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关云长 怀念关云长
关注数: 0 粉丝数: 45 发帖数: 11,354 关注贴吧数: 17
【陆吧转贴】那一骑绝尘,只把背影留下的男人 少年时,仗义杀人,亡命江湖。所为何事已不得而知,苍凉出走,那家门口伫立的父母妻儿,只能含悲的望着他的背影远去,自此沦落天涯。 白马坡,十万虎狼,单刀快马。这一刻的情景文字以难描绘,当时跟随在后的张辽,看到他那隐约在敌阵中的背影,是惊,是惧,是嘲笑,还是担忧?翻身而出,目瞪口呆的十万铁血男儿也只来得及多看一眼他背影,他们将如何像别人讲述,曾经发生过的这一切? 千里寻兄,高官厚禄,难撼兄弟深情。这一切发生的都太戏剧,以至于人们不愿意去相信他的内心如此单纯,但是望着他扬长而去的背影,曹操心里会不会嫉妒刘备,那些文臣武将,是感慨,是不屑,是迷惑,还是向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像他表现的一样? 新野溃逃,子龙救主,张飞拒敌。但在这之前,众人目送着他火速求援而去的背影,眼里有多少殷切,有多少信任,有多少生死间的惆怅? 讨伐襄樊,势逼两国,威震华夏。这一战有太多的遗憾,导致有很多人对他不解,对他责难,但是当他筹划谋定,犬纵鹰扬的时候,蜀国上下,对这位将军有多少的崇拜,感到多么的自豪,虽然山水相隔,但是刘备张飞看着他那意气风发剑扫曹魏的背影,一定是感同身受,这种感觉也就只有胸怀抱负出生入死多年的三兄弟自己才明白,才能体会。 麦城,阴靋的天空,将星陨落。他那消失的背影给刘备留下了多少恨,给张飞留下了多少痛,给妻子儿女留下了多少的不舍? 你只知道踏步前行,你有没有注意过你身后,那些望着你眼睛。 作者: 肉体气球 2008-4-26 09:29   回复此发言 http://tieba.baidu.com/f?kz=363668022
关羽"擅"取湘关米的问题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此句出自《三国志·吴书》,于是便说关羽“擅取盟友之粮”是以给了对方出兵借口,这话并不确切。[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此句出自《资治通鉴》,交待前后的状况:逊具启形状,陈可禽之要----关羽取粮之事与陆逊的计划相关。关羽粮尽,因此取湘关粮的前提是之前陆逊代蒙行督之后给关羽写的两封信:[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一般被注意到的是关羽误信吕蒙和陆逊之计“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但是不常被留意到的是当时陆逊的说“敌国败绩,利在同盟”“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首先,陆逊再三强调双方仍然是同盟,这一点令关羽在前线有所安心;其次,陆逊告诉关羽“书生疏迟,忝所不堪”,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打起仗来不在行,“喜邻威德,乐自倾尽,最未合策,犹可怀也”,说明东吴不出兵力,但是非常乐意资助。陆逊好言欺劝正是要让关羽一旦粮尽则在东吴处取粮,孙权由此得知关羽各处粮资已尽,于是发兵,首先袭取羽军辎重,此后关羽及其部队从襄樊回师再无战力。“湘关取粮”是东吴的计策之一,但孙权不可能以如此“理由”发兵袭讨同盟(这样做只可能打草惊蛇,另一方面关羽在彼时也不可能轻易想在身后惹乱,取湘关粮一事乃与之前陆逊“乐自倾尽”之言相合,实为授权运作),此事乃是东吴主动让关羽取米,而探知对方粮尽之事。最后结果是孙权探听清楚,尽袭关羽军中辎重,令关羽的部队冬季从前线回师之后丧失战斗能力,进而瓦解其军心。
【历史】关羽"擅"取湘关米的问题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此句出自《三国志·吴书》,于是便说关羽“擅取盟友之粮”是以给了对方出兵借口,这话并不确切。[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此句出自《资治通鉴》,交待前后的状况:逊具启形状,陈可禽之要----关羽取粮之事与陆逊的计划相关。关羽粮尽,因此取湘关粮的前提是之前陆逊代蒙行督之后给关羽写的两封信:[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一般被注意到的是关羽误信吕蒙和陆逊之计“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但是不常被留意到的是当时陆逊的说“敌国败绩,利在同盟”“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首先,陆逊再三强调双方仍然是同盟,这一点令关羽在前线有所安心;其次,陆逊告诉关羽“书生疏迟,忝所不堪”,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打起仗来不在行,“喜邻威德,乐自倾尽,最未合策,犹可怀也”,说明东吴不出兵力,但是非常乐意资助。陆逊好言欺劝正是要让关羽一旦粮尽则在东吴处取粮,孙权由此得知关羽各处粮资已尽,于是发兵,首先袭取羽军辎重,此后关羽及其部队从襄樊回师再无战力。“湘关取粮”是东吴的计策之一,但孙权不可能以如此“理由”发兵袭讨同盟(这样做只可能打草惊蛇,另一方面关羽在彼时也不可能轻易想在身后惹乱,取湘关粮一事乃与之前陆逊“乐自倾尽”之言相合,实为授权运作),此事乃是东吴主动让关羽取米,而探知对方粮尽之事。最后结果是孙权探听清楚,尽袭关羽军中辎重,令关羽的部队冬季从前线回师之后丧失战斗能力,进而瓦解其军心。
【转贴】蜀国诸将官位爵位变迁 武官有职和位的区别,职指的是在军中的职务,位则是将军位,既将军称号,以下凡代表职的一律加括号,爵位大家都明白,就不加注引了。 关羽:(别部司马)--偏将军--汉寿亭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董督荆州事)----前将军,假节钺 张飞:(别部司马)--中郎将---(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南郡太守)---(巴西太守)---右将军、假节---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 马超:偏将军、都亭侯-----(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平西将军,(督临沮),前都亭侯----左将军,假节----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 黄忠:中郎将--裨将军---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将军、关内侯 赵云:主骑---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镇东将军----(贬)镇军将军 法正:(新都令)--(军议校尉)---(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尚书令)、护军将军。 李严:裨将军---(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尚书令)---(中都护)---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前将军--骠骑将军 刘琰:(固陵太守)---都乡侯---(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车骑将军 魏延:牙门将军--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北将军--都亭侯--(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 马忠:(汉昌长)--(牂牁太守)---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安南将军,彭乡亭侯---镇南大将军 王平:牙门将--裨将军---(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讨寇将军,亭侯----(后典军)安汉将军--安汉侯--(汉中太守)---(前护军)(前监军)--镇北大将军 张嶷:牙门将--(越巂太守),关内侯----怃戎将军---荡寇将军 姜维:(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中监军)征西将军--(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贬)后将军---大将军。 邓芝:(广汉太守)---(中监军)、扬武将军---(前军师)前将军,(衮州刺史),封阳武亭---车骑将军 张翼:(梓潼太守)---(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前军都督),(扶风太守)---(尚书),(建威都督),假节,都亭侯--征西大将军--镇南大将军---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 宗预:(主簿)---(参军)右中郎将---(屯骑校尉)---后将军---征西大将军,关内侯---镇军大将军,(兖州刺史) 辅匡:(巴郡太守)---镇南将军---右将军,中乡侯。 吴壹:(中郎将)----(护军)讨逆将军--关中都督--高阳乡侯---左将军--车骑将军,假节,(雍州刺史),济阳侯。 http://tieba.baidu.com/f?kz=348691515
【YY】测字三国 测测三国的一些字,只测几个影响大局的名字...纯属事后附会YY: 首先是一句"先主谶言":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后来羽不在,备亦不得盖车 ----葆字拆开: 上面一个曹头,下面一个权边,刘备人在西边,荆州是其口,人无其口,则死. 口者关也,葆下面灭了口,"人"和"木" ,就成休(备字繁体是人字边的) 另外刘备不该只留关羽守荆州 (单看能力上胜任,至于腹背受敌是天意,本来曹军已经南下,等到曹仁南攻荆州孙权袭其后也是一样) 谶语:荆字,上面曹头,下面开者,无关也,为何无关?刀在东面立着 而对方"二口为欺(吕蒙)","小子乘船(陆逊)"正合"乘船日夜逆流而上,复以耳语袭取"之意 再说备字(繁体): 上面一个曹头,又免不了曾被"佣" 又刘备生平所倚者:用人也,正属"人和".上面共字少一撇,则欲"共用"而不得 再说亮字(繁体简体是一致的): "高"字不成,因为少一"口"(正合葆口之说),少一口而下面成冗,冗者辛劳也 再说权字(繁体): 上面有曹头,左边赖木(生火),而胜,上面两口皆先作"古",其父兄也 下面"淮"字无水,(请看地图),故不得合肥,虽不过淮,有木为椎,正属"地利" 再说操字(繁体简体是一致的): 自家三人诗名,三口为品也.西南有刘备之"手足",下有一木,权边也. 刘备孙权的名字都是"曹头",正属"天时" 再说羽字(关圣的羽字里面是三撇不是两撇,后来被讳,这个三撇的"羽"字只有他一个人能用) 羽有辅助"鸿图"之意,正合刘备所言羽葆车盖,然而鸿毛有"轻死"之患,或许因此家中取小名"长生"压命 可惜估计成年后觉的"长生"太俗,自己改成了"云长"...结果"命不长,被传颂的时间比较长"...
【树叶满藤】测字三国 测测三国的一些字,只测几个影响大局的名字...纯属事后附会YY:首先是一句"先主谶言":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后来羽不在,备亦不得盖车 ----葆字拆开: 上面一个曹头,下面一个权边,刘备人在西边,荆州是其口,人无其口,则死. 口者关也,葆下面灭了口,"人"和"木" ,就成休(备字繁体是人字边的) 另外刘备不该只留关羽守荆州(单看能力上胜任,至于腹背受敌是天意,本来曹军已经南下,等到曹仁南攻荆州孙权袭其后也是一样)谶语:荆字,上面曹头,下面开者,无关也,为何无关?刀在东面立着而对方"二口为欺(吕蒙)","小子乘船(陆逊)"正合"乘船日夜逆流而上,复以耳语袭取"之意再说备字(繁体):上面一个曹头,又免不了曾被"佣"又刘备生平所倚者:用人也,正属"人和".上面共字少一撇,则欲"共用"而不得再说亮字(繁体简体是一致的):"高"字不成,因为少一"口"(正合葆口之说),少一口而下面成冗,冗者辛劳也再说权字(繁体):上面有曹头,左边赖木(生火),而胜,上面两口皆先作"古",其父兄也下面"淮"字无水,(请看地图),故不得合肥,虽不过淮,有木为椎,正属"地利"再说操字(繁体简体是一致的):自家三人诗名,三口为品也.西南有刘备之"手足",下有一木,权边也.刘备孙权的名字都是"曹头",正属"天时"再说羽字(关圣的羽字里面是三撇不是两撇,后来被讳,这个三撇的"羽"字只有他一个人能用)羽有辅助"鸿图"之意,正合刘备所言羽葆车盖,然而鸿毛有"轻死"之患,或许因此家中取小名"长生"压命可惜估计成年后觉的"长生"太俗,自己改成了"云长"...结果"命不长,被传颂的时间比较长"...
【转贴】《见龙卸甲》,我只能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你了!--转自赵云吧 一开始就很神奇了。 赵云竟然去报名参军,在刘备手下当小兵,还遇上了常山的老乡。      后来,诸葛亮竟然神奇地出现了,坐在一堆人面前狼吞虎咽……倒有点乱世英豪的气魄。      接下,诸葛亮排兵布阵的时候还挺吸引人,这一点倒还让人有点爽的感觉。      再往后,刘关张不认识赵子龙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和赵子龙打架?而且是关张赵三人对打。太神奇了。      再往后,竟然全军同意子龙将军回去救阿斗,还让他吃得饱饱的,由关张二人将赵将军送进曹营。与刘备摔阿斗的历史完全背离。      再后来,赵将军发现甘、靡二夫人死了,幸存的阿斗没被百万曹军发现,竟然给赵将军找到了,这也太神奇了?      再后来,我们的赵将军背着阿斗出来,几乎没杀掉一员曹将,战马被刺倒,头还被谁用锤子砸了一下并随即晕倒,后来竟然神奇般地犹如鬼神附体,不但站了起来,还杀出重围。接着,倒下的战马也竟然站了起来,还莫名其妙载着赵将军抢了曹操的“孟德”剑,之后跳崖而去。      真是太神奇了。我都快笑死了。      再下来,赵将军衣锦还乡,回常山“相亲”去了。神奇。      再往后,刘备就当皇帝了,赵将军成了五虎将。      再后来,五虎将都仙逝了,只剩下了赵将军。      再后来赵将军从关兴、张苞那里夺得先锋印之后,进军凤鸣山。 竟然是“中”了诸葛丞相的诱敌之计,关兴、张苞被诸葛丞相借去,独自一人前去与曹操的孙女曹*对战,以吸引曹军主力。   而且后来还从曹*那里传来小关张战败的消息,并且说两人被杀的血肉模糊。      更神奇的是我们的赵将军单挑曹*时,都把抢尖放在曹*的脖子上了,竟然还会把她放回去。      事情真是太神奇了!      再后来,邓芝竟然与韩德同归于尽。还大呼“大*国万岁!”      再后来,我们的赵将军把战甲脱了,竟然一人前去杀敌。 我还以为关兴、张苞会前来救援。    谁知道,竟然“分久必合”了。真神奇啊!      其中,像什么 服装、100匹汗血宝马 等等诸如此类的神奇事情就不用说了。      总之,这部电影太神奇了,就当没看过好了。
【历史】关羽降时是否曾经保护二位夫人的问题 “降汉不降曹”和保护嫂子那是后人扯的幌子,压根没那事。 关羽是真正的投降,于禁只是被俘,这有本质区别。 作者: 59.175.105.* 2008-4-6 16:25   回复此发言 降汉不降曹,罗贯中的YY.他要跟着的是刘备,只听说过后来的确丢下一切跟着刘备走人了. 而且"禽羽而归"----被捉. 保护嫂子是有的,罗贯中没骗你,只是二夫人不是在下邳而是在小沛被捉 裴注三国志里面甘夫人糜夫人记载如下(我没细看之前也以为没有): [先主传: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武帝纪:备走奔绍,获其妻子。] (这里刘备的老婆是被捉走,那是不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呢?)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显然是在徐州小沛处 )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 (甘夫人曾被吕布虏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吕布送回来的,第二次是曹操亲自帮刘备把老婆抢回来) [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糜夫人是在东海即徐州一带的人,嫁刘备是甘夫人首次被吕布捉走之后,显然二位夫人当时是在小沛,在东征中被捉走,那么这两人后来如何?) [(甘皇后)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至少甘夫人后来又是跟着先主的,至于她是怎么回去的呢?) 那时候刘备已经和曹操翻脸了,但是唯一的线索就是关羽"亡归刘备" ----可能性:一,关羽一并带回去;二,曹操派人送回去. 显然曹操在打袁绍没那功夫,最多是留着像徐庶的娘一样用来诱降刘备 但是由于史书上没有写出来,至少可以说的一点是: 关羽当时降曹确实可能有二位夫人的原因,至于有多少成份,不得而知
【树叶满藤】关羽降时是否曾经保护二位夫人的问题 我是不公开发贴找人吵事的,但最近在三国吧和人辩过一系列关羽本身的问题,陆续发到这里作为一种诠释:“降汉不降曹”和保护嫂子那是后人扯的幌子,压根没那事。 关羽是真正的投降,于禁只是被俘,这有本质区别。 作者: 59.175.105.* 2008-4-6 16:25   回复此发言 降汉不降曹,罗贯中的YY.他要跟着的是刘备,只听说过后来的确丢下一切跟着刘备走人了.而且"禽羽而归"----被捉.保护嫂子是有的,罗贯中没骗你,只是二夫人不是在下邳而是在小沛被捉 裴注三国志里面甘夫人糜夫人记载如下(我没细看之前也以为没有): [先主传: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武帝纪:备走奔绍,获其妻子。] (这里刘备的老婆是被捉走,那是不是甘夫人和糜夫人呢?)[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显然是在徐州小沛处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 (甘夫人曾被吕布虏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吕布送回来的,第二次是曹操亲自帮刘备把老婆抢回来) [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糜夫人是在东海即徐州一带的人,嫁刘备是甘夫人首次被吕布捉走之后,显然二位夫人当时是在小沛,在东征中被捉走,那么这两人后来如何?) [(甘皇后)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至少甘夫人后来又是跟着先主的,至于她是怎么回去的呢?) 那时候刘备已经和曹操翻脸了,但是唯一的线索就是关羽"亡归刘备" ----可能性:一,关羽一并带回去;二,曹操派人送回去. 显然曹操在打袁绍没那功夫,最多是留着像徐庶的娘一样用来诱降刘备 但是由于史书上没有写出来,至少可以说的一点是: 关羽当时降曹确实可能有二位夫人的原因,至于有多少成份,不得而知
【万花楼】狄青游关帝庙 第六回:不表二人之言,原来狄青又是别样心思,要试看二人力量武艺如何。有一天,玩耍到一座关公庙宇,庭中两旁有石狮一对,高约三尺,长约四尺。狄青道:“二位贤弟,当日楚项王举鼎百钧,能服八千英雄,此石狮贤弟可提得动否?”张忠道:“看此物有六百斤上下,且试试提举吧。”当下张忠将袍袖一摆,身躯一低,右手挽住狮腿,一提拿得半高,只得加上左手,方才高高擎起。只走了七八步,觉得沉重,轻轻放下,头一摇,说声:“来不得了,只因此物重得很。”李义道:“待吾来。”只见他低躯一坐,一手提起,亦拿不高,双手高持,在殿前走了一圈,力已尽了,只得放将下来笑道:“大哥,小弟力量不济,休得见笑。”狄青道:“二位贤弟力气很强,真是英雄!”李义道:“大哥你也提与小弟一观。”狄青道:“只恐吾一些也拿不动。”张忠道:“哥哥且清一试。”狄青微笑,走上前,身躯一低,脚分八字,伸出猿臂,一手插在狮腿上,早已高高擎起,向周围走了三四转。张忠、李义见了,吐舌摇头道:“不想哥哥如此弱怯之躯,力量如此强狠,我们真不能及。”当下狄青提着狮子连转几回,面不改色,气不速喘,将狮子一高一低连举数次,然后轻轻放下,安于原处。张忠笑道:“哥哥,你果然勇力无双,安邦定国,意中事耳,功名富贵何难唾手而得。”狄青道:“二位贤弟休得过誉,愚兄的力量武艺有甚希罕。”又见庙左侧有青龙偃月刀一把,拿来演舞,上镌着重二百四十斤。张忠、李义虽然舞动,仍及不得狄青演得如龙取水,燕子穿梭一般。张、李实在深服。
【聊斋志异】公孙夏 公孙夏:保定有国学生某,将入都纳资,谋得县尹。方趣装而病,月余不起。忽有僮入曰:“客至。”某亦忘其疾,趋出逆客。客华服类贵者。三揖入舍,叩所自来。客曰:“仆,公孙夏,十一皇子坐客也。闻治装将图县秩,既有是志,太守不更佳耶?”某逊谢,但言:“资薄,不敢有奢愿。”客请效力,俾出半资,约于任所取盈。某喜求策,客曰:“督抚皆某昆季之交,暂得五千缗,其事济矣。目前真定缺员,便可急图。”某讶其本省,客笑曰:“君迂矣!但有孔方在,何问吴、越桑梓耶?”某终踌蹰,疑其不经,客曰:“无须疑惑。实相告:此冥中城隍缺也。君寿终已注死籍。乘此营办,尚可以致冥贵。”即起告别,曰:“君且自谋,三日当复会。”遂出门跨马去,某忽开眸,与妻子永诀。命出藏镪,市楮锭万提,郡中是物为空。堆积庭中,杂刍灵鬼马,日夜焚之,灰高如山。三日客果至。某出资交兑,客即导至部署,见贵官坐殿上,某便伏拜。贵官略审姓名,便勉以“清廉谨慎”等语。乃取凭文,唤至案前与之。某稽首出署。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震慑曹属。于是益市舆马,又遣鬼役以彩舆迓其美妾。区画方已,真定卤簿已至。途百里余,一道相属,意甚得。忽前导者钲息旗靡,惊疑间骑者尽下,悉伏道周;人小径尺,马大如狸。车前者骇曰:“关帝至矣!”某惧,下车亦伏,遥见帝君从四五骑,缓辔而至。须多绕颊,不似世所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长几近耳际。马上问:“此何官?”从者答:“真定守。”帝君曰:“区区一郡,何直得如此张皇!”某闻之,洒然毛悚;身暴缩,自顾如六七岁儿。帝君令起,使随马踪行。道旁有殿字,帝君入,南向坐,命以笔札,俾自书乡贯姓名。某书已,呈进;帝君视之,怒曰:“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又命稽其德籍。旁一人跪奏,不知何词。帝君厉声曰:“干进罪小,卖爵罪重!”旋见金甲神绾锁去。遂有二人捉某,褫去冠服,笞五十,臀肉几脱,逐出门外。四顾车马尽空,痛不能步,偃息草间。细认其处,离家尚不甚远。幸身轻如叶,一昼夜始抵家。豁若梦醒,床上呻吟。家人集问,但言股痛。盖瞑然若死者已七日矣,至是始寤。便问:“阿怜何不来。”盖妾小字也。先是,阿怜方坐谈,忽曰:“彼为真定太守,差役来接我矣。”乃入室丽妆,妆竟而卒,才隔夜耳。家人述其异。某悔恨爬胸,命停尸勿葬,冀其复还。数日杳然,乃葬之。某病渐瘳,但股疮大剧,半年始起。每自曰:“官资尽耗,而横被冥刑,此尚可忍;但爱妾不知舁向何所,清夜所难堪耳。”异史氏曰:“嗟夫!市侩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线索,恐夫子马踪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胜诛耳。吾乡郭华野先生传有一事,与此颇类,亦人中之神也。先生以清鲠受主知,再起总制荆楚。行李萧然,惟四五人从之,衣履皆敝陋,途中人皆不知为贵官也。适有新令赴任,道与相值。驼车二十余乘,前驱数十骑,驺从百计。先生亦不知其何官,时先之,时后之,时以数骑杂其伍。彼前马者怒其扰,辄呵却之。先生亦不顾瞻。亡何,至一巨镇,两俱休止。乃使人潜访之,则一国学生,加纳赴任湖南者也。乃遣一价召之使来。令闻呼骇疑;及诘官阀,始知为先生,悚惧无以为地,冠带匍伏而前。先生问:‘汝即某县县尹耶?’答曰:‘然。’先生曰:‘蕞尔一邑,何能养如许驺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令叩首曰:‘下官尚有文凭。”先生即令取凭,审验已,曰:‘此亦细事,代若缴之可耳。’令伏拜而出,归途不知何以为情,而先生行矣。世有未莅任而已受考成者,实所创闻。盖先生奇人,故信其有此快事耳。”
【聊斋志异】考城隍 [考城隍: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聊斋志异】童公子 青州董尚书可畏,家庭严肃,内外男女,不敢通一语。一日,有婢仆调笑于中门之外,公子见而怒叱之,各奔去。及夜公子偕僮卧斋中,时方盛暑,室门洞敞。更深时,僮闻床上有声甚厉,惊醒;月影中见前仆提一物出门去,以其家人故,弗深怪,遂复寐。忽闻靴声訇然,一伟丈夫赤而修髯,似寿亭侯像,捉一人头入。僮惧,蛇行入床下,闻床上支支格格如振衣,如摩腹,移时始罢。靴声又响,乃去。僮伸颈渐出,见窗棂上有晓色。以手扪床上,着手沾湿,嗅之血腥。大呼公子,公子方醒,告而火之,血盈枕席。大骇,不知其故。忽有官役叩门,公子出见,役愕然,但言怪事。诘之,告曰:“适衙前一人神色迷罔,大声曰:‘我杀主人矣!’众见其衣有血污,执而白之官,审知为公子家人。渠言已杀公子,埋首于关庙之侧。往验之,穴土犹新,而首则并无。”公子骇异,趋赴公庭,见其人即前狎婢者也。因述其异。官甚惶惑,重责而释之。公子不欲结怨于小人,以前婢配之,令去。积数日,其邻堵者,夜闻仆房中一声震响若崩裂,急起呼之,不应。排闼入视,见夫妇及寝床,皆截然断而为两。木肉上俱有削痕,似一刀所断者。关公之灵迹最多,未有奇于此者也。简说:童公子叱骂调情的仆婢二人,夜里被怀恨的仆人所害,割下首级,并把他的头埋在关帝庙的附近,当夜关公显圣,把他的头又送回来,并把童生复活,还让杀他的仆人自己去官府自首。童生知道这事之后,不想再追究,就把婢女嫁给那个人令他们离去。过了几天那个仆人和新娶的婢女连着他们的床,在半夜里被神秘地一刀两断。
【摘录】《三国志》关羽相关事件集合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籓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马黄赵传: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张马黄赵传: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袁子曰:袁子曰:张子布荐亮於孙权,亮不肯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臣松之以为袁孝尼著文立论,甚重诸葛之为人,至如此言则失之殊远。观亮君臣相遇,可谓希世一时,终始以分,谁能间之?宁有中违断金,甫怀择主,设使权尽其量,便当翻然去就乎?葛生行己,岂其然哉!关羽为曹公所获,遇之甚厚,可谓能尽其用矣,犹义不背本,曾谓孔明之不若云长乎!)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张马黄赵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通鉴: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孝献皇帝丁建安三年(戊寅,公元一九八年)[先主传:先主遣关羽守下邳。]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公元一九九年)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程郭董刘蒋刘传:太祖令刘备拒袁术,(董)昭曰:“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冀,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太祖曰:“吾已许之矣。”备到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反。][先主传: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先主传: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胡冲吴历曰: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闚门。既去,备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其夜开后栅,与飞等轻骑俱去,所得赐遗衣服,悉封留之,乃往小沛收合兵众。臣松之案:魏武帝遣先主统诸将要击袁术,郭嘉等并谏,魏武不从,其事显然,非因种菜遁逃而去。如胡冲所云,何乖僻之甚乎!)通鉴: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还小沛。孝献皇帝戊建安五年(庚辰,公元二零零年)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