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zhm2002 pyzhm2002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3 发帖数: 1,643 关注贴吧数: 6
快乐义工,精彩人生---记市政协委员慈善义工协会会长翟立峰 新春伊始,春寒料峭,正月十五,潍坊新安街道敬老院内歌声悠扬,掌声不断,在5位潍坊市政协委员带领下,协同40多名慈善义工看望了这里的50多位孤寡残老人,并为他们送来了汤圆,倾情奉献了歌曲,魔术,京剧等精彩义演节目。正月三十,又有6名政协委员和潍坊 福利院6名孤儿成功结成爱心帮扶家庭,为孩子们送上了布娃娃和书籍等礼物,共同切开了3米的大蛋糕,160多名义工共同陪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的集体生日。这其中,他们的慈善活动组织带头人,就是潍坊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潍坊慈善义工会长翟立峰。 翟立峰作为“红房子”的老板,他是平凡的;但作为一个热心捐助救助社会贫困群体的慈善人,他又是伟大的。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奉献精神,感动了不少潍坊人,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始终以一颗善心经营着自己的“红房子”;以一颗善心呵护着红房子的每一名职工;以一颗善心救助着他的30多个贫困学童。与其说翟立峰是事业成功,倒不如说是慈善有为,他用红彤彤的善心在潍坊打造了自己的公益口碑。 翟立峰是济南平阴翟庄人,历经多年的坎坷和亲身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他的努力下,“红房子”蛋糕房初具规模,自成立公司开始就以“服务潍坊人民”为己任,并以“做事先做人,明白做好事,清白做好人,民以食为天,我以民为天”为店训。走出潍坊,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在河南开封,新乡,信阳,河北保定,济南等城市已经拥有35家连锁加盟店,潍坊红房子安置残疾人员10多名,并优先为残疾人免加盟费用和学员费用,帮助在乡镇开了5家店,并且为残疾员工(侏儒,无实际工作能力)马大姐家联系低保和修盖房屋,捐助2500元给她做了癫痫手术。为鼓励残疾人,除了跟普通职工一样的待遇外,还给每位残疾人每月30元的自立奖,采用多种形式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翟立峰积极回报社会,并将做生意的精明和现代化管理的方式应用到潍坊慈善义工模式中来,善于与相关专业部门合作,把单纯的“输血”改为促进“造血”,形成极具现代公共管理思想的潍坊慈善义工管理模式体系,根本性地提升捐助的有效性和长效性。2009年到2012年期间,翟立峰向柘山镇中心小学捐出2万元,用于救助贫困留守儿童;2010年,2011年连续两个中秋佳节,他还特制了两个960多斤重、价值上万元的山东第一大月饼,全部捐赠给了东山部队以及驻潍坊的部队官兵,为子弟兵送去乡情的关爱和慰问,军民鱼水情欢,潍坊电视台以及齐鲁电视台播放并给予高度评价。 翟立峰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的慈善神经特别敏感,每当媒体或社会其他角落里有“可怜的人”,他都默默的伸出援助之手,在每次的慈善捐赠活动中,翟立峰总是走在最前列。在1996年,翟立峰担任总经理的山东合力快餐总公司,捐出了10万斤大米给南方受洪灾区,受到济南市政府的大力表彰;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翟立峰先后向地震灾区捐出2万多元,并号召全体员工一道,积极为灾区捐款。翟立峰认为致力慈善事业,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2010年3月6日,他从电视上看到了潍坊市景芝镇以捡拾破烂为生的孤儿姐弟俩后,主动联系了潍坊市慈善协会,带上了1700元钱和一桶花生油、一袋面粉一同对他们实行了救助,并承诺:每月给姐弟俩100元钱、一袋面粉、一桶油,要一直帮助姐弟俩到成年。2011年2月14日,他自己出资购进鲜花,组织60多名慈善义工进行鲜花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敬老院和先天性心脏病孤儿小宝娣家,他又发起组织了为尿毒症患者王小梅募捐,联系潍坊电视台,组织义演,组织义卖,募集资金近5万多元,并积极联系济南千佛山医院肾移植救助活动,他说:“一个人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应该怀有知恩感恩的心,并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他们。在我困难的时候,我得到过政府和社会广大顾客的无私帮助,所以我知道困境中伸出一双援手意味着什么。现在我做慈善,成为一名慈善义工,正是出于这种对社会发自内心的感恩。我不能说我的捐赠一定能够解决很大的社会问题,但看到我的帮助使很多贫困的人渡过了难关;许多孤儿的生活因此过得更好一些;许多留守的儿童在我捐住的学校读书;许多孤寡老人晚年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我真的很高兴。我一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不能帮助所有的贫困人群,但能够呼唤更多的人加入义工团队,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尽一点绵薄之力,让社会崇尚真善美,我觉得很值。”他领导的潍坊慈善义工协会在山东省是最早获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的合法义工组织,潍坊 义工模式获得潍坊慈善奖,他本人连续两年获得潍坊慈善之星,组织义工和社会爱心企业家爱心一加一帮扶救助167名贫困儿童,组织潍坊 义工艺术团和京剧票友团,义演义卖30多场,组织48位潍坊 本籍以及回乡探亲知名书画家义卖书画,募集资金4万多元,组织50多辆爱心车队义务接送高考学子上万人次,潍坊 慈善义工艺术团,义工齐鲁拍客团,亲子心理咨询助学队,义工爱心车队逐步扩大,义工队伍接近几千人参与,由他牵线联系各部门和社会各协会组织学校等团体,共为贫困大学生李建和12岁马海琴等四位白血病患者以及其他孤寡残募集善款80多万元,近年来,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潍坊电视台、潍坊晚报,山东齐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翟立峰在第九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积极向大会递交5份提案,先后就筹建潍坊政协委员慈善基金,提请免费开放青云山青云湖,筹建潍坊公益性公墓,监管学生网络成瘾以及心理学家救助等问题,发表了细致详尽的提案建议,积极参政议政,关注百姓民生以及弱势群体。 快乐义工,精彩人生,我们祝愿翟立峰和他的慈善义工队伍越走越远。 (作者:潍坊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办公室)
平阴老博士村的来历 老博士原名李博士,源于本村历史上太常博士李之绍。 李之绍(1253—1326),字伯宗,号果斋。自幼颖悟聪敏,以名儒李谦为师。后因家贫辍学,回归乡里,住在山洞内,仍日夜诵读不辍。 一雷雨天,一只老狐狸躲进山洞,惊慌不定,他以衣蔽之。雨停,狐狸离去。从此,他学业大进,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十一年(1294)纂修《世宗实录》征名儒任史官,因马绍、李谦推荐,授将仕郎、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试其才,把十几年间翰林应酬的文章一起交给他,让他作一篇评价。李之绍翻阅后,提笔立就,把墨还未干的稿子呈上,姚燧看罢,喜曰:“可谓名下无虚仕矣!”大德二年,李之绍闻祖母病,上书辞官回家。大德六年(1302)升应奉翰林文字。七年选为太常博士。九年,因母病故,守孝在家,几次征诏均未赴位。至大三年(1310)赴任,仍授太常博士偕承事郎。四年升承直郎,翰林侍制。皇庆元年(1312)迁国子司业。延佑三年(1316),升奉政大夫、国子祭酒。他勤勉为公,一心教育人材。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六年(1319),改授翰林直学士。不久,因病回乡。七年,回京任职。至治二年(1322),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三年告老还乡。泰定三年(1326),十二月卒,终年73岁。李之绍自知遇事优柔寡断,故自号“果斋”以自励,著有《果斋集》。之绍著有文集《元史本传》藏于家。 现在李之绍所住山洞原址在本村李姓居民家院内,上世纪60年代裸露于采石场,还有孩童进入玩耍,因为常年采石,山洞可能已经迷失,但是李博士刻苦学习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 (2012-8-20)
【阴中元诗集《拳石集》赏析】拳石崇成泰华岑 阴中元先生的诗集《拳石集》已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32开本,9.4印张,237千字,共收录诗词438首,其中文友3首,作品以时间为序排列,并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展恩华先生作跋。 手捧诗集,散发着的泥土芳香直面扑来,精装帧美的封面展现在我的面前,感到那么熟悉和亲切。封面图案右上角是竖排的《拳石集》和作者名字,左下角是先生家乡的风景奇峰—天柱峰,意合诗集名称,取意于“涓流积至沧浪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比喻自己的诗歌像拳头大小的石头,逐渐积累成为了泰山和华山般山峰的诗集。 翻阅诗集,欣赏着合辙押韵、抑扬顿挫、婉约清雅、雄奇沉郁的美丽诗句,经过作者一番精心的艺术雕琢,以结构严谨,情理相通,笔法流畅,自然天成的大手笔直陈胸臆,叙写心音,弥漫着质朴和敦厚,更加深了其感染力和穿透力。诗集内容大致包括咏景、励志、诗意、赞颂、情感等几个方面。以《翠屏春色》为代表的咏景诗歌,用激昂欢快的诗句歌颂玫瑰之乡的风土人情,“来这里,为寻找一个古老的传说”,精炼婉约的诗行,让人产生着无限的遐想;以《自励》为代表的励志诗歌,展现了作者坚毅、执著、孜孜不倦对“书中求学问,剑利自有声”的追求;以《心之韵》、《写诗》为代表的诗意诗歌,体现了作者对创作“月色溶溶入我梦,笔泻泪筏赋新诗”、“自知不够痴,如若真痴已成诗”的痴迷程度;以《淳朴的矿工》为代表的赞颂诗歌,描绘了煤矿工人纯朴而固执的性格,“在黑暗中挥洒着汗水寻找着光明,在大地的深层挖掘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将他们在井上井下的艰辛身影一一跃然纸上;以《乡情乡韵》为代表的情感诗歌,抒发着作者“一缕缕乡情乡韵,不时涌进心里”的家乡情结,歌颂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诗集的出版是先生大半生心血的结晶,深厚的感情,美丽的诗句,独特的见解均来源于自己丰富的生活,诗行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是他内心深处蕴藏能量的倾泻,笔下流淌的是前程似锦的理想、饱经风霜的阅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先生对新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受。先生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柳滩村一个农民家庭,在济南市华玫矿业集团退休,自幼酷爱文学尤其诗歌创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加入了北京市写作研究会、济南市作家协会、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是《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签约诗书画家,许多优秀作品分别获得过各种大奖。作为对于创作近似痴迷的诗人,他的心中有一个内在的抒情路线图,无论成诗过程怎样充满变化和复杂,他能够准确把握着语言位置的所在,适时将自己的感觉释放。在生存中写作,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在灵魂里写作,更多的是思想的磨砺。他写诗多年,给自己设定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一气呵成,反复修改,仔细琢磨,每一节又如短跑,极具爆发力。在他运用具体词的时候,并没有忽略整首诗的结构,确实达到了物我两忘、合二而一的境界,从中感到了幸福与快乐。 年逾花甲志向高,文卷诗海堪称豪,拳石积山渐成趣,思如泉涌泛波涛。年逾花甲的阴中元老师激情依然不减,以一个诗人的坚毅,在诗苑里继续辛勤耕耘着。他不仅仅是在用笔写诗,更是用心书写人生的追求与梦想,在他的诗行中透出了坚韧的锐气,无所忌惮的倔犟和自由不羁的心性,还有金钱换不到的丰富阅历,他一定会“在湿润的朦胧中,捧出一个崭新的黎明”(《期待》)。 欢迎光临齐鲁风网站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yzhm2002.16789.net%2F&urlrefer=ce34fc1b957e1b1970915122466ca62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