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嘴兔毛 一嘴兔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1,502 关注贴吧数: 1
《关于60年代贴吧[置顶]贴 求贴》 我们的贴吧现在有很多热心的吧友关注,如果想要让60贴吧兴旺繁荣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给吧友有留在这里驻扎的理由,为了更好的建设贴吧,为了让吧友们能带着渴望,带着回忆,带着梦想光顾60贴吧,说说家庭,说说工作,说说孩子,谈点实 事,说说岁月曾在我们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看帖顶楼其乐融融,特此发布《关于60年代贴吧[置顶]贴 求贴》。吧友们一起来共同提议的60吧吧规,一起共同提议60吧[置顶]主贴。 一个贴吧要发展,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贴吧,相同的硬道理就是必须有大量内容扎实的好贴子。写文的、作图的、灌水的、善辩的、或只是爱好回贴的、甚至只是潜水的吧友,都是优质的吧友。能与吧友好好相处,最大的前提还是要彼此尊重,我们来这里寻梦,这里是我们播散真情的地方,这里有我们走过的足迹和难忘的记忆,这里有珍贵的友情,这里是跋涉苍茫后的驿站,这里是我们心灵停泊的港湾。快乐、悲伤、欢笑、泪水,都是我们在这里找到的最真实的感受! ——总之,一句话:贴吧要兴旺繁荣,好吧友是最重要的条件。伊人再多说反变成唠叨了。 求帖要求: 1.在本吧是第一次发布 2.主题需要与60年代有一定关联 3.最好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富有创意
电脑量刑的是与非? 山东省推广淄川区的经验、在当地各级法院中普遍实行电脑量刑,这件事成了近时国际社会的一则轰动性新闻。海外法律界人士以及公众传媒的主要反应是:既对中国大胆创新的举措感到惊奇不已,同时也对用鼠标点击出来的自动化判决抱有相当程度的忧惧。  回顾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可以知道,西德司法部早在1960年代末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计算机在法律实务中的作用的设计组,并在1973年构建出被称作JURIS的数据库和社会法检索装置。美国鲁特哥兹大学到1977年已经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法律专家系统――根据LISP程序语言记述的处理公司并购税务问题的TAXMAN。就在当年,旧苏联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悄然启动自动化管理问题的研究项目。几年后,英国伦敦大学的帝国学院借助PROLOG程序语言的推理功能实现了国籍法实务的人机对话,大约与此同时,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也以KRP程序语言编制出包括实体法和诉讼法两种规则及其相互关系在内的专利法检索咨询软件。因此,时至今日,已经是机器人可以演奏乐器、驾驶轿车的二十一世纪初叶,倒也没有谁会把借助智能软件审理诉讼案件当作异想天开的梦呓。  但根据迄今为止的一般看法,即使有可能把司法的概念计算和基本判断都委诸电脑,那也是遥遥无期的未来之约;尤其是刑事诉讼,事关人命、自由、国家目标以及社会正义,与民商法相比较更需要保留基于人格修养的心证以及感化的余地,也更难于进行数码机械化的技术处理。现在,山东法院的举措却对这类成见提起了公然挑战――软件的开发从计算机自动科罚起步、并且直接应用于结案判决。在制度进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构法治秩序的初期阶段,突然爆发这样飞跃性的质变,理所当然会引起许多错愕。  站在中国法律传统文化的视点来看,可以发现律令制的根本特征在于绝对法定刑主义以及尽量压缩审判者裁量余地的机械化、细则化的条文构成。我在1993年发表长篇论文《法律程序的意义》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并表达了如下批评性意见:“各代刑律的定刑方式皆如出一辙,几乎排除了量刑的余地。可惜当时尚未发明电子计算机,否则自动量刑的专家系统软件或许早已被列祖列宗设计出来了。……为了防止和限制恣意,我国采取了比西方更严厉的措施。其动机或可理解,但其效果却很糟糕。因为我国在缩减恣意的同时也压抑了选择,而选择恰恰是〔法律〕程序的价值所在”。没想到十年之后,齐鲁大地就有后起之秀利用数码信息技术时代的发达工具和条件来填补那个古昔的遗憾――编制了自动量刑的软件,在要件和效果之间补充了一些选择对象。由此可见,在中国电脑量刑之所以很容易被接受,并且迅速得到普及,是以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前提条件和催化剂的,倒也不足为奇。
转载:中了时尚的毒 和女朋友吃饭,她说,天啊,你怎么又换包了?在ilook给我farewell party上,我们英文《乐》主编,一个老外说:打我进这个公司,雪,我好象就没看你穿过同一套衣服?!你实在应该做时装杂志这一行啊J——可见,我的物质生活(在衣服,包和鞋的范畴里),真是,极大丰富!男朋友对着我堆积如山、永远理不出头绪的衣帽间,总是这样跟朋友解释:她做时尚那一行,所以,哎…… (我想他后面没说的话是:我就忍了吧J) 经常和朋友聊起和时尚有关的话题,大家都发现,我们生活和工作在所谓“时尚”的氛围中——我们都或轻或重的中了“时尚”的“毒”:不管你爱不爱名牌,你都或多或少地向往名牌,还可以说出每个品牌背后一段动人的故事;不管你是否结婚,你都或深或浅对婚姻有点儿恐惧,所有的女性杂志都在堂而皇之地谈论一夜情、婚外情,编辑部里一个女孩曾经很认真地说:根据化学理论,爱情只可以存在六个月。另一个就要当新娘的女孩,咬牙切齿地看上了Tiffany0.64克拉的钻戒,七万元一个戒指,不是值不值的问题,是你要不要。记不记得当年风靡全国的《编辑部的故事》?假如,戈玲(吕丽萍那角色)肯嫁给李冬宝(光头葛优),可能会缠着冬宝买两身新衣服,15年前在“编辑部”里最时髦的代表戈玲压根就不知道Tiffany是什么,但是今天我们知道了,于是我们就比戈玲想要得多一点——这是我们的幸还是不幸?我的一个编辑曾经说,要是有了孩子,就把他送到农村去,让他“纯洁”地成长,马上遭到群起攻之:他不上学吗——他只要上学就很快会被城市同化——别的孩子都穿耐克限量版你的孩子穿地摊货不怕他自卑吗——郊区生活是一种新时尚,很贵的,比在城市生活还贵……当时我们那个编辑就蔫了,很快就说:那我就先不要孩子了吧!L最不情愿面临这样的选择:爱情和钻石不能都要吗?优雅和时髦不能都拥有吗?我的鞋子为什么不可以和我的书一样多?他信用卡上的数字为什么不能和他的才华一起增长?想要的都不矛盾,可偏偏生活喜欢恶作剧,不太会把一个人想要的所有都给了她。北京这两天下了几场雨,难得的,看到了彩虹。其实,你可以把生活中有些东西,比如时尚,想象成是彩虹,的确,很迷人。时尚的很多“毒”,绚烂不亚于彩虹。而平常日子里,自有平常日子的快乐,生活中,不只有彩虹缤纷,对不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