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爱高娃 奇奇爱高娃
有了你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 发帖数: 8,765 关注贴吧数: 5
【最爱高娃】十年一梦·如歌的行板 暂且当做是十年吧,原谅我实在记不清你到底是在哪一年悄然走进我心里,成为我青春记忆中一抹最温暖的色彩,我少年时光里一个最重要的见证人。 大宅门首播那年, 很多人在议论在评价这部戏,我永远都记得片头创意那漫天的土黄色,永远都记得剧中那个精干强势、善良大度的二奶奶。那时的我并不会知道,很多年以后,你和这部戏,都成了我无法割舍的情结。 长大之后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因为喜欢你而做的那些努力。攒很久的钱买一套碟片,每天早上上学路过报亭买很多种类的报纸,然后在那些整整齐齐的铅字中间仔细寻找你的名字。在卖旧书的地方坐一下午从一摞子一摞子的大众电影里挑出有你名字的那些期。冬天的时候到很远的旧物市场去淘换我没见过的关于你的旧杂志。 网络普及之后,想要了解你的消息变的容易得多,可正因为太容易了,反倒没有了那种欣喜的感觉。还是时常会想起小时候用午休时间跑出去买电视报的事情,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一期的报纸用了一整个版面去介绍你的走出蓝水河。 最近在看李春天的春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宋dan dan 哪儿特别像你,我总是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你的影子。不管我又喜欢了谁,不管有多少人分我的心,总有一个位置是留给你的,很多时候,可能我自己都意识不到。就像现在一听到马头琴一看到蒙古袍什么的就觉得特亲切,好像我是蒙古人似的。昨天晚上睡不着觉听马头琴版的鸿雁,差点要把眼泪听下来了,摸着黑拿了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开始写,全是这么多年关于你的点滴。 从来没在吧里写过这样的东西,这一次也只是想给自己留个纪念。下一个十年,下很多个十年,我还在这儿记录你陪我走过的,那些岁月。
【最爱高娃】斯琴高娃:娘是家的魂 由斯琴高娃、宋春丽、刘佳等影后主演的情感史诗剧《娘》正在天视二套热播,其中斯琴高娃不仅出演“娘”一角,还和儿子孙铁同场演戏,并身兼该剧艺术总监。      用斯琴高娃的话说,自己在《娘》中饰演的是一个“含辛茹苦、睿智、拥有坦荡胸怀又博爱的娘”。抗战时期,她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儿女,还捡了几个孩子回来,“她就是这么个人,总是忘却自己,一心为了子女。后来我请示导演改了句台词,改成:你别把娘说的那么玄乎。玄乎虽然是土话,但意思是说别把娘说得那么伟大,天下娘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娘就是家的魂,一个家如果没有娘,就称不上一个完整的家。说实话,这部戏演得很辛苦,自己内心的情感都涌现上来了,我想这部剧无论对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是有启迪作用的。”      谈起三大影后间的对手戏,斯琴高娃称:“我从没有彼此较量演技的心态,我们彼此间的合作非常好。”聊起母子合作,斯琴高娃说:“有时候意见不统一,那是很正常的,但我不指导他,还有导演嘛。我们有同场戏时,会在拍摄前沟通一下,我也会从艺术总监的角度提出建议,而这些都是请示过导演的,仅供参考。”对于儿子孙铁在剧中的表现,斯琴高娃颇为满意:“很沉稳,从青年演到了老年,演技挺好的。由母子变成同行,我希望他越演越好。而且今年我们还会在戏里演母子,新作本子很好,投资人、导演也喜欢他,也算是圆了我的心愿。”      去年,斯琴高娃还在电视剧《师傅》中饰演李幼斌的娘,在《西口情歌》中演了个走西口的娘,“加起来有六七部作品,大家可以从我塑造的娘的形象,了解我对娘的理解和认识。”虽然斯琴高娃一直伤痛缠身,但也并非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一年只接一部戏,“多少部戏都是带着这破伤腿演下来的,特别奇怪的是,平时每分钟都疼得钻心,但只要一开拍,就不疼了,可一下戏又疼了,跟装出来似的。眼看3月份又要进组拍戏了,今年又闲不住了,要一直拍到年底了。”      聊起天津,斯琴高娃仍不忘自己的“天津人”身份,“之前参演天影厂拍摄的《香魂女》,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我也被评为天津市荣誉市民。这么多年来,天津观众对我特别好,对我的每部作品都很关注,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我非常感谢咱们天津的观众朋友。”
【最爱高娃】斯琴高娃演绎母亲 温暖和眼泪溢满岁末      新浪娱乐讯   她是农民,没有文化没有高远的见识。在庄稼地里她是能手,而面对儿女们各走各路,她却手足无措。她没有名字,活了一辈子直到白发苍苍时人们都不知道她姓甚名甚,所有人都叫她——娘。      大型情感电视剧《娘》在全国播出掀起热潮,由斯琴高娃饰演的“娘”一角引发激烈争议。“娘”打破传统“慈母手中线”式的母亲固态形象,塑造了一位宽容而固执、保守又开明的“矛盾”母亲。如此复杂而生动的“娘”,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引发强烈反响。      从**战争到改革开放初期,贯穿几十年,“娘”领携一家老少在历史洪流里变迁流离。在饥肠辘辘的战争年代里,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和道德准则,逃难的人们像牲口一般觅食。娘一人拉扯着儿女,依旧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她就算不吃不喝,也要竭力在绝境之中保护好麦种,为儿女们留下能够继续生存的希望。不委身求人、不偷盗是她的原则,她告诉儿女要靠自己而活着,即使饿死也要挺直腰杆做人。      娘誓死都要维护的尊严,却可以为了保护儿子而轻易地破碎掉。面对地主的莫名栽赃,娘当着全村人,一声不吭的低头跪下——认下这莫须有的偷窃罪名,才能保全受到要挟的儿子的命。过后儿子不理解满腔愤慨的对娘说“你不要脸了我还要!”娘一字一句的说道:“你的脸,就搁在娘这里好了。”      人活一张脸,娘虽然没有知识分子的文化修养,却一样看重尊严,时常把原则挂在嘴边。人的贵贱并不在乎身份,如此朴素粗俗的农民一样可以有颗高贵的心。但是在娘的眼里,儿女才是生活的全部。天塌下来,母亲会奋不顾身地扛起,为了儿女一切都可以放弃。“当娘的,都是贱骨头。”当娘如此自我告白时,所有人都为娘破碎的高贵而动容。      相比传统的中国式母亲,“娘”少了婉约和柔弱,缺乏细腻的温情,更多的是粗鲁的、强势的、像烈火一般熊熊壮烈。见到女儿在战场上被杀害,娘捡起地上的枪就冲了上去,挺着苍老的身躯要和日本鬼子拼命。那一刻山崩地裂,在烟硝弥漫的黄土高坡上,一个佝偻的背影屹立不朽。      娘把自己的心掰成了几瓣,细心分给了每一个儿女,自己不留一丁点。她成天围着儿女们转,嘴里念叨着心里牵挂着,完全忽略了自己悲惨不幸的命运。娘的丈夫参军八年不归家,遇见了革命情谊的第三者,如此抛弃糟糠之妻的精神出轨令人唏嘘不已。面对这一切,娘把委屈往心里咽,抖擞精神后还要站起来继续为儿女开辟一片天。      母爱是世间最让人柔软的情感,就像冬日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轻轻吹走掉落在我们心上浮华世界的尘埃。岁末年初之际,娘用动人心扉的爱触摸人心,在寒冬里升起阵阵暖意。
【最爱高娃】【新闻】斯琴高娃否认《大玩家》后息影 谢老公支持拍戏 网易娱乐独家报道 (文/粤港报道组 APPLE报道)融合穿越、古装、现代、武打、爱情等多时尚元素的喜剧电影《大玩家》正在紧张的后制作中,该片汇集李修贤、斯琴高娃、谢娜、焦恩俊等“两岸三地”等明星携手出演,将锁定贺岁档与四大导演争夺票房。日前,以60岁高龄出演皇太后的斯琴高娃接受网易娱乐独家专访,她否认《大玩家》是自己的收官之作:“我不会刻意去告别影坛,也不会谋划未来,一切看缘分。”提起老公、瑞士籍音乐指挥家陈亮生,斯琴高娃就像提起一位良师益友:“我先生很博学多才,他支持我60高龄还工作,偶尔想听他一两句评论都得用请教的口吻。我想,女人的幸福也不外如此。” 接戏谨慎怕晚节不保 在《大玩家》中出演太后一角,斯琴高娃要每天头戴2斤重的凤冠,身着厚重的霞帔,脚蹬金线玉履,顶着烈日在户外和焦恩俊对戏。不过,斯琴高娃认为这并不算什么,她风趣地说:“考验一个演员,绝不是你年轻时候为了演戏捱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折磨。恰恰就是年纪大了之后,还能在心里觉得做这行当是值得的,就说明当初没有入错行了。年少时候是懵懂的选择,在岁月沉淀之后,方能考验一个演员是否真正拥有把生命当做艺术来热爱的人生价值取向。” 在圈内以挑剔著称的斯琴高娃,这次为何会接拍《大玩家》,与新锐导演牛朝阳合作?斯琴高娃解释:“我完全是被剧本的幸福主题打动的。中国人是讲求天伦之乐的,像我这样的年纪,多数都是儿孙绕膝了,很少人会愿意这样来折磨自己,要说这年纪,我什么都不缺了。要再演戏,要么就是剧本很吸引人,要不就是老来脑门发热了。我想,我还是清醒的,每一部戏当做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绝不留下败笔。不然,真要晚节不保了。” 不会刻意告别影坛 斯琴高娃是中国影视界以及戏剧表演界著名的实力派戏骨,从业30年以来在国内外斩获无数奖项,无论是《康熙王朝》里的孝庄太后,还是《大宅门》里的白文氏,再到早期的虎妞形象,她精湛的演技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谈及迄今为止哪个角色是她最满意的,斯琴高娃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演过了,就过去了,我马上想到的是下一个。我就像个农民,耕耘之后是收获,一个一个人物演下去,幸运的是在艺术道路上我的运气一直很好。” 被问及《大玩家》是否是斯琴高娃的收官之作,她将从此息影,斯琴高娃笑道:“我其实就是一个‘大玩家’,从来没有从电影里面走出来,也就不曾离开过。我不会刻意去告别影坛,也不会谋划未来,生命对于我来说,就是把我自己还给自己了,一切看缘分。” 感谢老公支持高龄拍戏 演了太多强势女人,生活中的她是否也想做“太后”?斯琴高娃引用《大玩家》的意境来回答:“幸福不在别人身上,幸福就在当下,当你还羡慕别人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幸福的。我想无论是影片中的皇后,还是生活中的我,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我找对了影片,也嫁对了人。我先生很博学多才,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支持我60高龄还工作,偶尔想听他一两句评论都得用请教的口吻。我想,女人的幸福也不外如此,不需要告诉任何人,喜悦埋在心里就是幸福了。”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最爱高娃】新农村题材电影《渔旗》在山东胶南开拍    人民网青岛6月18日电   (宋学春 乔丕亮)今天,以胶南本地建设新农村题材电影《渔旗》在山东胶南琅琊台景区斋堂岛开机。该剧根据胶南作家宋瑞斌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著名演员斯琴高娃主演,青岛山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袂北京华谊兄弟尹哲工作室共同出品,年底在央视电影频道和国内院线与观众见面,这是胶南本土文学和电影的一次成功懈逅。      电影主要围绕迎财神、养财神、送财神的喜剧情节,反映了建设“新农村”的真实和矛盾,体现了善良、真诚和淳朴民风,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格尊严和生活信念的建立过程。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潇湘电影制片厂导演曾剑锋执导,国内著名制片人尹哲总制片,总投资300万元。著名演员常蓝天、宋佳、张兆北、景岗山、王虹等在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电影拍摄工作将持续到8月,预计于12月在CCTV-6,国内院线与观众见面。      近来年,山东省胶南市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培植了美术创作、创意动漫、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四大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美术创作基地、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一批文化“国字号”在胶南集聚,小珠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今典红树林文化影视会展全生活度假酒店综合体项目等一批文化大项目相继落地,推动胶南走向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文化之路。
【最爱高娃】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逝世一周年 音乐会寄思念(图) 本报讯(记者罗颖)他是中囯小提琴教育界的领君人物,在小提琴教育的舞台上执教四十余年;他带领着中囯的小提琴走向世丨界,让中囯的小提琴演奏受到世人瞩目,他就是中囯最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遗憾的是林耀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他去世一周丨年之际,他的学生和挚友们将从世丨界各地赶回中囯,于6月10日晚在囯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纪丨念音乐会,用琴声寄托相思之情。昨天在囯家大剧院新丨闻发布厅,ф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著名小提琴家薛伟、林耀基的女儿林蔚和林耀基的多位高徒出现在媒丨体面前,分享大师留给后人的感动记忆。      作为院长,王次炤一向给人严谨稳重的印象,但是一提到林耀基教授,他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这一年来我几次梦见林耀基教授,都是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校园里的样子,记得他去世前一天我们还在校园里见面聊天呢”,说到这里王院长眼中泛起泪花。      因为林耀基给自己上过一堂课,薛伟发誓要考上ф央音乐学院,1985年他如愿以偿走进这个最丨高音乐学府,师从林耀基。给他最大震撼的是师生之间原来可以这么没有距离,充满着关怀和爱,“那时一大早,林老师就来敲我们的宿舍门,带我们出去吃油条、喝豆浆,那时他骑的是一辆老式双梁自行车,我就坐在后座上,搂着他的腰,他用身躯为我挡风”。薛伟记得那时很多音乐和演奏知识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而是在和林老师的闲聊中、吃饭中获得的,小提琴的理论已经完全融入林耀基的皿液中,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都能深入浅出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林耀基的学生中,李传韵是最具天才的一位,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怪才”一旦引导有误就会扼沙他的天分,但林耀基成功了。他的女儿林蔚清晰地记得林耀基给李传韵上课时的情景,“他们就是在一起玩,本来我父亲玩心就重,在玩的过程中他可以发现很多李传韵身上的闪光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他太爱才了,每个学生就像一块璞玉,他珍惜学生们身上最闪亮的特质”。正因为这样,林耀基教授相信艺术不是绝对的,所以他最丨高兴的不是学生在比赛上获奖,而是看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被学生们吸收和运用,并在音乐上有所突破。      即将上演的音乐会不仅是对林耀基教授的纪丨念,更是一次中囯音乐人才的空前聚会,届时hú坤、薛伟、陈允、张提、盛中囯、李传韵、徐维聆、柴亮、高参、刘霄、陈曦等囯内外知名的小提琴家,刘诗昆等著名演奏家都将参演,林老师的挚友、著名演员斯琴高娃也将登台。另外,学生们还将组成林耀基精英乐团,由林老师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hú坤指挥并参与演出。林老师早期的学生、世丨界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华裔作曲家陈怡还将专为此场音乐会创作小提琴独奏曲《思念》,林耀基教授的爱徒李传韵选择了格拉祖诺夫的《雷蒙达》间奏曲。
【最爱高娃】斯琴高娃针砭影视热门现象 11日,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带着腿伤的演员斯琴高娃缓步走来。面对众人关切的询问,她一脸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心态好,有时候就忘了疼。”         谈起翻拍剧热播、第六代导演进军海外等热门现象,“忘了疼”的斯琴高娃时而调侃,时而严肃。从艺多年,她坚持认为,影视艺术要有自我诠释的角度。 笑看新旧《三国》打擂台      一问:最近经典作品的翻拍层出不穷,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我们生活的历史情景当中,任何一个导演、任何一个作者都可以重新诠释它。像《三国》这样的翻拍剧很多,谁都有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对任何作品的挑剔是没办法回避的,观众有各种各样的层面,有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是情有可原的。      二问:您对一些翻拍历史剧被指“剧情、台词太现代”有何看法?      答:我觉得新旧两个版本的《三国》在打擂台,我有心静下来看新《三国》,也想重温一下旧《三国》,这样一来有点打架了,有一种既兴奋又很累的感觉。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拍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打起擂台,倒也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让大家可以对比审视。      三问:您认为历史剧翻拍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答:只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用一种现代的理念去拍摄它,否则的话行不通。因为要拿给观众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不是一个套路或者盲目去模仿别人的。艺术并不等于是玩耍,虽然有娱乐的因素,但我总觉得它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表现历史、名著时,更应该注重这些。 力挺中国电影进军海外市场      一问: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我们的影视作品进军国外,像李安、张艺谋等导演一次又一次进入国际市场,我觉得这种现状还是可喜的。但也需要反思,拍讨巧的、步别人后尘的作品,等于吃别人吃过的馍,走别人走过的路。拿来主义的借鉴部分一定是民族的,一定是我们这个地域的。像过去张艺谋的电影为什么立得住,就因为有“中国味”。      二问:中国第六代导演在海外不断获奖,您怎样看待他们的作品?      答:后继有人是可喜的现象,我们应该支持理解他们。现在像数字电影也有百合奖了,一些小成本的电影支持年轻人从社会上一点点发展起来。由于政策上支持,他们有用武之地了。有的导演或演员在海外拿到了奖项,因为他们具有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靠近老百姓、挖掘老百姓那些喜怒哀乐,甚至是共呼吸、共命运的东西,怎么能没有观众呢? 平常心拍戏步步随缘      一问:您今年将推出哪些新作品?      答:这可能要走到哪一步说哪一步,缘分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天的戏我也会去拍,比如昨天拍的《大玩家》。这部戏讲的是一对男女恋爱碰壁后到处寻找幸福,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唐代的皇太后,恶狠狠地要杀宫女,要保住我的朝廷。其实年轻人就是好高骛远,幸福的目的不明确、尺度不明白。我觉得这个题材内涵和深度还可以,表现年轻人的一种浮躁,给大家一个警示。年底跟华谊兄弟的电影还没有签约,华谊兄弟想让我打一个翻身仗,演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每个角色都让我很高兴,这些作品有电影,有数字电影,也有电视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