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dtcs008 jsdtcs008
关注数: 3 粉丝数: 44 发帖数: 4,234 关注贴吧数: 11
对国家博物馆是错票的一点看法! 现在很多大师对于《国家博物馆》是错票的几点评论,实在看不下去了。本以为是的个别现象,可网上越传越神,神乎其神。更有少数人胆子真大,不对照实物不懂印刷就敢写,忽悠,以达到炒作之目的。特转载某大师的一篇文章,已证试听! 驳1、《国家博物馆》票中票按1:1原大原色印刷之说:此票中票不是按1:1原大印刷好不好?还忽悠“中国第一枚违规1:1原大印刷”?原大是30*40毫米,票中票是25*35毫米,缩小印刷,完全符合复制印刷规定(即放大和缩小不必划线)。而且也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哪个票中票划线的,请去查一下,普及一下邮识。本着对集邮者读者负责的精神,您总得用尺子实物量一下实物吧?别人说原大你也跟着说原大,还是原票您压根根本没见过?没见过原票邮票目录您也没翻过就敢说原大印刷?还有个别人从来没见过原票也从来没看过邮票目录,从网上乱抄些假资料,就敢说原票规格是26.5*36MM。 驳2、《国家博物馆》票中票是原色原版重印之说:此票是胶雕版印刷好不好?是按照原雕刻者的设计重新使用胶雕机雕刻布线的,原票是影雕版印刷,这个是胶雕,印刷方法、制版方法这能一样吗?即原版是以影写版与雕刻版套印、新票是以胶印与雕刻版套印。您家的印刷机可以用影雕版当胶雕版印刷?那岂不是复印机可以印钞票了? 驳3、《国家博物馆》邮票面值印错了,10分20分可以当邮资使用:不知是我国多年没发行过票中票还是作者从今年刚开始集邮?票中票的内票面值是无效的,是世界惯例,1999年的《20世纪回顾》邮票发行时估计此作者没赶上,不然能把里面的面值全当有效面值寄信用。 驳4、《国家博物馆》邮票因为是雕刻版所以废品率高,未来将如同猴票升值1万倍:看到这实在看不下去了,所谓废品率高是“远古”的影雕版时代,是因为北京邮票厂的影雕机机器太老了,目前的河南厂和北京厂的胶雕机都是新的,几乎没有废品一说。 另按照规律,这票到年底基本就是打折票的命,愿意炒作的,跟风的尽管买!
一千棵树苗 一千棵树苗在两山之间的山谷中,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它叫陈家堡。在这个村庄里,所有的人都姓陈,世代以务农为生。可田地多在山脚下,地域不广,土壤贫瘠。再加上长年累月地不停使用,使土壤毫无肥力,以至于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每家只能勉强度日。可总不能这样艰苦过日子,于是,村里几个青年人便聚到一起,共同商讨发财致富的法子。其中有一个叫铁根的开口了:“咱砍树吧,说不定能捞上一笔。”其他的人都不说话,他们知道,村里有祖训,其中有一条便是:不许动山上的一草一木。面对铁定的祖训和利益的诱惑,他们犹豫了。铁根又开口了:“大伙就听我一次吧,咱就砍十棵,做一次尝试,不管能卖多少钱,咱以后都不干了,行不?” “也只有如此了。”其中一点了点头,其他的也都陆续答应了。于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们几个偷偷地砍了十棵树,连夜运到50里外的城里。、第二天清早,就有几位买主来了。由于木材生长年代久远,再加上木质优良,这几位都争相购买,甚至出现了竞价的情况。最终,被一位外地商人以每棵500元的价格全部买走,共5000元。这几个山里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要知道,就是全村一起辛勤劳作一年也挣不到这么多的钱。想到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想到金钱这么容易获取,他们把祖训抛到脑后,开始没日没夜地砍,疯狂地卖,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挣了10万余元,可同时他们也砍了半个山头的树。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连手腕粗的小树也不放过。三个月后,他们砍光了所有的树,共得人民币50万余元。正当他们坐在床头开心地数着钱的时候,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悄悄地向他们走来……原来,正当他们砍光树木之后,一年一次的梅雨季节来临了。长期的暴雨使山上的泥土松动;没有了树木的阻挡,雨水携着泥土直往下流,很快小村庄里便积了不少泥水,人们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泥石流爆发了 !它无情地吞噬了整个小村庄,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全村除了一人,其他的无一幸免,这个人就是铁根。当他醒来时,一切都面目全非,在他的面前只有一片泥沙,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朋友。他哭了,无限的悔恨与自责充满了他的心灵。想起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脸,想起年事已高的双亲,想起年轻貌美的妻子,他哭得更厉害了。不知过了多久,由于悲痛过度,他一下子栽倒下去。当他再次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由于过度悲伤竟失去了语言能力!他觉悟了,他开始到镇上打工,用打工挣来的钱买树苗,中到山上,他一个月只能买5棵,一年也只有60棵,但他并不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行动弥补着曾经的过错。终于,在16年后的某一天,他种满了两个山头的树——共1000棵。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探险的人们发现了,很快,他的事迹便传了开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善良的哑巴叔叔”,殊不知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