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想发呆 吃饱想发呆
关注数: 5 粉丝数: 7 发帖数: 705 关注贴吧数: 3
我是回来支持星夜的。。。 离开读书吧,差不多有半年了,偶尔还是会上来瞄两眼。 以前深在其中不觉得,一旦从外面看,却常常觉得无比的聒噪。 这聒噪是有原因的。 而人,是其中的主因。 读书是需要沉淀的,所以我尤其厌恶那种感情上浓油赤酱的人,他们的热情,让我皱眉。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嫉妒。嫉妒年轻人所特有的、而我已不在的热情,更嫉妒他们有无知无畏的权利。 所以,我从来也不会掩饰对井蛙的厌烦和不屑。 我的支持星夜仅仅是因为她的纯粹,因为她从来不会“有明确目的性的装腔作势”,我根本无法想像那个样子的她。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握热情和优雅之间的差别。 我很相信她可能会偶尔滥用她的权力。 但这一定是因为女孩子的任性,而不会是出于对不同言论和自己所不满意的意见的压制。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希望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如果真有这样的时候,也希望她能适可而止。 但我很难从光辉身上看到这一点。 当他之前居高临下做义愤状振臂高呼,劝——不,是要求,甚至想要命令——大家多读书的时候,我看到的绝不是对读书的尊崇,而只是对自己的炫耀。 我不喜欢他。虽然觉得他的确有些许可以炫耀的东西,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人适合掌握权力。 最后,请原谅我的言而无信又回来了,更原谅我的记仇翻旧帐。。。 不要做梦了! 你们理想中的那个大同社会,永远都不可能出现的。哪怕所有人读再多书,也不会出现。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我这样,即便读了再多书也心胸狭隘阴冷冷的小人。而且永远都不会少。。。
读书就像吃饭。。。 请那些“不读书,只以宣传读书为己任”的狂热分子退散了。 我所谓的读书像吃饭,并非说读书如吃饭般不可或缺。 而是说读书像吃饭,装进了东西,总会有产出。 这产出或是牛奶、或是大便。但一定有产出。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读了足够多的书,绝对不要听信他的自吹自擂,网络时代,任何人用脚趾头都能搜出一堆著名的书名。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读过书,看其文字。 虽然产出跟消化有关,但摄入量,那是一定需要的。 文字可以稚嫩,那是不勤练的缘故。想法可以偏颇,那是消化的结果。 但若成天只会像挤牙膏般挤出,45度角仰望的“哇,好感动”、或者做含泪壮“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那你可以确定他根本没读过书,或者读到了隔壁阿三肚子里。 读书读到这种地步,不如不读。 不读也只是自己愚钝而已,但读成这样,不但自己愚钝,还辱了真正读书人的斯文。 丢脸!丢脸! 但这却不是读书的最悲哀。 读书的最悲哀,是读成了奴才,永远的蜷伏在尸体的脚下。 非古不尚、非古不崇。完全不明白这世界永远是在进步,却总感慨人心不古,捧着过去的那一堆骨灰。 若真是觉得古好也就罢了,可很可能完全没了解过古,只觉得这样才是安全,才显出档次。 这也是为什么这国家的进步永远不够快,盖因这样拖后腿的奴才太多。
切莫读书读到老先衰老 老年人冷静沉稳,盖因生理机能衰退,难以激动。且自知时间无多,没能力、也没必要做更多的挣扎和改变。 然而很多老人却不肯承认自己的衰老,反将麻木说成成熟、更说成是读书所带来的涵养。 于是中庸之道、辩证之法,不管其实在的意义如何,都摇身一变,成了和稀泥的借口。 一切以旧为尊,若有人对既有的东西挑出些疑问,必定摆出一幅不屑的样子,哼出一句“你又看过多少古书?” 这已经是可悲了。 但更可悲的,是年青人本应该冲动、应该激情,应该有虽然狭隘但明确的是非观。故看到不满,理应有站出来对抗的勇气。 且年青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理应一鼓热情去挑战权威、去改变世界。理应有天塌下来也无妨的豪气。 这并非青年的缺点,反倒是优点。因为天绝不会塌! 而若一个民族没有大量青年去挑战老年人、挑战旧想法,那这个民族将不断的倒退。 可看看你们的身边,还有“激情”这个东西吗? 一众小P孩子,一个个未老先衰。不去看新世界,却乐于挖旧坟,似乎看的书越老越好,越古越妙。 张口要冷静、闭口要理智。可冷静于何?理智于何?无非是上了老人们的当,为了装出成熟、涵养的样子,冷静于老人们的旧思想、理智于老人们的旧秩序。 于是老人们摸其头曰:乖! 明明蠢到可怜,却还沾沾自喜。
论装13 人为什么会装13?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社交和尊重需求。 其中的尊重需求就是装13的起因。 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所以自然的会夸大自身实际的能力,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同。这是人的本性。 所以首先,装13是个人生态度。 但用什么来装13,就是一个经济的选择问题了。 很多人说“人越缺少什么,就越炫耀什么”,其实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人是蠢的”。但人其实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人理应拿自己最优势的方面,加以修饰,炫耀出来,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暴发户拿满身名牌装13、穷秀才拿之乎者也装13、满腔热血头脑简单的小青年就轻点鼠标拿“爱国”这两个字装13。 最后再谈如何装13,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总结起来说,有两大要点。 首先,要说一些大家知道但不了解的东西,但切忌说的太细,容易漏陷。 比如,对暴发户来说,Gucci的包包就不行,因为太大众。prada的牙签鞋带之类的就好。因为prada大家都知道,但这一品牌的牙签鞋带应该很少人了解。而对穷秀才,就要说话多些新名词,像“马斯洛”、“比较优势”之类的。这些虽然很多人听过,但真懂的人不会很多(你别指望一个人均一年读4本半阅读量的国家能普及这些东西)。 其次,当别人质疑你的prada是假货时、当别人对你提出质疑时,一定不要争论!不管心中有多虚,都要摆出一幅不屑的样子,轻蔑说:你用过多少名牌?你读过几本名著? 而我最后想说的是,对于装13,你们又了解多少?<----注意看我这个不屑的表情和动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