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流八咏楼 千古名流八咏楼
关注数: 257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7,997 关注贴吧数: 68
《将盛暑作成一道可心的菜》 一一太热的伏暑,没有人太喜欢它。人们汗流不止,心烦气闷;走在烈日之下,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在被烈火烧烤;又如面临一口沸开的油锅,要被烹炸,又或水煮…形容人们在伏暑里的生活状况,犹如在受刑,在痛苦,在挣扎,倍受煎熬… 决没有人认为,伏暑的滋味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吧。 加之人们在对它的抗拒,不喜,嫌恶心理作用之下,会觉得心里很难受… 其实,盛暑对人体本身,也是有一定益处的,适当的流汗,有助人体自身的排毒,除湿除寒… 除此,还锻炼和提高了人体对极限温度(过高)的承受能力,人体产生出一种适应不适的极强意志力,就是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承受和抵抗力,它才是让生命得以一年一年长久持续下去的决定力(如同寒冷的冬天,人们承受低温的极限,这些,都是人体在长期的"困苦"中,不断提升的)。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温暖的春天和适宜温度的秋天,它也需要夏天和冬天的极端,来考验,历练我们的人体,以及心理…等人适应了这些,便是度过了安全期,事实证明,人体完全可以承受零上零下三十多度的温度。而赤道上的人,能承受四五十度的高温…极寒之地的人能承受零下四十度的低温… 了解到这些,是不是从心理上不那么抗拒伏暑了呢? 附一首在后面: 《盛暑》 盛暑太热,太烫, 它是在烈火之上, 经过日日不断地翻炒,端到桌上的一道菜, 即使极度饥饿之下, 也让人无法欣然动筷… ~~~ 盛暑, 它是一种极难作出美味佳肴的食材, 如同竹笋, 再怎么操作, 都带有某种苦涩; ~~~ 如同辣椒, 大多数对它拒而远之, 也有人爱它如命, 顿顿不离,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人体需要它。 ~~~ 如同烈酒, 它辣口烧心, 呷一点,qiang喉头昏, 有人却饮之如饴, 称它为美酒佳酿, 适量饮它,能延年益寿。 ~~~ 如同苦瓜, 有人拒之千里, 吃一口,便吐舌不已, 不以再吃, 甚苦甚苦,谁还喜之? 有也人还就真喜欢它呢, 见之如见珍馐极品… ~~~ 我将盛暑, 过之凉水,将它冷却, 加之调料, 作成一道融麻,辣,酸,甜,苦, 为一体凉菜, 顿顿食之, 再佐之以水果,瓜蔬, 也吃出了舒心,爽口, 吃出了某种欲罢不能, 更吃出了一点一点的诗意… ~~~ 盛一盘盛暑, 给你, 小心品尝, 感觉一一 味道如何? ~~~
《永州司马柳州柳》新韵 一一 一生难遇逢知己,刘柳同升同贬谪。 纵有辛酸终不悔,相扶相勉醉相酌。 ~~~ 附:柳宗元刘禹锡这两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两人是知交好友,刘介绍柳认识王叔文,想的是有福同享,一起跟随王大哥共事永新改革;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上一界老皇帝身死,新帝上位,弃除改革,带头人王大哥被杀,改革失败。刘,柳,连同多人遭贬。在此之前,刘柳皆为少年天才,早年进士,步入官场,意气风发,顺风顺水,一路开挂人生,本来家境殷实。这时,(33岁左右,刘生于772年,柳生于773年,一岁之差)忽遇人生挫折,十分失落,又加之妻子,老辈,儿女的先后离世,便一下心灰意冷,悲苦不已。于是才有了名诗《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俱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刘读后,认为柳太悲观,于是写一首诗劝柳振作,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天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 柳在刘的鼓励下,慢慢地走了出来,为官勤政,清廉爱民,深受百姓爱护。写诗,作文,作官,都颇有建树。 十年后,又被朝廷招回,得以重用。 可一首《玄都观桃花》诗,又惹了麻烦! ~~~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玄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 这次刘禹锡又遭贬了,贬到比上一次更差的地方,柳宗元也被牵连(有点冤,就因是好友),一个永州司马,一个柳州司马(正好也姓柳,天意吧)两人分手时说等以后回来后,两人一定置房作邻而居,在一起夕阳白头。可终是未实现。柳身体多病,只活了四十六,七岁,刘禹锡可活了71岁(个人认为他长寿与其心态乐观有关。) 二人最后余生里各自都成就了一代大文学家,写了很多诗文! ~~~ 刘的乐观有得一说,他到地方上去后,一直无房子住,被安排住进寺院。 中途分有三间三出的房子,可他生性旷达,随意,言行无拘,被忌, 房子收了,只给住一室,够放一床一桌而已,称为陋室。 都这样了,不愧是文豪啊,他笔几挥,一篇传颂千古的《陋室铭》便成了!文是好文,读得人情绪激昂,可住在里面,一定很憋屈吧!… 感慨之至!…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