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丶达文西 唏嘘丶达文西
关注数: 14 粉丝数: 506 发帖数: 3,394 关注贴吧数: 14
转官方论坛一篇对山东队的分析,觉得挺不错,大家认为... 一,恒大重回正轨。 昨晚看完球后就在想,一定会有媒体继续说恒大丢掉了以前强大的中前场控制力和攻击力,场均55%+的控球率没有了。。。等等之类的评论。但我认为昨晚的比赛恰恰说明了恒大正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诚然,南美三草叉冠绝中超乃至亚洲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强大带来的短期效益(连胜、奖金、胜率等等)掩盖了很多长远的利益(团队、青年球员培养、球队战略目标等等),甚至最终造成了干卡与老李的矛盾(有点自酿苦果的感觉)以及老板与老李的矛盾。 很高兴看到恒大回到正轨来了,比赛前二十多分钟,除了那个进球之外,恒大可以说被对手压着打,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狼狈过了?而这种狼狈其实正是为以前种下的恶果还债——从依赖个人能力到打造团队战斗力这个转变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痛楚。 另外,很高兴看到许老板的投资回到了发挥正确作用的轨道上来。经济学告诉我们,短期的投资行为是无法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的,如果10多亿的资金投进球队里,只看到了三两个超级外援在纵横驰骋,却看不到球队整体团队战斗力的提升,这种投资无疑更像是一种投机行为。(这多么像中国足协与王老板的合作,5亿下去,只看到了一个欧洲二流主教练。而纵观其它中超的球队,那么多年的投资,反反复复,都没有令到球队自身得到提高,与足协何其相似!) 既然是投资,资金必须带来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效益既可以是硬资产,也可以是软资产,而且这种资产还必须具备自我生长的能力(这才是重点)才能算是成功的投资。举例来说,就像恒大目前的阵容,无论国内球员还是外援,在中超都是顶级的,这些资产是许老板投资收购回来的,要让“球员”这种资产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必须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团队(这一点就与刘总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团队机制是否公平、球员竞争是否良性、教练组与球员关系有没有凝聚力等等,这些都是团队组建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刘总做得非常不错,恒大的成绩上,有刘总的一大笔功劳。 昨晚的比赛,恒大更像一支团队而非一支团伙了,协防补防的意识得到提高,攻防转换时的节奏得到加速,队伍里没有绝对的核心,每个人都更注意同伴的位置,也开始尝试跑动踢球而不是站着等球了。张五哥的进球从断球开始到进球,前后不过十来秒时间,左路的三次传递让人印象深刻,三次传递的队员都是在跑动中寻到空位,拿到队友的传球,再完成向前的传球,最后的射门完全拉出来空位。印象中,只有在摩连奴的球队中才能看到这种节奏清脆的快速反击。 二,列比 很多人说列比06年拿世界杯冠军纯粹是运气好,但从昨晚列比阅读比赛的能力可以看得出来,俗语说的“成功绝不完全靠运气”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上半时中场控制力不足,导致攻防转换脱节,C9得不到弹药支持,体能早早就耗光,换上ZZ后攻防节奏得到稳定,中场组织被梳理得整整有条,换上干卡更多是为了让干卡尽快融入新阵型,换上买买提,培养新人。 对于买买提,这名球员的球商似乎不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虽然身体条件突出,技术也还不错。引用我家娘子的一句评语:“这孩子怎么好像缺根弦呢?” 列比让球队回到正轨,恒大进入良性正向循环。 三,缺点 国内球员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进攻了(郜连士文除外),导致进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尤其是阵地战时,边路的进攻阵形非常凌乱,也缺乏耐心,总想着三两脚就能形成射门,我估计这与翻译有很大关系,列比现在一定是要求进攻的速度要提高,这个速度既是整体的推进速度,同时也是球员的出于速度,但绝对不是以简化进攻路线作为提速的代价的,可能经过翻译之后,球员就理解为“教练要求尽快形成射门”这种含义。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当年霍顿带国奥队的时候,要求球要快速通过中场,球员就理解为要长传通过中场。唉,国内球员的足球思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培养起来呢? 还有就是在进攻受阻时,球员明显无法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所以很难看到有打到左边,没有机会,回传倒脚,转移中路,还没有没机会,再分两边,再跑位,再传切这种绵绵如长江之水一般的进攻。而通常都看到这种场面:三两脚就到了角球区附近了,拿球队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队友也无法跑出有利的空位,最终被对手断球,长传快攻,对方也是冲到个死位,出不了球,我们又抢到了球,再三两脚到死位。。。。。如此往复。球员累得要命,经常拼到抽筋,但球队的战术依然是毫无章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内球员很多人在一场的比赛里奔跑距离已经接近欧洲水平,但中国球队的水平仍然徘徊不前这种状况了。) 希望列比能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也希望恒大有更专业的足球翻译,清晰地传达教练的战术思想。沟通能够创造价值,正是这种经由沟通创造出来的价值,才能令资本投入收到应有的回报。 最后,吐一下槽,赵一脚,你那一只脚倒底扔到哪里去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