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啦啦 巴巴啦啦
关注数: 38 粉丝数: 68 发帖数: 2,762 关注贴吧数: 59
转载判断黄雀年龄及公母的一些内容供参考 黄雀,繁殖于针叶林和混交林环境,从欧洲经西伯利亚南部至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部。东部种群越冬于中国东、朝鲜半岛和日本。 ---------关于换羽的资料--------- 夏季: 成鸟:7-9月进行完全婚后换羽。 幼鸟:7–9月进行部分稚后换羽,但有时暂停换羽或换羽受限,因此少数情况下幼鸟在秋末仍主要被覆稚羽。 换羽部位通常包括头部、躯干、所有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数量不等的大覆羽(北戴河21只鸟中,20只更换了2–8枚大覆羽),偶尔更换少量三级飞羽和尾羽。 冬季:成鸟和幼鸟:不换羽。 ---------年龄判断---------- 秋季: 1龄个体可通过大覆羽上的换羽反差以及尾羽的形状和磨损程度进行鉴别。成鸟和幼鸟的初级覆羽在颜色和纹理 上存在差异。 2+:大覆羽一致新鲜,纹理致密,黑色或深灰色。大覆羽的浅色先端斑大小存在差异,最外侧的可能仅有浅色 的窄边。初级覆羽纹理致密,雄鸟呈黑色而雌鸟呈浅黑色。尾羽通常宽阔钝尖。 1:与稚后覆羽相比,外侧稚期大覆羽底色更棕;浅色的外缘通常更窄,且不显黄色——但很多成鸟最外侧大覆 羽上的黄色也可能不太明显。初级覆羽纹理稍显疏松,通常更显棕色。尾羽非常窄小尖锐,褪色更加严重。 春季: 根据秋季的换羽模式进行年龄判断。稚期尾羽通常褪色更为严重。 --------------性别判断-------------- 秋季: 雄鸟的黄色和黑色通常更加明亮。但要注意,有些1龄个体可能仍然被覆稚羽,呈现浅色的冠羽,间杂深色纵 纹。被覆稚羽的个体一般可通过尾羽基部黄色的程度进行性别判断。 雄鸟:第2-5枚尾羽基部的黄色甚多,通常覆盖内、外羽片的一半,从而形成非常明显的黑色尾端斑。在新鲜的 成羽状态下,冠羽黑色,羽缘浅灰色。1龄雄鸟通常比2+龄雄鸟颜色更加黯淡。 雌鸟:第2–5枚尾羽基部的黄色斑块通常较小,与尾端深色斑块的界线也不甚清晰。在成羽(包括稚后羽)状 态下,冠羽呈浅绿灰色,羽片中央的浅黑色斑块较小,在头顶形成污斑状外观。 春季: 类似秋季。外缘磨损消失后,雄鸟冠羽呈黑色,雌鸟呈灰色至灰绿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