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 sohoken
何处惹尘埃?
关注数: 115 粉丝数: 252 发帖数: 10,335 关注贴吧数: 11
关于大嘴小嘿的手记(其六 再战) 距离上回户外训练大嘴,已一月有余。近来天气炎热且阴晴不定,一直将鸟养在家中,不敢带出。后来和其他同好交流,大家多用绳子栓住鸟腿,在户外慢慢训练,然后再择机解开绳子,便完成了训练。于是我在某多上斥巨资买了下面的钓鱼用失手绳,直径2mm,长度据说有40米,但20米似乎也够用了。今天上午虽然艳阳高照,但正好有空,不管那么多了。先在车库无人处小心地打开航空箱门,伸手将绳子的龙虾扣挂在脚绊上预留的钥匙环上(提前几天已经装好,以便鸟适应)。之后便驱车前往附近公园,来到外面一看,热气逼人,找了一处树荫,开始放鸟。 果不其然,鸟出笼便朝远处飞去。我手上还没拿住绳子呢,但见转盘都被鸟拖走了,但毕竟有份量,鸟飞出去十几米远,但疲惫地趴在地上不动了。我将转盘挂在航空箱上,开始训鸟。 鸟试图逃跑,但几次失败后,它似乎冷静下来,站在航空箱顶的站杆上故作镇定地理毛,期间对于我喂水喂食也是爱搭不理。但几分钟后,它开始吃东西了。这时我训练它上我的手。可能前面几次失败的逃跑经历让它意识自己并非自由身,抑或心中有怒火,一直对我不理不睬。我强行把它托到手上,给了一粒猫粮,这下它似乎明白了,上手积极多了。于是逐渐拉远至一米左右。这当中,它仍然试图逃跑,可惜有绳子在身,它无奈放弃。 接下来开始训练远处回笼。我将它架到站杆附近,发口令让它回站杆,一开始必须很近距离,慢慢拉到一两米远,也能很快执行。效果尚可,改日再战。假以时日,一定能让它学会。 天气太热,虽然在树荫下,喝了一瓶可乐还是扛不住,一小时多我便撤了。顺便说一句,这个失手绳能自动收绳,效果酷炫。
鸦科驱虫心得体会 养了三只鸦,分别遭遇了:线虫、羽螨和绦虫。这分布的均匀程度堪称一绝。先来说下病因。 根据寄生虫寄生部位,可以分为内寄(线虫、绦虫)和外寄(羽螨)。 一般来说,内寄是因为喂了生肉(牛、猪、鸡、鱼),除非煮熟或者加工成冻干,不然仅靠冷冻是很难根除的。外寄多半是因为鸟在外面过夜时染上。我个人体会,很小的雏鸟因为羽毛很少,感染外寄可能性不大,会飞之后一旦飘了,则有可能染上。如何判断鸟有没有寄生虫?一是对照上面的病因看概率,二是仔细观察。例如,鸟食欲亢进但体重没什么变化,甚至日渐消瘦,而自己喂过生肉,或者鸟到家前已经被亲鸟喂过生肉,那么内寄可能性大。又比如,鸟经常啄自己的羽毛,把飞羽或者腿上的毛拔掉,仔细看羽毛,有很小的虫子附着,那么应该是感染了外寄。再比如,每天清洗粪便时不要怕恶心,瞪大眼睛仔细看,说不定能看到奇奇怪怪的虫子。 那么万一感染,该如何治疗?一般而言,治疗寄生虫要等鸟齐毛后,这样可以避免药性太大。 我个人体会,有两种药可以组合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片。 伊维菌素主治螨虫线虫,对外寄有效,对绦虫无效。可以兑水喂鸟或者给鸟洗澡。但它不能杀灭虫卵,因此一个疗程要足够长,比如连续治疗一个月。螨虫可能会躲藏在鸟笼四周,即使你把鸟泡澡也未必能杀到,所以鸟笼周围环境也要喷洒溶液。我让鸟在笼内用溶液洗澡,鸟洗澡前会喝几口,洗澡时水会四处飞溅正好可以起到环境消毒效果。 兽用伊维菌素的兑水比例一般是:1ml兑水2L。实际使用没那么精确,建议问问商家。 阿苯达唑片对线虫、绦虫等内寄有效,可以直接喂食。我买的那种每次喂1/4片,一天一次,连续三天。效果可以。因为我观察到鸟排出了形似肥肉的长条物体,一节一节的,头一次看到以为是喂的鸡心带了肥肉不消化,第二天又看到,用东西喷了下,居然动了起来!这才反应过来有寄生虫。赶紧买了药,鸟服药后第二天早上又看到一条更长的绦虫,这次虫子已经死透了。 这里我推荐“徽千方”品牌的药。尤其那个阿维菌素溶液,一打开,一股药味,闻上去就很销魂。注意,此药对眼睛有刺激性!具体用法,是否对症,可以问某宝的徽千方客服,我感觉他们很专业。能用不能用,客服都会明说。 我不太推荐所谓鸟专用药,一是贵,二是药效未必好。还是兽药实惠。这两种都很便宜,伊维菌素12,阿苯达唑6,而且一瓶能用好久。 祝大家的鸦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关于大嘴小嘿的手记(其五 慢热) 前情回顾:我家那只大嘴,堪称鸟界第一犟种。首次带它出门就上演"越狱惊魂",要不是路人仗义相助,我差点加入"满大街找鸟的冤种协会"。 痛定思痛,我决定闭关修炼室内叫远。训练进度像老牛拉破车——刚有点起色就卡壳。终于,我祭出了训鸟界的终极大杀器:饿训!白颈鸦饿半天就认怂,饿一天直接卑微求饭。但我们大嘴选手是鸟中硬骨头,抗饿能力堪比沙漠骆驼,还附赠24小时循环播放的"死亡重金属",让人精神崩溃。 于是我想了个"完美"方案:趁着月黑风高,把大嘴关进航空箱,塞进车前备箱(地下车库恒温23℃,比我家空调还舒服)。一夜无事……但愿没有吓到晚上去车库的人!第二天回家,好家伙,这位爷每隔十几秒就来一嗓子,节奏精准得像节拍器。但效果显著——两米叫远轻松拿下!体重从520克降到480克(不过补了一顿后秒回500克,这肚子是自带伸缩胃吗?)。 然而,报应来得比外卖还快!次日凌晨五点半,大嘴突然开启"饿鬼催饭模式",嚎得我魂飞魄散。我连滚带爬冲去喂食,在蒸笼般的阳台和冰窖般的卧室之间反复横跳,结果感觉自己闹肚子了——饿训违背自然规律,现世报来得太快!全程白颈鸦在航空箱中沉默不语,活像"别人家的乖孩子"。 痛定思痛:大嘴确实扛饿,但饿狠了直接黑化成"永动机吃货",还附带闹钟功能。算了算了,还是老老实实训练吧!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这番折腾,叫远距离突飞猛进,现在三米叫远不在话下。 最新战术升级!原来之前的训练有个致命bug:我把大嘴放在航空箱站杆上,自己在客厅叫远,中间隔了道玻璃门——在大嘴眼里,这怕是"鬼门关"吧?而且航空箱站杆四面透风,选项太多,鸟生迷茫。现在我学聪明了:把它关在鸦笼里,只开笼门,自己坐在正前方一米处。这下它要么饿着,要么只能朝我飞——果然,瞬间变成乖宝宝!看来鸟生如人生,选项越少,反而越果断啊! 虽然几经波折,但我明显能感受到小嘿的飞手越来越积极,只不过它的成长显然要比其他鸦(白颈、寒鸦)要慢得多。可能是因为它想得多吧,所以总显得犹豫不决,但只要它想明白了,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注:本文经DeepSeek润色)
关于大嘴小嘿的手记(其四 犟种) 之前其实考虑过渡鸦,但无奈地方小,养不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大嘴。别人告诉我大嘴的脾气很倔强,我不以为然,心想能比白颈倔到哪去呢。但是经过这些天的饲养,我渐渐感觉这两种鸦除了外形,性格也很不一样。 白颈对陌生事物很警惕,甚至显得很神经质。有时,它在外面自己玩东西,不小心东西滚了一下,它吓得原地跳起来。换新笼子,白颈大概率不适应,要闹好几天。大嘴的警惕则是另一种感觉,似乎它很有主意,认定某些事物是安全的,某些是危险的,你怎么劝它,它都不会改变主意。比如,它觉得人的手是危险的,即使是上手(跳手)这种简单动作,它也决不会配合。除非你的手伸到它脚可以够到的范围内,它才会伸出一脚踩上去,再上另一只脚,基本就跟人上台阶一样,完全谈不上跳手。那么是它跳跃和飞行能力太弱,根本不是。趁你不注意,它可以在家飞几圈,然后停在吊顶上不下来。但是你用棍子去吓它,它也并不为所动,所以最好只能用棍子生生把它推下来。 今天天气不错,我准备带我的小嘿户外放飞。虽然它在家里都没能叫远成功,但别人告诉我要尽早带出去,不然后来越来越难。于是我决定铤而走险。带到之前训练白颈常去的公园,视野开阔,没什么大树,应该很安全。 我让大嘴站在航空箱顶的站杆上。它摊开翅膀懒懒地晒着太阳,根本无意飞行。于是我手架着它,甩了一下。这次它真的飞了起来,在离我二十米远的地方开始盘旋起来,似乎效果还不错。不料,几秒钟后,它一头扎进了一 棵树上。我赶忙去找,却没有发现痕迹。莫非首飞即飘??心中正不安的时候,看到附近一棵树的叶子里藏着一团黑影,走近一看果然是它。我在下面喊它,它会应我一起,但就是不下来。扔东西,树枝捣都没有。 过了半小时,还是毫无进展,心中逐渐焦躁起来。这时,附近有个玩无人机的男人走过来问了情况,得知是鸟飞树上不下来,他说他有工具:原来玩无人机的都会带一个长杆子。我去他车上拿过来了,一根树脂伸缩竿,据说最长达10米!这下如有神助,我用竿捣了一下大嘴,它换了根树枝,我再捣,它再换,几次之后,它终于飞到另一棵树上。我奔过去再捣,它又飞到一棵树上,这次比较矮一点。那个无人机的男人让我别用竿子了,建议我直接爬树。于是我爬上去,把鸟“救”了下来。 大嘴真的是超级犟种!它觉得树上安全,你怎么引诱,怎么喊都没用。回去后,我赶紧对小嘿进行架手训练,生生架了快半小时。傍晚时,它愿意30cm跳手了,甚至有次还飞上了我的肩膀。看来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以前在白颈身上的经验不能照搬啊。图1 装傻图2 隐身图3 神器图4 无辜
养鸦人的"三心二意":科学喂养与训练的艺术 养乌鸦可不是随便撒把鸟粮就能搞定的事,这些黑羽天才对食物挑剔得很,训练时更是精得像谈判专家。要想让它们健康成长并乖乖配合训练,就得掌握"三心二意"——细心、耐心、狠心,注意营养、有主意(训练方法)。 第一心:细心——精准投喂,观察入微乌鸦是机会主义食客,野外什么都吃,但家养可不能乱来。你得像米其林大厨一样精确配餐:- 蛋白质(昆虫、瘦肉、鸡蛋)——让羽毛油光水滑,肌肉结实- 蔬果(苹果、蓝莓、胡萝卜)——补充维生素,防止便秘- 谷物坚果(燕麦、核桃)——提供持久能量,训练时当奖励 细心观察它们的进食习惯:- 如果它把某样食物叼走藏起来,可能是不喜欢- 如果吃两口就甩头扔掉,可能是太硬或太淡 第二心:耐心——训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天的小进步训练乌鸦就像教小孩弹钢琴,得慢慢来:1. 基础指令(如"过来"):用食物引导,成功后立刻奖励2. 进阶技能(如空中接食):先近距离抛食,再逐步拉远距离3. 复杂动作(如衔回物品):从轻便的小物件开始 关键点:- 每天训练10-15分钟,保持趣味性- 根据乌鸦状态灵活调整训练强度 第三心:狠心——别惯坏它,规矩要立住乌鸦聪明但也狡猾,必须坚持原则:- 定时定量喂食,避免挑食或肥胖- 训练时坚持标准,没完成动作就不给奖励- 不随意改变既定规则 #第一意:注意营养——健康才是硬道理乌鸦的饮食需要科学搭配:- 避免高盐高糖的人类食品- 提供钙质(墨鱼骨、蛋壳粉)保持骨骼健康- 确保每天都有新鲜饮水 第二意:有主意——让训练充满创意有效的训练方法:- 采用游戏化训练方式- 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保持训练内容的新鲜感 总结:养鸦人的终极奥义细心喂养、耐心训练、狠心立规矩,注意饮食平衡,有创意地训练。掌握这"三心二意",你就能养出一只羽毛油亮、飞行矫健、听话又聪明的乌鸦伙伴了! (注:本文由deepseek根据我的思路生成)
关于大嘴小嘿的手记(其三:转食期) 雏鸟转食期是指雏鸟从吃软食最终转换到可以独立吃硬颗粒食物的过程。鹦鹉类小时候喂奶粉(一种糊糊),大了喂谷子。鸦科则小时候喂饲料糊糊,大了喂颗粒饲料。总体说来,这一过程比较麻烦:鸟会拒食原来的食物,导致体重下降,但新食物又迟迟不能适应,反复拉扯中消耗了饲主的意志。 大嘴小嘿这几日也开始进入这一阶段。主要表现是不太愿意吃饲料糊糊,吞下去又吐出来。如果搓成团或者条(小拇指粗细),喂食效果会好一点,但是块头大了一样吞不下去,此时我赶紧给它喂一点水,有时它会勉强吞下去。每天称重,前几天达到490,现在又降到了470。无奈之下我尝试了下面3个方法: ①食谱多样化 准备了小番茄、八哥粮、鸡心、牛肉粒、三文鱼碎,几种食物交替喂养。发现鸟不要吃某种食物,就换一种。 ②少量多次 白天上班,7点多喂一次,第二次得等到5点后再喂,晚上虽然喂很多,但感觉白天鸟一直饿着不好。于是带着鸟上班,放在前备箱,隔两三小时喂一次,鬼鬼祟祟如同做贼。不过鸟体重还是没有上升。 ③改善食物口感 之前用冷水泡八哥饲料(磨粉),鸟似乎不太爱吃,有次我用开水冲泡后,发现香气明显了,鸟似乎也更爱吃了。饲料里面还可以加入一些番茄汁。 饮食方面,大嘴的习性似乎和白颈不太一样。感觉大嘴更加挑食。白颈虽然也有不太爱吃的阶段,但给它小鱼小虾,它还是不会拒绝的。大嘴的口味有点像人类,比较挑剔,爱吃“香”的东西。我尝试给大嘴和白颈同时喂榴莲,大嘴一口闷,白颈犹犹豫豫,最后还是吐掉了。喂鸡蛋糕,大嘴也是非常开心。 日本研究乌鸦的专家——松原始发现大嘴的食谱和人类食谱高度重合,最爱薯条、鸡翅之类的“垃圾食品”。也许,偶尔给大嘴开开荤,很有必要吧。 刚刚一个小发现,我给小嘿喂鸡心,吞到一半吐出来了,可能太大了,于是我把鸡心撕开,再喂,还是吞了又吐出来。于是我只好关起前备箱,等了十分钟,再尝试,这次居然全吃掉了。由此可见,大嘴有时所谓的厌食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因素:纯粹矫情,让它饿一会,可能又回心转意了。大嘴看来还是不好对付,心眼太多,脾气不小,考验耐心的时候来了。
关于大嘴小嘿的手记(其二:上火) 之前养白颈时候,开头喂了一些鸡心,但感觉鸟不太爱吃就没怎么喂肉,后来鸟最重也只有470,怀疑是自己给肉不够。这次养大嘴一定要弥补这个问题,于是鸟到家第三天我就开始疯狂喂鸡心了。虽然卖家让我头几天别喂肉,但我感觉鸟胃口好,喂了又何妨。加上那几天不凑巧,家里没有小蕃茄,于是就八哥粮+虫干+熟蛋黄+鸡心喂了两天,但是感觉鸟不是很爱吃饲料了。谁知21日早上一看,鸟嘴里居然出现了一些小白点,擦也擦不掉,确定不是食物残渣。感觉有点不对劲。问了卖家,说是上火了,让我不要喂肉,只喂饲料和蕃茄过几天。我在几个群里也打听了,有说是上火,也有人说是念珠菌。我寻思这如果是病的话,得治啊。于是网上查了下,发现了一些说法: 1)念珠菌存在于任何地方,也就是无法完全杀灭 2)如果补充维生素B2,能够缓解感染症状 3)对症的药是:氟康唑、制霉菌素。也有人说鸽黄净,念霉霸(商品名)有效。 4)网上评价有的说:药买了还没到家,就自己好了。 综合这些观点,我得出结论:这个病不严重,可以食疗治愈。但保险起见,我还是找了就近的商家买了药。并且不再喂鸡心,专门买了小蕃茄喂它。我意外发现:小嘿居然很喜欢吃蕃茄。或许它知道自己需要这个吧。 第二天再看,发现鸟嘴的白点明显少了,也变模糊了,胃口也很好。然而药还在半路上呢,留着备用吧。鸡心还是少量喂一下吧,不吃荤也不行啊,毕竟在长身体的时候。 总结一下:饮食要注意平衡,荤素搭配,不能太偏。上火的说法,似乎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有点含糊不清,但也有几分道理。 图一:红圈位置是小白点 图二:已经明显恢复
如何给白颈鸦洗澡?——鸟友必备指南 许多鸟友发现,刚到家的小鸟不愿洗澡,时间久了身上难免产生异味和积攒污垢。即使把水放在它面前,它也毫无反应,甚至躲闪逃避。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鸟儿养成洗澡的习惯。 (倡导知识共享,但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一、选择合适时机 1.年龄要求:雏鸟需等齐毛后才会主动洗澡,在此之前不要强求。 2.环境条件: -时间:白天阳光充足时(避免早晚低温时段)。 -温度:环境温度20℃以上,水温常温即可,无需温水! -天气:无风,避免鸟儿着凉。 提示:可先让鸟儿晒会儿太阳,待其放松后再尝试引导洗澡。若条件不满足,建议改日再进行。 二、挑选适宜地点 1.推荐位置: -鸟笼内或笼边(熟悉的环境能减少紧张感)。 -地面开阔,周围无杂物干扰。 2.避免户外洗澡: -洗澡后鸟儿警惕性高,易受惊吓飞走。 三、准备洗澡工具 1.容器选择: -材质:透明或浅色盆/盒(便于鸟儿观察)。 -尺寸:最小边长>30cm,深度>10cm,水位约10cm。 注意:选定后不要频繁更换,以免鸟儿抗拒。 四、引导洗澡技巧 1.食物诱导法: -在水中放置鸟食(如猫粮),吸引其靠近并接触水。 2.玩具吸引法: -将鸟儿喜欢的玩具放入水中,激发玩耍欲望。 3.声音辅助: -轻拍水面模拟自然水声,引发兴趣。 4.进阶方法: -播放鸦洗澡视频(部分鸟友反馈有效)。 五、注意事项 1.禁止强行洗澡:会导致鸟儿应激,破坏信任关系。 2.驱虫处理: -若羽毛有寄生虫,可用兽用伊维菌素溶液(4升水兑1ml药液,具体比例需咨询商家),连续使用一周。 注意:优先选择兽药,“鸟用”产品可能存在的剂量问题。 3.频率控制: -每天1-2次即可,过度洗澡无必要。 通过耐心引导和科学方法,你的白颈鸦一定会爱上洗澡,保持清爽健康!
白颈鸦各阶段喂食要领 根据鸟的成长阶段,喂食可分为:雏鸟软食期、亚成鸟转食期、成鸟颗粒期。 一、雏鸟软食期 为鸟的安全考虑,不建议在鸟的羽毛还没长出时就开始手喂,因此我们直接从半毛阶段开始讨论。 此阶段鸟的羽毛还没有发育好,身上明显可见大量白色羽管,每天都会掉落很多羽毛。 喂食应遵循《饲料为主、肉类为辅、兼顾营养》的原则。 1)饲料可选择雏鸟粉、小鸡饲料或八哥饲料(磨碎) 2)肉类选牛肉、鸡、小鱼、虾(去壳),不推荐猪肉,因为太肥。 3)营养方面要喂一些水果(如蕃茄、蓝莓)和虫干(如黑水虻、五谷虫、面包虫),这些可以弄碎拌入饮料。活虫也可以,但要注意先弄死再喂。另外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墨鱼骨粉。 本阶段喂食建议以开水冲泡,搅拌成酸奶状,确保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不高于40度)再喂。不建议将泡好的饲料放在冰箱,这样可能太凉。放在室内即可,一天内是不用担心变质的。同样,肉类和水果也不要刚解冻就喂鸟,必须保证温度和室温一致! 喂食方法:水分较多时可用筷子、竹片、冰棒棍来喂。随着鸟的长大,我们需要减少水分,这时可以将饲料搓成团或条,团一般不超过拇指指甲盖,条不超过小拇指大小。水分多的时候无需另外被水,水分减少后在喂食前可滴一滴水到鸟嘴中以便润滑。 喂食频率:白天建议2小时一次,实在没空,尽量喂到4-5次。晚上8点后不建议再喂,这样可让鸟清空肠胃。 二、亚成鸟转食期 一般4月份,很多白颈开始进入转食期,此时可在饲料中拌入少量八哥粮或猫粮颗粒,让鸟逐渐适应,最后全部改成颗粒。此时鸟对水的需求比较大,要多喂水。水果、肉等可以直接喂。这一阶段鸟虽然能吃一些颗粒,但依然接受较干的软食。鸟的嘴角明显有些变化,不像以前那么嫩了,羽管逐渐长好。 本阶段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我的鸟明明可以吃颗粒了,但为什么非要人手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鸟肯让人喂,虽然有点麻烦,但可以增进人鸟关系,应当珍惜这个阶段。并且,鸟学会自己啄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据我观察,可能要三周左右。请饲主不要急躁。 三、成鸟颗粒期 进入本阶段后,喂食相对轻松,甚至可以使用自动喂食器实现自动管理(参考本人以往文章)。 我的建议是:猫粮、虫干(黑水虻、五谷虫)、水果和肉。 猫粮的品牌在此不作推荐,请自行寻找,可买一些小样给鸟试吃。推荐虫干但不推荐活虫,理由是活虫不好保管且可能让鸟学会野外生存技巧,一条活虫很涨肚子,不利于训练。虫干要注意防潮,受潮后鸟就不爱吃了。 如果经常带鸟外出,建议控制喂食次数,一天4次以内,每次20g以内。饲主可经常测量鸟的体重,找到最大值后就应当减量。如我的鸟最大是470,平常一般450前后,此时野性较大,如果担心带出去不听话(不及时回笼),就需要减少食量。 第二阶段即可开始训练,此时应当结合训练节奏进行控食(只断食,水照常提供)。建议在室内训练前让鸟饿三小时以上,这样可以大大促进训练效率。每次训练时,鸟完成指定动作,给一颗猫粮即可,不完成别给!后面慢慢减少奖励,直至形成条件反射。 如带到室外训练,建议控食4小时以上,对个别野性大的鸟可增加到6小时。注意,这里的控食是不包括夜间睡眠时间的。如果头一天晚上8点喂食了,第二天要到上午10点左右鸟才会充分饥饿。根据我的估算,这中间应当扣除10小时的睡眠时间,此时鸟的代谢水平低,不能当作控食时间来计算。 室外训练时,为保证训练效果,可提供适量食物奖励,要注意控制量!并且一定要训练进笼(航空箱),尽量所有室外喂食动作都等鸟回到航空箱后再进行,这样可以让鸟习惯回笼!室外给鸟喂食10颗以上猫粮后就应当考虑结束当次训练,严禁喂食各种高热量垃圾食品,不要让路人喂食。
飘鸟之我见——以我的白颈鸦为例 鸟飘得多了,也便成了心得——某训鸟师我的白颈鸦名叫大鹏,它只有400多克,并不大。它的事迹是一年飘了七次:最长时间为6天,最短为24小时。从5月的某个热天开飘以来,它在梅雨天飘过,也在大冬天飘过,它遍尝世间冷暖,也阅尽万物繁华。如今,作为它的主人,我决定写点什么,来与接下来即将面临各种飘鸟的白颈鸦饲主们分享心得。虽然略带一丝不祥的气息,但相信我,这是饲主们的必修课。 一、缘何而飘? 鸟是向往自由的生物(人又何尝不是呢?)。当它学会飞翔时,一开始可能会恐慌,但随着对气流的熟悉,它逐渐开始得意忘形,此时飘鸟概率大涨。根据我对飘鸟的理解,我觉得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恐惧型飘鸟 鸟对陌生地形、陌生人、异响等产生恐惧,不知该如何处理,只顾高飞,飞远后找不到回来的路,或者干脆躲起来一声不吭,主人四处找不到只能回家。这种情况易发生在头年新鸟身上。 2)抵抗型飘鸟 鸟并未遇到任何危险,地形也非常熟悉,但突然有天它决定离家出走。这种一般发生在遭遇主人欺负(如被拔毛、挨打之类),或者到了春天繁殖季,又或者鸟开始换毛,想要躲起来。 3)挑衅型飘鸟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鸟突然不肯回手了,就连喂食时,也非常警惕,只吃一口便走,但并没有飞远,只在周围盘旋,就是不肯回来。磨蹭到天黑,也没进展,饲主只好悻悻而归。待到第二天,发现鸟居然还在附近没有走,原来它只是不想回家。 其实观察可以发现,随着鸟的长大,第1)种情况越来越少,基本都是第2、3种,而鸟即使飘了,基本也能很快找到。甚至有时能感觉到鸟是在挑逗饲主,它知道控制分寸。 坊间有种观点:飘鸟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种说法并无不妥,但换个角度来看,鸟长了翅膀,凭什么不能飘呢?假若将飘视为常态,则鸟乖乖回家倒有点反常了。 二、防飘指南 虽然飘很难避免,但如小心谨慎,或可将损失降至最低。作为全网飘同一只白最多用户(根据已公开数据),我想给出如下建议。 1)防飘设备 A 刻有电话的脚环一对:字尽量大点,两个脚环都要有。这样便于路人在抓不到鸟的情况下识别号码。 B 真皮脚绊一对:不要嫌麻烦,或者认为妨碍了鸟飞行。此物在关键时刻有奇用。如最近有次鸟在树上不肯下来,我抛出猫粮诱鸟去使,趁它全神贯注时一手抓住脚绊,成功捕获。一直栓脚上,可能有点脏,多洗澡即可。 C 定位器:虽然据说有用,但我尝试了挂脖的,失败了。如果你想,可以趁鸟小,尝试一下吧。 2)放飞准备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良好的天气,鸟的状态(亲人),处于饥饿状态,在开阔熟悉的场地,没有奇怪的陌生人打扰。此时我们可以开始放飞。当然,室内叫远是基础中的基础,此处不一一详述。 有人认为:饱训才能建立与鸟深厚的感情,并且鸟才能飞得高。此言不虚,但要承认鸟的个体差异及状态变化。谨慎起见,我建议在放飞前,鸟应当断食4小时以上。 3)室外互动 如果鸟是空腹外出,飞一会之后肯定想要进食,此时我们可能给它食物奖励,但我建议不要直接给,并且不要给多。最好的方法是引它进入航空箱之后,再给最小的一粒。尽量不要在其他位置喂食,也不要让其他人喂食。如果鸟肯回手,我们可以引它回箱,然后在箱内喂食。如果鸟不肯回手,可以隔着航空箱用食物引它进去,然后喂食。期间允许鸟自由出入航空箱,不要它一进去就关门。最后收笼回家时可以关门,此时立即喂食大量食物作为奖励。 在室外,如果发现鸟不肯回手,就应当立即警惕起来,设法让它回笼。笼可以放在它附近,门打开,待它进入后再喂食。为让鸟熟悉,应当在夜间让鸟住航空箱。 特别提醒,夏季放飞时,应当携带水源喂鸟。 (注:此处的笼、箱、航空箱为同一物) 三、飘鸟后对策 千防万防,鸟还是飘了!怎么办?老飘人给出6条建议。 1)原地等待10分钟以上。可能你的鸟在找回来的路,耐心等待并呼喊鸟的名字。 2)在以飘鸟地为中心的半径100米区域绕圈寻找。如果你的鸟想回来,看到你经过,它是会鸣叫或飞来的。 3)朝着鸟飞走的方向走500米找找看,尤其关注树上。 4)第二天重复上面的123。 5)仍然未果的话,就耐心等人打电话,并准备好谢礼。我一般送一百块以内的财物,多了太俗,少了好像也不好意思。甚至还结识了几个鸟友,平时还能得到些指点,倒也不亏。 6)千万不要着急下单买新鸟!首先你考虑过老鸟的感受吗?其次往往你新鸟还没到家,老鸟就找回来了!就是这么神奇。 四、写在后面(本节由DeepSeek提供) 养鸟人终会明白,鸟的翅膀生来就不是为了顺从。所谓"飘鸟",不过是它们对天空的一场临时起意,而饲主的焦虑,反倒成了这场游戏的注脚。 防飘像一场精密算计——饥饿训练、脚环铭牌、航空箱诱捕,看似万全,却抵不过鸟的一时兴起。最吊诡的是,越严防死守,鸟越把"飘"玩成行为艺术:在你绝望时突然现身,或蹲在邻居阳台冷眼旁观你的寻鸟启事。 而真正的老手早已看透:飘鸟不是事故,而是鸟生必修课。每一次失踪,都是它在试探自由的边界;每一次归来,都是它权衡利弊后的选择。饲主能做的,不过是把寻鸟路线走成日常散步,把谢礼备成邻里社交的筹码。 毕竟,养鸟的终极真相是——你不是主人,只是它选择的长期饭票。飘与不飘,从来都由鸟说了算。
关于乌鸦的技能训练——兼与鹦鹉对比 乌鸦除了盘飞、学语之外,同样擅长各类技能。我将这些技能分为:表演类和解谜类。 表演类如:套圈、捡物品、拼积木、装死等。这类技能的特点是完成指定动作后,主人给予奖励。 解谜类如:管中取物、填石子、开锁之类。这类技能的特点是鸟预先看到奖励,通过完成指定动作,自行获取奖励。 鹦鹉(牡丹、玄凤、虎皮等)一般都很擅长表演类的技能,依靠鹦鹉的喙及攀爬优势,能做出让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如骑自行车,乌鸦应该很难做到。但限于本人知识面有限,鹦鹉似乎不太擅长解谜类技能。例如我们可以训练让鹦鹉往瓶中扔石子,但究竟是完成任务,还是说它理解了石头与水面之间的关系?乌鸦则应该是理解了二者间的关系。理由在于:当乌鸦往瓶中扔一粒石子后,它会立即尝试获取水面上的食物,只要能够到,它绝对不会浪费石子。说明乌鸦做这个动作的目的完全在于获取食物,石子对它而言是一个工具。我感觉鹦鹉似乎很难理解这点(当然本人饲养鹦鹉经验有限,如有误解,请指出)。 关于训练乌鸦技能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参考鹦鹉。一般来说都是利用某个方法促使鸟完成某个动作,完成后立即给食物奖励,如此重复数次,鸟便会明白。有时鸟会不按人的意志行事,例如我们希望它将棍子推入管中,它却偏偏要拉出,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墙壁等障碍物迫使鸟只能推入,一旦它碰巧完成动作,就立即给予奖励,几次后它就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但训练乌鸦技能,也有不易之处。它是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如果不够饿,或者感觉动作太复杂和费力,它便不愿配合,或者开头配合,吃了一些奖励后又开始懒散起来。如果在附近找到了其他食物,它会立即放弃任务,直接大快朵颐。又或者多次努力后依然无法得到奖励而变得狂躁甚至放弃任务。 训练乌鸦技能,可以在天气或换羽等周到无法盘飞时与乌鸦进行互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欢迎大家挑战并分享经验。
如何训练白颈鸦管中取物 曾见过一个外国小伙的视频,他将透明管子固定在木墙上,中间放入一个海绵球(可能是鸟的玩具),给渡鸦一些木棍,渡鸦选择了长度合适的一根伸入管子,将海绵球顶出。这个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说明渡鸦能理解并利用工具完成自己的目的,并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长短合适的木棍)。当然渡鸦的智商是动物中的翘楚,会这个似乎也不稀奇。然而,作为同类的白颈鸦,也能掌握这一技巧吗?于是本人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具体实验过程记录请看如下视频: 实验(1)https://tieba.baidu.com/p/9578539369?pid=151828962999&cid=0#151828962999 实验(2)https://tieba.baidu.com/p/9580200705?pid=151831780190&cid=0#151831780190 实验(3)https://tieba.baidu.com/p/9580966296?pid=151833516613&cid=0#151833516613 实验(4)https://tieba.baidu.com/p/9601327457?pid=151869215830&cid=0#151869215830 实验(5)https://tieba.baidu.com/p/9603558670?pid=151873285256&cid=0#151873285256 总结与反思: 1)需要准备实验器具:亚克力硬管+稳定的底座 亚克力硬管规格为长200mm,内径18mm,壁厚2mm。底座长度25mm以上,宽度100mm以上,厚度20mm。底座可以为大理石、金属或亚克板,规格上只要大于亚克力管的长度,并有一定宽和厚,以确保自重够大,鸟无法掀翻即可。关键点在于需要要底座上挖一个圆弧形或长方形的槽,槽的深度和亚克力管壁厚相同,长度略大于管长度,宽度可根据圆的内径进行计算(本人设计为12mm),这样管子放在槽中就可以得到严密固定。注意:槽中涂布UV无影胶,嵌入管子,确保严丝合缝。 2)操作小工具:合适的木棍、纸团和猫粮 将猫粮塞入管子中部,一侧放纸团,再插入木棍,从左到右依次为:猫粮、纸团、木棍。(反向亦可) 3)木棍的摆放 开头一定要将木棍伸出在管子外的一端用墙壁顶住,这样鸟无法拔出,只能将木棍向管内插入。否则鸟只会反复将木棍拉出。 4)纪录偶然成功的过程 拍下鸟利用木棍推出猫粮并进食的过程,此视频用于下一步。此过程可以多重复几次。 5)开放式实验 木棍伸出端不再紧靠墙壁,此时鸟可以选择拉出或则推入木棍。在实验之前,播放前面4)的视频给鸟看几遍,多看几遍!此时鸟可能会突然明白,主动将食物推出! 6)补充与后续 训练应在鸟比较饥饿时进行,最好在室内,周围没有杂物,不建议室外(干扰因素太多)。 后续需要训练鸟将木棍插入管子,只要插入成功就给奖励。熟练后再训练鸟自行用木棍伸入管子推出食物。
反对以遵守法律为由妨碍他人养鸦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然而,部分人以“遵守法律”为由,过度干预他人养鸦的行为。这种做法不仅偏离了法律的本意,还忽略了现实情况中的多重因素。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为何这种做法并不合理。 第一,动物保护应根据物种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动物保护的目标是保障那些种群数量稀少、生态恢复困难的物种。然而,并非所有被列为保护动物的物种都处于濒危状态。现行法律将动物分为一级、二级保护动物以及“三有”动物(有益的、有经济价值的、有科研价值的),对于“三有”动物的捕捉和利用,通常是依据其涉及的具体价值和性质来判断的。因此,并非所有的“三有”动物都应一概禁止捕捉或饲养。在此框架下,鸦类的种群数量并未出现急剧减少,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过度繁殖,造成生态压力。强行禁止其饲养行为,显然不符合现实的需求。 第二,法律应当与实际情况相匹配,而非滞后。 法律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其通常滞后于现实的需求。某些物种在法律出台时可能并未被视为“问题物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种的数量激增,已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以鸦类为例,其在某些地区的繁殖数量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但依然被视作“三有”动物,尚未被纳入更严格的保护范围。这种法律与现实之间的脱节,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生态环境,相关法律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更新,以避免一刀切的保护方式导致不必要的社会困扰。 第三,现有法律对捕捉和饲养鸦类的规定并不严格。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捕捉33只鸦,若其估价金额不超过1万元,通常并不被视为严重违法行为。而对于鸦类的饲养,现实中几乎没有执法人员进行干预。这些情况表明,现行法律对于鸦类的管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执行体系,因此,单纯依靠“遵守法律”的理由来禁止个体饲养鸦类,既缺乏法律执行的基础,也忽视了实际管理中的漏洞和不平衡。 第四,部分鸟类保护主义者的选择性保护缺乏科学依据。 一些极端的鸟类保护主义者通常选择保护那些外形美丽、可爱的鸟类,而忽视其他物种。这种“选美式”的保护方式往往缺乏科学的生态视角,也忽视了物种间的生物多样性。鸦类作为生态链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不能仅仅基于外貌来决定是否保护某一物种。那些热衷于保护鸟类的个体,往往没有充分了解鸟类饲养的难点与挑战,他们的行为常常只停留在情感层面,缺乏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第五,养鸦者往往是出于对鸟类的责任心,而非破坏行为。 那些养鸦的人并非出于破坏野生鸟类的目的,而是希望为鸦类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养鸦者往往会为鸟类提供特定的饮食和居住条件,解决它们繁殖过程中的困难,这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因此,将养鸦与捕捉野生动物混为一谈,完全忽视了养鸦者的用心和努力。 第六,鸦数量减少的真正原因更为复杂。 鸦类数量的减少,并非仅仅因为人类的捕捉行为。事实上,一些人对鸦的忌讳和不当行为,如驱赶鸦群、大量捕捉或下药毒害,才是造成鸦类数量下降的真正原因。此外,人类对湿地、滩涂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得鸦类失去了重要的栖息和捕食地。同时,喜鹊等同类物种的竞争,也使得鸦类在生态位上面临更大压力。因此,鸦类的生存困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七,鸦类具备与人类共生的可能性。 有些人认为鸦类应该属于蓝天,不能受人类影响控制,但实际上,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物种。许多鸦类已经能够以人类产生的垃圾为食,这一现象表明鸦类天生就具备与人类共生的潜力。与猫狗等常见宠物一样,鸦类也具备被宠物化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在特定环境中被饲养。鹦鹉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也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并成为宠物。因此,那些反对养鸦的人,往往无法从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忽视了鸦类与人类共生的潜力。 结论 综上所述,反对以“遵守法律”为由妨碍他人养鸦的行为,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法律的适用应当灵活且与现实需求相匹配,野生动物保护应根据物种的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一味禁止。通过理性看待鸦类与人类的关系,我们可以找到更加平衡、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既保护生态,又尊重个体的自由。
白颈鸦教语之我见 一般认为白颈鸦的学语能力欠佳,但本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可以让其学会一两个单词。 首先说明,我的鸦是公的(已验卡),我不确定性别是否和学语效果有关。 其次,最好只养一只鸦。如果养两只,它们之间互相交流,就不太可能面说(当着人的面说话)。 下面来介绍教语方法。 1)教语的时机 头年鸟开始转喉(即咿呀怪叫)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教语了,赶早不赶晚。有人认为八哥最好是天刚亮就开始教,但我起不来,并且养白颈就是图不用起早,所以我没有尝试天亮就教,我一般在上午或者下午教,鸟吃饱了,心情不错,自己开始叫唤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它。 2)教的方法 一开头我觉得可以用录音,比如我用小爱音箱,上面搜索八哥学语教材,就一个“你好”的录音,反复循环放20-30分钟。这样人不在家也可以操作。不建议一放几个小时,听久了,鸟可能就适应了,反而不愿意学。 架手的时候,也可以当面教鸟说,此时凑近鸟(不要太近以免被啄),大声说“你好”,速度要慢,发音要清晰。重复二三十遍。 教语过程比较漫长,可能教一两个月才有效果,不可着急。 3)如何让它面说 这个是很多鸟友关心的。有些鸟趁人不在的时候可能说得不错,看到人就不说了。我觉得一个原因可能是养了好几只,另一个原因是缺少刺激动作。我看到有人教语的时候拿手去指(戳)鸟,这可能有用。不过我有个更好的方法。 这个是本文的关键中的关键,请看到的朋友多点赞、评论、转发支持! 那就是~~~~~~~~~~~~~~~~~~~~ 伸脖子。 是的,你没看错。想象一下公鸡打鸣的样子,伸长脖子,大声说“你好”,鸟看到你的动作后,很快会有反应,具体表现为: 一、鸟会竖立身体,浑身炸毛,成圆球状,并伸长脖子吼叫。 二、鸟的瞬膜迅速张开闭合。 这时,你会听到它的“天籁之音”。 试一试,耐心一点,你也会听到白颈笨拙而努力的说话声。 当然,还要记住关键一点。白颈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会说话,所以户外放飞或者晒了一会太阳后,它极有可能开始面说。抓住时机和它聊一聊吧。
白颈鸦眼中的空间与物体:室外取物训练心得 训练白颈鸦叼取物品并还至主人手中,一般会遇到第一个难点:即捡了就不还的问题。鸟表现非常兴奋,将物品叼着四处移动,或试图将其藏至安全位置。如果弄一个它害怕的物品,或者用该物品击打鸟,则鸟又会不敢接近,导致训练无法进行。此时采取的方法是在笼中强行夺取鸟嘴中的物品,并立即给予食物奖励,数次后鸟即会配合。 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室外如何训练。鸟在室外,看到物品(如瓶盖)后,会将其叼走并离开,任凭主人呼喊,也不会主动归还。我在先前的实验中,试图通过近似于室外的环境,即室内阳台环境来培养鸟的意识,但并没有收到成效。鸟虽然愿意在阳台上配合,到了室外,一样只会叼着瓶盖四处飞,即使在人身边,你举着食物引诱它,它也一样会和人玩捉迷藏,似乎误以为你想抢它的瓶盖,甚至发出咯咯叫声(表示兴奋和高兴),完全忘了将瓶盖还给主人就可以换取食物这一因果关系的存在。 今天在室外训练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鸟将地上的瓶盖叼着,飞进了敞开门的航空箱,我立即在附近唤鸟归还瓶盖给我,没想到它竟然很配合地把瓶盖给我了。于是我尝试将瓶盖直接放入航空箱,鸟再次入箱后将瓶盖叼给我。重复两次后,我将瓶盖扔在航空箱附近地上。只见鸟叼起瓶盖径直走入航空箱内,然后又转身飞出航空箱,将瓶盖交给了我。待到第四次时,鸟可能是嫌麻烦,将瓶盖捡起后直接还给了我。至此,鸟已经完全习得了室外取物的规则。甚至将瓶盖扔到很远的地方,只要它能看到,它都会飞过去将瓶盖还给我。 总结训练鸟室外取得的技巧如下。 1)先让鸟学会笼内及室内取物。 2)鸟学会室外进航空箱(可在食物引诱的情况下进行)。 3)用同样的物品在室外训练。打开航空箱门,鸟在附近时,当面将物品放入航空箱,鸟看到后,主动入内叼出并归还主人。 4)重复3)几次后,将物品扔至航空箱附近,让鸟去捡。 注意:以上训练步骤全部在鸟饥饿时进行,待鸟熟练掌握后可在半空腹时进行。每次鸟完成动作应当给少量奖励(如一粒猫粮),不要给太多(如一整条活面包虫)。一般训练十几次后,鸟就有点饱了,可能不再配合。如发现鸟的动作有犹豫或失误,可以停止当次训练。
如何控鸟?心控、空与恐。 历经多次飘鸟以及鸟的失控,深知养鸟不可不控鸟。 控分为物控和心控,物控无甚可谈,无非笼子、绳子乃至GPS定位、脚环、脚绊之类。心控是所有盘飞爱好者的追求,但,太难。本文简单说点关于心控感想,供大家参考,或有理解不同的地方,请多指正。 1)控的两大要素:空与恐。 空,是指鸟处于空虚的状态,主要指饥渴。常见的控食是让鸟饿一段时间,鸟为了吃东西,必然听从主人吩咐,但鸟也有一定的扛饿能力,特别是体重大的鸟,饿一天也面不改色(当然是黑色)。此时只能控水。鸟对水的欲求是不可抗的,一旦口渴,则任何命令都将听从,无所畏惧。但控水风险很大,一旦过度,可能会对鸟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恐,是指鸟的恐惧心理。很多时候鸟不听话不是它傻或者是倔,而是害怕。比如我们让鸟进笼,鸟如果在家里,看到周围很多杂物,它出于恐惧就欣然进笼,而在户外,面对蓝天白云,鸟没有了恐惧,就不再愿意进笼,这也是户外收笼难的根源所在。有些鸟友通过将鸟诱入小空间的办法来促使鸟进笼,也算是一个权宜之计。 因此,想要控鸟,就得创造出鸟的“空虚”状态,并克服其“恐惧”心理。 2)创造空虚 简单说来就是饿它。但一定要观察好鸟的食量,切勿过度。比如如果给水不给食,鸟最多能饿2-3天。如果不给水只给食,则鸟最多忍2天,可能第二天就不再进食了。水和食都不给,可能一天都不行,太伤鸟。所以这时需要观察鸟的状态,事先让它用固定的器具来进食和饮水,等熟悉后,我们可以看它的需求。比如它口渴,它会主动朝喂水器具看去,饿则看喂食的器具。喂食建议用可以单手开合的小罐子(搜便携烟灰缸),喂水建议用塑料尖头小瓶子。 3)解决空虚 鸟处于饥渴状态时,我们可以让它完成指定动作再喂食或喂水,比如进笼后再出来,就喂点食或水,这时要采用同一口令,让鸟听懂。一开头可以用食物或水放到笼内引诱,让鸟进去,之后再唤出来,给予奖励,反复多次后鸟就明白了。训练时一定先室内再室外,先控水再控食。理由是室内更听话,控水的力度更大。 4)消除恐惧 鸟不肯进笼(尤其是航空箱),根源是怕。因为它知道进去后没了自由,只能坐牢。因此我们要主支敞开笼门,让它理解,只要进去就有吃喝,且可以随时出来,这样鸟就不再害怕航空箱。因此航空箱要固定一个,门要完全敞开(拆下最好),门口要大,空间要足。让鸟不再恐惧,进笼便不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