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熊G 眼镜熊G
关注数: 34 粉丝数: 39 发帖数: 1,731 关注贴吧数: 398
【研究】【杂谈】杂谈《葛蓓莉娅》和《Noir》 以下是非正式的杂谈 ---------------------------------------------------------------------- 《葛蓓莉娅》原本是个喜剧(而且被称为经典喜剧),几无任何可称黑暗的思想和情节,全篇都是欢快的戏谑的。那么用在《Noir》里,显然进行了“黑白倒转”的处理,让这个老故事显现出新气象。因为Ali诗文的意向非常丰富,包括的远不止人偶这一种符号,几个不同主题交叉呈现,互成共鸣,因此很难直接给出它的语义(比如工业和政 治 把活人变成人偶这类逆向思维)。 从今天看,《葛蓓莉娅》反映了近代科学进步带来的新课题:机器与人有何差别、能否混同、能否拥有生命和心灵,能否享有人的身份和权力这一类的探讨;以及更古老的,人与人形雕像恋爱的民俗故事。(比较典型的希腊神话里的皮格马利翁,以及民间传说中大量的雕像变活的故事)实际上它一口气写到了活人和机器的恋爱竞争,这一颇具‘现代性’的剧情(例如:人和动画手办恋爱这类当代现实)。 脚注:拉美特利1747年发表《人是机器》,《葛蓓莉娅》则上演于1870年,正好涵盖了蒸汽工业**的时间段。这个戏剧的原型当然更古老,向更古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上溯。 从表面上看,《葛蓓莉娅》和《Noir》都含有三角恋争风吃醋的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葛白留斯 = 阿尔蒂娜 (人偶的制造者,并且自己也爱着人偶) 葛蓓莉娅 = 夕业雾香 (人偶) 青年弗朗兹 = 米雷优 (本来应该和斯万斯妮尔达结婚,却爱上了葛蓓莉娅) 斯万斯妮尔达 = 克洛维 (嫉妒的未婚妻) 看看,虽然像那么回事,但人物关系全乱了。所以我判断,表面的联系不足取。 人的人偶化这一思路显然更符合《Noir》实际想表达的东西,而且全体人物都是‘像人偶一样’**纵,被蒙蔽的。可是呢,这种人偶形象下真正衬托出的,却是‘人偶般的机械生活’下闪闪发光的真正的人性。相必没人认为三棵树苗中有谁爱的是人偶吧? 再向后比较,《Avenger》是继承了‘人偶美学’的正向思维,直接了当写了人和人偶的恋情,并且最终人偶得到了生命。这才是真正的‘人偶恋’。 ---------------------------------------------------------------------- 先写这么多吧,因为以上每一个课题都是可以深挖的。待后续再写。
【分析】点评#7--破解命运的黑线 我想会有不少人对Noir中相互矛盾的演出感兴趣,因此专门发帖解释一下 #7是矛盾集中的一集,因为从剧本结构上要验证两人将来究竟会不会在一起。 在结尾处‘命运的黑线’明确化,新的章节展开。所以说#6是前半段的一个转折点, 欣赏#7的难度在于理解其真真假假的表演: A:第一层难度 A:米雷优对雾香的感情不是单向度的,而是混合着喜欢、不信任和嫉妒三个维度的。 +喜欢:在前半部分是逐渐建立增强,只有在平和的情况下才会充分显露; +不信任:在前半部分逐渐减弱,当遇到危险的时候米雷优还是显出不耐烦的表现; +嫉妒:雾香比米雷优厉害,所以米雷优心里是不爽的; 在雾香没受伤的时候,她之多用‘低劣’这种无力的讽刺来表示自己的不爽 而在雾香受伤之后,这时力量终于倒转过来了,米雷优拥有绝对优势,她的毒舌就不受控制了,要抓住机会吓唬一下雾香。(而雾香也表现的很坦然) B:第二层难度 B:导演的演出技巧--‘真戏’和‘假戏’的并置 在#7这里,导演意识充分的介入了,要彻底让局面陷入暧昧。 米雷优要抛弃雾香究竟是不是真意,从她的语言上推测,观众完全不能摸透,因为这里真和假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从心理上看,米雷优也既有抛弃的动机又有不抛弃的动机,所以完全的不确定性产生了!! 这样高超的技巧下,观众完全被调动了,之后再漂亮的翻牌,使动机趋于明朗。 我们看到#7的转折点是米雷优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这里无需多说,自然有文艺帝心理帝给你分析),关键是之后雾香被抓她就毫不犹豫的去救了,行为完全的确定化了。 为什么要去呢?这其中的深意,想必已经不难领会。 “连接你和我的线,一定是黑色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