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想发呆
吃饱想发呆
关注数: 5
粉丝数: 7
发帖数: 705
关注贴吧数: 3
我是回来支持星夜的。。。 离开读书吧,差不多有半年了,偶尔还是会上来瞄两眼。 以前深在其中不觉得,一旦从外面看,却常常觉得无比的聒噪。 这聒噪是有原因的。 而人,是其中的主因。 读书是需要沉淀的,所以我尤其厌恶那种感情上浓油赤酱的人,他们的热情,让我皱眉。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嫉妒。嫉妒年轻人所特有的、而我已不在的热情,更嫉妒他们有无知无畏的权利。 所以,我从来也不会掩饰对井蛙的厌烦和不屑。 我的支持星夜仅仅是因为她的纯粹,因为她从来不会“有明确目的性的装腔作势”,我根本无法想像那个样子的她。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握热情和优雅之间的差别。 我很相信她可能会偶尔滥用她的权力。 但这一定是因为女孩子的任性,而不会是出于对不同言论和自己所不满意的意见的压制。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希望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如果真有这样的时候,也希望她能适可而止。 但我很难从光辉身上看到这一点。 当他之前居高临下做义愤状振臂高呼,劝——不,是要求,甚至想要命令——大家多读书的时候,我看到的绝不是对读书的尊崇,而只是对自己的炫耀。 我不喜欢他。虽然觉得他的确有些许可以炫耀的东西,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人适合掌握权力。 最后,请原谅我的言而无信又回来了,更原谅我的记仇翻旧帐。。。 不要做梦了! 你们理想中的那个大同社会,永远都不可能出现的。哪怕所有人读再多书,也不会出现。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我这样,即便读了再多书也心胸狭隘阴冷冷的小人。而且永远都不会少。。。
我梦想的生活。。。 虽然我不爱书不藏书基本只看电子书但从小就有个关于书的梦想。 这梦想跟了我一辈子一直到现在依旧估计还会再跟几十年。 我要找一个幽静的城市肯定不是挤死人的上海和毒死人的北京房价更不能太高。 再开一家书店不要太大怕麻烦但也不能太小像狗窝伸不开脚。 我在柜台处放一个大茶海有钱就买黄花梨没钱我就买山寨货。 每天我就在那里沏茶喝茶上厕所再捧着我的电子书看小说。 店里只卖我喜欢的书煽情小说马恩列毛统统滚滚滚。 对顾客我爱理不理纯粹看他面相看到漂亮小姑娘一定热情招待。 每天开不开张看我心情何时开张何时关门也看我心情大姨夫来就谢绝接客。 不开张的时候我就关着店门在里面喝茶看书上厕所。 关了门就找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啤酒黄酒绝对不碰白酒。 喝到上头就扯文史哲经普世价值我喜欢松岛枫他爱看玛丽雅。 每周装装样子组织个读书会不要和风细雨就要炮火隆隆大家吵到脸红脖子粗。 想参加看人品让45度角的小资小清新装13贩恋尸癖统统死开死开死开。
读书就像吃饭。。。 请那些“不读书,只以宣传读书为己任”的狂热分子退散了。 我所谓的读书像吃饭,并非说读书如吃饭般不可或缺。 而是说读书像吃饭,装进了东西,总会有产出。 这产出或是牛奶、或是大便。但一定有产出。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读了足够多的书,绝对不要听信他的自吹自擂,网络时代,任何人用脚趾头都能搜出一堆著名的书名。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读过书,看其文字。 虽然产出跟消化有关,但摄入量,那是一定需要的。 文字可以稚嫩,那是不勤练的缘故。想法可以偏颇,那是消化的结果。 但若成天只会像挤牙膏般挤出,45度角仰望的“哇,好感动”、或者做含泪壮“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那你可以确定他根本没读过书,或者读到了隔壁阿三肚子里。 读书读到这种地步,不如不读。 不读也只是自己愚钝而已,但读成这样,不但自己愚钝,还辱了真正读书人的斯文。 丢脸!丢脸! 但这却不是读书的最悲哀。 读书的最悲哀,是读成了奴才,永远的蜷伏在尸体的脚下。 非古不尚、非古不崇。完全不明白这世界永远是在进步,却总感慨人心不古,捧着过去的那一堆骨灰。 若真是觉得古好也就罢了,可很可能完全没了解过古,只觉得这样才是安全,才显出档次。 这也是为什么这国家的进步永远不够快,盖因这样拖后腿的奴才太多。
书太多了,不知道该啥了。。。 我是看严肃一点的“江城”呢?还是看“三体”呢?还是再看一次“深渊”呢?
新人求教:标准日本语初上,几天学一课比较合适? 自学。
我怎么能这么喜欢看《哈利波特》呢?
话说我这个读书的办法蛮好的。。。 有本专业书有点读不下去了,开了个贴做笔记。。。 好像明显比上午有劲头了。。。
为啥老看到新人求荐书呢? 对这种思维方式感到极其不解。 既然是新人,说明对吧里的人完全不了解,那你求别人荐什么呢?要是像我这种没文化的人荐你一张火车站买的《真理日报》,你会去看吗? 这样求荐书的效果,不会比大海捞针更有效。 其次,都是20岁的人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吗? 为什么一点年青人的闯劲都没有?老要别人扶着你走? 我觉得应该是一群老东西围着你说:你应该看看这个,经典。 而你说:我不看这种过时的东西。 真的一点朝气都没有啊。
一本书看了两礼拜,连一半都没看完。。。 我是继续咬牙继续看呢,还是换一本算了。。。
这一上午的,小飘好低调。都没出来说过话。 看来是不在。。。
《追风筝的人》,太沉重了。。。 我30多岁一个大老爷们儿,一边看一边哭个不停,真有点不好意思。。。 可实在是太压抑,太沉重了。。。
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现在。。。 和爱人吃一顿饱饭。若下午多拣几个饮料瓶,就能来一瓶啤酒,喝到微醺。。。
有人读过《尤利西斯》吗? 我高中的时候用压岁钱买的,萧、文版的。 几乎每年我都会打开试着读一下,但从来没超过十页。 这都二十年了,一直放那儿装13呢。 我实在觉得读的很头大。来回不断的翻注释。 吧里牛人多,有人读过吗?说说感想。。。
切莫读书读到老先衰老 老年人冷静沉稳,盖因生理机能衰退,难以激动。且自知时间无多,没能力、也没必要做更多的挣扎和改变。 然而很多老人却不肯承认自己的衰老,反将麻木说成成熟、更说成是读书所带来的涵养。 于是中庸之道、辩证之法,不管其实在的意义如何,都摇身一变,成了和稀泥的借口。 一切以旧为尊,若有人对既有的东西挑出些疑问,必定摆出一幅不屑的样子,哼出一句“你又看过多少古书?” 这已经是可悲了。 但更可悲的,是年青人本应该冲动、应该激情,应该有虽然狭隘但明确的是非观。故看到不满,理应有站出来对抗的勇气。 且年青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理应一鼓热情去挑战权威、去改变世界。理应有天塌下来也无妨的豪气。 这并非青年的缺点,反倒是优点。因为天绝不会塌! 而若一个民族没有大量青年去挑战老年人、挑战旧想法,那这个民族将不断的倒退。 可看看你们的身边,还有“激情”这个东西吗? 一众小P孩子,一个个未老先衰。不去看新世界,却乐于挖旧坟,似乎看的书越老越好,越古越妙。 张口要冷静、闭口要理智。可冷静于何?理智于何?无非是上了老人们的当,为了装出成熟、涵养的样子,冷静于老人们的旧思想、理智于老人们的旧秩序。 于是老人们摸其头曰:乖! 明明蠢到可怜,却还沾沾自喜。
调查一下,大家主要在哪个时间段读书?
烦请有文化的人进来看一看。。。 在这个国家,除了色Q论坛一片和谐之外,处处都是争论。我来此吧是想交流一些读书的心得。 本无心参与这样的论争。 但这论争是客观存在的,而我虽不年轻,却仍有一股年轻人的热情,故也不可能视而不见、更忍不住要多嘴两句。 但本人不认识几个字、没读过几本书,且天生小心眼,看到有些爱国护裆义士说话,忍不住破口大骂。 吧里都是有文化的高雅人士,哪个不是随手一copy就是几百本书目的、哪个不是“读了一辈子20年书”的,求你们了,政治类话题别回复、别@我,让我少犯点嗔戒。
论装13 人为什么会装13?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社交和尊重需求。 其中的尊重需求就是装13的起因。 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所以自然的会夸大自身实际的能力,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同。这是人的本性。 所以首先,装13是个人生态度。 但用什么来装13,就是一个经济的选择问题了。 很多人说“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炫耀什么”,其实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人是蠢的”。但人其实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人理应拿自己最优势的方面,加以修饰,炫耀出来,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暴发户拿满身名牌装13、穷秀才拿之乎者也装13、满腔热血头脑简单的小青年就轻点鼠标拿“爱国”这两个字装13。 最后再谈如何装13,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总结起来说,有两大要点。 首先,要说一些大家知道但不了解的东西,但切忌说的太细,容易漏陷。 比如,对暴发户来说,Gucci的包包就不行,因为太大众。prada的牙签鞋带之类的就好。因为prada大家都知道,但这一品牌的牙签鞋带应该很少人了解。而对穷秀才,就要说话多些新名词,像“马斯洛”、“比较优势”之类的。这些虽然很多人听过,但真懂的人不会很多(你别指望一个人均一年读4本半阅读量的国家能普及这些东西)。 其次,当别人质疑你的prada是假货时、当别人对你提出质疑时,一定不要争论!不管心中有多虚,都要摆出一幅不屑的样子,轻蔑说:你用过多少名牌?你读过几本名著? 而我最后想说的是,对于装13,你们又了解多少?<----注意看我这个不屑的表情和动作。。。
读书如果不能让你富有,那还读什么书? 没错,我说的“富有”,就是有钱。 虽然有钱没钱是相对的,但我说的就是你自认为满意的“有钱”。 我一直认为、且提倡,读书是不带功利性的。 但读书也确有其功效。 这功效就是提高人的质量。 而人的质量总是和其财富、地位相关联的。 若一个读书人连中等以上的丰衣足食尚且不能达到,那还读个什么书? 除了空具一付“怀才不遇”之心,其他一无是处。 所以年轻人不要为钱而读书,但若已经过了年轻的阶段,仍然觉得钱不够,那不如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读了一堆烂书,或者是因为不加思考而糟蹋了所读的好书。
皇帝的新装 读书人多少都会遇到皇帝的新装,某本被大众褒奖的作品,你却怎么也读不下去。 你说你觉得这作品实在不怎么的,于是某位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什么人对你说:“你没有读懂”。 你真的没有读懂吗? 他真的懂了吗? 懂与不懂、好与不好,不再是感觉上的差别,而是人数上的差别。当很多人说好的时候,说不好的就变成了不懂。 而即便尚没有太多人说不好的时候,你说一句不好,别人也会说你不够宽容,无法发现身边的美好。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不敢轻易否定,只会跟着一起摇头晃脑说“不错,不错,今天天气不错”。 于是皇帝身上破烂的劣质品变成了漂亮的新装,而所谓的读书人都变成了只会符合的哈八狗。 你今天跟着一起“汪汪”了吗?
你们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视力?投票看大家的近视程度。
读书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你会因为自己吃饭大便而感到骄傲吗?会为了吃了一碗泡饭拉了一泡屎而45度角仰望“哇,我的生活好健康哦”吗? 当然不会,因为它本来就应该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读书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读书?没有理由。因为应该读。 语言是人类的适应器,文字是语言的纪录。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的。既然如此,那读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读就对了。 别用读书来给自己装13,读书只是让你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如果你因此而感到自豪,那说明你周边的环境太低劣。 更别被他人(哪怕是大众、哪怕是名人)影响,似乎不读(或者不喜欢)这个书那个书就好像落后。别人钟爱的日本料理,可能根本是你的毒药。 读自己的书,让别人装13去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