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myr001 slomyr001
绿松石吧5年专业绿松石照片鉴定…实体工作号:sfsylss
关注数: 287 粉丝数: 457 发帖数: 16,725 关注贴吧数: 25
【竹子出品】有关绿松石的个人心得 文中难免有错漏,勿追责,材料多数引用自维基百科、绿松石吧内等。 关于基础信息 绿松石(英文 turquoise,源于法文 turquoise,又被称为 松石、 突厥玉、 土耳其石、 土耳其玉)是一种水和铜铝磷酸盐矿物,属于磷酸盐矿物。分子结构式:CuAl6(PO4)4(OH)8·4H2O。一般是由水流沉淀生成,颜色从蓝、绿色到浅绿、浅黄色,硬度则差异较大。 绿松石在现代宝玉石鉴定分类中被划为半宝石。一般摩氏硬度5~6。五色金蟾镇楼 绿松石以不透明的蔚蓝色为主要颜色,也有淡蓝色、蓝绿色、绿色、浅绿色、黄绿色、灰绿色、苍白色等颜色。插几句,铜越多越蓝,菜籽黄含锌,紫罗兰是含锰。经常有一些较便宜的发黄红色的松石,其实是铁氧化的结果。 关于物理特征原文还说了很多,我只保留了一句:“绿松石作为宝石也有缺点,它受热容易褪色,而且易受强酸腐蚀而变色。”绿松石分子结构示意图 另外就是密度高的变色慢,密度低的变色快。 关于分类与等级 这个维基百科有很详细的说明不再复制过来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查下,现在不用翻墙了。满铁线的 总之常规情况下: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蓝>绿>黄 无铁线>有铁线 密度高>密度低。 有所谓“外行看颜色,内行看密度”的说法,密度上去了瓷度自然就有了,光泽好也就自然更好看,到底也还是外观。看密度简单的方法就看表面孔隙的多少,所谓面松、泡松就是孔隙很大的东西。
[转]沉香入门之成因与分类 先说说沉香的形成吧:其实沉香是沉香木被真菌侵入寄生,并开始自身抵抗侵袭而分泌出的一种树脂,相当于树木本身的一种”免疫力”抵抗过程,然后经过多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复合体.它既不归属于木材,也不归属于真菌类,属于木学与真菌学的边缘学科.类似于虫草.因此它既是一种珍贵药材,也是木雕工艺品的顶级木材,如今已非常稀少。 沉香的产地多为东南亚和印度洋等岛国,生长年限多在100~1000年。形成沉香外部诱因通常有三种:1,被虫蛀,导致树木渐渐死亡。这样形成的沉香叫“虫漏”,或者叫“蚁沉”。2.遭遇自然灾害,如雷劈,泥石流,塌方等,导致树木折断,然后被土掩埋,或者被沼泽淹没。前者叫“土沉”,后者则叫“水沉”。3.生长期间被动物或人为折断,然后长时间被土掩埋或沼泽淹没,则叫法与2相同。若该沉香木遭遇以上三种情况,开始结出沉香,但树木并没有致死,而是继续存活下来,后来把结出沉香的部分开采下来,这一类叫做“活沉/生结”。相反,若树木死亡后得到了足够时间的醇化,则叫做“死沉。熟结”。“倒架”归属于死沉,是树木死亡后结香,并且在原地经过的成百上千年的日晒雨淋,最终变的奇香无比。因为结香的原因,所以沉香本身并不会腐烂。 沉香的另外一种分类则是判断其沉水的属性。一件沉香,无论是原材还是成品,只要见水即沉,就叫“沉水沉香”,与上面说的“水沉”是不同的概念。水沉不一定是沉水的,原因是形成之初可能被其他的作用力牵引至水底,而开采下来作用力已经失去,所以可能浮水。第2种则是浮水沉香,无论是原材还是成品,都是浮于水的。沉水与浮水的区别就在于单位体积内,油脂含量的多少。一件沉香,油脂含量越多,则它的质地就越坚硬,并且密度越高,沉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判断一件沉香的油脂含量,是否沉水是它的一个重要指标。第3种是一种特殊情况,原材料是沉水的,但是雕刻完工后发现这件沉香不沉水了,这类沉香就叫做“沉水浮”。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原材料沉水是因为它的油脂含量充足,但是沉香的一个特征是油脂的分布极不均匀。可能一头含量丰富,但是另外一头含量不高。前期沉水则是平均密度导致,而后期不沉水则是因为雕刻时可能把油脂含量高的地方刻出去了,导致沉香开始浮水。另外一种形成沉水浮的情况是,一块原先沉水的料子,搁了有好几年,但是最近试水,却开始浮水了。这种成因是前期料子因为刚开采,可能含有的水分较多,隔了几年水分已经干透了,所以渐渐浮水了。但是无论是第1种情况还是第2种,沉水浮的沉香无疑要比浮水沉香品质高很多,仅仅略逊于沉水的品质,性价比上也是最高的。沉香的品质除了取决于它的香韵,和油脂线的细腻度,更取决于它的油脂含量。一件毫无油脂的沉香木只能算是木头,分文不值。而真正分泌出了油脂的沉香才能算的上是沉香,这种油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沉香,可以入药,沉香木只是它的载体。价格上,沉水沉香高于沉水浮高于浮水。一般同质量的沉香,沉水的价格在沉水浮的三倍之上。 现在最多的分类其实是产地。最大的一类产地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岛国,这类产地的沉香因为早期集中在新加坡出口,因此叫做“星洲沉香”。然后越南,柬埔寨,老挝产的沉香因为集中在越南惠安出口,所以习惯上称为“惠安沉香”。最后一类则是奇楠(沉香中最特殊的一种),如柬埔寨菩萨省的奇楠,叫做菩萨奇楠。越南牙庄的奇楠,叫牙庄奇楠。星洲系的一些地方也产奇楠,但是目前不被大陆业内认可。从香韵方面来说,奇楠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在宋朝时期已经是一片万金了。现在存世的奇楠极少,有人说见一眼奇楠需要修得三世福分,更别说拥有了。近几年的奇楠原料价格往往在五千元每克之上。我们假设同质量的各地沉香,则香韵其次是打拉根(达拉干),文莱,马泥涝的沉香。这类沉香的香韵一流,悠扬缠绵,并且有着丰富的油脂线,所以外观是非常迷人的。再次是西马,加里曼丹,巴布亚,伊利安等产地,香韵也不错,但较之打拉根要稍逊一筹。这类沉香则有着形形色色的香味,有的如花香,有的如奶香,各不尽然,所以价格上从香韵的排名下来也是逐步递减的。 至于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香味的持久问题。油脂含量高的沉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会散,油脂含量很低的沉香,估计也有个几十年的持续性。而香味浓淡一是跟周围空气的湿润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二来跟沉香外表的包浆厚度有关系。年份长了,包浆厚了,香味透出来的自然也就淡了。用900号的砂纸轻轻的打磨,香味则又会恢复如初。 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是无用的,只是对沉香有个初步的了解。真正的沉香行家了,不会去管什么死沉活沉倒架等一系列专业术语的。他们一看色泽,来判断油脂含量。色深光泽度高的则是好沉香,新手眼力不足,可以参考成品的重量数据。二来看沉香的油脂线,这油脂线好比人身上的毛孔(如图1)我们人分泌出汗液,而沉香通过“毛孔”分泌油脂,所以叫油脂线,越细腻密致的油脂线当然越好,这样的沉香质地也最结实。优质沉香和劣质沉香会有油脂线,这是沉香的一个特征。如果油脂线不清晰,或是完全没有油脂线,无疑是假沉香。三来看产地,产地可以大致的判断其香韵如何。当然,如果已经拿到手了,也可以通过香韵来判断产地了(还需要根据外观,特征等)。第四靠嗅觉。真的沉香味是怡人的,香味持久而芬芳,并且时有时无,飘忽不定。哎,假的味道简直不好说,刚开始像地下商城卖的劣质香水,很冲人,隔个几天的话,一阵化学药剂的味道就要跟你共度此生了。
[转]沉香入门之比重参考表 专业成就品质。一般严谨一些的沉香商家会把出售的沉香工艺品的尺寸和重量明示出来,所谓的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真正懂香之人最关心的数据就是其重量了。决定沉香价格的关键因素也是其重量,产地和外观是其次的。单位体积内,越重的沉香当然价格是越高了,并且是递增的态势。当这种递增的态势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价格会突然翻上一番,甚至以上。这个程度就是沉水与否。 这里总结了2个表格,方便大家查阅。 沉香本来就是一种稀有药材,所以从古至今是以“克”为计量单位来进行交易的。(外行是以“块”来交易的,比如说:这一块沉香多少钱?呵呵。内行的话,先问这一块有多少克,然后看多少钱?) 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日益壮大,沉香也有了它的双重属性,既可用来做药材,也可以用来做工艺品。当然,两种属性的交易方式都离不开看它的重量。 表1,是圆珠手串的比重表。第1竖栏指的是珠子的尺寸,直径,单位厘米。第2竖栏指的是相应尺寸下,单颗珠子要达到沉水的状态所需要的重量,大于这个数值则会沉水,小于这个数值就是沉水浮或者是浮水。第3竖栏指的是在相应尺寸下,成品达到沉水所需要的重量。比如108颗的念珠或者是几颗珠子的手串。第4竖栏是定义沉水浮的区间,一般沉香行业里,把沉水比重做为一条衡量线,则低于它20%的重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称其为沉水浮(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原材料是沉水的,成品不沉水了,这一情况才属于沉水浮的范畴)。最后一竖栏指的是浮水,小于或等于这一数值的成品,都算是浮水沉香。要说性价比最高的,当然莫过于无限接近沉水的重量,但始终却不沉水的沉香。这类沉香的品质和沉水的不相上下了,但是价格却被局限在了不沉的范围里,值得拥有。念珠(含或不含隔珠)均含有佛头的重量。 0.5的念珠,有一项数据是不加隔珠的。另外一项数据是含3颗0.6隔珠的,0.8的佛头。 0.6的念珠,计算的是3颗0.5的隔珠,0.8的佛头。 0.7的念珠,计算的是3颗0.6的隔珠,0.8的佛头。 0.8的念珠,计算的是3颗0.6的隔珠,1.0的佛头。 1.0的念珠,计算的是3颗0.8的隔珠,1.2的佛头。 该参考数据均不含线重,但是也没有考虑到打孔所失去的重量,因此实际重量要略比数据低一点,2%的误差,仅供参考。 然后,表2,是桶圆手串的沉水比重参考表。现在市场上的手串,基本是圆珠和圆柱类型的。表2的第1竖栏给出的是桶珠的直径,单位是厘米。第1横栏给出的是桶珠的长度,即高。大家可以对应直径和长度,找到自己手上的那个尺寸,然后对应的是单颗桶珠需要达到沉水所需要的重量。一般现在的桶珠不是标准的,在两头钻孔处会稍做一些切割打磨,让其不划手。所以在此给出的标准的情况下,适当减少2~5%的数据是合适的。大家找到单颗桶珠的比重后,再乘与手串的颗数就可以算出自己的手串是否在沉水之内,还是属于沉水浮(总重量减去20%的范围内),或者是浮水的。 当然,在价格上,同等质量的沉水的圆珠和桶珠也不是在一个价格上。圆珠是所有类型手串里,最为耗料的,一般规律下接近1:5的比例。而桶珠相对要少得多,耗料不一,大致上也保持着1:3的比例。所以圆珠的价格要比桶珠高出一些,即使是相同产地,相同重量。最后,关于原材料,或者雕件,或者随型手串,该怎么判断其沉水,也只能从体积和重量上大致判断,没有一个严格的数据可查。一般沉香的商家,在出售沉水的商品时,都会特别注明。首先需要看沉水的实图,然后再分析在沉水的情况下,有多少克,价格是多少,来判断其性价比。当然,不建议新手买沉水的沉香,一来是性价比不高,沉水的沉香只适合收藏家来取舍。二来,大家一定要走出“沉水的一定就会很香”的误区。沉香的香味浓淡并不仅仅取决于其重量, 产地和环境对它的味道影响也非常之大。很可能一小块打拉根的沉水浮要比一大块沉水的伊利安味道浓得多。所以,还是选到适合自己,并且和自己有缘的沉香,然后惜福就好
[转]教你怎么刷核桃 1.硬毛刷: 硬毛刷的使用我认为应该是初期!比如刚请回来的核桃,卖家没有清理干净。可以配合清理工具对核桃进行初步的清理,有些顽固的脏,还要配合水一起沾水湿刷!等这一切都完毕以后,核桃基本可以上手了。但是有些核桃表面附着一层核胶,不由利于上色且影响底色,我认为不应该着急上手,而是用硬毛刷多刷几天,让核桃显出真正的底色!顺便说一下,现在有很多玩家,尤其是新玩家,清理时心情比较急迫,喜欢跟核桃较劲,一定要一次清理干净!其实大可不必,清理是个慢活儿,不必急于求成。有时慢点的效果更好! 2.中毛刷: 现在超市里面卖的牙刷叫做中毛牙刷,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基本上如果你的核桃是白茬的话就用不着了!因为如果你刷的比较勤的话,是不会出现什么顽固的污渍的!这种刷子的毛比硬毛刷的刷毛要细一点,强度也没有硬毛刷大!但是对于汗手,或者几天没时间,又或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主要是夏天)核桃的缝隙里容易出现汗水凝结的白色盐状物!比较难刷!这时候这种中毛刷就比较适用,基本上能刷干净!硬毛刷的效果,我试验后效果不佳,而且硬毛刷会对核桃的胞浆有害!每天清理核桃首先用硬毛刷,刷个大概,针对比较难刷的地方就可以!剩下的就交给软毛刷! 3.软毛刷: 软毛刷是日常清理核桃的主力军,也是使用方法最多的!我认为一对核桃的日常清理,软毛刷不应少于两把!最好是以把软毛刷,再配上一把细毛软毛刷! 经过中毛刷的清理后,基本上就是细活儿了!我比较强调的就是刷核桃的光线一定要好!这样清理的效果比较好,不仅可以清理的比较干净,而且对于核桃哪里容易藏污纳垢,比较清楚,以后清理会有着重点!刷法呢,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挑刷,砸刷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基本大家都会,再说有点卖弄 的嫌疑了!呵呵!接下来就是细毛软刷,它不仅能把核桃清理的更干净,算是精益求精了!而且与核桃胞浆的产生和变得厚重有极大的好处!我们知道,刷核桃不仅是为了清理!同时刷核桃也可以让我们体内的油脂在核桃上均匀分布!因此越细的毛就越好! 俗话说核桃是三分盘,六分刷,还有一分就是帮它安个家!由此可见刷的重要性,有些玩家片面的追求盘得时间,其实刷的好,可以事半功倍!每天清理核桃后的刷子可以用流水冲洗,再阴干!千万不可放置在通风处,刷子湿的容易沾灰,不有利于核桃的清理!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如有偏颇,欢迎大家指正!
[转帖][无图]冬季象牙的保养 坛子里喜爱象牙收藏的朋友不少,现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进口任何的象牙,犀角一类原料,目前存世的牙角本身就已不多,所以说升值潜力无限。本身喜好牙角一类的收藏多年,浅谈一下象牙保养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赐教!!! 1),象牙制品的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如其表面沾上灰尘,可用毛刷刷除,但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万不可漫泡,洗后及时擦干,以防器物翘起或张开。 象牙由磷酸钙和有机体组成,因此在气温悬殊不定、冷热无常的冬天过于干燥时,会导致龟裂、老化、脆化,裂时还发出"迫迫"声。因此象牙制品的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保存象牙的温度宜在5%--10%, 象牙制品对湿度的变化尤其敏感,因其不仅自身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而且还具有很吸水性,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水份,体积也会随之膨涨或收缩,器物则会因过度涨缩而龟裂或变形。所以存放象牙制品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5%--60%,简单的作法是在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此外还要注意象牙制品也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 2),首先象牙不能沾水因为会裂,这点大家都知道,但是象牙的保存又要一定的湿度,所以又很矛盾.保管方法是:1,对于一些挂件尽量贴肉来佩带,因为人体每天会出汗出油,这种天然的油性物质对于象牙来说最好不过了,但是千万记住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拿下来.2,对于一些不宜随身携带的牙件,最好先用BB油泡泡,然后每天再用BB油上手盘一两个小时,三五各月后,会出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哟.3,对于一些大型的摆件,除了定期上油盘以外,可以借鉴博物馆的方法拿个罩子罩住,然后在密闭的罩子里放杯水.以上是个人经验之谈,还希望其他朋友能提出更好的办法给大家借鉴
[转帖][无图]玛瑙的选择与鉴别知识 它的硬度超过水晶,玛瑙本身具有坚硬 ,致密细腻,形状各异,光洁度高,颜色美观而且色彩丰富等特点,是雕琢美术工艺品上等材料,加上手工艺者以先进的技术与完美的艺术相结合,赋予它奇特的构思,丰富的题材,巧妙的设计,精湛的雕功。 怎样选择玛瑙首饰呢?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颜色。红色玛瑙首饰最贵重,如选玛瑙项链须注意每珠子颜色的深浅要一样,没有杂色,珠子的大小搭配要适当,还要注意光洁度要好。然后,把项链提起来看看是否垂直,每个珠子是否都垂在一条线上,如果项链出现弯曲,这说明有的珠子的眼儿偏了,加工工艺粗糙。 鉴定玛瑙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同心层状和规则的条带状纹路,即使是烧过的或深色玛瑙也可将对准明亮灯光,用肉眼也能看到同心层纹路在选购玛瑙时,应从其颜色、透明度、材质和温度这四个部分来进行辨别: 颜色: 真玛瑙的色泽鲜明、纯正、协调;假玛瑙的色和光都差,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分明显,仔细观察,在红色条带处可见密集排列的细小红色斑点。用石料仿制的假玛瑙烟壶,多数在底部呈花瓣形花纹,络成“菊花底”;而染色蓝玛瑙颜色艳丽、均一,给人一种假的感觉。 透明度: 真玛瑙透明度不高,有的能看见自然水线或“云彩”。而人工合成的玛瑙透明度好,像玻璃球一样透明。 质地材质: 真玛瑙首饰比人工合成的玛瑙首饰重一些,假玛瑙是用其他石料仿制,特别是料软而轻,用玉在假玛瑙上可划出痕迹,而真品则划不出。从表面上看,真玛瑙少有瑕疵,劣质则较多。真玛瑙硬度高,在玻璃板上可划出划痕来。 温度: 真玛瑙冬暖夏凉,而人工合成玛瑙随外界温度而变化,天热它也变热,天凉它也变凉。天然玛瑙和假冒产品的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横断面有没有同心层纹结构。然而,整块玛瑙较为容易识别,而经切割后的制成品,没有明显整齐的图案,容易认错。但一般来说,天然玛瑙手感凉,表面像涂了一层蜡,并有蜡的光泽;半透明;硬度在莫氏7级以上,用小刀刻不动;由于它是在溶融状态下形成的结晶体,多为球状(如雨花石),特别致密,表面研磨后更为细腻,可在硬杂木板上急骤地摩擦十几下,一般真玛瑙不热,木板却发烫;颜色常是多种色彩混杂于一块玛瑙中,形成美丽的花纹、层纹、锦花等绚丽多彩的图案。 假玛瑙除人工合成外,一部分是用美丽优质的石材来充当。其基本特征是:手感固然凉,却没有蜡状感觉和光泽;硬度低于莫氏5级以下,用小刀能刻出痕迹来;砸碎观察断面,除没有玛瑙所具有的层纹外,颗粒较粗,甚至有裂隙,不透明;颜色之间界限分明;不同颜色的比重相差很大,主要是成分含量所致。另外,对一些在假玛瑙表面粘上一层薄薄的有机物,仿佛蜡状光泽的手感也要注意。
星月密度、规格与重量 手上8mm正圆通货35.1克,9×7mm藏式正月54.5克。 两个样本的照片正圆体积计算为V=4/3πR^3 【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8mm为0.267946667平方厘米; 圆柱体积计算为V=πr^2h【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9×7为 0.445095平方厘米。 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得: 8正圆通货密度为130.996218克每平方厘米; 9×7藏式正月密度为122.2210989克每平方厘米(这里还需注意藏式其实比正圆柱要小,这个值只能供参考,实际密度应该更高)。 再依2个样本的密度值,计算如下表:因为8正圆那个样本为通货,且正圆的结果更接受准确值(孔道不能完全忽略),所以35.1克和130.996218克每平方厘米这两个数据极具参考价值。 通过单籽来补充样本。 因为108颗单籽就是108条星月,从单籽重量反推整条重量,取出平均值,划定范围,总结出结果数据;再计算密度,以密度做为桥梁反推其它规格的重量,这样即使体积和密度不是准确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家只需要根据“重量”这一最好检测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一条星月大致的水平。虽然密度和体积不非常准确但仅作为了中介推导,不影响最后的重量数据,表中重量范围极具参考性。结论1:如果8m正圆达到4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3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结论2:如果9×7重量达到6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5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其它规格参见表内数据。重量范围已经给出,大家购买时可自行参考。 手上这串藏式的密度目测起来要比通货8mm高点,可以相对缩小参考重量值。
星月密度 昨天忘了发这边 今天直接给结论。 首先感谢在上次帖中 @吃饱好冬眠 兄弟的提醒,让我想到通过单籽来补充样本。 因为108颗单籽就是108条星月,从单籽重量反推整条重量,取出平均值,划定范围,总结出结果数据;再计算密度,以密度做为桥梁反推其它规格的重量,这样即使体积和密度不是准确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家只需要根据“重量”这一最好检测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一条星月大致的水平。 依然我可爱的醋碟 带盘归08mm正圆通货上次数据平均下来每颗平均为0.32克(详细数值见后)每颗去称,发现只有4颗达到了0.4虽然称只能显示到小数点后一位,但并不影响范围的划定。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范围划出0.3克、0.35克、0.4克这几个范围。只有4颗到了0.4克,轻松能说明这一重量范围内的星月具有更高水平。 接下来是9×7藏式正月,平均下来是0.504克每颗。达到0.6的,仅出现了1颗。这串的目测密度要比通货高,范围划为0.45、0.5、0.55、0.6这几个范围,后表里重量数值参考时候可以偏小一下。 直接上结果,公式不再复述,没看过上篇帖的同学可以去翻一下。虽然密度和体积不非常准确但仅作为了中介推导,不影响最后的重量数据,表中重量范围极具参考性。结论1:如果8m正圆达到4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3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结论2:如果9×7重量达到6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5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其它规格参见表内数据。重量范围已经给出,大家购买时可自行参考。 手上这串藏式的密度目测起来要比通货8mm高点,可以相对缩小参考重量值。 另9×7原绳重1G,如图。
死理性派看星月密度 第2期——108单籽的结论 首先感谢在上次帖中 @吃饱好冬眠 兄弟的提醒,让我想到通过单籽来补充样本。 因为108颗单籽就是108条星月,从单籽重量反推整条重量,取出平均值,划定范围,总结出结果数据;再计算密度,以密度做为桥梁反推其它规格的重量,这样即使体积和密度不是准确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家只需要根据“重量”这一最好检测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一条星月大致的水平。 依然我可爱的醋碟 带盘归08mm正圆通货上次数据平均下来每颗平均为0.32克(详细数值见后)每颗去称,发现只有4颗达到了0.4虽然称只能显示到小数点后一位,但并不影响范围的划定。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范围划出0.3克、0.35克、0.4克这几个范围。只有4颗到了0.4克,轻松能说明这一重量范围内的星月具有更高水平。 接下来是9×7藏式正月,平均下来是0.504克每颗。达到0.6的,仅出现了1颗。这串的目测密度要比通货高,范围划为0.45、0.5、0.55、0.6这几个范围,后表里重量数值参考时候可以偏小一下。 直接上结果,公式不再复述,没看过上篇帖的同学可以去翻一下。虽然密度和体积不非常准确但仅作为了中介推导,不影响最后的重量数据,表中重量范围极具参考性。结论1:如果8m正圆达到4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3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结论2:如果9×7重量达到6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5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其它规格参见表内数据。重量范围已经给出,大家购买时可自行参考。 手上这串藏式的密度目测起来要比通货8mm高点,可以相对缩小参考重量值。 另9×7原绳重1G,如图。
死理性派看星月密度 第2期——108单籽的结论 首先感谢在上次帖中 @吃饱好冬眠 兄弟的提醒,让我想到通过单籽来补充样本。 因为108颗单籽就是108条星月,从单籽重量反推整条重量,取出平均值,划定范围,总结出结果数据;再计算密度,以密度做为桥梁反推其它规格的重量,这样即使体积和密度不是准确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家只需要根据“重量”这一最好检测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一条星月大致的水平。 依然我可爱的醋碟 带盘归08mm正圆通货上次数据平均下来每颗平均为0.32克(详细数值见后)每颗去称,发现只有4颗达到了0.4虽然称只能显示到小数点后一位,但并不影响范围的划定。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范围划出0.3克、0.35克、0.4克这几个范围。只有4颗到了0.4克,轻松能说明这一重量范围内的星月具有更高水平。 接下来是9×7藏式正月,平均下来是0.504克每颗。达到0.6的,仅出现了1颗。这串的目测密度要比通货高,范围划为0.45、0.5、0.55、0.6这几个范围,后表里重量数值参考时候可以偏小一下。 直接上结果,公式不再复述,没看过上篇帖的同学可以去翻一下。虽然密度和体积不非常准确但仅作为了中介推导,不影响最后的重量数据,表中重量范围极具参考性。结论1:如果8m正圆达到4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3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结论2:如果9×7重量达到6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5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其它规格参见表内数据。重量范围已经给出,大家购买时可自行参考。 手上这串藏式的密度目测起来要比通货8mm高点,可以相对缩小参考重量值。 另9×7原绳重1G,如图。
【竹子出品】死理性派看星月密度 第2期——108单籽的结论 首先感谢在上次帖中 @吃饱好冬眠 兄弟的提醒,让我想到通过单籽来补充样本。 因为108颗单籽就是108条星月,从单籽重量反推整条重量,取出平均值,划定范围,总结出结果数据;再计算密度,以密度做为桥梁反推其它规格的重量,这样即使体积和密度不是准确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家只需要根据“重量”这一最好检测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一条星月大致的水平。 依然我可爱的醋碟 带盘归08mm正圆通货上次数据平均下来每颗平均为0.32克(详细数值见后)每颗去称,发现只有4颗达到了0.4虽然称只能显示到小数点后一位,但并不影响范围的划定。很简单,我们可以把范围划出0.3克、0.35克、0.4克这几个范围。只有4颗到了0.4克,轻松能说明这一重量范围内的星月具有更高水平。 接下来是9×7藏式正月,平均下来是0.504克每颗。达到0.6的,仅出现了1颗。这串的目测密度要比通货高,范围划为0.45、0.5、0.55、0.6这几个范围,后表里重量数值参考时候可以偏小一下。 直接上结果,公式不再复述,没看过上篇帖的同学可以去翻一下。虽然密度和体积不非常准确但仅作为了中介推导,不影响最后的重量数据,表中重量范围极具参考性。结论1:如果8m正圆达到4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3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结论2:如果9×7重量达到60克以上肯定属于极品,50克以下则属于低密度。 其它规格参见表内数据。重量范围已经给出,大家购买时可自行参考。 手上这串藏式的密度目测起来要比通货8mm高点,可以相对缩小参考重量值。 另9×7原绳重1G,如图。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