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刺
齿刺
QQ:2635209216http://dashitang.taobao.com/【大石堂】
关注数: 1
粉丝数: 39
发帖数: 672
关注贴吧数: 15
忽然对点墨感兴趣了,败了几个(没有重复发帖吧)
今儿忽然对点墨产生了兴趣,败了几枚
找找以前的东东6
找找以前的东东4
找找以前的东东2
如何识别俄罗斯料【转帖】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 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实际上,俄罗斯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玉达不到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 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招数一:看证书. 对于玉器市场来说,收藏者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和田玉的鉴定证书,但是,或许由于俄罗斯玉与和田玉的辨别确实不太容易,又或许由于一些鉴定机构因技术、设备的问题尚不能充分鉴别,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鉴定证书存在着不够准确的情况。所以说,在玉件附带的鉴定证书还达不到可以充分信赖的前提下,还是需要收藏者自己掌握一些实用的鉴别方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招数二:看“白” 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 招数三:看“皮” 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 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
【玉石知识共同学习普及帖之5】和田玉基础知识 仔料原生皮色特征 和田玉仔料,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自然遗产,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在此笔者作为有地质专业背景的藏迷,就参与市场的一些经验,对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的特征阐述己见。 皮色分类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 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嫩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及酱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叫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购买和田白玉大致从以下角度去判断:首先观查白度等级够不够,再看玉液的润度够不够,即玉质是否细腻,水线所占比例,仅占一两条,没有什么问题,玉花所占的比例,杂质多不多,玉面有无裂缝,要是喜欢皮色最后再看玉的皮色是否艳丽,秋梨皮、枣红皮、鹿皮、撒金皮~~~这些都是和田玉的名贵品种,但要防止假皮哦。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原则,相信你会选上一块不错的玉。 对于大多数的初级玩玉及想买和田玉的人来说,都想以最便宜的价买一块真正的新疆和田玉,御府工坊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玉石的产地,想买上一块真正的和田玉产地至关重要。 很多人一进到玉器销售点及经营店,而对于一些初玩玉者来说,他们所说的想买的和田玉则是真正意义上和田产的和田玉,而不是买一个统称和田玉的一个品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现在在网上买玉的也基本上是这种情况,那一个商家都不会把自己的玉很清楚的标明,写上青海料、俄料、加碧、或者是俄籽儿,因为这么一标明,很多人就不会来买,会流失很多客户。买家就会想我买的是和田玉,和田在新疆,怎么青海和俄罗斯也产和田玉? 这时初玩玉者你再把商家问急了,这时商家就会说,如果你不信就拿去做鉴定,如果不是和田玉我赔你十倍的价钱,对于我来说多少倍的价钱我都敢赔,为什么呢?关健就是玉器的鉴定机构在鉴定书上没有玉石的产地之分,所以都统称和田玉。 如果按产地细分,说心里话的确不好分类,青海料,俄料,籽料~~~我们平时只是靠经验来判断,怎么来按产地来区分对于鉴定机构或者商家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及标准,的确不好归类。相信鉴定机构没有错,至少证明这是一块真正的玉石。对于初级玩玉的人来说,还是少接触山料,虽然和田有大量的山料,但很白很润的倒非常的少。一开始起点就要稍高一点,这时你就要多接触和田的籽料,和田的籽料也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和田玉,因为青海不产籽料,俄籽儿虽然也有但也较好区分,对于想玩真正意义上的和田玉的人来说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全包裹、微透明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颜色自然 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皮色有层次感 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 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无皮色的仔料 无皮色的仔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进行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其表面多少有层包浆或沁色.
【玉石知识共同学习普及帖之4】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收藏术语 和田白玉被国人称为国玉及国产名玉。也被称为古代四大名玉之首。也被称为宫廷玉,也有被称为宁为玉碎不可瓦全的说法。清代乾隆皇帝最喜爱的玉石就是和田白玉。“大禹治水山子”再现大禹治水时期状观景象。 开门:形容绝真无疑之古玉。无论沁色、雕工、包浆等均堪称一流。观者往往啧啧称奇又故作大惊失色状曰:开门!开门!典型的老三代!若在230年前进献乾隆皇帝,必得赏黄马褂一袭! 洋油和鸡油:和田白玉和黄玉扑克古以来即为玉之极品,王逸《玉论》中有黄如蒸粟、白如截肪的记载。黄玉大致可分为粟子黄、鸡油黄和秋葵黄几种,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宝。截肪二字民间称作羊尾巴油,就是羊脂玉了。很多人对黄玉已不作痴心妄想,於是在羊脂白玉上便以次充好,近年在港台地区甚至有青羊脂的荒诞说法,或求售高价、或炫耀吹嘘,都是掩耳盗铃的行径。 粗大明:许多收藏者认为明代的玉器制作粗糙,故得其名。事实不然,就像汉八刀并不代表汉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样,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相比之下,清代玉器确实细腻精巧,但却没有一位像明朝陆子冈那样名震中外的琢玉大师。没有明代玉雕工艺的奠基,怎能凭空出现清代玉雕的集古今之大成。 鸡骨白:古玉在碱性土壤中出土,多有石灰沁,呈矾白色。石灰沁有轻重不同,於是古人按色调将其分为鱼肚白、鸡骨白、象牙白、雪花白等等。古人又不知土壤的酸碱之分,只认为是地火所致,於是仿造鸡骨白时,便用火烧玉,这在民国时期是很成功的。当代制作鸡骨白就先进多了,可以用电焊、微波沪,所以作伪者往往牟获暴利。至於以后是否会用等离子甚至原子能呢?似乎可以想像的出来。
【玉石知识共同学习普及帖之3】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颜色分类 和田玉玉质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记载中有红玉一说但至今未见。 白玉 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叫法上也多种多样,且比喻的也很形像,有季花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白玉是和田玉中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但白玉子又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质量最佳。有的白玉子经氧化后其表面又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枣色叫“枣皮子”。都是和田玉名贵品种。 白玉按颜色还可分为羊脂玉和青白玉。 羊脂玉 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凝脂”,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目前只在新疆出产,及其稀少及珍贵。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黄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价同等于羊脂玉。 在和田玉中往往有“糖色”(似红糖的颜色)分布。糖玉多属于从属地位,故不单独划分为玉种,因糖色在玉雕中多成为俏色,很有利用价值,所以备受青睐。 青玉 青玉有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其颜色深浅不同,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翠青等。和田玉中青玉最多,肉质细腻的青玉这两年价值也不断的攀升。 墨玉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黑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玉石知识共同学习普及帖之2】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的“体与皮”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有关玉皮的说法概括有几种: 1.璞: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也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2.沁或浸:有的专家学者把玉器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沁”或“浸”,也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 3.氧化作用:这是矿物学家的称呼,由于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 大多数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皮色,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无一相同。有的像云朵状,有的像弧线状,有的像散点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不规则;其颜色也丰富多彩,如秋梨皮、枣红皮、虎斑皮、天地皮、洒金皮、栗子皮、乌鸦皮、鹿皮、桂花皮、芦花皮…… 和田玉的皮分色皮和玉皮两种,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四五年前的价)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假皮,肉眼能看到的一些特征:皮色很浮,像是一块很白的画布,摔涂上了一些颜料,而这些颜料,边界不清,很乱,不自然。染后的要么偏淡要么偏艳丽,表面略显干涩,一般喜欢在籽料的石僵和料子松有花有裂的地方动手。染的皮色容易进去,一是为了掩盖瑕疵,而是想提升料子的价值。二是山料修型磨光,染上皮子,好让这块料子有籽料的特征。所以磨光料比较常见。而真皮子的籽料都有些天然特征在玉质里头。 产地分类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连续长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海拔在4000米以上,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名贵的和田子玉。 山料 山料又称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山流水 山流水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其玉料表面棱角稍有磨圆。 籽玉 子玉又名籽料,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床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经达几千搬运、冲刷及筛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最好。在河流下游的子玉有各种颜色,白玉籽料,青白玉籽料,青玉籽料,墨玉籽料,碧玉籽料,黄玉籽料。由于玉的籽料本就难分,去皮后更难以辨认,所以市面上很多不是和田地区的白玉籽料。
【玉石知识共同学习普及帖之1】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 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产地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 和田玉籽料 好的和田玉籽料,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是好才称得上精品。籽料是在河床里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的确是很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比如琢艺轩收藏的那些珍贵的精品和田玉籽料,价格就很高昂。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玉龙河赐予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连打个眼都舍不得打,建议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状。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了。这种形佳的子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和田玉籽料的形成 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玉龙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合成和阗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黑山地区(籽玉发源地之一)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往。 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7562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30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5000米以上,相对高600—1000米。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这个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女士专用,教你判断自己适合戴多大的手镯【转帖】
新疆和田玉原料市场交易信息联盟和田玉价格公告
识别籽料皮色的一些技巧【转帖】 我们知道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中料质最细腻的一类,由于自然的滚打磨练,籽料一般是玉石的精华部分,外面有一层玉皮。我们管天然形成的玉石皮色叫做籽料原皮色,如果是在原皮的基础上加上一层人工合成的颜色,我们就叫它二层皮。 第一张图中显示的是一块小籽料的一部分,这块籽料很有特色,同时显示有两个颜色的皮色,黄色圈圈出的部分为原始的白皮(无色皮),红色圈圈出的部分为这块籽料的黄皮色。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籽料的黄皮部分(红圈圈出)整体比较均匀,颜色也很自然,黄色皮色均匀的散在籽料皮子的汗毛孔上,不存在那种染色皮色的颜色沉积点和颜色忽浓忽重的色泽对比。作者利用黄色的籽料皮色巧色雕刻一片柔美的荷叶,用刀线刻出了无色的叶脉,使得荷叶颇具立体感。白皮部分(黄圈圈出)可看到星星点点的浅黄色皮色,是由于籽料中料质相对疏松的地方被有色离子沁入而成,色点深入玉肉内部,而不是浮于皮子表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黄圈内的光亮处的汗毛孔结构。第二张图中显示的是一块经过人工二次上色的和田玉籽料皮子部分,是典型的二层皮结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层皮的鉴定特点:第一,皮色不自然。显示出染料调和成的橘红色,颜色浓重呆板。第二,颜色结块。不是天然皮色那种自然均匀的分布,而是那种乎浓乎淡的颜色,某些地方可以看出颜色的聚集结块。第三,颜色浓集于裂隙处。图中的籽料皮子部分有一块裂隙,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籽料的颜色都残留在了籽料的裂隙表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色线,将这块裂痕勾勒的极为清晰。
的吧的吧玉之1——玉谁所欲也? “您说的好像什么都不想,还老整得那么紧张,本来没事儿老装得特别忙,非得让我感觉你有很多思想......” 借个开场的词儿是哼个RAP的曲儿,见天儿的满眼温润咱就说说玉的事儿。 叹往昔,种种精品绝品在眼前划过瞬息变成了历史的一个闷P,恨当时没有没有玉柱哥的财力没有候总在电视匣子里无法抵挡的口气,导致现在只能望玉兴叹且一不小心就憋出个岔气儿。 看今朝,各种所谓美艳所谓细腻都在以各种形态各种名号勾引,悔不该入了此行却没有了法海和尚空降宝塔抵挡**的那股定力,只能两眼放光手捂荷包做欲走还留状更容易扭了脚脖子。 感慨,感叹,时间长了影响内分泌就容易感冒。归根结底就是那么一块温润惹火上了身,无奈不是金刚不坏之体,所以整日倍受多重折磨。就是这么对玉产生了这样的兴趣甚至是感情,每天在面对或是青或是白或是黑的各种单纯的色调时,那种由衷的喜爱就像从心里以匀速的状态滋生出密密麻麻带着触角的生物,痒痒的蔓延,但是属于那种可以持久的扩散中得舒服。 我其实不知道跟玉石是不是有缘分,所谓缘分应该不是单纯指猴子的粑粑,而是一种纯粹的养成,或是长期的积淀或是瞬间的爆发,搞不明白自己的状态,不属于任何一种关联。即便是这样,现在我竟然是这种与其难易割舍的状态,原因很多,利益,也是其中的一环,不推脱,不做作,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时间紧迫,环境复杂,塑料袋再能装,也有被戳破的那个时候。有的时候自己聪明未必就是真聪明。 小的时候跟所谓的玉石也有过结缘,父母给买的挂件,父母朋友送的小物件儿,一股脑的穿一根绳儿上丁零当啷的挂脖子上,一方面那会觉得比较个性另类,另一方面是对学校所谓制度的一个挑战,从接近初中开始,已然对常规不屑。还记得有年夏天,放暑假的时候,去那会的露天游泳池,骨瘦嶙峋的小身板脖子上叮当作响,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信步溜达,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漂亮的水花过后,浮出水面发现脖子上的东西少了,赶紧再一个猛子进去寻摸,再次浮上来的时候,更干净,就剩一红绳儿孤零零滴套在脖子上,心情瞬间低落,一个暑假没去游泳。那个时候,我只是把所谓的玉石当做了一个懵懂少年去彰显不成熟个性的玩具,而已。 时间如白驹过隙,恍惚间到了而立之年,一切东西都在看似遵循规律但实则并非如愿的轨道上行进,有一段时间对碧玉着魔甚深,尤其是在得知周边的有一个地方经常性的有人或是在游玩间或是无意中发现了如何如何一块偌大的物件儿,绿莹莹夺人眼目,于是乎,那段时间每个周末都是驱车前往的固定时间,在干涸的河床中间低头寻找,挥汗如雨,见石必翻是见土就掘,尤其是挖坑的时候,总有一种马上就会见到一抹浓绿的感觉在促使自己不断地挖下去,一直累到浑身无力,躺在土堆旁边气喘吁吁。结果呢,就是一直看到别人有好的结果。。。那个时候,我因为偏执的爱好而模糊了标准。 直到躁动结束以后,在接触了真正的所谓温润之后,我对玉石有了重新的界定,开始探究什么是真正的玉石,该以何种方式去接近它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于是不断滴接触,不断滴吸收,不断滴触碰,最原始的手段有的时候恰恰能发现最本质的面貌,空口白牙如同一张白纸,怎么说怎么写都是个人主观的反应,剥夺了它们原本可以依靠自身去表达的权力。其实我们玩玉也是一样的,在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类物件儿的同时,或者是之前,我们应该确定自己的一个标准或者是原则,我们把它们拿在手里是为什么?为了表现?为了留存?为了流通?为了被赞赏还是为了短暂的暴利?然后通过自己的标尺直观地去面对它们,那么弯路就应该少走一些。当了解到自己为什么去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些东西为什么会以自己的出发点去焕发它的光彩,从而更加吸引自己。如果是盲目的甚至盲从的,那么,跟所谓的传销有什么区别,那么你最多是一个石头的小小下线而已,更容易在蛊惑中被迷惑丧失自己的分析标准。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一些武功,所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基础的知识作为前提,汲取正确的常识,尔后通过实践,那么谁都能成为一个玩家,至于所谓的大家,那就看造化了。为什么我把自己每一块售出的玉不叫结缘,而叫收留,因为我始终认为它们是游荡了亿万年的孤独的灵魂,而今有幸被你发现,收于你的手中,其实是在实现自己愿望的同时帮助那些久经洗涤与磨砺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归宿。 我们是这个大自然中处于所谓的文明顶端但又无法让时间铭记的简单生物,如果无法让逝去的时间记住你,那么,你应该有一样东西可以提醒你时间的存在与匆匆。即便有时候各种不公让自己愤懑不已,但是看一眼手中那个没有指针却包含所有时间及空间的历史因素的玉石时,那些不快应该在这些对比下显得更轻一些。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无非就是要说明一点:对任何东西产生兴趣都应该有个理由,理由让我们变得清醒,也会让我们更加执着,应该记得,这些时间的精灵们,到底是为谁而存在的。
昨儿在市场上弄的。。。
上礼拜顶着烈日在巴扎上弄了点东西。。。
上礼拜顶着烈日在巴扎上弄了点东西。。。
到手一批熟润的小籽,欢迎各种拍。。。 一楼给度婶儿。。。。
昨天又去了趟巴扎。。。。 昨天阴天,照片太扯了。。。。
今儿中午冒着艳阳在巴扎上淘了几个小白籽和青花籽 图乱了。。。。
昨天在巴扎收一小比尺,高白小籽 一楼孝敬,上柱清香。
迟到的小游记【华凌新市场、民街掠影】 平时习惯性安静下来写点自己心里琢磨的东西,溜达完了回来再去描述曾经的场面老觉得费脑仁儿,不过这也是个锻炼记忆力的好办法,可以让自己更注重去回忆细节,去学会分享。今天这个东西还很不成熟,只是单纯的把眼前的东西放在大家面前,今后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会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呵呵。 上周末给车改钥匙,顺便就到已经开始准备营业或已经非正式营业的“华凌玉石籽料交易市场”,因为之前的老市场已经拆迁,根据官方消息,今后所有曾在老市场片区经营的成品及籽料会转移到这个市场。 市场大门,不气派,太凑合。。。。感觉像集贸市场,有的时候场地大了还未必有了当年的气氛,我还是喜欢老市场那些狭小的过道和拥挤的人群,这里搁人…太空旷,而且要填满这里还需一段时日。里面的面积挺大,已经有一些原来的店铺陆续搬了过来,这块场地正在进行“场平”,所以周边很冷清。右边的场地基本完工,已经有人开始摆摊了,但是,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估计都是来占个位置。市场对面的人行道上倒是人不少,看来地摊还是比较受欢迎,可能不少人都有捡漏的心态,摆摊的里面有熟悉的脸蛋儿也有陌生的面孔,东西比较少。马路边上的玉石车队,后备箱里满满当当,武装到了牙齿,但是一向对这里的东西没兴趣,随便拍上一张,直奔民街。。
晒几块手里的东东。。。。 6.6公斤的和田青花籽料大摆件。。。。够分量,沧桑感很强,色泽分明。38克新出的和田青花籽料。。。土碱还没有清理掉 。。。这个也是个新料子,抓在手里比较“羞涩”,单属于高青白的料子,且自然过渡道底部挂翠。肉质很细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