定了。 当然哪,环境越艰难,越显出父母之爱的伟大。父母子女之间,处处需要牺牲,因而养成了克己的美德。 自我牺牲的母爱是美德,可是这种美德是我们的兽祖先遗传下来的,我们的家畜也同样具有的——我们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爱只是兽性的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并不在此。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觉,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种论调或者会被认为过于理智化,过于冷淡,总之,缺乏“人性”——其实例是比较“人性”的,因为是对于兽性的善的标准表示不满。 兽类有天生的慈爱,也有天生的残酷,于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竞争中一代一代活了下来。“自然”这东西是神秘伟大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不能“止于自然”。自然的作风是惊人的浪费——一条鱼产下几百万鱼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单剩下不多的几个侥幸孵成小鱼。为什么我们也要这样地浪费我们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当值钱的动物,喂养,教养,处处需要巨大的耗费。我们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时间也有限,可做,该做的事又有那么多——凭什么我们要大量制造一批迟早要被淘汰的废物? 我们的天性是要人种滋长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们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们的种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样的不幸的种子,仇恨的种子! (作者:张爱玲,原刊1944年5月《天地》月刊第7—8期合刊) 写到骨子里去了!!!!!!!
给漫骂丁克者的一封信 漫骂丁克者们: 你们辛苦了!我一直认为能在论坛里回帖的人是有礼貌并且有一定素质和涵养的人,但是看到你们在丁克吧里的漫骂和无理干预丁克一族的帖子时,我质疑你们的心态,难道你们心理不平衡吗?不健康吗?为何一定要用肮脏不堪的漫骂的言语来给论坛添置不堪如目的字眼呢?人类的语言多么希望多些用来沟通和赞美,而少些埋怨和漫骂啊!  非常感谢你们给丁克一族的建议和忠告,相信你们也是出于好心(至少是想提醒我们一旦错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将不能倒流),但我们坚信:我们之所以选择丁克有我们自己的理由和信念,如同你们选择养育孩子是你们的骄傲!我们没有干涉你们的世界,也请你们给我们丁克吧一个干净的空间.  请放弃对丁克的漫骂.那是徒劳无功的,我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的!你们有这样的精力在这里叫嚣,还不如教育好你们的下一代,千万不要让你们自己的孩子成为丁克就好,这个对你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吧?  生活不是因为有多种的选择才多姿多彩吗?即使你们的心理怎样地不接受和反对丁克,丁克依旧会存在,而且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丁克一族在中国将越来越壮大.                                     小 茶
转载:“丁克”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 陈娉舒这年头,两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人在外另一人得当“空巢一族”的丁克家庭,不很新鲜了。“丁克”,照英文原意直译过来就是:挣两人工资却没有孩子。丁克族,当然就是那些岁数或婚龄都有些年头了的男女啦。不过,即便在观念开放的大都市里,丁克族也还多少得承受着一些不解,甚至是责备。宽容点的,说你“不懂得养儿育女的乐趣、还没长大!”严重的,说你“没有爱心、逃避责任、自私、不是女人”。我理解,“还不生孩子啊?”这话含有一些善意和不理解。让人不明白的是,不生孩子和“没有爱心”有何相干!这“爱心”,自然不是指对自家孩子的爱———母子连心千古皆是。我们讨论的该是“公益爱心”,是与人为善的贤良。事实上,对社会的爱,对周遭人等的友善,只跟女人自身素养有关,跟她生多少孩子无关。不喜欢孩子、想过二人世界、想发展自己、负担不起、夫妻不睦或不育……能上桌面不能上桌面的理由,成了丁克族茁壮成长的N种土壤。而我坚信,养不养孩子,大多数人是以“负责”为出发点,只不过,各人眼里的“负责”,不尽相同。“儿女承欢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可能仍是时下很多人生养后代的最大理由。而丁克族的一种普遍心态是:与其不能对孩子负责任到底,不如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因为,“生育”二字好沉重。比如“生育成本”。你对此可能只联想到钱。有好事者算过“金钱方面”的生育成本,养一婴儿一月起码两千:保姆费、奶粉费、尿不湿、衣物……婴儿可不是玩不大的布娃娃,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她有爱好,钢琴、英语、书画……各种特长班大门敞开。每一道门槛,都有无数双伸长着要钱的手等着你。“人力资源”和“生存空间”何尝不是“生育成本”!这年头,生活节奏、工作压力……对一对双职工来说,如果两方都不想下岗,是不是需要有人帮把手带一段时间的孩子?而请保姆之难,相信很多人是明了于心。 即便“人力”齐了,还有“空间”问题。你得让你的孩子和帮助你养孩子的人有地方住。自然有人可以轻描淡写说“什么饭不养人!”确实,不乏有人曾在住地下室的时候生儿子也有人曾在租房的日子里养女儿。不过,据我所知这一切“俱往矣”,每一桩“鸟枪换炮”的事例无不印证着没有哪对父母面对后代甘于委曲求全的。生育毕竟是添丁加口的现实,探讨“空间需求”,也是一种求实。当然,很明显,“空间问题”实质还是经济问题。有人会耻笑这种“斤斤计较”太过功利:跟孩子带来的成就感比,这一切算什么!培育后代,应该蔑视金钱排除万难。事实上,养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所需的,又岂止金钱、人力及空间?!只不过,仅仅这几项,就足以将一对年轻双职工夫妇的信心打垮在地。“生育成本”远不止此。一些人,有了孩子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丢弃早先的爱好情趣,最俗的例子比方说看电影、听音乐会、旅行、锻炼、聚会……尽可指责“这是些自私幼稚的念头”,可人各有志,这种种“放弃”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对他们而言,丢弃这些,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甚至是“连自己也丢了”。而他们不想。这种“对自己负责”,有多大错呢?好歹它还算是一分理性,即便因此他(她)童心未泯城府不深又有何妨,只要他(她)乘车让座、不随地吐痰扔纸屑、购物排队、开车礼让……是不是还是合格好公民?!生养一个生命,最起码应该是一件能给已然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增添愉悦而不是负累的事———于家人于社会都应如此。否则,不要也罢。有人自认“不想”或“不能”做这样的“生养”,也不失为面对现实的负责任的态度。至于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感,尽可体现在你如何对待已然活着的人,包括父母、亲友、同事乃至每天与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哪怕仅仅是微笑示人也是对周遭“友善”的一种“负责”———这分必须跟随我们一生的责任感,与制造不制造新生命无关。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千里走单骑》感人的台词 《千里走单骑》首映式终场的一段台词(转摘)------让我泪流满面前天在凤凰卫视看的《千里走单骑》首映式,整个晚会比较搞笑,但接近尾声的时候放了一台词的独白,是关于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心声,让我泪流不止,其中感触,各位各自感悟,这篇台词的题目是<<当我老了>>(以下内容为转摘):孩子…… 哪天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不行,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 如果我吃得脏兮兮,如果我不会穿衣服……请耐性一点……记得我花多久时间教你这些事吗? 如果,当我一再重复述说同样的事情……请不要打断我,听我说……你小时候,我得一遍又一遍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睡着…… 当我不想洗澡,请不要羞辱我也不要责骂我……你记得小时候我曾编出多少理由,只为了哄你洗澡…… 当你看到我对新科技的无知,请给我一点时间,不要挂着嘲弄的微笑看着我…… 我曾教了你多少事情啊……如何好好的吃,好好的穿……如何面对你的生命…… 如果交谈中我忽然不知所云,请给我一点时间回想……如果我还是无能为力,请不要紧张……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对话,而是能跟你在一起,和你的倾听…… 当我不想吃东西时,请不要勉强我。我清楚知道该什么时候进食……当我的腿不听使唤…… 请扶我一把……如同我曾扶着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 当哪天我告诉你不想再活下去了……请不要生气……总有一天你会了解…… 请试着了解我已是风烛残年,来日可数…… 有一天你会发现,即使我有许多过错,我总是尽我所能要给你最好的…… 当我接近你时请不要觉得感伤、生气或无奈。请你挨着我,如同我当初帮着你展开人生一样的了解我,帮我…… 请扶我一把,用爱跟耐心帮我走完人生……我将用微笑和我始终不变无边无际的爱……在另一个世界看着你…… 我爱你,孩子……你的父亲 当我们老了,真不希望给自己孩子这样的压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