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RenHui RockyRenHui
关注数: 1 粉丝数: 37 发帖数: 1,933 关注贴吧数: 8
#城市GDP#深中通道开通在即,珠江口西岸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节选) 过去7年,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还有几天,深中通道就要开通,跨越珠海和江门的黄茅海大桥也在近日成功实现合龙。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组成跨海跨江通道群。 这波“泼天”资源,珠西都市圈准备怎么承接?这几年,珠中江三城都有不少大动作,关于对接深圳,关于发挥优势,关于补足短板。 ▶画圈 划定三个“小特区”等风来 为了迎接深中通道,珠中江不约而同地划出了深圳合作区,参考“飞地”“卫星城”的运作模式,在产业空间、政策条件上给予倾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座城市的发展重心。 站在中山市马鞍岛远眺,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穿行24公里,通向深圳前海。 近水楼台,中山选择向东发展,翠亨新区是“桥头堡”。 2019年,中山提出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过去两年,翠亨新区新落地项目超七成来自深圳。2023年,深中经济合作区成立,中山与深圳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合招商机制。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建设、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在这里“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封顶”。 地理位置更靠南的珠海,选择向东北发展,唐家湾高新区既能对接深中通道,也为日后深珠通道做了准备。 排名全国高新区17名的唐家湾高新区主抓建设未来科技城,一体规划建设18.7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中心区,全面与深圳优质资源创新对接、产业链接、空间衔接。仅在今年1月,唐家湾高新区就落地了27个产值超百亿的重点项目,初步形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此后作为深珠通道的起止点,唐家湾高新区特意规划了“深珠合作示范区”,通过建设5.0产业新空间、规划深珠通道、给予深圳企业优惠政策等,加强双城产业链接。 与深中通道相隔相对较远的江门,选择“另辟蹊径”,在靠海区域画了一个圈,向海发展。 ▶竞合 珠江口西岸,曾经是全省工业发展的明日之星,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然而时过境迁,东岸借助香港的资源和深圳的大步改革,在短短40年内创造了奇迹。 基于城市与深中通道的距离,以及各自的资源禀赋与发展规划,珠中江再过去几年,逐渐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新角色。 中山,深中通道最直接的获利者,想同城化。 这种跨城衔接,表现在方方面面。在产业上,去年6月,深圳、中山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两市交通运输部门签订了《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在软联通上,400个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跨城通办”。 种种行动,得到了深圳的积极回应。 在2022年,深圳市和中山市政府就签署了《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在今年5月最后一天,深圳“一把手”带队赴中山市学习考察,强调抢抓深中通道开通重大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谋划推进两地高水平全方位务实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就像十多年前首提广佛同城,如今深中同城,已经成为珠江口两岸双向奔赴的共识。 珠海想把深圳的基础研究成果,放到自己这里落地转化。 这个设想初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今年珠海高新区土地招商大会在深圳举行,深珠两地企业家和投资者共同签约10个重点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元。 地大,是江门在三兄弟中的突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到了大湾区的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六城面积总和,且开发强度不足12%。这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两年对外招商时,江门主推的深江合作模式就是“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在深圳项目的加持下,去年江门招商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进化 挤进“大深圳经济圈”,成为下一个“东莞”! 根据“大桥经济”过往威力,在全世界案例很多。远如旧金山湾金门大桥、纽约湾曼哈顿大桥、东京湾京门大桥,近如上海浦东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在过去10年,南通依托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融入了上海大都市圈,GDP在2013—2021年年均增长达到8.4%,入列万亿之城。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不直达的珠海和江门依然非常用力地推进深珠通道、深江铁路项目。毕竟,直连加公铁联运能发挥的作用,能量更大。 珠中江三兄弟里,谁能在深中通道上获得更多资源,抢先迈入GDP5000亿元的行列? 三城各有所长,也都在克服短板。 中山的隐忧在于产业承接空间受限。 江门的短板在于,不与任何一个大湾区核心城市接壤,也不在“黄金内湾”里。 珠海与深圳的产业、商业和居住梯度差,是三城中最小,产业转移的成本不占优势。 不少人担心,深中通道通车后,西岸三兄弟将不得不面临来自对岸的虹吸效应。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部分人才资源东流的同时,也会有更多来自东岸的人才和资源流入。这种资源双向自由流动,交由市场来进行配置,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城市GDP#在深圳的小公司 为了避开元旦期间最为繁忙的阶段,我们公司的财务年度定义为2月1日到第二年的1月31日。 昨天,一月十七日,距离这个财年的结束还有半个月,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搞的这个公司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 说不上什么成就,不到五千万产值,利润不到一千万的小小电子控制器公司,在深圳算是沧海一粟。 扪心自问,我很努力了吗?很遗憾答案是没有天气不好就不上班,周五塞车严重就不上班,周六当然也从来不去。。。虽说是也在家网上办公,但我不够勤勉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我们公司所处行业是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所以我想,我们能撑下来,能赚到钱,那些赚不到钱的公司难道比我还懒,还不用心? 当然我们也不是血汗工厂,靠压榨员工挣钱。 产线员工的基本工资三千,加班费另算,还有年终奖金和过节费以及伙食补贴,春节路费报销。办公室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七个半小时,大小周,周六是五个小时工作时间。 疫情期间,利润几乎为零,工资奖金一分没少发,宁可股东不分红,再苦我没有苦员工。 我喜欢深圳的气候,温和舒适。喜欢深圳的氛围,很多人即使年纪大了也还是不断进取,寻求突破。 喜欢深圳很多方面,所以我是北方人,也把自己当成深圳人。 我知道,我们一个小公司不能代表深圳,深圳也不能代表全国,但是至少能反映出一些现实。今天写这么多,是想让大家对国家有信心,对未来有期望。 最后,我不希望本帖成为引战贴地域黑贴,所有不友好的回复均会被我删掉。(如果我有空的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