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玫瑰花 123观自在菩萨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59 发帖数: 1,929 关注贴吧数: 23
盂兰盆节供养僧众你们不知道的事情 供养僧众,福田无边:你不知道的僧服、饮食、卧具、医药的果报!施 食 得 大 力,施 衣 得 妙 色,施 乘 得 安 乐,施 灯 得 明 目。——《杂阿含经》卧具、衣服与医药、饮食合称“四事供养”,是信众对僧众的供养物。《佛本行集经》:“尊重承事,恭敬供养,四事具足。所谓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何为佛门中的供养?供养,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也称伺养、奉养、抚养,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使受供者衣食无忧,生活安然自在。佛教通常所说的供养,主要指供养佛宝和出家僧众,以培植福德资粮的物质供养,以及法师为信徒讲经说法,以法为供养两种方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所发的广修供养愿,是对供养的最具体的解说。经中有对物质供养的阐释:“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供养是人人都可以修持的法门。做一个佛教徒,不但对于父母师长需要供养,更应该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如供养米供养地,甚至香花灯果等东西都可供养。但对于正在弘法利生的僧宝,最切要、最实用的供养莫过于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种供养。 · 僧服供养僧服具有庄严威仪的作用,所以供养僧服的果报就是得庄严相貌。· 饮食供养饮食供养可以让僧众安心修行,证悟菩提。供养僧众饮食的果报就是未来在修行的道路上不会缺乏资粮。《佛说布施经》云: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 · 卧具供养卧具可以帮助僧众调摄身心、将养劳苦、以进道行。供养僧众卧具的果报就是未来在修行的道路上不会疲厌劳顿,可以精进修行。 · 医药供养药物可以帮助僧众治疗疾病,可让僧众长久住世。供养僧众医药的果报就是未来自己修行的时候,不会体弱多病夭亡,可以福寿延绵,专心修行。 僧宝是一切时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赞僧功德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殊 胜 功 德《佛说盂兰盆经》云:「若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籍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在《赞僧功德经》中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四海为家,到处都是我的😄 〔华藏法雨〕:我们凡夫众生迷惑颠倒,苦不堪言,皆因不明宇宙真相。那么何为迷?心执即迷!何为悟?无挂自在,本来觉悟。 觉悟与迷失仅仅是一颗心现两种状态,依据迷失而说有觉悟。 真觉悟者,迷失不可得,觉悟也不可得,既然诸心不可得,可得者皆幻,何曾有一个用功之处? 有一位大禅师曾说,切忌用力。 众生是什么?自心烦恼也,如深观自心烦恼,烦恼不可得,性空本是如来,这才是真正的下功夫修行啊! 若不明白世界唯心所现,诸法唯识所变,众生只是心中妄念,而视外界的众生为实有,心不自心,因色故心,色不自色,因心故色,若离本心而说有法,这才是真的离心说法,将佛法落于空谈。 何为清净心?能觉察烦恼,却不被烦恼牵引的清醒,能觉察意识,却不为思维欺骗的专注,随身心自我妄想,却不被自我贪欲蒙蔽的本自安详,就是清净心。如何达到清净心?调柔身心,焦虑抓不住柔软;坚固出离心,贪欲带不动放弃;接纳身心烦恼,恐惧消融于安详,纯澈熄灭疑惑,明晰消融分别。 佛法是不讲迷信的,佛法只讲第一义谛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与因缘果报,所谓的看病、看事、看风水、求感应弄神通等,都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一味的执着这些事情,就是知见不正,那后果特别的可怕,常言说邪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邪师的口头、表相等功夫迷惑不能辨别,别人指点了也不相信,这样不但害自己,还要害身边一帮子人,是毁自己、也在毁同修啊! 所以遇到邪师不去以《楞严经》这个无上的照妖镜、降魔杵去识别、不果断做出离开他们的决定、不带领身边的人离开他们,其中恶果恶报不可思议啊!引荐邪师的人果报更是可怕啊! 《佛藏经》里面把末法时期的事情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阿弥陀佛[lbk]合十[rbk][lbk]合十[rbk][lbk]合十[rbk]
人生能活多少年? 人生的最后都是人去楼空。生有何欢,死有何惧,都是人间过路客,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活得快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全靠演技,动物世界包括人类有生那一天就有死那一天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果律,造什么因,过什么样的生活。从出生那一刻是富贵命还是贫穷命冥冥之中早注定别想那么多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次就是奇迹。一旦离去就永远不会再见了。轮回之境…见到了也不认识了也…。也就是从新中彻底消失了。接着轮回,横看人生长漫漫,竖看人生苦又短,酸甜苦辣都要吃,生老病死躲不过。人在旅途。有人看美丽的风景,有人受伤在休养,有人为别人受累受苦,有几个为自己享受而活。人到中年最累,要工作要管小管上。管老照幼…到最后自己没人管。被遗忘在角落。人生多活的意义在于多吃几口美食美味,多看看几年的风景、美景,正如蔡澜所说,活过,吃过,玩过,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反正,早一天,晚一天,都要走!走是肯定的!人生 少活的意义就是少造业,少遭罪,少体验而己!多与少,都是天意! 用无所谓的心态去过完这一生最好! 多也好,少也好,一切都好! 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好! 穷也好,富也好,一切都好! 不信的话,大家看看长城,看看故宫……大家看看苏州园林,看看拙政园,换了几个主人?人去楼空。 留园 、狮子林, 人去楼空!人生的最后都是人去楼空!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携带……[lbk]合十[rbk][lbk]合十[rbk][lbk]合十[rbk]
一代高僧的传奇故事《百年虚云》 雲公自述經歷 就以我自己而言,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还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蓬,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不下,逃不掉因果。庚子年,随光绪皇帝到陕西,嫌市朝太烦,故第二次又上终南,到嘉五台结庐,改名隐迹,把茅庐弄好,以为可以安居不动了,但因果不由你,还是隐不住。只得如充军一样,远远的跑,跑到云南鸡足山。那里万里无云的境界,以为躲脱世事了,岂知又出头兴丛林。事情弄好了,还是站不住脚,又跑到大理府还宿债。地方弄好了,又跑到昆明。昆明弄好了,又跑到福建鼓山,革除弊习,结大冤仇,遭昧良者弄出杀人放火来反对。才把事情平息,以为从此可以放下、无事得安静了,讵料又跑到广东南华寺。千辛万苦把房子修好了,又撞到云门,恢复祖庭,还是还宿债。哪里想到会祸从天降,逼得我不跑也要跑。可见世上做人,业障是有定数的。进北京装乌龟就好了,又伸出头来,辅助和平会,发起中国佛教协会,把大领衣旧规矩保存下来。可已了愿,其时多次夜梦,举手拉木头、竖柱子,由于失觉照,妄想纷飞,在京留不住。又到上海、杭州、苏州办和平法会。后来到庐山避暑,还梦上梁修造。因听议将云居建为林场,不忍祖庭废灭,又来还宿债,才知屡梦上梁竖柱,受报有定。 良因曰:如雲公自提詩:“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又詩云:“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嗟茲聖脈一發危秋,拋卻已事專為人憂。向孤峰頂直鉤鉤鯉,入大海底撥火煮漚。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留。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至誠恭敬 稽首頂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