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732 xx732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7,280 关注贴吧数: 3
沈晓海:有人说我哄抬片酬 沈晓海的手机一直无人接听。一小时后,他打回电话,才知“皇宫遭窃”。沈晓海主演的《一帘幽梦》刚在上海播毕,央视又继续播。他在剧中演咸丰皇帝。而这一次,他上海的家突然遭梁上君子光顾,损失不轻。记者打电话去时,他正与警察做笔录。 讲起曾经的个体户生涯,沈晓海似乎已淡忘失窃的遗憾。那段日子,对他是苦乐参半。早在上戏念书时,他的“个体户”潜质就已显山露水。那时,香港嘉禾的导演来上戏选演员,别的同学只两分钟便从导演房间出来,沈晓海却与导演谈了足足两个小时。结果一早猜到。他成了那部戏的男主角。上戏毕业之后,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自己为自己创造远大前程。“现在回头看,那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过程。自己选择性很低,人家请你才能谈条件,但当时不觉得艰难,反而高高兴兴的。说真的,当时年纪小,还挺骄傲的。接戏对我来说,爱成就成。” 那时的毛头小子果真潇洒,许鞍华为《半生缘》来上海选第二男主角,结果选中了沈晓海,但条件是必须剪去他的长发。他不答应,坚决不剪。那个原本属于他的角色便就此旁落给了黄磊。自己接戏时,他一年可以拍到两三部,虽然现在看那些剧有些幼稚,他的演技也生涩,但毕竟不靠人,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那个年纪梦想感最强烈,但我总觉梦有点远。我是心里藏着英雄主义的男孩子,希望演那样的角色,接到的却是另外的角色,心理落差很大,索性就去演舞台剧了。后来我又回来,还是自己接戏。”他跟导演谈剧本,跟制片谈片酬,怎知这中间竟惹上麻烦。上影厂一制片人向媒体告状,说他狮子开口要高价,报纸便白纸黑字刊登了出来。 “那部剧叫《半把剪刀》,我演大坏蛋,当时我提出每集五千元的酬劳,制片人说男主角才三千元一集,你演反派,凭什么要五千元。制片人说我没给他面子,我这人不喜欢讨价还价,感觉最重要。虽然年轻,但看问题很客观,所以也给自己找特客观的价钱。后来整个戏剪出来,卖得很好,制片觉得我这个价钱是给对了,甚至还多给我两集的钱。现在,过了那么多年,大家都明白了,他也不是小气。当时他压我钱是因为预算有限,我们都不是很计较的人,戏快拍完了,我们都没签合同。拍的过程中,他觉得我演的好,人也挺仗义。有一天,他请我去他家吃饭,说该签合同了。我没看就签了。他问我为何不看清合同就签,原来他已经加了我两集的钱。当时陈宝国也只不过一万元一集。”经此一役,沈晓海的成就感陡增,并被他视作个体生涯中乐的一面。 但更多时候,他还是感觉到江湖险恶。“虽然我与这个制片人后来成了好朋友,但事实上我吃过其他制片人的哑巴亏。他们利用你的热情玩花样。我没恨过谁,只是觉得江湖挺乱的。应该把规则整理好。正好一直有不少经理人公司找我,我在其中选了现在的这家。”他说的那些哑巴亏都是好友、师哥、同乡给的。与他发生工作关系后,先前的承诺就没有了。“我不会向他们追回我的钱,但心里真的很伤感很别扭,不是钱的事,是做人的观念的沦丧。人挺可怕的,我是有英雄情结的人,崇尚个人奋斗,但不崇尚不择手段,虽然我一直演反派。”结束了个体生涯后,他的戏约比以前更多,刚演完《开创盛世》的李世民,又赶赴横店拍《天地游侠》,他说不管是自己做,还是签经理人约,最重要是自己不要松懈。“经理人有他的好处,可以给自己更多时间投入创作,艺人其实不该去谈跟创作无关的事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