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JS6U87K
关注数: 8 粉丝数: 11 发帖数: 1,985 关注贴吧数: 9
为什么单粉应当反驳吹单的言论 我看吧内对那个g吧来的挺赞同是吧,那我就好好说说反驳他的必要性。 那些细节错误比如第三名变成第二名就不提了,不是很重要,主要谈谈以下几点。 1、为了吹单依纯而构筑古怪逻辑,比如他说“单依纯在集训前纯自学”,这种语句就是为了强调“纯自学”,目的就是误导路人,真正的单粉吹这件事时都会强调单依纯艺考准备时间有多短、学习基础有多弱,进而突出单依纯的天赋努力,而这种误导式表达其实就和黄粉的“央音第一”一样为吹而吹,吹一种没有意义的东西,通过强加因果吹逼,这个问题影响不大,但就怕误导了真正的路人,等他们反应过来后会把错误加到单粉和单依纯头上。 2、对事实进行无端联想,这点最为致命,他直接臆想单依纯是通过唱吧内部推荐上了我想和你唱,但事实如何谁也不得而知,也许就是单纯幸运也许是真经过三十万人选拔,这种臆想无厘头又恶心;更可怕的是他直接把“王滔推荐单依纯去好声音挣外块”曲解为“好声音对优秀学员有补贴”进而借单依纯推翻了好声音黑幕论,这会给单依纯带来多大的争议,又让单依纯陷到了这个谁也说不清的好声音黑幕从而引起对单依纯的质疑,单依纯的外块也可能是商业代言费用、线下演出费用,他直接臆想出了一个争议最大的“好声音无黑幕论”。 就这种为了吹逼单依纯而进行的自我细节补充还不是最致命的,我还见过为了营造单依纯的励志人设而无端猜测单父不肯抚养单依纯的,如此种种都是对单依纯“合情合理”的吹,但补充了一点小细节,居然有单粉对此大加赞赏。 单粉要做到的是对单依纯的绝对自信喜爱(那个湾湾就是这点不行,甚至还对她有极大不满),并保持极度的理性,这才是健康生态,如果没有这种生态,过度狂热的单粉和黄粉有什么区别,何况你单粉有黄粉的PUA能力吗,如果没有,去年那次浙音挂科事件是否会导致粉圈崩塌,一个不加思索就乐意吹逼的粉丝群体隐患无穷
观璇纯相争有感 这两天这吧里的主旋律是璇纯两家的大战,其主要围绕Q音盛典展开,我先声明本人单粉,不同于这个吧里的黄黑和极端单粉,我是好好说话的。 先说陈卓璇的表现,她唱的两首歌我之前都听过5、6遍,大体旋律还记得,她那晚的表现是可以的,因为我听她的现场少,没法纵向对比,只能说可以,在整晚的歌手中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再好好说说单姐,璇粉对单姐那晚的评价较差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想你时风起是一首对气息控制要求极高的歌,这样的歌唱起来难度不比频繁高音的歌低,所以单姐演唱会和商演都没有过多的这种类型的歌,比如纯粉十分喜欢的失焦,此次单姐的演绎虽仍属于第一梯队,但相较于自己是有失准的。 一,此次的音响条件很差,单姐这种气息为主的歌往往耳机中听感会更好,因为耳机中能体现歌曲中的小细节,但放在现场的糟糕音响那,这首歌的魅力就大减了。 二,此次的编曲是糟糕的,虽然这首歌不像张杰的歌一样适合现场,但也不是没办法,只要突出人声,单姐的声压足够控场,演唱会、晚会、商演都有已经证明了是能唱现场的,但是此次过于嘈杂的编曲和莫名的鼓点把人声给盖住了,这种情况下只有强撕裂型的高音能出彩,但整首歌没有,因此依纯的声音有些不突出。 三,单姐频繁的商演使嗓子有些疲惫,一定程度上影响力气息控制,也对歌曲有负面影响。 总之,此次确实不是单姐最好的现场,一部分璇粉指出也无可厚非,虽然他们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单姐过于偏颇,引起一些纯牛奶不满,但他们不是粉丝没有义务去了解细节,当然了,混这吧发言的大都是黄霄雲的黑子和被纯牛奶群体排斥的极端粉,他们不会像我这样想,竟因此导致两家大战,如果璇粉讨厌这些极端粉和黑子可以把他们踢走,纯牛奶方不会有任何意见,毕竟自家都容不下他们,但小璇风跟着成单黑就没意思了,就我看来,璇璇和单姐关系还不错,我反倒没看到黄霄雲和璇璇有明面上的友善交往,难道就因为是老乡就这么容易达成统一战线吗
什么是成功的流行演唱歌手 流行演唱主要的评测就是市场接受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歌手的歌有没有人听,有没有人尽可能多的演唱,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成功的流行歌手分两种。 第一种,适应或迎合主流的市场审美,在这一个谁都能参与的市场撕出来,成为市场中一股重要力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周深,但需要特此说明,王靖雯,王赫野这样的歌手虽然受众广但不适应此规则,因为他们的听众听的是歌而不是这个歌手的作品,听歌时不会联系到人,通俗点有点像歌红人不红,这样的属于特殊产物,不好评判。 第二种,开创一种审美或坚持走小众化审美,能够有自己坚实的一批受众,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华晨宇,喜欢的人真不少,但不喜欢的也一点受不了,相当于走差异化路线。 既然发在这个吧,肯定是要联系此吧歌手的,准确来说是单黄,单依纯刚出道时属于标准的第一种的路线(只是在走,不代表已经成功了),后面开始转战R&B,有过转型期,现今她的热度大增实际上是凭借着融合了R&B转音的抒情歌走出来的,她的音乐审美至少在粉丝和偏粉路人群体中已经得到充分认可,实际就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综合看来,她处于第一种兼容第二种的并存状态,她的小众审美经过均衡融合开始向大众审美过渡,或者说她的大众审美结合小众优点后大众出了差异化,属于两种都占偏第一种的类型。 再说黄霄雲,在歌手时她走的是大开大合的路线,但在那时这种审美已经不是主流,她显然是第二种路线,后面她积极向第一种路线过渡,不能说没成绩,但出现了审美上的割裂,主流抒情歌时有时带着一股美声味,有时又完全没自己的味,对于大众审美的听众来说,要么美声破坏美感,要么缺乏竞争力(大众抒情走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重要的,只会唱准调子是没特色的),而对于喜欢原有风格的听众来说,她又改了唱法,失了自己的专精优势,也不讨好,总体来说就是,黄霄雲现在在第一种路线上缺乏核心优势(周深的音色、毛不易的作品、薛之谦的情感、单依纯的R&B融合等),有时还出现唱法打架,她没能完美融合自己美声特色到第一种路线上,换句话说,现在的主流市场接受不了美声,美声唱功融合后也更适合第二种的差异化,现今她第二种路线随唱法改变已经废了,她需要的是重新开创自己的特色路线,适应现今的唱法。 综合看来,黄霄雲像是单依纯的反面,都想跨种类,但由于自身优势的市场接受度不同,一个成功一个失败,黄霄雲需要的是换一条路,走自己的差异化路线,或者等待市场风向转变
黄霄雲为什么资源差 以下全是我的个人观点和猜测 。 首先,把时间倒回2020年初,灿星系的吉克隽逸、吴莫愁、张碧晨、周深等基本该解约的解约,不该解约的也快了,灿星迫切需要退出新的产品,黄霄雲在此时已有了一些水花,希林有伯克利和少数民族背景,她二人自然被公司看中推了出去(这是她们的个人努力赢得的机会,别全归到资本力捧上)。 于是黄霄雲去了歌手,希林去了创造营,希林在灿星的支持和自身Vocal水平吸粉的保障下C位出道,黄霄雲奇袭成功但出了点意外被网暴了,但也算是黑红,总归目的达到了。 在开始以下的内容前,我们要先明确公司的资源是什么,在初期两人都不红,综艺自然要资本推荐甚至贴钱,但经过以上节目后,两人算是产品上市了,综艺资源是可以的出场费的,或多或少而已,而经公司为她们打造的单曲、专辑、EP则是公司投资但很难赚钱的,而OST、商演、代言才是赚钱的主力,了解这些我们来谈后面情况。 两人推出后,灿星开始为两人发歌(黄霄雲好像比希林早一些),黄有了星辰大海起飞,后面黄的大部分高数据作品都是在21和22发行的,都不是原创,故可知这都是灿星经手的,希林在团期间由挖机托管,退团后也发了专辑(原创,但制作必然有灿星帮助),在此时,歌曲方面,灿星对黄霄雲的投入要大于希林,黄霄雲参加了两届好声音,希林一届(灿星自己奶自己,灿星省了钱,艺人获利,算是双赢),到22年底为止,黄霄雲发了歌(公司资源),上了我们的歌(为公司变现),希林也上了我歌(私以为希林20年底的地位还有些配不上当时的我们的歌,可能是资源也可能是变现),此时对黄的投资基本结束该轮到她变现了(和黄霄雲合约快到期有关),对希林投资还没结束,但后续要边投资边变现。 2023年初,希林得到一首爆曲(可能是机缘巧合,也可能是灿星投入),但后续两人主要以变现为主,差距就在此时出现。两人有差不多数量的OST,但黄的商演数比希林少特别多,商演考验的是歌手的路人盘和粉丝支持度,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灿星哪怕不给黄霄雲资源也不会阻挠她接商演,甚至会主动帮她接,因为对于已经上市的产品哪怕不愿意对其优化也会尽力去卖,去使用;代言也是同样的,代言就考验明星对于粉丝的带动力,希林也大胜黄霄雲,这两者主要是希林偶像身份的优势。 接下来说一下后面的综艺资源,黄霄雲在综艺资源上竞不过希林我认为主要来源于节目组对黄霄雲的意向不高,故给出的报价偏低,当节目可以被希林平替时,报价更高的希林自然优先(综艺是赚钱的,能去灿星是不会拦着的,唯一可能就是赚的少),如果希林明显不能替代(如我歌4),黄霄雲才会被考虑。 到此时基本有了判断,黄霄雲的粉丝支持度低,流量低,在综艺里太过端着,虽实力强劲,但现在只有拥有商业利益的歌手才能出来,因此商演接不到,代言没有,综艺除指名要黄霄雲的争不过,给了粉丝们认为其资源差的感觉。 但对公司来说,给了黄霄雲很多资源,她确没有足够的商业价值为公司创收,在损了公司的同时也导致自己曝光度减少,粉丝认为的雪藏(没综艺,没演出,没舞台)实际上对于灿星也是不利的,所以不能把锅甩给灿星,灿星在黄霄雲身上的经营明显不如希林,所以希林这样更能创收的艺人成为一姐是理所当然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