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吹琴 peacedyne
自说自话,都不要太认真。
关注数: 99 粉丝数: 129 发帖数: 13,583 关注贴吧数: 32
潮汕人的定义? 潮汕人,过去叫“潮州人”。那什么才算是潮汕人呢? 我的观点,还是需要回到传统说法。潮汕人就是古代时受潮州府管辖区域内的说潮州话的乡民。即便是现在生活在梅州市管辖的丰顺县,丰顺县里面还有很多属于潮汕人的。 清代后期,潮州府共管辖九县:海阳(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大埔、丰顺。管辖区域大埔、丰顺县里面不说潮汕话的,当然就不是潮汕人,他们是说客家话的客家人。 现属于汕尾市管辖的海陆丰,乡民是否属于潮汕人这个话题,大家不时会拿起来谈论。如果就我本帖对潮汕人的定义,海陆丰乡民应该不属于潮汕人。首先,在古代海陆丰属于惠州府管辖区域,乡民属于广东省内包括潮汕人海陆丰人雷州人在内的三大闽南民系分支之一,就如雷州人一样没有在潮州府管辖区域参与潮州文化的整合融化,说的就如雷州话一样的一种闽南语分化语言,但说的不属于潮州话。海陆丰乡民从闽南地区迁徙过来,相比于潮州人从闽南地区迁徙过来的时间晚得多。潮州人从闽南地区迁徙过来的时间早在唐宋时代,而海陆丰人在明清时代。也可能是这个较晚从闽南地区迁徙过来的原因,粤东区域已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而只能迁徙到离福建更远的海陆丰地区,而方言也就仍然保留了更多的闽南话特点。 有人说海陆丰跟潮汕地区接壤的甲子的甲东,那里的乡民也属于潮汕人。那不奇怪,只要符合本帖潮汕人的定义,从本潮汕人区域迁徙出去的及其后裔,都属于潮汕人。包括海内海外的,都是一样的说法。
在何时拿起B调琴? 我前面说到,在对于用C调琴难吹好的乐曲时,就是用B调琴。 ABDEG这五个调性的乐曲,对半音阶口琴来说是比较难吹好的。但不可以说,一碰到这五个调的乐曲,就拿起B调琴,这样子的话,就是太过于避难就易、迎难而退、便宜行事了。 说这五个较难吹的调的乐曲,在五线谱上就是都有#号,最多五个升号,最少一个是G调,最多五个是E调。说难吹好这五个调性乐曲,难,难在哪里?是,推键频繁?吹吸转换频繁?连续吹吸音过多?以上技术问题,让乐曲中要求的连音、倚音、颤音、波音、回音,难吹好问题越发严重。难吹好是一个问题,有的乐曲中的吹奏要求,是根本就无法吹好的,比如#1-2-#1…这样的颤音,根本就无法吹出。 我喜欢的一首曲子,日本电影《入殓师》主题曲、大提琴演奏的《Memory》,是G大调的,这首曲子中有不少连音要求,使用C调琴还行,加上C6音阶加持,很多连音还可以吹出来。虽在吹奏时有感觉到连续吸气音导致的气息不足问题,但如果更合理安排气息,吹好些问题不大。我为何不转调来用?因为我找不到其他调性的伴奏音频。 另一首我喜欢的、英意合拍电影《Gabriel's Oboe》主题曲,双簧管演奏的,是D大调的,里面需要不少连音,在C调琴上根本就无法吹好,最后只能拿起B调琴以bE音阶来吹。这一首曲子倒是在全民k歌上有G大调的。 帕格尼尼的《柔美如歌》D大调的,以半音阶口琴演奏,吹得好的话挺动听的。但如果用C调琴演奏,其中一个#1-2-#2…颤音,根本就无法吹出,龙老师采用的解决办法,好像是采用#C来吹,用的是#C音阶吹出来D调。我准备弄一把257的B调琴来练习这首曲子。我手上有一把国光琴改的B调琴,但性能不理想,也就没练下去。 在古典乐曲里面,很多是很动人的小提琴乐曲,其中很多是对小提琴最友好的D大调乐曲,而D大调曲子,却是对半音阶口琴不太友好的。这些曲子,很多就是C调半音阶口琴难吹好的,这个时候,在你不想转调之下,就需要拿起B调琴了。 说ABDEG调乐曲用C调琴较难吹好,也不是说其他调性的乐曲,用C调琴就完全能吹好。比如bE调的《往日时光》,开头5-1要连音吹,这个是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吹好的。半音阶口琴本身存在技术短板,在不是专门为半音阶口琴作或编的乐曲上,总是存在半音阶口琴无法做好的音符技术要求或章节,最后只能ne就是在技术上提高之后,尽量让演奏更为贴近乐曲的要求。 因而,要推动半音阶口琴的发展,市场要多一些专门为半音阶口琴、避开半音阶口琴的所有技术难点的曲目,在难度上还有有多一些能适应非专业琴友需求的。
特立独行的赛德? 赛德(Seydel),也是一个德国本土的老牌口琴企业,成立时间为1847年,比和莱(Hohner)的成立时间1857年早了10年时间。 和莱产品让中国口琴爱好者这样熟知和喜爱,市场占有率也不低,除了主要是其产品的品质这个决定因素之外,这个是否跟台湾的功学社参与其运作不无关系?以更为合理的产品定位和熟知中国市场情况的中国人来运作中国市场,这个在欧洲其他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同一个道理。还有一个,和莱的25x系列,还是在中国生产的(是委托加工,还是台湾功学社在大陆投资设厂生产?),我就知道在大陆的市场运作,是台湾功学社在负责运作的。现在无论欧洲哪个国家,稍有些实力的企业,都不会无视中国市场,甚至不论规模大小的跨国公司,也几乎都在中国投资设厂,目的除了已在地生产降低成本以期占有中国市场的更多份额,也以中国产的低成本优势返销欧洲市场。就如和莱,在中国产的25x系列,返销国外的利润率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占有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就等于半占了世界市场,这个道理很简单。 而赛德琴厂,就显得有点特立独行了,在中国市场的运作,给人感觉好像也没怎么真下工夫,因而虽然其产品品质几无可诟病,产品还有不少卖点,但在中国市场还是不温不火,属于比较小众的一类。是否是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已能让赛德的产能吃饱,其他市场就可以暂放一边了? 说赛德特立独行,除了对其市场的运作方面的,还有其产品本身,比如不锈钢簧片,确是卖点,表现也不错,特别是在高音部部分,改善了一些高音部铜质簧片存在的音色偏尖偏薄的问题,还更为耐用。说耐用包括簧片音高的稳定和不易折断。有点奇怪就是其他口琴厂为何不跟风采用不锈钢簧片?或在高音部采用不锈钢簧片?是因为簧片采用不锈钢材质,是赛德的专利权的缘故?赛德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吹孔孔距。国际大厂和莱、铃木,还有中国琴厂,半音阶口琴的产品的圆形孔距几乎是一样的,而赛德略微大点。赛德就这样坚持自己的孔距作法。而我也量了一下和莱270的方孔孔距,倒是跟赛德的圆孔孔距接近的,蜂鸟的孔距也差不多。赛德,就做自己的不锈钢簧片,就坚持自己的孔距。而我发现,赛德坚持略大的孔距,是符合科学精神和亲民的。不要以习惯不习惯、需不需要适应来贬低赛德这个孔距,赛德的这个孔距,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更能避免吹不准孔而串音,在老手那里,几乎都不存在有适应困难的问题。我自己,拿起赛德琴就吹的,也几乎不存在需要如何刻意去适应的问题。 赛德的特立独行,也就有了一款我谓之奇葩琴的无膜无推键半音阶口琴。这一款琴有市场吗?
通宝,还有韦笙堡,扼腕! 日本通宝(Tombo),其复音口琴闻名遐迩吧?这个说明其做琴技术无碍,特别是在音簧这一个决定口琴品质的底层技术上。通宝的半音阶口琴仅有几款,但怎么就没办法同样以复音口琴那样的品质而占有半音阶口琴市场一席之地呢?通宝半音阶口琴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几乎不存在,怎么回事呢?通宝半音阶口琴,有一款价格较高的,是在吹嘴推键系统做了自己专利的研发的,我认为这个研发的投入并没有必要,是因为现在常规的吹嘴推键系统在基本结构和使用上几乎没有缺陷了,现在这个系统就是简单、有效,还易于清洁维护。在这样没有几乎缺陷上,也就不存在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你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研发新的系统,结果又没半点令人惊喜,这个研发项目就显得很怪。什么目的?多拿个自己的专利?在宣传上有些噱头?但在口琴本身总体上,没法脱颖而出,这个研发案子就有点滑稽。上次看到台湾的Dming大-明对通宝几款产品进行了测评,结论都令人扼腕。通宝,在半音阶口琴市场上,是不思进取,还是意兴阑珊了?据说有一款全面升级的12孔器在十月份会推出,据说还是沿用原型号。如果这个沿用原型号的行为是真的(原库存打有原型号的盖板要利用?),又再次令人扼腕! 台湾的韦笙堡(WEISSENBERG),产品包括萨克斯、长笛、口琴。在口琴这一块主推的是复音口琴,好像品质也不错。近几年在亚洲区的口琴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展位,展位上也可见摆有几款半音阶口琴。可是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直未见他们的半音阶口琴上架。怎么回事,在技术上无信心?不会吧,复音口琴能做好了,做好半音阶口琴,只要舍得下工夫,应该没问题吧?还是进不进半音阶口琴市场,还踌躇不定?可是,专业做口琴了,怎么可以没有半音阶口琴呢?令人扼腕!
和莱、铃木,你们还想进步不? 如题,本帖主谈半音阶口琴。 和莱Hohner,最新产品是哪款?是一万出头的Amadeus(阿玛迪斯)这款12孔琴?是的话,应该也是好几年前的产品了。好像很少听到琴友用这这把琴,同样也很少听到琴友褒贬这款琴。你们的老琴女神琴老款Super64X,倒是得到琴友的一派好评。后来又出了升级版新Super64X(大黑),女神琴原来独特的双层簧板分区镂空厚薄分区,升级琴倒不做了,弄成了整块不镂空的双层簧板,怎么回事呢?双层簧板分区镂空分厚薄,其实没有优点?由你们引领先河的双层簧板分区镂空分厚薄,升级琴又不做了,这个是什么技术逻辑? 铃木Suzuki,最新产品是一万起的fabulous12、16孔琴吧?是的话,也同样是好几年前的产品了。这款琴的音色,还是获得琴友的一致好评的,但太重了你们知道吗?这个太重,会影响到这款琴的销量,你们知道吗?就不做升级,比如对主要占重比例大的金属琴格做镂空减重处理?你们的天狼星琴,用来吹慢歌,音色不错。但簧片反应慢、吹起来堵、憋的问题,你们就不改善改善? 以上两个国际大厂,在技术研发出新品上,已到了顶棚了?无法突破了?不会吧?半音阶口琴高音部难吹好、音量偏小,音色偏尖偏薄问题,你们没能力解决?还是就想吃着老本而不想进步呢?
聊聊簧板厚薄、双层、厚薄分区簧板 德国和莱琴厂,可以说就是口琴业界的老师傅。在半音阶口琴这一块,从薄簧板到厚簧板的发展,还是双层簧板、簧板分厚薄,都是和莱厂引领了先河的。 单层簧板有厚薄的考虑,是不是厚些的簧板更好?更好的因素是哪些?琴厂常常定价较高的品种,都有说着采用厚簧板的宣传。和莱的CX12琴,金色版的簧板较厚,圈里的评价也确实是性能更好。这款性能更好的金色版早就停产了,而在黑壳版上又不对簧板做提升性能的加厚升级,其中的商业和技术逻辑,如何理解? 簧板厚薄,一种是整块簧板基材的厚薄,另一种是两块薄的簧板叠加而成厚簧板。和莱的女神琴(老款Super64X)的簧板,既是双层簧板,也是引领簧板厚薄分区先河的作品。簧板厚薄的考虑,应该就是根据簧片的振动特性,在较厚的簧板上面可以有更好的振动表现这个因素。女神琴的低音部簧板,是两片簧板叠加成厚簧板,而从中音部到高音部部分的簧板,是一层镂空的,这一部分的簧板还是单层的。这个也让女神琴的簧板实际是有了在不同的音域区间有厚薄之别。女神琴的性能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是否就是这个双层簧板,还有厚薄分区的缘故?而很奇怪的是,女神琴的升级版新Super64X,叫升级版的,肯定要保留原产品的优点的,而升级版琴用的簧板虽也是两片簧板叠加的厚簧板,但整片簧板都没有分区镂空,整片是一致的双层簧板。这个是什么技术逻辑?这个双层簧板其中一层簧板分区镂空做出厚薄有别的簧板,不是优点?一致的双层簧板才是优点?不然怎么就走回去了?这个技术逻辑如何理解? 采用厚簧板的琴,国内厂产品也常见起来了。而双层簧板或厚薄分区呢?外国以一款16孔定制琴,采用的是单层簧板厚薄有别,厚薄有别是细分到每一个音槽的程度。国内厂的,嘉德瑞和月光的16孔无限和阿佩琴,每一面的簧板为单层分四个区厚薄有别,东方鼎的浪漫曲,不管是14还是16孔琴,一面簧板是分三个区厚薄有别。 和莱的女神琴,引领了簧板分区厚薄的先河,可是升级版又不做厚壁分区了。这个是为何呢?
从阿水的新琴聊开 本帖子借用阿水b站上的几张图片。 阿水现在几无保留地在路演和公开推介他的新琴,那我拿这把琴来聊开,无妨吧? 阿水这款新琴,在音色音量上有着明显的的提升,这个需要先肯定一下阿水。半音阶口琴会让人诟病的,一个就是音量偏小,音色偏尖偏薄,在阿水的这款琴上,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这款新琴,带来的可以令人惊喜的提升,来自于阿水说的双风道琴格,较大的盖板下共鸣腔、木质的盖板,还有音色、灵敏度表现不错的Ra-27同款簧板等因素。一把半音阶口琴,最为关键的音色音量已可以令人惊喜了,其他呢? 1、如何定义这把琴?让我定义的话,我来定义为“古典口琴”。就是说这款琴,无论在音量,还是在音色上,都特别适合于演奏古典乐曲。看着阿水拿着这把琴以巴洛克乐曲练习,让我更为感觉到其最适合于演奏古典音乐。有机会的话,阿水找一位羽管琴琴师合作,估计可以出来不错的效果。定义为“古典口琴”,会不会自设标准而圈小了购买者群体?不会的,阿水的这款琴,因是定制琴,还涉及到很多是手工时间成本的缘故,本来价格也不可能比较低,在定价策略上也决不可以便宜卖,不能低于八千。这款琴的表现,可以这样棒地演奏古典音乐,那用来演奏优美的流行音乐,那会同样的棒。假如不做定义,那些原来有能力入手并喜欢这款琴的人,在你定义后,同样也会入手这款琴,因为这一部分人,应该都会喜欢古典音乐。因定义“古典口琴“而不入手的人,会少到不需要去顾虑。那些不会入手的人,无论你定不定义,他都不会入手。 2、既然定义为“古典口琴“了,就要遵循“古典“这两个字的有关内容了。感觉在这方面阿水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古典,首先就是像一首古典音乐的演奏和其他古典艺术要求的那样要规矩、讲传统、讲究、过程要有仪式感。在这款琴上,要说的是外观,先要无论巨细,都要讲究。现在的大厂口琴,可以说是“技术+艺术“的结合,因为这个乐器毕竟是用于艺术范畴、用于表达人类艺术美感、给人类精神上享受的器具,你看那些价格上得去的乐器,无论是乐器本身的造型、外观、色调、花饰,还是乐器的包装收纳器具,都是做得美轮美奂的。阿水重于做琴技术,请在艺术美感讲究上,能请别人再加一把劲,补足短板。阿水的Ra-27,在盖板上的字列、Logo,还有雕花上是缺乏些艺术美感讲究的。月光的无限、阿佩,在盖板外观装饰性上倒是可以赞一声的。在阿水这款新琴上,可以讲究的,比如推键吹嘴系统弄成女神琴那样的金色,比如推键头式样来点古典造型,比如整体和木盖板的造型是否可以有古典美感的曲线美,比如有了双层盖板外层盖板是否可以以精美的纹饰镂空(就如小提琴面板上的双f型镂空),如果有单层云杉木盖板的选型,是否可以有手持托板的配置。比如音域区隔标记弄成几个钝角棱形贝雕放在更为合适的位置上。比如显露的螺丝头做成有古典花式。阿水说的,因为这款琴体型较大,导致不便采用手震音,他下来会考虑在口琴出音口设置扇板煽动来达到做手震音的效果。切切不可做这个,做这个就过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有好的气震、颚震技术,就已足够。你不会气震、颚震,那就去学呗。连气震、颚震都不想学的人,就不要用俺这款“古典口琴”,我们这款琴就没有考虑让人做手震音的。硬要设置什么煽动板来达到手震音效果,就如在小提琴上去设置不需要人手的揉弦机制,不妥不妥。还有,在包装盒子上,也同样要讲究再讲究,就去参考别的价格不菲的乐器的包装是如何讲究的就行了,古典、讲究、给人有投入大量心血、时间、金钱的感受。 以上说到的讲究再讲究,首先是要让入手这款琴的琴友,拿到琴的时候,第一时间感受到了阿水他们足够的重视、得到有足够的尊重的感受。月光的阿佩,网店宣传页(琴图片之外)上面寒山的签名字体和琴格上的签名字体完全不一样,这个是不应该的。这个不应该就是因为在宣传上重视度还欠缺,这个也关系到对琴友的重视度问题。 以上说到的这个讲究再讲究,在艺术美感、古典美感更为重视,目的就是要给琴友,在获得应有的用琴硬件好的演奏体验的同时,要给琴友在视觉上、在心理上有足够的情绪价值(软实力体验),让琴友觉得投入巨资而物有所值,无论收藏着,还是使用着,甚至是拿出来让别人观赏,都一直可以给人欣喜的体验。 讲究、重视,这个涉及到成本的增加,这款琴的价格就往上靠吧,阿水,没问题的。即使是只卖出100把。国际市场可不要小觑,在有关宣传上,该有策略地来推动了。
从说备用B调琴,扯到移调乐器 在西洋乐器中,乐器应该都属于固定调乐器,移调乐器是固定调乐器里面的一种,它们较为常见,它们因实际发音音高与乐谱记谱音高不一致,需要演奏者通过特定方式转换音符。移调,顾名思义,就是你对着歌谱的调性吹,吹出来的乐曲调性并不是歌谱里标示的调性。比如你用降B大调的小号,对着C大调的曲子吹,吹出来的乐曲是本乐器的调性降B调。这样调性就移动了,因而叫移调乐器。 西洋乐器管乐器里面,移调乐器有长笛、萨克斯、单簧管、小号、圆号等,它们都是因为其在一把乐器上本身的音域不够宽,在遇到某些乐曲的音域要求,演奏起来困难,或无法演奏的时候,专门设计而衍生出来的。 回到说半音阶口琴,说半音阶口琴,当你用一个C调琴可以去吹所有调性乐曲的时候,它就是一款固定调乐器。当然前提是,所有包括半音阶在内的所有音阶都要能吹出来。半音阶口琴也的确如此。虽说半音阶口琴也是一款固定调乐器,但由于其需要吹吸和孔位间隔的特点,会导致在乐曲里面的一些技术要求无法做好,显得难吹。特别是在ABDEG这五个调性乐曲上,难吹好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为了应对这个难吹好、如西洋其他乐器为了规避技术短板而出来的移调乐器,半音阶口琴这一块,采用B调琴,在吹奏ABDEG调曲子的时候,就可以有效规避一些用C调琴演奏时碰到的困难。当用B调琴演奏的时候,对着C调曲谱演奏,出来的调性是B调。要演奏出D调曲子,用的曲谱是bE调的。这样一来,B调半音阶口琴也是一款移调乐器。 移调乐器,特点就是在不同的调性乐器上,用同样的演奏方法,不需要根据不同调性的乐器另外去学另外的演奏方法。半音阶口琴也一样。 我说了这么多,期待下来,14、16孔琴,随便就可以买到。当然还要有C6调音。
C6、C+B调琴,成为半音阶口琴用琴规范? C6调音,除了用琴是否习惯这个问题之外,其他的都好像全是正面的回报(这个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这些有很多的正面回报,为何就无法蔚然成风而渐渐成为大家的常用琴呢?原厂琴,国际大厂的C6调音都没有,国内厂的除了在12孔琴上在一些牌子中可以选择,其他的14、16孔琴就没有可供选择的了。我是使用C6调音习惯的了,新琴入手没有C6调音的,都会花些钱去做C6调音。手里的琴几乎全做C6调音。我的连定制琴日本Cremona,也都做了C6调音,还是香港口琴王子李俊乐先生帮我做的。期待着以后的原厂琴,无论是12孔,还是14、16孔琴,都有C6调音选择,而不需要另外花钱去做。这个选用不便,还需要另外花钱,应该就是制约让C6成为流行的主要因素。C6调音在教学上会有负面的东西吗?这个是一个话题。 半音阶口琴的技术短板,主要是在乐曲里面存在的连音、颤音、倚音、波音、回音这些演奏要求的时候,比较难于吹好。大家用着C调琴吹奏,特别是在ABDEG这五个调性的乐曲里面,以上问题越发明显、严重。情况是,一些乐曲,你用一把C调琴、无论你的吹奏技术有多高,你都是难以吹好的。解决之道,一个作法,就是改变调性来演奏。但当你手上的伴奏音频是无法调整调性的时候,你就束手无策了。另一个作法,就是选用其他调性的琴来演奏乐曲原调。哪个调性的琴在演奏上述五个半音阶口琴较难吹好的调性曲子时,能很好地回避掉一些半音阶口琴的技术短板?这个就是B调或#C调琴。B调琴吹奏上述五个调性曲子的时候,就如用C调琴演奏bB、C、bE、F、b A调曲子。#C调琴演奏上述五个调性曲子的时候,就如用C调琴演奏bA、bB、bD、bE、bG调曲子。这样都可以回避掉用C调琴演奏以上五个调性曲子时存在的一些困难。而B调琴在市场上是有12孔琴可供选择的,国际大厂的和莱有270、CX12,铃木的有SCX48多调性琴可选,国内厂的12孔琴同样有一些多调性琴可选。因为C调的半音阶口琴推键吹奏就是#C调,这个#C调琴,好像原厂琴都不做的。还有,相比之下,B调琴的第一个音比#C调琴第一个音的音高低了一个大度,允许的常用音域较宽,因而选用一把B调琴来演奏ABDEG调性的曲子,最为合适。ABEDG这五个调性的曲子,用C调琴来演奏较难于吹好。如果一难吹好就回避掉这些调性乐曲,这个总不是办法。现在说可以备一把B调琴,来应对以上所述的五个调,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而这样的作法,在西洋管乐器里面是常见的,这样的乐器叫移调乐器。比如单簧管、萨克斯、小号等,不就是都有几个调性的,让你在演奏不同调性乐曲的时候选用适应的。这样的移调乐器,也是一种让乐器可以回避掉本身的技术短板之举,比如音域不足的短板。而B调琴,原厂的也就只有12孔琴可以选择,而12孔琴不就存在孔到用时方恨少的问题?特别是在古典乐里面需要用到倍低音,不会是很少见的,如果在14或16孔琴中没有B调琴可供选用,那对半音阶口琴的发展,是不利的。下来期待着,原厂琴的14、16孔琴,不说其他调性,就是在B调琴,那是常规的产品。当用B调琴作为移调乐器的时候,在教与学上,是不存在问题的 说了很多,让C6调音、C+B调琴成为半音阶口琴用琴规范,理由充分吗?期待着琴厂的每一款琴,都有C6调音、B调可以选择。
再论云杉木半音阶口琴盖板 采用云杉木材料做半音阶口琴盖板,这个来自于云杉木材料用来做小提琴面板和钢琴音板的启示。 云杉木之所以被用来作为小提琴面板和钢琴音板的材料,首先是因为云杉木的密度适中,既轻便又具备足够的硬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这个首先就存在着很好的加工性,易于加工、不易崩坏。同时云杉木板材的弹性,利于振动传递。纤维排列均匀云杉木的木质纤维呈平行排列,结构紧密,这种特性使振动能量在薄板上高效传递,减少能量损耗。 在声学性能方面,云杉木薄板极易起振、不隔音,传声速度极快。云杉木的传声速度可达每秒5116米以上,比空气中声速快14倍。这种特性使口琴音簧振动发音穿透力强,不像其他材料盖板那样的压制声音通过盖板起振传播、隔音,这样不压制音量的半音阶口琴,适合在大型演奏空间使用。高频响应出色,云杉木对3000-5000赫兹以上的高频具有阻尼作用,能抑制不协调的高次谐波,使琴声清晰明亮,避免尖锐刺耳。云杉木的振动效率高,能够产生丰富的泛音,增强音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配合这样的盖板的半音阶口琴,适合表现复杂的音乐作品。以上云杉木的声学特性,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令人诟病的半音阶口琴音量偏小、音色偏尖偏薄的问题。 在振动与阻尼特性方面,云杉木薄板振动响应迅速,云杉木的弹性好,能够快速响应簧片发出声波的振动,使声音启动迅速,衰减自然,形成流畅的音色过渡。阻尼作用让云杉木对低频音阻尼小,保证声音的饱满度;对高频泛音阻尼强,削弱不和谐音,使琴声更加悦耳。 云杉木看似松软,但其实际具有耐久性与实用性结构,云杉木的耐久性强,能够抵抗演奏过程中的磨损和捏压,使用寿命不存在问题。还有,云杉木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不易变形,很适合作为半音阶口琴盖板下湿度大这样的环境使用,还有适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云杉木的表面光滑、纹理细腻、着色方便,可以做得美轮美奂。半音阶口琴爱好者,可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喜好,定制除了云杉木本色之外的颜色的盖板,让半音阶口琴外观更为高档、精美,提升乐器的艺术价值。无论是采用诸如小提琴面板那样的以虫胶漆上漆,还是采用诸如钢琴黑漆那样的光亮度高的上漆,都会各具审美味道。 用云杉木做盖板的半音阶口琴,音色明亮、通透,适合演奏古典音乐和独奏,能够满足对音色和表现力的更高需求。 如果要让云杉木盖板,能够充分彰显其物理及声学特性,避免因为演奏时左右手握琴而多少压制盖板的起振传声,建议握琴时避免紧捏琴身。更为理想的话,就是另外设置握托,不让手掌直接捏握在盖板上,功能就如小提琴的腮托一样。 更为理想的搭配建议,云杉木面板和骨架+握托配合,骨架+握托,通常使用更硬的檀木、枫木或金属材料,这样的搭配,目的是在加强盖板整体强度的同时,握琴不会直接捏压到云杉面板部分,而影响到云杉薄板的起振传声。这样两种材料的结合,也让半音阶口琴盖板外观在美学设计上,有了另外的空间。 @吹口琴的水 吹口琴的水,现在在路演的新款琴,因采用了木盖板和独特的的琴格、大的体型大的共鸣箱,让其音色、音量,都有令人惊喜的提高。但在木盖板的考虑上,是属于我们双层盖板,云杉木材料是做成薄板置于外层盖板之下的,这样的设置,云杉木薄板也就起到了本文所述的消除高频的效果,这个新琴音色听起来更为醇厚,这个关乎云杉木薄板的贡献。而本人认为这款新琴的双层盖板,外盖板木料特性的不具云杉薄板的容易起振传声,倒是让云杉薄板的起振传声不隔音功能被外层盖板压制了、削弱了,这个双层盖板的设置,对提升音量无助益。还是不如单层云杉木盖板好?这个有待商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