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夏公子 夕夏公子
关注数: 28 粉丝数: 38 发帖数: 2,765 关注贴吧数: 4
推动中心城市载体功能再提升,今年我市投入——26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熊磊)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召集中心城市各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2011年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快推动中心城市载体功能再提升。副市长吕德明,市政协副主席、市规划局局长华志明,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学平出席会议。       会上,吕德明就今年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专题交办,宿豫、宿城等七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今年中心城市建设涉及商业办公设施、交通工程、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景观工程、安居工程、通信及供电工程等七个方面102项重点工程(2011年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详见A6—A7版),总投资达到680亿元,其中当年要完成260亿元。      缪瑞林指出,抓好今年的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当前中心城市在建设与发展中,还明显存在规划制定滞后于城市发展、功能提升滞后于规模扩张、环境改善滞后于建筑增长、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等问题,对三县及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严重不足。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重点工程建设对于推进“十二五”城市化和打造苏北最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重点工程建成将大大提升中心城市的形象、功能和品位。       缪瑞林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一着不让地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在规划设计方面,要按照设计标准高、设计水平高、设计单位资质高“三高”的要求,抓紧抓好工程的方案设计,确保规划高质量、建设出精品。在征地拆迁方面,一手集中抓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宣传,正确引导群众观念,消除部分群众认知误区;一手突出抓好在拆项目的扫尾攻坚。在资金运作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抓好资金筹集,通过资金运作、资源整合,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各个领域的社会资本投入。在队伍建设方面,锻炼和培养一支熟悉城市建设的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缪瑞林强调,要不折不扣落实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当前建设任务面广量大的情况下,强化牵头单位责任,对具有一定规模体量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由市领导亲自挂牌督战外,还要明确各相关责任单位的“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倒逼工作法”的要求,实行奖惩挂钩,负责到底。强化配合部门责任,主动跟进搞好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强化建设单位责任,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组织施工,确保把重点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过得硬工程。      缪瑞林要求,市中心城市重点工程督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组成专门的班子,重点围绕工程开工、工程进度、现场管理、资金筹措、工程配套、工程质量等情况,定期对各区和有关部门承担的重点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市两报两台一中心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定期通报各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新调整公交线路乘车收费须知 在做好票价核定的过程中,了解到市政府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方便乘客刷卡乘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正在加快推进市区公交车辆升级改造工作,新增了90台天然气空调大巴车,新开通104路(彩塑工业园办公区-中原节能)、102(淮海建材城-湖滨浴场)、202路(市公交调度站-宿迁汽车东站)、301(市公交调度中心-粮食城)、302(市公交调度中心-义乌物流中心)、303(市公交调度中心-雪枫公园西门)、304(义务商贸城-雪枫公园)等7条公交线路,于月底投入试运行。 对于如何核定好新增车辆和线路的票价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给予高度重视,共同协商,提出方案。市政府缪市长、许市长十分关心,特别批示要抓紧执行,并强调尽管新投放的空调公交车运营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市区人口总量、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公交经营环境等因素,为有效培育新辟线路的客流,逐步提高公交车量的使用效率,充分体现政府亲民惠民的管理理念,仍维持原来票价(1元),同时给予特殊群体一定优惠,鼓励大家多乘公交。 为统筹市区普通公交车与空调公交车票价,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功能,市区空调公交车也执行1元票制,文件于今天正式印发执行。具体执行标准为: 成人及身高超过1.50米的儿童上车投币1元; 身高1.20-1.50米的儿童上车投币0.50元; 身高1.20米以下有人携带儿童免票。 同时鼓励使用IC卡乘车,采取适度优惠的形式予以推进。具体幅度为: 学生卡:执行0.7元/人次(身高1.50米以上); 普通卡:执行0.8元/人次(普通市民); 老人卡:免费乘车(70岁以上老人,依据文件精神办理)。 如此方便高效的出行环境,如此优质低价的出行工具,我们又何乐而不乘呢。 让我们大家都来乘公交,环保又畅通!
江苏运河文化城昨启动建设 昨日上午,作为第五届创业文化节重要活动内容,我市文化产业的领军项目———江苏运河文化城正式启动建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周琪,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明耀,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应文禄,市领导张新实、缪瑞林、卜平、顾明珠、王益、马军、吕德明、华志明,江苏运河文化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高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主持仪式。江苏运河文化城总投资180亿元,是我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项目突出文化、旅游、创意功能。该项目以世界运河文化和中国运河文化为主线,规划设计与运河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围绕“一轴两线”架构,以文化为舞台、以运河为元素、以体验为中心,打造运河文化的建筑、人文、商贸往来,最终目标是把运河文化城项目建成“世界运河文化体验之都”。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在致辞中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正在成为文化竞争的焦点以及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此次开工建设的运河文化城,将坚持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建设成为带动宿迁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龙头,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宿迁城市化进程、提升宿迁对外形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杨新力在讲话中说,近几年,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化宿迁建设为统揽,以创业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为重点,激发文化活力,加快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文化事业与产业呈现出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运河文化城项目的启动建设,是宿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整合社会力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结出的丰硕成果。          杨新力希望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运河之都”的目标定位,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让运河文化城项目实现预期目标,成为宿迁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启动仪式上,杨新力为运河文化城项目建设启动升帆,梁勇、周琪、李明耀、张新实、刘卫高共同为江苏运河文化城建设蓝图揭幕。
市区首批纯天然气公交车即将上路运营 10月26日,宿迁市举行CNG城市公交车采购项目开标会议,集中采购90辆CNG(压缩天然气)城市公交车,最终扬州亚星、桂林大宇分别中标。据悉,这批新车将于年内投放到市区公交线路上运行。这是宿迁加大公交事业发展、打造低碳城市的又一重大举措。      近年来,宿迁市不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打造绿色公交行业,2010年8月30日,宿迁市政府出台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和《宿迁市加快推进市区公交一体化升级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运输。同时会同同济大学开展市区公交线网规划,计划年底前优化开通公交线路7条,新增(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辆90辆。10月26日,宿迁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CNG城市公交车采购项目举行开标会议,向公交车辆制造厂家招标90台新型天然气公交车.     此次采购的CNG公交车车长约10.5米左右,是新型节能环保型纯压缩天然气公交车,与一般柴油公交车相比,天然气公交车能减少20%以上的废气排放量,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车辆具备车载冷暖空调、电子汉字显示路牌、自动报站器、无人售票等功能。车辆运营前,该公司还将同步安装智能调度系统和IC卡售票系统。据估算,总投资约4500万元。据了解,今年12月底,90台CNG公交车就能与广大市民见面了。
宿迁“三连冠”的背后 宿迁再获2007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特别奖!”5月31日,从杭州召开的浙商论坛上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一时间,全市上下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当中,大家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是我市继在2005年荣获“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2006年荣获全国唯一的“2005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之后,第三次在浙商大会上获此殊荣。  宿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奖的城市,凭借的是什么?宿迁何以受到浙商如此青睐?宿迁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资源政策优势吸引浙商纷至沓来  “宿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投资环境良好,投资政策优惠”,这是很多到过宿迁的人对这个城市的共同评价。  作为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宿迁在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择水而居,西楚霸王项羽和夫人虞姬的故事在这里千古流传。1996年7月,宿迁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从此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为了帮助宿迁尽快发展,省委、省政府赋予宿迁灵活的发展政策。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指出,“允许和扶持宿迁市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作为全省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 2006年11月,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更是提出“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发展战略。  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足用活政策。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以工业突破为主、工业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招商引资以项目进园区为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四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宿迁、绿色家园、诚信宿迁、投资乐园”已成为宿迁的城市形象。近年来,我市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建设“生态宿迁”。2004年,我市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2005年8月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江苏园林城市”。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25.5%,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9.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平方米。  在宿迁,随处可见醉人的绿色。宿迁,这座绿海之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  宿迁不仅是生态宿迁,也是诚信宿迁、平安宿迁。多年的平安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我市实现更大突破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份,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我市第一次捧回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安全市”牌匾。据省委、省政府调查,过去的2006年,我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了98.5%,位居苏北第一。  对此,在宿投资浙商、宿迁西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安辉深有感触地说:“我到过很多城市,宿迁是让我最有安全感的一个城市,在这里投资兴业,让人放心、舒心、安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多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宿迁,看重的不仅仅是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还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我市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  据统计,目前共有3万多浙商投资宿迁,投资的企业已达1500多家,总投资600多亿元,项目涉及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化工以及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等众多领域。可以说,我市在工业突破、财政收入、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浙商的贡献,他们已经融入了我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个领域之中。  “娃哈哈”的第二故乡  娃哈哈落户宿迁经历了5年的辛苦历程。娃哈哈第一次破例在离徐州分厂120公里的宿迁建厂,第二次破例在宿迁一次性上马两条生产线,第三次破例在投产不到一年连续增加2条生产线,作为第33家分厂的宿迁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创造了娃哈哈在全国30多家分厂的建设历史。如今,娃哈哈正在建设4条生产线,宿迁已经成为娃哈哈除杭州总部之外最大生产基地。
如何让“宿迁明珠”大放异彩 洪泽湖与骆马湖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宿迁大地上,一南一北相映成辉。“环湖游”采访结束之时,我们在回味一望无际的洪泽湖、神奇的湿地、穆墩岛的渔家生活、王沙岛的黑色沙滩、清清的骆马湖、迷人的戴场岛之时,心中也不禁产生出一些遗憾和思考:原始的纯生态的景观,还静静地沉寂,锁在深闺无人知;许多美好的设想还停留在规划上,没有付诸实施;一些所谓的“项目”还很单调也很粗糙,不能引人入胜……什么时候,这两颗宿迁“明珠”才能大放异彩?“环湖游”怎么才能令人看得悦目、玩得尽兴、吃得开心?骆马湖是“凤首”,洪泽湖是“凤翼”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3月完成的《宿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为宿迁旅游制订了“凤凰展翅、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按照规划,骆马湖作为宿迁旅游的“凤首”,将被打造成市区旅游服务主中心(区)的“后花园”,引领宿迁西北旅游片区、大骆马湖的旅游全面、有序发展。环洪泽湖旅游片区和三庄至颜集旅游片区打造成为宿迁旅游“南北两翼”。在对《宿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评审时,中科院院士赵其国强调,宿迁要打好生态旅游这张牌,就要对骆马湖和洪泽湖这两个重要景点进行大开发。市旅游局副局长曹宏伟说,“两湖”尤其是骆马湖在我市旅游中是“凤首”、是“龙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现在编报的重点开发项目、制订的旅游线路、推介的重点产品都是围绕“两湖”而展开的。“两湖”目前提供的只是初级产品“没什么可看的。”4月18日,记者在泗洪县国家级洪泽湖湿地保护区采访时,一位南京游客这样感慨地对我们说。他在湿地保护区总共待了不到15分钟。的确,我们在保护区看到,度假村、博物馆还在建设之中。除了湿地,另一个主要景点就是水景苑。那里的荷花只有在盛夏才开放,其余的时候游客只能看到残荷和鱼池中游来游去的观赏鱼。“‘两湖’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全市另外景点一样,目前都还只是提供初级产品,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对游客不能形成冲击力,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曹宏伟如此向我们介绍“两湖”开发的现状。宿豫区皂河镇党委书记王益军说,乾隆行宫是宿迁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资金紧张,开发得还不够,让人遗憾。在皂河、窑湾,如果没有当地机关工作人员带领,游人很难找到游艇进入湖中。而在新沂市新店镇,我们没有看到一艘快艇,倒是湖滨餐厅一个连着一个。曹宏伟说,“两湖”旅游现有的开发也都是“小打小闹”。游客来了之后,对自然资源很满意,但是对旅游产品都不满意。“两湖”开发需要理性记者在泗洪县洪泽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鹭栖园采访的时候,工人正在施工。据他们介绍,是建造凉亭等供游客休息。记者发现园中一隅安放着一块景观石,刻有“和谐”两字。在一片天然的林中,耳闻鸟鸣,的确和谐,但看着这块“从天而降”的石头,却让人感觉不舒服。在湖滨新城开发区,一个建在湖堤内的饭庄因与周围景观不协调而正在拆除。对此,曹宏伟无奈地说:“败笔在开发中也许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只能抓大的项目,小项目还只能由市场来选择。在骆马湖的开发上,我们已经拒绝了很多投资者,但是在一些小项目上,我们目前的精力还顾及不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更多的基层管理人员知道旅游景区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建设景区。”为了提高人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市旅游局已经多次组织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按照行政属地划分,王沙岛归泗洪县临淮镇管理。据镇里一位领导介绍,通过招商引资,一位美籍华人准备对王沙岛进行开发,规划正在设计,计划建设度假村、沙滩浴场等。泗洪县半城镇同样也规划建设度假村等。在骆马湖畔的新沂新店、窑湾,两地都在规划建设度假村,有些项目基本相似。各地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渴望吸引外地客商前来开发投资。
宿迁公众安全感居苏北五市第一 昨日,由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隆重召开。记者从会议中获悉,据省政法委调查,2006年宿迁公众安全感为98.5%,居苏北五市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97.09%高1.41个百分点,初步实现了社会治安环境的良性循环。我市公安机关闯出的投入少、见效快、产出高的科技强警之路,被公安部科技局领导赞誉为“宿迁现象”。江苏省公安厅领导指出,宿迁走出的科技强警之路是最具示范意义的样本。“宿迁现象”之一:九成以上民警配齐“科技”装备据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为加强基层一线民警的单兵作战能力,全市共配发警务移动查询终端2276部、录音笔1242支、个人数字证书2460份、350兆电台1420部、数码相机520部,90%以上的一线民警配齐了装备。“宿迁现象”之二:六成以上案件通过科技手段侦破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明显增强了我市公安机关破案攻坚的能力。2006年运用科技手段直接破案3235起,协助破案2617起,合占破案总数的65.8%。“宿迁现象”之三:四道电子监控圈形成防控网络如今的宿迁,建设了5分钟、10分钟、15分钟、40分钟的四道电子监控圈,安装监控摄像机1万余只,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科技防控网络。全市100%的金融网点、网吧等重点场所,88%以上的重点要害单位,80%以上的居民小区安装图象监控和技防设施;2万多户农民安装了家庭联网报警系统。据了解,去年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760万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