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记Ω luyingkui8
培训
关注数: 230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5,291 关注贴吧数: 23
咏瓷矸(gān) 绣瓷 旧物蒙尘透黯光,粗胎白釉掩轻黄。 千年文字流沙去,百岁光阴醉梦长。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仄平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朋友发的一个瓷矸(放电池的瓷筒子),制作于1959年3月,瓷质十分粗陋,但是筒身使用说明,记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字变迁,有感而发,咏劣诗一首以记之。千年之后,中国在1960年代前后的简化字改革,依然会被历史文字学家所研究和探讨,不管喜不喜欢,简体字改革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广大民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今人日用而不自知。 一、 文字变迁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文字历经几次变迁,都是中国文化和文明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 (一)5000年前,中华先民把文字刻在龟甲上,称为甲骨文。过了2000年,至商周,官方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称为金文。 (二)后来,周朝分裂为不同的诸侯国,西周王朝的官方文字“大篆”,在各国有不同演变,逐渐出现差异,但基本结构和字义相近,都来源金文。 (三)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把逐渐差异的各国文字,以秦国的篆书为基础,重新规范为统一字体,称为“小篆”。 (四)秦灭汉兴,隶书发展成熟,称为“汉隶”,字体结构已经接近今天文字结构,普通人无须专门学习即可基本辨认。 (五)民国至1960年左右的简化字改革。 二、这个瓷矸是近代文字变迁的物证 近代中国史,简化字从民国时期就逐步出现,至1964年基本全面定型,其中亦有反复,这个瓷矸虽陋,但记载了变迁的过程。 (一)瓷矸落款为:“1959.3”,可见该瓷矸制作时,简体字表还没有正式发布定型,但日常百姓已经使用了不少简化字。 (二)题目中“平和县邮电局”中的“电”字,已是简体,未写作繁体“電”字,“县”也已经简化,没有写成繁体“縣”字。 (三)“注意事項”中,“意”旧时曾经简化成“忌”字,后来这一类的简化写法被淘汰,比如:以前见过将眼镜的“镜”写成“ ,金+井”。“事项”的“事”字是一种行草写法,旧时多见,今人用的少。“項”字則依然保留繁體寫法。 (四)第1點,“此矸请放在固定位置避免傾倒”,“请”的言字旁已经没有用“請”了,但“傾”卻又用繁體寫法,沒有寫成“倾”字。今天看来半繁半简,甚为奇怪。 (五)第2点,“矸内请勿放另星什物避免日光晒”,“另星”今天一般写作“零星”,“什物”今天一般用“杂物”。旧时经常用“什”代表“杂”的意思,比如“什锦糖”,今天少用。另外“晒”字已简化,没有写成繁体的“曬”字。 (六)第3点,“經常檢查线头有否生銹鬆脫”,“經常”的“經”字未簡化,沒有写成“经”字。“线”字已经半简化,没有写成“線”字。“线头”的“头”字已经简化,没有写成繁體“頭”字。“锈”字已经半简化,写成“銹”字,没有写成繁体“鏽”字。“松脫”的“松”字未簡化,依然寫成繁體的“鬆”字。 (七)第4点,“此矸系装电池专用其他不得挪用”,“系”字作“是”解,古文用法,至今广东地区依然使用“系”字代替“是”字。“专用”的“专”字已经简化,没有写成繁體的“專”字。 以上是佶屈聱牙的内容,阅者付诸一笑即可。:):):)【百度搜索: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编制《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关于在各级学校推行简化汉字的通知》。也就是说,应该算从1956年开始实施。1964年和1986年又分别修订、公布过《简化字总表》,对先前的版本进行了个别修整。期间,在1978年前后出过一个非正常版的(比如:锋-夆,国-囗),后来废除了。】
且莫忧怀才,行善福自来(青花釉里红瓷盘) 且莫忧怀才,行善福自来 清代嘉道时期青花釉里红喜上眉梢盘子一只,属于大开门的晚晴瓷器,完整无伤,流世200余年,可当珍惜。 一株梅树上画了四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喜上梅梢),也说四喜临门,喜鹊画的简单稚拙,有西方二十世纪抽象画派的风格。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 釉里红,则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烧成,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试填词一首 缠绵道.喜上眉梢盘 绣瓷 喜上梅梢,老树弄花尤俏。 暗香来,鸟鸣蝶闹。 清平绿水池边绕,剪剪轻风,灿灿流光照。 赏春情画中,釉红瓷妙。 借丹青,匠心说道。 向来万物由天造,且行仁善,万事终得报。 锦缠道词牌,亦称《锦缠头》、《锦缠绊》。本调六十六字。后阕首句节奏为上一下四。后阕第四句虽八字,实则七字句上加一衬字“问”。 缠绵道 宋祁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仄平平、仄平平仄 睹园林、万花如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海棠经雨胭指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仄平平、仄平平仄。 醉醺醺、尚寻芳酒。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晨起犯迷思,猜想新五行 ——苌楚先生.谨以此文纪念西方先贤麦子(麦克斯韦) 新五行 琇瓷 时数波力电,苌楚说五行。 百代是过客,万事有闲情。 麦子,简称麦克斯韦,大名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最近,电工证到期复审,作为理科男的代表证件之一,还是要认真应对。有关部门突然将复审考试及格60分提升到80分,不得不把500道题库做4遍。 中华先贤,观察天地,观照自身,创立了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从此对有形的物质有了直观的认识,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社会发展到第二阶段文明时期,哪些规律代表新的五行规律。苌楚先生梦迷老庄,晨起遐思,猜想“时、数、波、力、电”或为新五行,独立运行,又相互联系。 一、时间 李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生活在四维空间里,时间是其中一个维度,如果抽走时间这一维,一切人和事都是永恒。 爱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理论依据,神话传说中的“定身术”,或许就是逼停时间的手段。 霍子(霍金),著《时间简史》,脱离了身体的束缚,也许更能了解时光的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谁都对时光的一去不返无可奈何。二、数理 《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无论时光如何变化,人心如何变动,1+1=2或1+1≠2,数理始终存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一阴一阳谓之道”,二进制似乎开启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通道,电脑科技、网络世界、人工智能,二的世界里万物肇生。 1949年,冯子(冯·诺依曼)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天道为二,人心惟一,两者叠加,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黑客帝国》里的场景将会实现。三、波动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相信世界一切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都是虚无的,都是波动而已么。 近代物理学证明,不同物质在微观层面,都是相同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你吃的美食,摸到的美女,本质上和尘土的物质组成一样,心随境转而已。 当代物理学研究,更微观层面物质是不存在的,都是弧形波动而已,你摸到的不是物,是感受到波动而已,没有了感受,一切本来就不存在,心外无物是也。四、引力 牛子(牛顿)从苹果上发现了引力,至今,现代科技对这种引力无可奈何,称为万有引力。宇宙最强的伽马射线,人们都有办法防护和阻挡,惟引力不可干扰。 老子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引力符合大道的规律,以无形不变的本质,让世界一切有形物质发生着联系和变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要想突破引力,惟“有”变“无”才行,或许在梦境和灵魂世界里,突破了物质,才会不受引力束缚。五、电磁 麦子(麦克斯韦)从无形的磁场和电流互动中,发现了电磁力,虽然他的研究是站在伏子(伏特)、安子(安培)、法子(法拉第)的肩膀上,但他开辟了电工学。 如果木工的始祖是墨子或鲁班,那么电工的始祖当是麦子,电流、电磁和电动势,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现代人工智能再牛X,没有电,如同人失去气血。 中医理论中,谁也没有看到经络和气,但知道它推动了气血运行。电工理论中,谁也没看过电流,但知道它存在,并且推动着科技的进步。所谓五行,亦当具有相生相克之理,“时盈则数显,数显则波动,波动则力生,力生则电流”,电流推动着科技进步,或许人们真的可以突破时光限制。 胡思臆测,从有形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猜想出无形的五行(时数波力电),以此纪念西方科技先贤牛子、麦子和爱子等大神。 写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年代,望国人不要固步自封,勿学夜郎小国,谨当致敬先师,泱泱中华,有容乃大。
《论语诗说》.第七.述而篇第22章~24章 《论语诗说》.第七.述而篇第22章《三人行》 三人行 绣瓷 三人行大道,虛心互为师。 勤学从善者,不必羡先知。 --------------------------------------------------------------------- 《论语》.第七.述而篇第22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百度百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很多人对这一章的前半句耳熟能详,但对后面往往不甚了解。孔子在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有虚心的态度,身边的人总是值得自己学些的方面。 另一方面,孔子强调学习要有定见和定性,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而是好的才虚心去学,不好的要毫不犹豫的摒弃掉。 参考释义: 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师,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𠂤。 2、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3、近代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其实孔子这句话,还是打了折扣,应该说各个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这样坏。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镜反省。《论语诗说》.第七.述而篇第23《桓魋》 桓魋 绣瓷 天地或怀仁,道统无穷已。 阴邪戾气生,厚德佑孔子。 --------------------------------------------------------------------- 《论语》第七.述而篇第23章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百度百科,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桓魋(音tuí),又称向魋,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掌控宋国兵权。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宋国。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宋景公知道孔子是天下闻名的圣人,门下有数十名文武兼备的弟子,想把孔子留在宋国辅佐朝政。 桓魋却怕孔子师徒来后会取代他们的权势,竟不经宋景公同意,带领人马去杀孔子。结果孔子被赶出宋国,宋景公怏怏不快。 后桓魋在宋国作乱惹祸,桓氏家族子弟受牵连,纷纷逃离,桓氏在宋国势力大为削弱。桓魋有个弟弟叫司马牛,拜孔子为师,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典故。 参考释义: 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 2、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桓魋,宋司马向魋也。出于桓公,故又称桓氏。魋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魋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 3、近代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桓魋是宋国的大夫,曾经想要谋杀孔子。学生们得到消息,告诉孔子怎样逃避,可是孔子满不在乎。事实上在那种政治社会环境中,也无法逃避。孔子就有一种自信,像宗教家一样坚定。他对学生们说,上天生下了我,把历史、文化的责任放在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伤害于我?结果当然证明了桓魋无法把孔子怎样。 这是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我们要由这里了解,有时候对某些事要有绝对的信心。假如没有这种自信心就不行。学过中国武功的人就知道,学军事的更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的。《论语诗说》.第七.述而篇第24章《无隐》 无隐 绣瓷 传道当无隐,此心常光明。 为学立远志,文德载性灵。 --------------------------------------------------------------------- 《论语》第七.述而篇第24章。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百度百科,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向弟子表明心迹,自己在学问上绝对不会有所保留和隐藏。唐朝大学者韩愈曾作《师说》,对老师作了开宗明义的阐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释义: 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隐,蔽也,从𨸏㥯聲。 2、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 3、近代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孔子说,我并没有保留,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作人、处世、言行间。学问就在这里面,告诉了你们,千万不要只在书本上死念书。
昨天去深圳古玩城地摊,几点感受跟大家分享。 第一,经济低迷,反应到古玩和工艺品市场,市场不但成交很少,而且价格普遍反应比两三年前低,比五六年前更低。 第二,地摊基本没有委托经营的组织模式,摊主就是老板,或者不少夫妻档,所以市场低迷,很多以此为生的家庭可想而知,都十分艰难,都在煎熬。不过大家都在口口相传,明年也许会好起来吧,焦虑着,期望着。 第三,市场虚化交易也很多,很多是这个摊主买那个摊主的,买家比摊主少。生活压力大的摊主,不得不低价出货,变现过年。手上有点活钱的摊主,趁底吸货(老货)。但吸货的也惶恐中,不知何时会好转。 第四,多个行家评议,深圳古玩城地摊,卖瓷器的摊档,专卖仿品的比例高达95%以上,卖老瓷器的寥寥无几。逆淘汰的规则渗透到每个角落,卖仿品的或可艰难求存,卖老普瓷的,无法生存。 第五,一个资深行家或许点出第四点的原因,懂老货的,都是行家,你摊主是无法或很难从行家手里赚到钱的。不懂的新手,往往不懂得欣赏老瓷器的粗疏有味的瓷器,更看重画得漂亮的仿品,虽然才几百块一件,但是人心都有赌性,都侥幸的想,万一碰上一件官窑捡漏呢,与买彩票心里差不多。 第六,以上艰难,是对于底层玩家而言,如果你的层次足够高,圈子足够牛,资本足够厚,或许一切艰难都是云淡风轻。 第七,大部分人,玩瓷器或其他收藏时,有时会有一个认识的、且信得过的师傅指点,但是如果碰到伪师傅,则可能带歪路,在偏路上渐行渐远。如何识别伪师,或许一个行家的话可以参考,如果在地摊市场,经常拿着一个放大镜对着所有瓷器看半天的,十有八九是伪专家。真的行家一般不用放大镜或极少用。 第八,从常识判断或来货渠道来看,深圳古玩地摊已经没有捡到官窑的可能性,如果看到宋代的汝、官、哥、均、定,或标准官窑款的“大清xx年制”、“大明xx年制”,不管有多漂亮,基本都是仿品。这无关乎眼力,这只是常识。 以上是一家之言,或有谬误,请各位批评指正。
手持青花杯,离人何时归 外出旅游,带回蝶恋花小杯一套,是海捞瓷。看绘画风格,属于清中晚期淡描青花。当时,出口瓷为节省颜料,创新出淡描画法,别有一番清淡素雅意味。由于海水的侵蚀,釉面呈现磨砂质感,微泛黯然脂光。小茶托出现几点铁锈斑痕,是长期化学作用釉水中的铁离子析出的结果。 宋至明清一千年,世界上通行的奢侈品三大件,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西人以使用中国的瓷器为荣,一如今日国人追捧的IPhone或手表手袋。 福建或广州的商船往来于南海西洋,多有沉船,离人无归。近几十年来,西方人占据南洋,捞取中国的古沉船,得瓷器巨万,再分销中国,望国人当自强。 试填词一首。 蝶恋花.淡描青花杯 绣瓷 碧海清波平万里,礁岛无边,水净天如洗。 茶叶丝绸十亿匹,青瓷流落沉沙底。 华夏文明成一体,抟土成杯,淡画娇无比。 客下南洋风浪起,离人难见愁难已。蝶恋花词牌,出自唐教坊曲,以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上下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共六十字,该词牌多名曲,难以一一枚举。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海捞瓷是一个独立的玩瓷门类,以前在东南亚多见,国内有些大藏家从捞瓷公司成船购进,手中有大量的囤积,轻易不以示人。 现在某省沿海好事者,特地大量仿制新瓷,与牡蛎等贝壳类在海水中共同养殖,两三年后,瓷器出水满布贝壳,以冒充古代海捞瓷出售,新手当慎之。
忆昨日金榜题名时,看今朝静赏四喜瓷 得一民国传世瓷枕,瓷胎密实,釉水清亮,色彩明艳,应是前朝景德镇制品,上绘四喜图案,侧光隐约可见“四喜齐来”字样,因岁月久远,已磨损不清。试填词一首: 鹤冲天.四喜枕 绣瓷客 传世画枕,釉色清清亮。半尺方寸间,意别样。 四喜齐来贺,红蝠飞,鹿回望。麻姑献寿上。 孝子贤孙,个个红衣绿裳。 一朝梦醒,依旧青灯纱帐。黄金榜中事,多惆怅。 苦读十年寒窗,路何方,莫自伤。青春终是殇。 今日重来,莫负少年志向。 适逢高考,想起宋代诗人汪洙的《四喜诗》 四喜诗 宋.汪洙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祝天下学子,都能金榜题名,学业有成。 这个瓷枕也是绘画了“四喜图”,寓意吉祥。 福:一只红蝙蝠人前飞舞,寓意“福(蝠)在眼前”或“洪福(红蝠)齐天”。 禄:一只梅花鹿回首驻脚,寓意“高官厚禄(鹿)” 寿:一仙女手中托盘两仙桃,典型“麻姑献寿”的题材。 喜:一个童子低头捧一鹌鹑笼子,寓意“喜得贵子”或“平安(鹌)吉祥”。合计起来,刚好是“福禄寿喜”四喜齐来之寓意,过去传统瓷器画片,必有寓意含义,今人多不识。 希望金榜题名者,可长享“四喜齐来”的人生境地。 无论如何,高考已过,置身事外的人,只不过又看一场众生大戏上演。但是,对历经其中的学子或父母来说,却十分煎熬。这两天被高考刷屏,惟祝愿学子能放下过去,重新规划新的人生道路,高考是结束,也是开始。 不要稀里糊涂的就度过了几年大学青春,遗留一地情殇。 有大志者,早规划福禄寿喜之路途,回报父母,照拂亲朋,就是成功。 有情怀者,多诵读经史子集之经典,感悟人生,追寻天道,也是成就。 鹤冲天词牌,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也有八十七字和八十六字),属于宋词中的中调(59—90字),不同于小令(58字以内)。 创于宋代第一情圣词客柳永,因考试失败,遂写成《鹤冲天.黄金榜上》。 该词传唱大江南北,柳永一时名闻天下,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结果惹恼宋仁宗,再次大考时遭黜落,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要来浮名何用”。 这是野史故事,很难考证,但自此,柳三变自谓“奉旨填词”,从此,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留连青楼,埋骨香冢,名扬天下,也算不负平生。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簌簌黄叶紫葡萄,学童今日乐逍遥 得一瓷方枕,约为民国或解放前后制作,上绘传统葡萄图案。 由于葡萄多籽,民国有时將葡萄、石榴等绘入瓷器图片,寓意“多子多福”。、画片构图简洁,笔法随意自然,用色浓淡分明,有油画或水彩画味道,受近代西方绘画技法影响,应是高手或老师傅作品。 枕头一侧有描金绘图痕迹,但是因为长时间使用已磨损不清。 侧面两边写“玉枕方床”四个字,点名了用途。 对于这种瓷枕,现时古玩圈对其用途历来多有争议,这种图片足以证明,小方瓷枕,既可用于医堂诊脉,也可用于新婚方床,祝福新人多子多福。 文化习惯一旦断绝,很难找回原貌,小小方枕都可难住砖家。 试填词一首: 浣溪沙.葡萄枕 绣瓷客 簌簌黄叶紫葡萄,经风沥雨多飘摇。学童今日最逍遥。 常道多福宜多子,神州万里几舜尧?无功无祸是英豪。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因春秋时期越国(今浙江诸暨)苎萝村的西施(本名施夷光,因住在村子西头而得名西施),在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 代表作: 浣溪纱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纱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适逢六一儿童节,孩子今天放假,说要做手工送礼物给我,很期待。 我们一方面被社会磨砺的老气横秋; 另一方面在自己孩子面前,永远是她的朋友她家的老小孩。 作为父母,真的不期望孩子能建立伟大的功业,惟希望她无灾无难、无祸无害,护得家人一生平安就是真英豪。
两鬓白发不敢露,只因高堂尚在前 晚清残旧茶壶一只,壶身绘旧时常见三娘教子画片,适逢母亲节,试制词一首, 奈何笔力稚拙,言难达意。 乌夜啼 绣瓷客 少时离家经年,忘流连。 依稀萱堂缝纫在灯前。 忆旧事,怀归意,夜无眠。 可叹一生情志两难全。 《乌夜啼》词牌,又称《相见欢》,本出自唐教坊曲名,后南唐后主李煜改调制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感怀身世,家国之悲化为婉约愁肠,令人唏嘘惆怅。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三娘教子》故事出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中的一回, 三娘本名王春娥,儒生丈夫薛广被人误传客死异乡,其大妻、二妾俱改嫁,三妾王春娥独自教育,养大二妾遗留的儿子薛倚的故事,后薛倚金榜题名,其夫薛广也因转战行伍,官至至兵部尚书。 最终夫妻团圆、父子相认的大团圆结局。 故事虽老套,但也有教喻天下母亲安贫立德,以身传、以言教,最终会对孩子有重大正面影响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天下母亲有怎样的胸怀和眼光,我们就会有怎样的未来世界。 红朝建立时,虽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确立的“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基本国策,的确是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的气度。 汉时,卓文君,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唐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和李季兰四大才女,敢爱敢恨。 后有“强汉盛唐”的天下盛况。 此后,文人士子、官僚权贵慢慢将女子变为附庸,平白杜撰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名言”, 禁锢千年,导致很多女子也自艾自怜,心胸日窄,心机日微。 盼望在新时代,继续有更多眼光远大、心胸开阔的母亲成为奇女子,世间才会有更多的伟男子。 十多年前,看《大明宫词》电视剧,现在看《甄嬛传》电视剧,都是女子主导的故事,气象和格局已相差万千。 晚清民国时期,很多瓷器画片绘画三娘教子的故事,以教化天下。
可恼春梦正徘徊,雄鸡一唱天下白 得到一对民国鸡公碗,极普通,粤地和东南亚常见, 但是这种鸡公碗,曾经承载了清末时,粤地华人闯荡东南亚的一份寄托和情怀。 现时也多有仿品,或也有出品用于酒楼,虽然故意将鸡公画的十分粗劣, 但已不复有旧时工匠随手粗描的简单自然神态,试制词一首。 如梦令.鸡公碗 绣瓷客 红冠墨衣绿草,牡丹花下梦好, 春睡正贪时,雄鸡一唱天晓。 可恼,可恼,夙夜只恨缘少。 如梦令,词牌本出自唐五代.后唐皇帝李存勖自作词曲,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后唐.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因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得名。 2014年4月8日,上海著名富豪刘益谦,在香港苏富比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2.8亿港元,拿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可惜鸡公碗不是鸡缸杯,鸡公碗制造技术来自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大约创制于清中期, 约有近三百年历史,在清朝末年大量生产。 在民国时期,鸡公碗销售半个亚洲,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民间大量使用。 这两只碗,是典型的清末民国鸡公碗,碗身绘一只公鸡 (广东话属于古汉语发音,公鸡一般称之为“鸡公”,母鸡一般称之为“鸡乸 nǎ”) 鸡公昂首而立,或奔或走,鸡公旁绘画一丛牡丹和一棵芭蕉树,碗身另一面一般写上几个吉祥语。 这两个碗写的是“职居一品”和“花中之王”,字极潦草粗率,旧事工匠,多不识字,故见字如见画,等同画符。 在广东地区和东南亚广为使用,记得有一次去泰国清迈,亦见路边面摊仍在使用这样的碗, 虽破旧不堪,但承载了早期闯荡东南亚华人的一份记忆和情怀。 旧时港产片多用该碗做道具,被称之为TVB第一道具。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