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向日葵的家 油田向日葵的家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3 发帖数: 1,247 关注贴吧数: 8
我们的征途,是更远的星辰大海 这个长假,“家”与“国”浪漫地撞了个满怀。中秋的月光,温柔地洒向每一张团圆的餐桌;国庆的歌声,回响在每一片沸腾的热土。 这种时序的巧合,更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家的“小确幸”,从来都与国的大进程同频共振。 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仿佛还在眼前。铁流滚滚、战机呼啸,展示出一个古老民族在复兴征程上,重塑自我的意志与决心:今日之中国,有强大底气守护每一扇窗后的灯火安澜,有坚定意志捍卫14亿多人的岁月静好。 今夜,我们脚踏坚实大地,仰望中秋明月,尽享万家灯火的安宁祥和。这份岁月静好,是祖国给我们最深沉、最坚实的承诺。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这个国庆中秋双节,这份“硬核”承诺,是即将圆满收官的“十四五”规划具象化。 这五年,是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奋进历程。我们顶住“脱钩断链”的逆境压力,锻造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更强韧性,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步稳蹄疾……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超35万亿元经济增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赛道……每一个具体的数字和叙事背后,都是一份份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兴旺的乡村产业、更智慧的城市脉搏、更多元的机会赛道、更宽广的向上之路…… 个人的命运轨迹,如此清晰而紧密地与国家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奋斗,都是国家发展的鲜活注脚;国家的宏伟蓝图,也为每个人的梦想撑起了翱翔的苍穹。 脚步所至,皆是征程。在个人奋斗与国家宏图中,让我们双向奔赴,以头顶明月,敬山河无恙;以心中赤诚,赴未来之约。 家国同梦,月圆人安。我们的征途,是更远的星辰大海……
如何破解“节后综合征”? 新华社西安10月7日电(记者蔺娟)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来袭,可以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找回好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指出,“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的临床疾病诊断,而是指个体在长假后,从放松状态回归日常轨道的过渡期中,出现的短暂身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包括:情绪方面,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感到厌倦、恐惧、焦虑,甚至莫名烦躁、情绪低落;生理方面,失眠、早醒、疲劳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在为患者问诊。新华社发  张侃表示,“节后综合征”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节假日期间,人们通常会打破日常的作息规律,熬夜、晚睡晚起等情况屡见不鲜,使得睡眠质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心理健康。饮食也往往缺乏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食用油腻或辛辣食物等行为,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破坏肠道的菌群平衡,引发腹泻、便秘等症状。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促使“节后综合征”的产生。此外,节假日后,重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当中,部分人可能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改变,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波动,诱发“节后综合征”。 如何调适以减少或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发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湘建议,可以温柔校准生物钟,早晨尽早拉开窗帘,去户外稍微运动接受光照,逐步调整入睡时间,能有效帮助生物钟复位。营养的优化必不可少,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减轻身体的运转负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整体适应能力。另外,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信心的积极反馈,有助于缓解焦虑。 程金湘提醒,面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非对抗。虽然“节后综合征”通常在一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月以上,且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为什么有的动车组“一闪一闪”? 经常坐动车出行的旅客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动车组车顶上的两个“灯”会快速闪烁,看起来“一闪一闪”的。 这两个“灯”学名叫动车组受电弓监控装置。 受电弓是安装在车顶上的设备,负责从接触网获取电能,为高速行驶的列车提供动力。 在动车组高速运行中,受电弓需要与接触网保持稳定接触,确保电流持续、平稳传输。 受电弓监控装置就像受电弓的专属“摄像师”,在运行中实时监控受电弓状态,全程盯控受电弓安全工作。 受电弓监控装置上有两排补光灯,有些是常亮状态,有些是通过快速闪烁,为监控装置补光,确保监控画面清晰。这时候,旅客朋友看到的动车组就是“一闪一闪”的 。 8 辆标准编组的动车组通常会有两组受电弓及两组监控装置,车型不同安装位置也不同,一般在动车组 2 号、7 号车厢或者 3 号、6 号车厢的车顶,监控装置与受电弓位置距离通常在 2 米以内。 监控装置拍摄的画面可以实时传输至车内由随车机械师查看或回放,随车机械师就像每趟动车组配属的“镖师”,除了做好车内巡视外,还需定时通过监控屏,查看一次弓网状态。 列车到达目的地后,随车机械师需要继续检查动车组前罩灯、前窗玻璃、头罩、车门以及受电弓状态。 除了途中监控,动车组结束一天工作后还要驶入动车“4S 店”进行检修保养。 其中受电弓及监控装置是重点检查部位,地勤机械师要在断电状态下目视手触检查,并进行升降弓实验,确保各部位状态良好。
品质化需求升级带动供给创新 品质化需求升级之下,科技与政策的协同不断带来新突破。智能科技重构产品逻辑,政策与金融“精准滴灌”,场景升级激活区域潜能。   2025年盛夏,中国消费市场在热浪中奏响创新与升级的交响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3%,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一场由品质化需求升级驱动的供给变革,正在带动消费领域供给创新,不断描绘夏日经济的新图景。   今夏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消费者对“清凉”的定义已超越物理降温,转向健康保障与情绪满足。健康属性成为家电消费的首要考量,防晒市场迈入千亿级规模,全场景功能服饰覆盖多元需求。中医药文化饮品成为消暑“新顶流”,折射出消费者对文化认同与疗愈体验的渴求。   文旅消费则体现为“避暑+深度”双线并行。传统避暑城市热度稳增,而小众目的地增速显著,“反向旅游”带动周边业态升级。游戏IP与地域文化融合的沉浸式活动,创造了“场景+消费”新模式,吸引年轻客群深度参与。夜间经济更是向产业化升级,消费时段占比持续提升。   品质化的需求升级与供给创新双向奔赴,科技与政策的协同不断带来新突破——   智能科技重构产品逻辑。家电行业通过AI算法优化能耗与健康功能,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文旅产业融合科技与自然景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深化体验层次,体现技术对传统业态的重塑潜力。   政策与金融“精准滴灌”。商务部开展的“购在中国”系列活动联动多地消费季;文化和旅游部发放消费补贴超5.7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领域。政策“组合拳”通过降低消费成本与优化企业资金链,双向激活供需两端。   场景升级激活区域潜能。“体育+非遗”“农旅+直播”等模式打破产业边界,构建消费闭环;县域市场依托本地资源开发体验项目,印证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这种跨界融合不仅释放区域经济动能,更推动消费从“短期引流”转向“长期生态”构建。   尽管夏日经济如火如荼,但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同质化竞争削弱地域特色。一些地方文旅陷入“千城一面”困局,“想你的风”式营销泛滥引发审美疲劳。高品质度假产品、康养旅游等细分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住宿业标准化体系仍需完善。二是服务能力与监管压力并存。暑期亲子游火爆导致部分景区承载力超负荷,新兴项目面临安全监管挑战。部分地区存在预约系统卡顿、客流疏导不足等问题。此外,消费信心需进一步巩固。   探究夏日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需深化改革与科技赋能并进。首先应从结构性改革入手破解同质化问题。各地应立足文化基因与资源禀赋,通过差异化活动塑造地域IP,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其次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增设便民设施、强化安全监管等举措,需形成系统性支持网络。这些细节优化直接关联消费者满意度,是构建“回头客经济”的基础保障。最后要善用科技开拓新增量空间。比如,AR导览、元宇宙夜游等技术不仅是体验升级工具,更是破解景区承载力瓶颈的突破口。总之,要持续通过供需两端协同推进,才能让“热力四射”的夏日经济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孩子独自在家,“安全弦”要绷紧 暑假期间,不少孩子独自在家学习、玩耍。独自在家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需做好安全教育,保障居家安全。   厨房、飘窗,都存在风险隐患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外出不安全,待在家里最安全。其实不然,家里也有危险的地方,平时就要注意安全教育。”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机动队伍一中队中队长王祺说。   作为一名消防员,王祺每年暑假都会遇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儿童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惨剧发生,他结合多年实战经验,给出了一份安全攻略。“厨房有刀具、电器和燃气,是比较危险的地方。”王祺提醒家长,出门前最好把厨房门锁住,让孩子远离厨房。他曾救援过一名独自在家的11岁女孩,她本想煮面吃,但由于不熟悉燃气点火操作,打不着火,然后又忘记关闭阀门,导致燃气泄漏。幸亏母亲下班回家发现后报警,才避免一场大祸。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识别燃气泄漏的气味,闻到异味立即开窗、关阀、撤离、求助。”王祺说。另外,家里应及时安装或更新燃气报警器和自动切断装置。打火机、火柴、药品、化学制剂也应该锁进柜子,防止孩子误触。一名8岁男孩在家用打火机烧纸玩儿,火苗蹿到窗帘上,引发火灾;一名7岁女孩把酒精消毒喷雾当水枪玩儿,消毒水流到手上后,又去揉眼睛,因家中无人耽误救治……“这些惨痛的教训都值得家长吸取。”王祺说。   对于家住高层的孩子来说,阳台、飘窗处也存在隐患,为避免孩子坠落或高空抛物,“应该在阳台、楼道加装安全护栏,护栏间隙要小于11厘米。”王祺说。   注意用电安全,采取防触电措施   暑期气温高,用电多,是家用电器故障高发期。哪些安全用电知识需要掌握?   一名孩童在家中感到闷热,想要使用电风扇,便去插电源,不料遭遇了漏电事故,孩子被吓哭。所幸,经家长检查,小孩没有受伤。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暑假期间,用电安全不容忽视。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用电服务专责尚继武提醒家长,如果留孩子独自在家,离家前家长应做好以下用电检查:了解家中用电设备的功率,确保家中电器负荷不超过电力线路承载能力;确保家用电器均为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电器;确保家庭用电线路已经安装合格的接地线,并选用与家中用电负荷相适应的熔断丝;确保家中用电线路已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定期对漏电保护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家中不使用外壳破损、导线裸露的电器设备;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排上使用太多电器,不然有可能导致短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   去年,一名11岁女生暑期独自在家使用电水壶烧水时,不慎用湿手触碰了带电的电源插头,遭到电击。她的左手中指瞬间剧烈刺痛,还被电击出一个洞,家长懊悔不已。   尚继武建议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用电安全,湿手、湿毛巾等不能触摸、擦拭开关、插座等,湿手也不能插拔插头和操作带电的电器设备;使用电器时,应注意电源线不要被重物压住,否则可能会造成电线折断或绝缘层破损,导致短路或漏电;插拔电源插头时要着力于插头,不要拉拽电线,防止线路损坏产生危险;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要放在床边充电,一旦爆炸可能直接伤害到床上的人,也容易点燃床品,引发火灾;手机充电时不要接打电话。   对于有年龄较小孩子的家庭,尚继武建议给墙面较低位置的插座装上保护罩,或安装防触电插座,防止孩子因好奇将手指或其他东西塞进插座孔内,引发触电事故。   用好远程监控,制作安全联络卡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木植街乡中心小学校长王予川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外出打工或务农,暑假期间孩子自己在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一见老师就“诉苦”:“管不住,我出去干活,就一个晌午的工夫,孙子就自己跑到院里,摔了个‘大马趴’。”王予川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保护独自居家孩子的安全,比如安装智能摄像头。家长在外也能随时关注、语音提醒,必要时拨打求救电话。   “可以给孩子配个电话手表,暑期父母在外,有空就和孩子视频通话,做到时常提醒,以确保孩子在家安全,还能联络感情。”王予川说。一名三年级学生和上高中的哥哥在家生活,父母都外出打工,每天他们的母亲都会给他们打视频电话,提醒安全问题,父母还决定给家里安装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王予川认为,除了上述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外,还应充分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远亲不如近邻,关键时刻有人帮。家长离家前,最好能和邻居打个招呼,请邻居时不时来家里看看。”王予川说,“村委会也可以组建互助巡查网,志愿者定期入户查看,提前排除隐患。”   她还建议家长制作一张安全联络卡放在家中,上面写清楚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以及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这样,当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求救电话,并能说清楚位置和联系人电话。
有一种爱,叫不放心 01 富养怕骄纵,穷养怕无成 无数的教育家给中国父母最中肯的建议是:富养,不是娇惯;穷养,不是散养。 在爸妈眼里,孩子是需要包办的——他还小,他不会,他不懂。 似乎,饭菜不搭配好了,儿女就会营养不良;出行不随时跟着,孩子就会被人欺负。在他们眼里,最安全的地方是家里;在他们心里,最爱自己宝贝的仅自己。 故而,从当上父母起,他们就没为自己活过一天。接送读书,操心工作,参与生活,甚至第三代,第四代,仍在监管之列。 02 远了不舍得,近了不甘心 对于父母来说:我的心很小,只容得下你一个;我的爱很窄,只遮得住你一个;我的情很短,只够得着你一个;我的话很多,只送给你一个。你娇媚的容颜,是春风的百合;你欣喜的表情,是我前行的标竿;宁可把自己站成石头,也要坚守爱的承诺,在无数失意的日子,给你港湾,给你眷恋,给你勇气,给你资源。 每个清晨,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像钻石一样闪亮,更要像钻石一样坚强;你要通过自己努力换取成功,活出真正的自我;你要乐观开朗,积极阳光,且满满正能量。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注定成功,但,心有信念就是不一样。即使眼下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 03 多了怕涝了,少了怕渴着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爱生忧,爱生怖。 每位女子,当上妈妈后,都胆小,生怕宝宝有状况;每位男士,当了父亲后,都勇敢,就怕妻儿受委屈。 别人家有的,一定得有;别人家没的,也尽量争取。 在他们眼里,孩子太弱,没自己撑着不行;孩子太嫩,没自己帮衬不中。 即便有分歧,有矛盾,只要对孩子好,什么都能放下;哪怕有过节,有冲突,只要为了家人,什么都能释怀。因为,他们幸福了,自己就幸福。 04 有一种爱,叫不放心。 你在家,有人堤点你;你在外,有人关心你;你还小,有人领着你;你大了,有人牵挂你。 其实,无论是谁,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因为是你,他才变得很贪,贪你有最多的笑和美;因为了有你,他才变得很忙,忙是防危,忙着杜渐,只盼着你的世间永如春天。 05 这世间,什么都有限,只父母对子女的爱无限;这世间,什么都有边,只子女对爸妈的爱无边。 或许,我们都无法达到期许的圆满,但,只要自己有心,就是幸福快乐的一天又一天;只要彼此都在浇灌,就有家和业兴的一年又一年。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也别忘了让父母展眉一笑,略享清欢。因为,他们所有的“不放心”里,释放出的全是爱的信号和甜甜醉人的味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