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国画山水 寒夜国画山水
关注数: 162 粉丝数: 389 发帖数: 12,712 关注贴吧数: 11
一、中国书画的定义 中国书画是 一、中国书画的定义 中国书画是以中国人传统所用的毛笔,书绘与绢、纸(生纸、熟纸)之上的法书及图画,以表达作者个人及群体的审美情趣。 二、中国书画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形象表现,它所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其中有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音乐等等,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绘画创作的基础是哲学,西洋绘画创作的基础是科学。可以说,不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画是以毛笔为创作工具,以纸、绢、墨及颜料(矿物颜料、植物颜料)为创作材料。笔有大小,毛有软硬。由于笔的大小及软硬,笔头蘸着的墨及色(颜料)在纸及绢上所表现的效果不同,随着书画家的艺术修养及功力的不同,就诞生了难以胜数的艺术作品。 四、中国书画的寿命及传世 由于中国书画的载体是纸和绢,故其自然寿命就有限。有道是“纸寿千年绢八百”,更遑论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的天灾人祸。如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一生酷爱书画甚于江山,穷一国之力,广寻金帙玉轴,所藏书画汗牛充栋。当西魏大兵临境之时,竟将一生所珍藏宫中的法书名画堆积起来,付之一炬,本人也要蹈入火中以殉葬。因此,历代书画能保存至今,实非易事。好在历代中国帝王及人民都酷爱中国书画,使众多珍贵的书画得以保存至今。 五、中国书画的鉴赏 要了解欣赏中国书画,一定要了解中国书画的笔墨、气韵、意境、格调、构图及传统。中国书画如同中国诗歌“诗言志”一样,它表达的是创作者个人及群体的内心审美、感悟及体验,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同的画家对同一对象(山水、花鸟、人物)有不同的感悟及审美体验,所创作的作品是不同的。中国书画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正像苏轼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画家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追求所谓“全神得意,得意忘形”。如山水画,画家通过山水的外在之“像”,表达胸中之“意”,“意”活之后,外在之像也跟着活了起来,这幅山水画就成了山水之“外像”(形)和画家之“内像”(意)的合成体了,故说画家人品有多高,画品就有多高,所谓“功夫在诗外”。人物画、花鸟画也莫不如是。又如文人画,受的是古诗词传统的影响,追求寄托,寻找象征,把诗家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的表达方式运用到绘画中,于是,象征高贵品格的梅兰竹菊芳草奇石成了文人画家常常表达的主题。 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和运用与西洋画大相径庭的。所谓“墨有八色”,这在西方人是难以理解的。在色彩搭配上,中国传统画家深受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影响,追求色彩本质的协调。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的代表色是白青黑红黄,水克火,故红不能与黑配在一起。所以画家在设色的时候,不应依照肉眼所见去描绘,而应依照事物的本质(属性)及时空(“近者浓,远者淡,坚者干,润者湿”等)来安排的颜色。同时,中国书画的色彩运用又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及诗词意境的影响,“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把美的想像空间留给了观赏者,追求画家与观赏者的审美互动,故中国画有观赏者在画上题诗的传统。又如,中国书画讲究留白,即将“弦外之音,话外之意”留给观者去品味。所以,没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是很难真正欣赏出中国画的韵味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