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瞳 血与瞳
关注数: 4 粉丝数: 8 发帖数: 1,702 关注贴吧数: 3
搬运,历史上的抗日援朝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地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最终建立所谓“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的军事侵略计划。狂妄的丰臣秀吉甚至宣称“让自己的义子当中国的关白”(关白,日本官职)。公元1592年4月13日凌晨,侵朝日军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壬辰倭乱爆发!   当时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整个朝鲜武备松弛, 李如松在朝鲜指挥明军与日军作战“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丰臣秀吉出动9军共15万(也有人认为是20万)大军攻击朝鲜,这9军的9名统帅都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果然,日军挟内战一统日本之余威,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主战派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却认为朝鲜人过于软弱,一触即溃,只会向明朝求援,建议仅让朝鲜国王及随从百余人过鸭绿江避难,而不出兵。主战派的意见最终被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接受,决定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第三征为万历二十八年的平定播州之战)
关于斯巴达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那我做一回搬运工吧。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至于因电影而大名鼎鼎的温泉关是这样的: 希腊中部东海岸卡利兹罗蒙(Kallidhromon)山和马利亚科斯(Maliakos)湾之间的狭窄通道。古时山崖临海,因泥沙淤积,形成宽1哩以上的海岸地带。地名源自当地的热硫泉。由此可见三百勇士并不像电影上那样而是据险而守。 斯巴达的衰弱开始于与底比斯的战争,而后又被马其顿击败,最后才亡于罗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