魭er伱
魭er伱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131
关注贴吧数: 2
【2012.5.4】签到帖 早晨在河边看到四个**围着一群游泳的人,一群过路客围着四个** 大早晨的赶时间,怎么连这么点好奇心都克制不了呢? 不就是溺水了一个人么? 已经有救援了,大家何必围着看呢? 救人是天性?
鬼谷学问 历来谈养生者,无不言老子、庄子,而很少有人提及鬼谷子。然而,鬼谷学派的养生学说无论系统性,还是实用性,都不在老、庄之下。 世传鬼谷子的四门学问之一就是出世学,即“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冲举可俟。”这些不过是一种传说,还不足为凭,真正能代表鬼谷子学派养生理论的,主要是《本经阴符七术》。《本经阴符七术》与《鬼谷子》其它部分的风格截然有别。历代学者多以为是后人的附会,也有人认为很可能是“鬼谷先生”向弟子们传授的另一本古《阴符》,而被后人附于《鬼谷子》之后,误以为是一体。不论哪一说法成立,都大体上可以认定,《本经阴符七术》应是一部有别于《鬼谷子》的独立内容。这部分内容与鬼谷子的学说长期共同流传,有广泛影响。以鬼谷子为祖师的纵横家们都是现实主义者。“时有可抵,则为之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世称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在“世无可抵”的安居之时,纵横家们便是山中宰相、世外高人。当此之时他们既是著书立说教徒授艺的理论家,又是服食引导修真养性的仙家。鬼谷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传说他尝入云梦山采药,颜如少童。他们选择的隐居之所都是人迹不逢、飞尘罕至的人间仙境。 鬼谷学派的养生理论本属于朴素的经验总结,但在后世的流传和附会中分别被引入了不同的境地,医家讲服食引导、仿生煅炼。仙家则讲冲举成仙、长生不死。所有这些不过是后人的发挥。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来看,鬼谷养生的主要观点是精神与物质并用,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鬼谷子》一书有《本经阴符七术》,其中有“盛神”、“实意”、“养志”之说,在《持枢》和托名鬼谷子的《阴符经注》中又有保身、守时等理论。此外《本经阴符七术》中还有:“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丸法猛兽”、“损兑法灵蓍”之说,这些质朴的说法,也可理解为类似五禽戏的仿生保健方法。鬼谷子养生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尊奉鬼谷养生说的门徒是中国仙家的一个重要流派。鬼谷子的养生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盛神――《本经阴符七术》认为:人身上有五气,即心、肝、脾、肺、肾。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认为“养神之所”在于道。道是神明之源。品德可养五气,心志自然可生术。术是心气所借助的手段,是魂魄的使者。九种器官、十二种住处都是气的出入口,是心的控制器,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从内部进行修炼就会明白道数。认为人生在世上,都是在自然之中。人所以能知道事物,就是九种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对哪些事物疑惑时就需要通过心术去掌握。心术勾通之后五气就得以滋养,可以使精气固住。宁静可以养气,养气可以宁静。假如能修炼到精神常住那就叫“从神而化”,对身体来说就是“得道成仙。”“得道成仙”就是跟自然相同,跟道数相合,坚守无为的原则,心怀自然,滋养五气。 养志――《本经阴符七术》认为:养志是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实现,需要养志以通达。心志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心神就会散漫;心神散漫,志气就会消沉;志气消沉,思想就不痛快。所以心气如能有所抑制,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过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思想就痛快。思想通了,气也就顺了,于是闷气也不会产生。为此,在内要以培养五气为主,对外要以谅解他人为主,这样就会心情舒畅,安分守己。要使用一个人,要先看他养气的工夫,以知道他的修养和欲望,然后再了解他的爱好和才干。如果心气得不到修养,心志就不会坚定;心志不坚定,情绪就不会愉快;思虑就不会通达,志意就不会踏实;志意不踏实,应对就不会周到;应对不周到,就会使心气空虚。那就等于丧失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就会陷入迷惘。养志的目的就是安定自己;心绪安定,意志就坚定;精力就不分散,就会常有灵感。
【《鬼谷子》捭阖第一】 原文 奥①若稽⑧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②。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③,筹策万类之终始,达④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⑤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⑥,乃可阖⑦,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⑨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⑩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①粤:发语词,无实意。 ②先:先导。 ③门户:关键之处。 ④达:通达。 ⑤朕:〔音zhen4〕征兆、行迹。 ⑥捭:〔音bai3〕分。 ⑦阖:〔音he2〕关。 ⑧稽:〔音ji1〕考。 ⑨牧:处理。 ⑩纳:收纳闭藏;
鬼谷子的基本资料 姓名:鬼谷子姓王名诩。 生卒:不祥 描述: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籍贯: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 鬼谷子-生平介绍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鬼谷子-个人影响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鬼谷子-人物评价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 鬼谷子-神话传说 鬼谷子出世 相传,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庆隆和龙女虽被东海龙王压死在云梦山中,化作一道山岭和龙泉,但阴魂不散,要借体繁衍,为后人造福。 两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庄王员外的夫人怀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风骤起,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人们都为这不正常的天象说长道短,蓦地从空中飞来一个火球,直飞到王夫人庆前,正反各转三圈,变作一条小花蛇,慢悠悠钻入王夫人的被窝,随之听得婴儿的呱呱哭泣。家人掀开被窝,王夫人生下一个满头红发,容貌丑陋的丫头。王员外十分沮丧,长叹一声,拂袖而去。王夫人见老爷如此烦恼,也暗暗抽泣。正在这时,小女婴突然坐起,拉着王夫人的手细声细语地说:“妈妈,别难过,我会变美丽的。”话音见落,这女婴就倒下咽了气,又捋脖子,口中不住喊叫:“儿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长的丑。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哭干了,嗓子喊哑了,整整折腾了一个夜晚。黎明时分,只听女婴哇的一声苏醒过来。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满头黑发,唇红齿白,十分可爱。王夫人忙让丫环请来老爷。王员外一见大吃一惊,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坠,火球助催,紫气东来,丑女变美,是大福大贵之兆,王家的好气数。想着想着,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说:“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儿必有大福大贵,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点头称是。 鬼谷子岁月流逝,转眼十八个冬春过去,霞瑞姑娘身居闺房,学习针线,攻读诗文。她越长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两个酒窝之间夹着一个小樱桃小嘴,令人喜爱。但她性格倔强,不拘于旧的礼节,善于言谈,又讲直理,对于父母的话也不是百依百顺。日渐压恶闺中生活,常常在丫环小云陪伴下到花园嬉戏。有时还背着父母到田间去问农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断流,水井干枯,大地龟裂,五谷不收。王员外家一块三顷地的谷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长势却十分喜人,谷杆如芦苇,叶子赛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灿灿,微风吹拂,点头摇曳,而且还散发出喷喷香味。霞瑞姑娘听说自家地里长了这棵奇谷,就让家奴收来,放到绣楼,顿时闺房之内香气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对丫环说:“如此好的谷子,要好好保存起来,来年多种一些。”丫环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着变成了一颗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浓郁。姑娘接过珠子,正想闻一下,这珠子一下钻进口中,欲吐出,又溜进喉咙。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顿觉腹内舒畅,筋骨苏软,浑身乏困,一头倒下就睡着了。 一个月之后,姑娘不思饭食,身体渐渐消瘦。主仆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环告诉了夫人,王夫人见女儿如此消瘦,心疼万分,问明情由,忙着请名医调理。连吃两个月草药,仍不见效,却见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王员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轰顶,把夫人叫到客厅,怒气冲天地说:“你养的好女儿,竟如此伤风败俗,我乃赫赫大户,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脸:“老爷息怒,家丑不可外扬,你要想个两全之策才是呀!”两人如此这般商量半天,决定把女儿连夜赶出家门,免得事后别人说三道四。
这个吧还没有主持人呀 我来暂代一段时间好了
万恶的验证码,哥终于拜托你了。
给你,也给我自己 醚语:这是我玩游戏的时候,有个玩家叫蓝拂,也算是我的好友吧,她经历一事之后要走,写了一篇唯美的文章,为了表示友谊,我也附和了这一篇。希望你我都从中得益! 一个游戏一段人生路,走过和没走过感觉是不一样的。 你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游戏的,你为了你的朋友,一群在意你的朋友。 虽然你很累,你也一样很无辜,可是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免除这无谓的牵连呢? 我真正的道歉,但是道歉换不来“没发生” 我这几天也被挂在火上烤,几度疯狂的要逃离,不在乎什么言论的逃离。 可是逃避没有给我任何松心的感觉。 我们在舞台上演出的是自己,是真实的自己不是给别人看序幕、中场、落幕。 当我们拉开序幕演绎的是多彩,当我们中场时刻演绎的是幸福,当我们选择落幕的时候没有遗憾。 舞台上你不曾失败,因为你没有胜利,胜利和失败都是一时的。 我们都说要随缘,何不让我们随着舞台的音乐在游戏里和每个关注你,需要你的朋友共舞到终场呢? 这里有无数的朋友,你的朋友,伸出手向你邀舞,面对这么多人的热情和关注,你没有遗憾吗?你不觉得自己离开是伤害他们吗? 我选择了在风口浪尖上留下,笑骂由他,听之任之。我们的舞台属于自己,属于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属于每一个向你邀舞的人。 再好的红酒扼杀不了寂寞的思绪,香烟再浓遮挡不住纷乱。我们不需要麻醉自己。 一种快乐不叫无奈,一种痛苦也不叫无奈的。 如把今生忘掉一样,多么不愿意醒来的太早,再也梦不到天荒地老,等我把忧伤,偷偷藏好。 无关爱情、无关游戏,走一条属于我们的游戏路。属于自己的,回到游戏来,伸出手去回应大家。 漫步陪着这萨克斯的浪漫,走一条只属于你的游戏路。
学学,都来学学 在释迦牟尼轶事中有这样一个"无财七施"的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一个不可不看的故事 在释迦牟尼轶事中有这样一个"无财七施"的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 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 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 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吧里有几个做到的?
新人来拜拜 拜拜各位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新朋友
【转】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济公圣训 一生都是命安排 , 求什么 ? 荣华富贵眼前花 , 做什么 ? 今日不知明日事 , 愁什么 ? 他家富贵前生定 , 妒什么 ? 不礼爹娘礼世尊 , 敬什么 ? 前世不修今受苦 , 怨什么 ? 兄弟姊妹皆同气 , 争什么 ? 赌博之人无下梢 , 耍什么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忧什么 ? 治家勤俭胜求人 , 奢什么 ? 岂可人无得运时 , 急什么 ? 冤冤相报几时休 , 结什么 ? 人生难逢开口笑 , 苦什么 ? 世事如同棋一局 , 算什么 ? 补破遮寒暖即休 , 摆什么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巧什么 ? 才过三寸成何物 , 馋什么 ? 虚言折尽平生福 , 谎什么 ? 死后一丈带不去 , 悭什么 ? 是非到底见分明 , 辩什么 ? 前人田地后人收 , 占什么 ? 谁能保得常无事 , 论什么 ? 得便宜处失便宜 , 贪什么 ? 穴在人心不在山 , 谋什么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欺什么 ? 一旦无常万事休 , 忙什么 ?
做人必读《百孝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儿照样还 圣人尽孝著青史 贤人尽孝积福田 生意兴隆就在孝 没有孝心业难办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孝字当头全家乐 孝字治国万民安 若问如何把亲孝 孝亲常问寒和暖 五谷丰登皆因孝 孝字就是太平年 不尽孝道亲生气 尽孝亲人无怨言 行孝不在穷和富 量力尽孝孝不难 可怜世人不知孝 不知孝能感动天 富孝荣华来供养 贫孝饮水亦承欢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对孝子另眼看 兄弟和睦就为孝 行孝别说亲心偏 孝子虽贫终能好 不孝虽富不平安 孝遇难处见真孝 孝心不容一时耽 诸事不顺因不孝 回心转孝金不换 快行孝来赶紧孝 亲由我孝寿为天 孝道终归为天理 孝顺不分男和女 生前尽孝亲心悦 死后再孝子孙寒 夫妻皆孝其双亲 孝顺父母如敬天 戒淫戒赌都是孝 时刻行孝亲心宽 孝男尽孝无灾难 孝妇尽孝无抱怨 戒杀放生都是孝 父母延寿孝君先 翁婆身上能尽孝 美名流芳其孝贤 济贫施舍都是孝 能得福报孝非凡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为先 真心行孝是真孝 处事都在孝里边 孝在街坊人敬仰 孝在家中家合欢 不孝不善为祸水 福海行舟小为帆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孝子行孝吉神护 不孝做事恶捣乱 万事唯有孝字大 孝字确是百行源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难周全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做得世间千般孝 消灾免难百孝先 ---------最后两句修改了一下,孝顺不是念经。
问个问题,期待回答 三位大吧,怎么就只有最后一位出现过。 其他两位那里去了?
新人拜吧 我是新人,求罩,求各种金钟罩
论输赢 防守反击是最好的进攻。 如同太极拳一般,因为不先出招,对方就无法依招破招。 所谓不立不破,不破不立。 你不动,对方就无法根据你的动作来施展动作压制你。 就算你在施展了压制对方的动作后,依然可能被人压制。 因为你破的同时就会立,因为你立了就会破, 攻防其实不是同时存在的, 攻防是切换,是瞬间的切换。 没有观点,就不会被反对。 没有反对,就不回有明确的观点表达。 两者一快一慢,一慢一快,来来回回的瞬间切著这攻防。 攻防兼备是在攻的时候可以立刻变为守。 守的时候也可以立刻变为攻击。 上面说了这麼多废话,要表明什麽问题呢? 如同我们与人斗, 你让一次,表示大度,让两次,表示有能力 让三次就是彻底瞧不起人了。 可是让与攻、生与死、对与错只有一线之差。 比如战争, 我们出於某种情况让人一下, 可能让的这一下就让你全军覆没了。 有些人我们也不能让,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小、他们没知识就让他。 让是一种风度,不让才是真正的大慈悲。 为什麽? 你让他,他觉得自己做的对,或者乾脆就是自己高人一等,自己胜利了。 不让为什麽事慈悲? 我们不让他,让他知道自己是错的,至少自己输了,丢了脸, 早晚他会反思。 胜败、对错都在於自己的选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