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630 scal630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7 发帖数: 103 关注贴吧数: 1
家有强迫症病人。一点经验和总结,现在总结发出来,希望有用。 对强迫症的认知的各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不重视。这是一般人在初始阶段对这个病的常态认识,不上心,不在意,认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好重视的。这个阶段对病人忽略,甚至有逆向刺激病人的行为,认为通过强化病人的恐惧、忧虑以到达极点的方式让病人从痛苦中惊醒。 第二个阶段:顺向思维。试图通过顺着病人的思维方式,力求由解决疑虑,将病态思想仔细分析、总结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在这个阶段病人开始的时候的感觉会很好,也会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但随之不久就会发现,病人只是在这样的环境和阶段中从旁人身上汲取关心,得到关注,另一方面,思想上仅仅是对某些思想有所放松或缓解,并没有解决到根本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缓解。 第三个阶段:复杂的尝试。这个阶段是较为痛苦的阶段,病人的家人会承受较重的心理压力,情绪也会受到较大影响。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尝试,现在力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病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病态思想,从而惊醒或者突然痊愈,在一次次失望和打击下会产生厌倦、失落、愤怒等各种情绪。但这个阶段过后,也会出现习以为常的心态,总结出的各种方式都会在后期慢慢发挥作用,也会慢慢发现病人生病的本质和有效的措施,是一个总结和慢慢平复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波动中的缓慢恢复。逐渐和病人达成共识,这样的症状需要营造出一个平稳安静的环境,通过病人不断加强的有效生活活动和平复的情绪慢慢恢复。病人的情绪在波动周期中仍然不会有非常显著的康复感,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家人要做的,是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在病人情绪波动期努力帮助维持平稳,同时积极引导病人参与正常生活活动。最后向正常生活方式引导。 有效可实施的多套理论: 1、ABC理论:这是在针对事实-联想-情绪反应这一变化过程中我和病人讨论出的一个过程,以帮助病人理解,情绪并不是突然产生的,以求认识到自己在无意间反复加强情绪反应的不自觉动作。 A:客观事实。也就是心情波动最初的导火索,例如担心的事情是家人健康,这个A就可以是妈妈的眼睛,或者爸爸的鼻子。 B:联想加工。由A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联想到可能会在某种环境状态下导致出现B的情况,例如身体健康情况转坏,且无法挽回的局面。这个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缓慢的,头脑的发散思维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联想,B最终可以是一个集合,不是某单个思想。 C:情绪。B到C是一个自然反应过程。基本无法控制。例如当人身处险境会自然出现紧张和恐惧情绪一样。 这个理论,力求让病人能够去发现,在A—B之间转化的异常,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模式转化的,是不是有些问题。事实并不代表其他问题,只是由于自己的过分加工形成的。 2、打洞理论。 每个人在经历某些问题的时候,都会在自己心里面打下不同深度的孔,这些孔就是我们的记忆和情感。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和性格等不同,对相同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在经历相同事件时打下的洞深度也是不同的。而强迫症病人在经历某些特定范围内的事情的时候,对尤其注意涉及到某一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归属于这一范围内的相关事情发生时,在心里面打下的洞就特别的深。 所以要注意的,就是在针对这一范围内的相关问题发生时,要特别留意自己内心的敏感反应,有意识的减弱或者增加觉察。 3、正弦波动理论。 每一个人的情绪因为生理周期的变化,都会呈现出一个正弦波动状态,对这个周期可以有意识的去理解和发觉。当人处于波动谷的时候这种情绪会特别厉害,身边的很多事情在平时并不是太重视,但在这个期间会出现特别的破坏力。减弱这个期间的敏感度,尤其注意不要与自己本来就敏感的那个区域重叠。 4、喂食理论。 病态思维的能量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强,初期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忧虑和担心的思想。但是在自己不断的加油添醋和诸多凭空假设的条件下,就像是自己在给这个魔鬼喂食能量,逐渐就会看到,这个思想越来越壮大,最后能量大的能够吞噬自己。但是也要看到,不论力量多强大,最后还是会逐渐萎缩和退化。这几乎是定论。 5、烧柴理论。 人的思想区域就像一个有着诸多爆点火盆,这个火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火,一批一批的从火盆的各个区域开始喷射。每一天都会有一批新的火喷出来,以前喷射出来的也会慢慢熄灭。通喂食理论一样,由于性格和习惯的原因,我们总是习惯在某一区域内不断地给这个火苗加柴,帮助他烧的更旺盛。这些火苗无论好坏,对人生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强迫症病人会特别关注某一区域内的火苗燃烧情况,并且不断的给它喂柴。这个柴,就是力求通过找寻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回避问题等各种途径,这反而助长了火势,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最终让病人被火苗烧伤。而其他区域内的火苗,或保持正常,或因病人的偏心有所减弱。 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护整个燃烧区域保持正常,温度正常。 陪伴是个很艰苦的差事,但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去放弃。另外也要看到,病人的很多心态其实是正常人也会有的心态,我们在指责病人做的不好的时候,自己做的也未必真的很好。另外,要明白一点。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决定的,可能在某些方面病人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影响,比如因为服药和病理恢复时间长,影响了家庭计划之类的。但是一个真正开心的人,在遭遇任何困难和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是平和安静的心态。君不见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幸福只能通过对比来获得?有些甚至只能去对比物质财富。太多的人生活中并没有多大的风浪,有时一个很小的问题也会导致心理出现重大波动。所以,痛苦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数。一个自己内心有短板,不健全的人,不遭遇和不遇到这样的事情倒是没什么,但是很难此生都不会遇到。追求完美的内心和不断丰富自己的成长经历,让自己的心不断变得坚强,有力,是每一个人此生最重大的意义。
「空出来的时间」空出来的时间留给自己 今天工作太忙,除了早晨签到以外,几乎一整天没有再上贴吧。年近三十,身体也开始渐出问题,频频警告自己因为生活习惯引起的黄色警报。现在偶有时间坐下来,从一大摞的碟子里面找了半天,选中了”回来”专辑,一头扎进去。 还记得高中时花十块钱受骗买的一张回来盗版碟,现在都还在柜子里面,里面居然还有李文在宝莲等里面唱的歌,也不知道这盗版的人是怎么想的。恍然间14年过去了,我还固执的守护着自己那点残存的记忆,不知道是为就将逝去的青春心痛惋惜,还是守旧地单纯怀念阿哲那时候充满爆发力的个性表现,现在的阿哲依然更像是一个中年智者,温文尔雅,却也少见到他刻意纠缠小年轻们的纠葛情感。在成都演唱会前一天,阿哲接收电台采访,被问到空出来的时间有什么具体含义,他回答,这个社会节奏已经太快,不管你是在等公车的那几分钟还是少有的工作间隙,不要觉得空出来的时间是种浪费,反而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多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多给一点时间给自己。这才是空出来的时间我所想表达出来的意思。 十分认同。 不知不觉间,回来和梦想都已经听了数遍,早晨过早起床,明天还要继续看病,该休息了。顺便说一句,和我同年代的哲迷们,大都已在三十岁左右徘徊,或结婚生子,或工作繁忙,但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只有自己懂得爱自己,才有有人爱我们,也才有力气继续爱我们的阿哲。 列位,明天见。
『空出来的时间』永恒的音符——阿哲32张专辑和我的爱恋【整理】 永恒的音符——阿哲32张专辑和我的爱恋 在写下我的回忆之前,引用我空间日志里面的一段文字。 凌晨2:30记。 老张说下次再等三年,算算他那时候都五十了,我也33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倒也难为他了,半百的人还唱唱跳跳三小时,实在不易。 好听的不只是歌声,还有触动心弦的回忆和怀念,也无怪乎每个时代的人似乎总有那么一两个难以忘怀的歌手,时常嘴巴里面也就哼着那几曲别人看来老的掉渣的词句。 多想、信仰、回来、找钥匙、太想爱你、用情,这些曲调在我心中早已经熟到何处有个什么乐器声,瞬息间就可知道是哪段哪句的地步,甚至记得每一次聆听时发生的事情、我的心情,这哪里是一首歌,分明是本登载了自己数十年心情的记事本。这些歌在我的眼前奏响,实在是让人感激。 接触老张的歌还是在1999年左右,还清楚的记得张旺从包里面拿出一盘磁带,是他的《梦想》专辑,觉得没听过,好奇就借了带回家听听,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接连购买了《用情》《回来》,那时候早出版的《宽容》《直觉》都已经买不到了,只有盗版。于是这些曲目就跟随我的学生时代,到大学的《从开始到现在》《下一个永远》,满满的回忆随着他的歌烙进了我的生命,回想起来富足而安心。三十临近,就像前日听到他在电台做节目时说的,是该学会承担起责任的年龄了。昨日作了个奇怪的梦,突破自身的性格习惯,放心去做自己想做认为对的事情,实在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前面的路还有很长,感谢他的忠实陪伴,我也会慢慢放手,用心指导自己去丰富自己的人生。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本文以骚图开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