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点事001 就是这点事001
一切尽在不言中,请看头像···
关注数: 8 粉丝数: 37 发帖数: 1,095 关注贴吧数: 25
大家看看,戊二醛,对不对 (内容是转载的) 最近在论坛里一直注意到有水草爱好者询问戊二醛的事宜,我把一些平时收集的资料、注意事项、个人使用经验等总结了一下。难免会有些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本文为本人原创,文中参考和使用了很多前辈及大侠的理论和经验,再此先谢过)。(先发在了CN上了,这也发发吧) 一、戊二醛的安全 水草爱好者买到的戊二醛一般都来自于医疗器械类销售部门,一般都是2%的浓度,包装瓶上都会有很吓人的说明,强调如果吸入或喷溅到皮肤后应立即就医,使用时也应该穿戴防护眼镜、手套。使人望而却步。但我从陶氏化学公司的戊二醛安全储运指南上找到了比较权威的说明,摘录如下: (1)在使用戊二醛基溶液时,应避免接触液体和吸入蒸汽。低浓度的戊二醛,如2% 到4%浓度,可能会导致轻微局部刺激性过敏,可伴随局部骚痒及可能的轻微局部红肿。 浓度低于0.1%的戊二醛经研究表明不会产生过敏性皮肤反应,通常我们加入鱼缸后的浓度是远低于0.1%的,所以不必为接触到加了戊二醛的鱼缸水体而感到恐慌,只要用流水冲洗就可。 (2)浓度为 2% 或更高浓度的戊二醛溶液可对眼睛产生严重的、不可治愈的伤害。浓度为 1%的戊二醛水溶液一旦喷溅到眼睛上可对眼睛产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刺激伤害,受害者会产生不适、疼痛、过多眨眼和过多流泪等症状,还会伴随眼结膜严重过度红肿和肿胀。与这种溶液的接触可导致轻微至严重程度的角膜损伤,如果不能及时适当救治会持续存在。 有研究表明,可导致轻微角膜损伤和结膜刺激性红肿的最低浓度为0.25% 戊二醛,无害浓度为0.1% 。所以一定不能让戊二醛接触眼睛。把买来的戊二醛立即用水稀释至低浓度后存储使用不失为一个保证安全的好办法。 二、水草缸中使用 水草爱好者使用戊二醛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提供水草缸的碳源,二是作为除藻剂用。 (1)作为碳源,戊二醛可以提供与CO2同样的效用,即和CO2一样作为水草的碳源。但单独使用CO2比单独使用戊二醛可产生数量上更多的水草需要的生长碳源,当你的缸的水体大于80L可能就很难仅依靠戊二醛来保证水草茂盛生长所需碳源。但二者同时使用可提供很多额外的好处,比如提高铁肥的吸收。戊二醛的优点之一就是不必支付钢瓶设备费,也没有复杂的阀门、软管、调节阀等。而其戊二醛(C5H8O2)在缸内经过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会生成CO2+H2O 反应公式:C5H8O2 + 6O2 = 5CO2 + 4H2O 。所以在使用戊二醛的水草缸里因尽量保持高溶氧。 按Flourish Excel(主要成分就是戊二醛)建议的使用方法,首次使用或大量换水(>40%)后使用时,每40L水加入一瓶帽(5mL),之后每日或隔日按200L水加5mL比例使用。对于茂盛的水族箱,用量可缓慢增大。但据很多使用者反应,加大一倍的使用量也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因为Flourish Excel的浓度是2.5%,而一般我们买到的是2%的,而且一般厂家的说明都是按偏安全的剂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开缸硝化系统不完善的缸是不建议使用的,同时如果过量加入戊二醛会造成硝化系统的崩溃。 在我的50cm×35cm×35cm的缸里,仅用戊二醛作为碳源也让牛毛草转水并开始走茎(到写这篇帖子时),而据传统的说法,牛毛是需要高CO2的。当然现在我的牛毛草仍未成景,可能处于仅活了的程度,并不足以说明可以不需要上CO2养好牛毛。同时,CN上和南美上均有草友试验成功仅添加戊二醛来养好矮珍珠、挖耳的例子(不过据说挖耳本来就可以不补充碳源养好它,但没有看到过实例,希望有高手试验)。 (2)作为除藻剂,经很多水草爱好者把戊二醛当碳源使用后发现它有杀除黑毛藻的功效(黑毛算是草缸里最难缠的藻类了,已经长了黑毛的缸几乎很难用生物去除),这算是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既能除藻又能补充碳源。 如果仅用于除藻剂用,每50L水体的可以添加2%戊二醛最多10ml(有小虾小鱼的安全用量,算是大剂量了),建议先用5ml/50L,但一个小时内建议停止CO2供给,并充氧,当然如果你的草缸里水草密集并大量冒氧气泡泡,可考虑不停CO2也不供氧。 戊二醛可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后,再抽入部分缸水稀释均匀后缓缓注入水草缸中。但有些草友发现这样效果并不好,不能很快的看到效果。确实,黑毛藻在草缸中非常的难缠。当一些质地比较厚实的水草叶子上有黑毛时,可直接用注射器吸取戊二醛对准黑毛喷射,但我还是建议不要直接用2%的浓度直接喷射,可稀释至1%左右直接喷射黑毛。千万不要直接喷射诸如莫斯、鹿角苔一类的娇柔水草叶,这样做会让你的宝贝水草快速变黄枯死。也许部分莫斯品种可以耐受这种做法,但建议先低浓度喷射后观察再加大浓度喷射。据我自己试验,确实用太低浓度(1%以下)的戊二醛喷射杀灭黑毛藻需要多次反复进行,需要比较好的耐心,这样虽然很安全,但这也容易让心急的年轻草友失去信心。 我在一个阴性草为主的缸里成功用戊二醛杀灭黑毛藻,使用的是直接对准叶片黑毛的方法,效果很好,仅连续喷射四次(每天一次)就让黑毛经历由黑毛变红毛后变白毛的过程。当然也出现了部分鹿角铁叶片发黑后枯死的现象,但发黑的叶片上仍曝出新的叶片。 就写到这,有错误欢迎指正。 2# jxfzdjf 只看他 2008-5-30 17:50:28 再附上一篇台湾高手关于戊二醛的文章 这篇台湾高手关于戊二醛的文章我曾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转过,没有具体查是哪个大侠写的,但是是繁体的,为了大家看得舒服些,我把他重新打成了简体版的,供大家参考。 戊二醛(glutaraldehyde)之探讨:戊二醛为何能提供水草碳元素并且杀藻? 我们之前提过,戊二醛是少数几个只含有碳(C)氢(H)氧(O)三种元素的杀菌剂,由于这种简单的化学组成,在未达杀菌浓度之下,戊二醛在有氧的环境下会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CO2)。 根据针对河流底床的研究,戊二醛(Glutaraldehyde)在有氧的环境下的半衰期约为 11 小时,并且在 24 小时内能够完全分解。如果在厌氧的环境下,戊二醛的半衰期只有约 8 个小时,但在厌氧下完全分解却需要约三天的时间。 可是我们要特别注意了,戊二醛(C5H8O2)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是需要消耗氧气(O2)的: C5H8O2 + 6O2 = 5CO2 + 4H2O 根据来自实验室的研究,活化戊二醛的理论氧气需求(ThOD)为 1.92 ppm,而实际的化学氧气需求(COD)为 1.88 ppm。所以我们在使用戊二醛时也要小心水族缸缺氧发生的可能性。 不过戊二醛本身对于水族生物的毒性其实不高,但是这因种类而易。。针对三种澹水与海水生物戊二醛的「急性中毒」的研究,戊二醛的无可观察作用浓度(NOECs)为 0.029-2.5 ppm(藻类)至9-24 ppm(大剑蚤)之间。而针对「慢性中毒」的浓度而言,则介于 0.31 ppm(藻类)至 4.25 ppm(大剑蚤)之间。这样的结果显示,戊二醛的毒性并不会因重复暴露而增加。 至于戊二醛对于一些水生生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从 3 ppm 到 56 ppm 的研究报告都有,不过这些浓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正常使用浓度。 根据针对绿藻的研究,当戊二醛的浓度达到 1 ppm 时,绿藻的成长就受到了显着的抑制。 不过水草爱好者比较在意的还是戊二醛如何提供水草碳元素。如果根据美国 Seachem 针对 Excel 的说法,Excel 在进入水草细胞内以后,能够以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方式直接被水草利用。但 Tom Barr 的看法就比较保留了,他认为 Excel 在进入水草细胞内以后,还是回被分解成 CO2 才被水草利用的,他并且打算以碳十四(C14)来追踪研究这一机制,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至于戊二醛是如何杀藻的,如果根据 Tom Barr 的说法,这主要和戊二醛抑制了碳酸酐(Carbonic Anhydrase)造成的。对于结构比较简单且不具气孔的水草与藻类而言,二氧化碳经过表皮层扩散进入细胞中必须透过碳酸酐的作用,如果碳酸酐受到了抑制,藻类与水草便无法利用 CO2,因此造成了死亡。 举例来说,墨斯含有气孔,因此不会受到戊二醛的影响;鹿角苔不含气孔,就会受到戊二醛的毒害了。 如果我们由 Tom Barr 所提出的碳酸酐受抑制的角度来思考,我个人觉得戊二醛的活化剂添加或许能加强杀藻的功能。因为活化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HCO3),我们在水族缸中使用了小苏打,一方面提供了 HCO3,另一方面升高了 pH 值,这都会使水中的游离 CO2 大幅减少,水草或藻类被迫必须使用 HCO3 作为无机碳元素的来源,而水草或藻类要利用 HCO3 时,碳酸酐的角色就更重要了,可是此时碳酸酐却受到了抑制...,但如此一来,很可能原本没事的水草和藻类也会连带受遭殃。< 但上述终究只是个人的假设,必须有客观的研究来证实才是。 但如果我们使用戊二醛的目的是在提供碳元素,那麽 cidex 所附赠的活化剂就可以免了,因为水草终究偏好 CO2 而不是 HCO3。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