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主持正义 联大主持正义
168及其他线路上的S0D一路走好。
关注数: 20 粉丝数: 39 发帖数: 2,096 关注贴吧数: 21
涨姿势了,笑气居然是温室气体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无色有甜味气体,又称笑气,是一种氧化剂,化学式N2O,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于1799年由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1]。该气体早期被用于牙科手术的麻醉,现用在外科手术和牙科。“笑气”的名称是由于吸入它会感到欣快,并能致人发笑。一氧化二氮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浓硫酸,但不与水反应。它也可以用来作为火箭和赛车的氧化剂,以及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它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目录 [隐藏] 1 结构 2 历史 3 生成 4 应用 4.1 增加车辆速度 4.2 火箭氧化剂 4.3 用作麻醉剂 5 安全性 6 一氧化二氮与环境 7 一氧化二氮加速历史 8 参考文献 结构[编辑] 一氧化二氮的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其中一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相连,而第二个氮原子又与氧原子相连。它可以被认为是 和 的共振杂化体。 注意不要将一氧化二氮和其他的氮氧化物混淆,比如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将一氧化二氮与沸腾汽化的碱金属反应可以生成一系列的亚硝酸盐,在高温下,一氧化二氮也可以氧化有机物。 历史[编辑] 这种气体是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72年发现的。汉弗莱·戴维自己和他的朋友,包括诗人柯尔律治和罗伯特·骚塞在16世纪90年代试验了这种气体。他们发现一氧化二氮能使病人丧失痛觉,而且吸入后仍然可以保持意识,不会神志不清。不久后笑气就被当作麻醉剂使用,尤其在牙医师领域。因为通常牙医师无专职的麻醉师,而诊疗过程中常需要病患保持清醒,并能依命令做出口腔反应,故在此气体给牙医师带来极大的便利。 生成[编辑] 方法1:小心加热硝酸铵可以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 这个反应需要控制温度于170-240 °C之间。快速加热或加热温度过高时,硝酸铵可能会爆炸性分解为氮气、氧气和水,从而造成危险。硝酸铵为农业肥料的成分之一,会慢慢的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而释放到大气中。 方法2:用锌(或其他金属)和适当浓度的稀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盐、一氧化二氮和水。 太浓的硝酸会产生NO2气体或是NO气体,所以此反应需要控制硝酸的浓度。 应用[编辑] 增加车辆速度[编辑] 使用氮氧加速系统的改装车辆将一氧化二氮送入引擎,遇热分解成氮气和氧气,提高引擎燃烧率,增加速度。氧气有助燃作用,加快燃料燃烧。 火箭氧化剂[编辑] 一氧化二氮可以用作火箭氧化剂。这比其他氧化剂优势化处是因为它是无毒的,在室温下稳定,易于储存和相对安全地进行飞行。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很容易分解成呼吸的空气。 用作麻醉剂[编辑] 医生会让病人吸入一氧化二氮和氧气,以降低对疼痛的感觉,同时让病人在清醒状态。 安全性[编辑] 人可能因为在吸入笑气时氧气过少而引起突然的窒息。暴露于笑气中会短时间导致智力,视听能力,手的灵活度降低。长期接触可引起维生素B群缺乏症,肌肉麻痹等。 一氧化二氮的主要安全隐患在于,它是一种有分解性的麻醉剂,而且通常以加压液化的形式储存。在正常储存时,它是很稳定的,使用起来也很安全。但是如果错误地使用,它会很容易分解而且很有可能爆炸。液态的一氧化二氮是有机物的良好溶剂,不过用它制成溶液有可能会生成一些对外界刺激敏感的爆炸性物质。一部分火箭事故由于一氧化二氮被燃料污染而发生,少量的一氧化二氮和燃料的混合物发生爆炸,随即引起剩余一氧化二氮的爆炸性分解。 经常吸入一氧化二氮,被证明会产生神经毒性,损害脑部。 一氧化二氮与环境[编辑] 氮氧化物,当然也包括一氧化二氮,是一类温室气体。因此,氮氧化物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时(比如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对象。一氧化二氮本身是排在二氧化碳、甲烷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它所能造成的温室效应的效果大约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在自然条件下,一氧化二氮主要从土壤和海洋中排出。人类耕作、生产、使用氮肥、生产尼龙还有燃烧化石燃料和其他有机物的过程增加了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 一氧化二氮加速历史[编辑]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助燃剂,最初是用在帮助二战时德军飞机迅速逃离战场,现今用于改装汽车上,用于直线加速。 参考文献[编辑] ^ 陈炳圣. 《万物简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维基一页,任君评论 2013 BBC 各国民众对韩态度调查.[1] 国别正面反面中立正反面差 德国17%65%18%-48% 墨西哥24%45%31%-21% 希腊18%33%49%-15% 法国37%47%16%-10% 土耳其30%40%30%-10% 日本19%28%53%-9% 巴西30%38%32%-8% 埃及20%27%53%-7% 加拿大38%41%21%-3% 印度19%19%62%0% 英国41%40%19%1% 波兰31%29%40%2% 秘鲁31%25%44%6% 巴基斯坦29%21%50%8% 澳大利亚45%36%19%9% 美国47%37%16%10% 俄罗斯34%24%42%10% 肯尼亚34%21%45%13% 智利40%26%34%14% 尼日利亚48%32%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44%28%28%16% 西班牙43%21%36%21% 加纳55%15%30%35% 印尼58%17%25%41% 双边贸易 中国大陆与韩国于1983年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始间接贸易,1988年3月开始开展民间直接贸易,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代表处。1992年2月和7月,中韩民间贸易协定和民间投资保护协定分别生效。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以及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的协定,二国经济贸易迅猛发展。 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1078.4亿美元,中国大陆对韩国出口445.3亿美元,进口897.8亿美元(中国国家统计局)。韩国总出口中(韩方统计),各出口对象国和地区所占比重依次为中国大陆21.3%、美国13.3%、日本8.2%和香港5.8%;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比重接近于韩国对美、日两国出口比重之和(21.5%);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对韩国的出口(依韩方统计)规模从1992年的37.2亿美元增至485.6亿美元,增长了12倍;在韩国进口总额中,自中国大陆进口比重1992年的4.6%增至2006年的15.7%。2004年开始,中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韩国从中国大陆进口规模呈上升趋势,2004年开始中国大陆仅次于日本成为韩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06年韩国进口总额所占比重依次为日本16.8%、中国15.7%和美国10.9%。[9]。韩国对华贸易由1992年的10.7亿美元逆差,转化为2006年的209亿美元顺差,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收支顺差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