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nlon
Dronlon
关注数: 45
粉丝数: 34
发帖数: 714
关注贴吧数: 39
说甚么困难比天大,说甚么糊涂鬼是他,倒把人闲逼煞,则一会里忽 说甚么困难比天大,说甚么糊涂鬼是他,倒把人闲逼煞,则一会里忽开怀也那几家。
绛都春 绛都春⑴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⑵。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当时明月娉婷伴⑶。怅客路、幽扃俱远⑷。雾鬟依约⑸,除非照影,镜空不见。别馆。秋娘乍识⑹,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丹青谁画真真面⑺,便只作、梅花频看。更愁花变梨霙⑻,又随梦散。 [1] ⑴绛都春:词牌名。《梦窗词集》入“仙吕调”。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六仄韵。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字。 ⑵坠燕:典出《绿珠传》:西晋时期著名歌女绿珠为感激石崇之厚恩,跳楼自杀以保节。 ⑶扃(jiōng):门户。 ⑷娉(pīng)婷: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情态美好。伴:一本作“畔”。 ⑸雾鬟(huán):指年轻女子发鬟蓬松、美丽。杜甫诗《月夜》在月下思念他远别之妻有“香雾云鬟湿”之句。 ⑹秋娘:妓女之泛称。乍识:刚一见面。 ⑺谁:一本作“难”。真真:唐《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之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女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 ⑻梨霙(yīng):雪花。 [1]
南词谱【绛都春】 【绛都春】引子。与词调同,无换头。第三句用“平平平仄”亦可。第七句第二字、第九句第三字俱改用平声乃叶。 平平去上(韵),上平去去平,平去平平(叶)。上去平平,平平平去平平上(叶)。 ○○○平平上去,○○平去上(叶),上上去、平平平去(叶)。○○○上平上去,平平上入,去平平去(叶)。
【昆曲传承】继字辈简介 “继”字辈江苏省苏昆剧演员的艺名行辈之一。为了继承、发扬苏昆剧的优良传统,原苏州市民锋苏剧团早于1953年12月起,即对张忆青、丁克罗、华静等九名青年演(学)员取“继”字艺名排行。直至该团改组成江苏省苏昆剧团前后,陆续培养的“继”字辈演员共达四十三名,除少数转业、息影者外,大多已成为后来活跃在苏昆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其各行人员有旦行:张继青(忆青)、柳继雁(月珍)、吴继静(静琪)、吴继月(家月,已故)、章继涓(雪娟)、尹继梅(家琪)、杨继真(德媛)、朱继园(晓园)、朱继云(小康)、毕继韵(静)、张继帼(国芬)、吴继心(一心)、潘继文(坤甫)、龚继香(惠惠,老旦)、吴继茜(风珠,老旦)、崔继慧(惠芳,兼老旦、丑旦); 小生行:董继浩(志浩)、凌继勤(学勤)、高继荣(森荣)、金继家(家昆,兼副)、丁继兰(克罗,女小生)、郭继新(娟娟,女小生,已故)、潘继正(月珍,女小生,后改老旦)、尹继芳(曼兰,女小生)、郎继凌(嫣伶,女童生)、潘继瑾(一作继琴,原名玉琴,女小生,后改老旦); 净行:王继南(正南)、吴继杰(林生)、高继刚(昌霖,乐队兼演员); 老生行:姚继煽(煜煜)、周继翔(庆翔)、周继康(乃康)、陈继撰(能撰)、孙继良(惠良)、蒋继宗(宗侯,已故)、陈继卿(雪珍,女老生)、邹继治(国治)、李继平(治平,武生); 副、丑行:范继信(敬信)、姚继荪(欣森)、刘继尧(喜尧)、朱继勇(寿根)、张继霖(有霖)。 当时该团为扩大“继”字辈的社会影响,曾于1957年2月正式成立“继”字辈青年演出队。其中某些同时代培养的编导、舞美、乐队人员,也曾用过“继”字辈艺名;另有少数本来不属这一辈的演员,亦有用过此艺名的,并一度见诸当时的演出广告、海报、说明书中。这两部分人不应列入“继”字辈演员之中,特此附带说明。 (桑毓喜) 引自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求助】吧内大神帮忙演绎 按:本曲是忆别之曲,述崔莺莺对张生的思念、忧虑与焦急的情感的复杂情感。 附曲词如下:【美中美】困把栏杆倚,羞折花枝戴。这段闲烦恼,是自家买。劳劳攘攘,不 是自家心窄。春色褪花梢,春意侵眉黛。遥望着秦川道,云山隔。
南音撩拍 南音撩拍分七撩、三撩、一二撩、叠拍,也有把“撩”称“撩拍”,如“七撩拍”、“三撩拍”;了解以下两种撩拍,其他的不难融会贯通。 10.七撩拍:撩拍亦即节拍,南管以「 撩」作为节奏基本单位,以「拍」为拍板击节之处。在南管工尺谱中,「拍」记为「o」,「撩」记为「、」。工尺谱内凡遇到「o」记号,则击「拍板」一次。 南管撩拍共分六种:七撩拍、三撩拍、一二拍、叠拍、紧叠、散板。七撩拍即七撩加上一拍,共八撩,相当 于 8/2 拍。同时类推,三撩拍为4/2 拍,一二拍为2/2 拍, 叠拍为 1/2 拍,紧叠为 1/4 拍。散板为自由节拍,多出现于曲首或曲尾, 称「慢头」、「慢尾」,也有出现于曲中者,称「剖腹慢」。南管工尺谱七撩拍的记号为「o、、、∕ 、、、」。在2 个拍位里有7 个撩位,第4 撩『∕,』俗称“角撩”,也有称“中撩”、“顿拍”、“挫拍”。在「指」曲则有特有拍法。七撩拍曲子篇幅都很长,最短的曲子仍约需 12 分钟,多数曲子 约为 17 分钟,长者则再20 分钟以上。由于速度缓慢、篇幅又长,学习颇不容易,作为音乐会节目亦嫌太长,因此,目前已经很少人演唱。 南管的「二调」、「倍工」、「大倍」、「中倍」、「小倍」等门头,皆为七撩拍。 11.三撩拍:「撩拍」,主控整首曲子的节拍,随着音乐 的进行拍子越来越紧密。「、」称作 「撩」,「o」称作「拍」,工尺谱内凡遇到「o」 记号,则击「拍板」一次。 三撩拍,「o、、、o、、、o」2 个拍位里有 3个撩位。南管三撩拍类曲子的词汇观察法,凡是曲调 名称中有「长」字者皆属之,如【长滚】、【长水车歌】、【长柳摇金】、【长逐水】、【长望远行】、【长玉交枝】、 【长锦板】、【长将水】、【长潮阳春】等;另外还有如【北相思】、【十相思】、【剔银灯】、【九连环】、【北地锦】、【五供养】等,亦同属三撩拍。三撩拍也有分紧三撩和慢三撩,较传统的分法是分三撩拍与一二拍,三撩拍记为「o、、、o、、、o」,即为慢三撩;一二拍记为「o、o、o」,即为紧三撩;叠拍记为「o o o」。
中吕〔普天乐〕 记中秋夜游 赏明月,游江畔。秋风送爽,碧波漫漫。华灯又早张,稠彩迷人乱。那旧貌都把新颜焕。纵谈人生喜颜伴。相识恨晚,明朝难遇,怎不愁锁眉关。
笛腔谱【长生殿·埋玉】〔朝元令〕
中吕〔行香子〕 今似何宵,望尔桑居。夜未央,更漏迢追,怎生相忘,人海何期。不堪回首,峥嵘岁,忆难为。 豪情挥斥,遥观天阙,海天共凌,待何时,婵娟与共。华夏须眉,绝代风华,天涯散,挚诚归。
平均孔笛子指法(整理自《中国丝竹指南》) 曾于之前的贴吧中看到有人谈论平均孔笛子指法,又于一偶然之际在《中国丝竹指南》(民国十三年 上海大东书局石印本)中看到此指法,现悉载如下: 一、竹笛十一律指法说明:竹笛不能得十二律,因开一孔即为尺,故而无勾
放邀请码 ec0f4f691ddKSSqU
邀志同道合之士共订曲谱
中国传统乐理——“律”与音名 《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它的意思就是说,将“宫、商、角、徵、羽”等“声”按一定规律结构有机地组织起来,就是“音”。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中将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称为“律”。中国古人很早将一个八度的音程分成12分,其中的每份就是一个标准的音高——“律”。12个音合在一起便成为“十二律”。其中的每一个“律”,皆有一个特定称谓,叫做“律名”,这可以与现代乐理中的音名相对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