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之船 潜川
浮世若梦·潜川如斯
关注数: 626 粉丝数: 9,545 发帖数: 3,575 关注贴吧数: 39
喜讯!无双将再出“诡策狂谋·贾诩”!自此超级大拿达13人。 前面说过,三国志侵略版中,武将分为: C级:金色层次(1-5星) B级:红色层次(6-10星) A级:橙色层次(11-13星) 在橙色层次中,里面隐藏着12位绝世高手,顶级的传奇人物。或因时空错乱而来,或因策划大小便失禁而来,总之你必须承认他们的存在。仅限在特定活动中出现,一句话,就是在特殊活动中买买买,充分验证了“充钱才能变强”的“钞能力”! 他们分别是“无双将”(①“天水·洛神”、②“天火焚城·周瑜”、③“狂雷·张辽”、④“魔君·孙权”、⑤“尸解毒仙·华佗”、⑥“摩诃天劫.赵云”)六位;“破界SP”(①“帝姬·曹婴”、②“盖世·李元霸”、③“剑圣·盖聂”)三位;“天命SP”(①“白焰·蔡文姬”、②“烛龙泣血·关羽”、③“蛟龙海鬼·甘宁”)三位。这12位,构成了流传世间的传说。不用担心认不出他们,他们很过分的直接在造型上就表明“無双”、“天命”、“破界”,还自带一个绑定buff,看见此人出现了,要么就有多远跑多远,要么就放下手机去上洗手间,以免看见自己被死K的惨状。 如今,系统再推出一位“无双将”,是“诡谋狂策·贾诩”,又将打破新的平衡,尤其是满级后的技能“肃身入世”,居然是逆天的死后100%满血复活,确实是占尽优势呀!
2024[001-1]《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第一天课程:辨声律(1) 忽然发现标题打错了,再发一遍。 前言:概括一下。——何谓格律诗词?满足平仄(声律)、对仗、押韵(韵律)、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七大要素的诗词,则称为格律诗词。   其中,定句、定言、节奏相当简单,100字就能说清楚,而平仄(声律)、对仗、押韵与章法是格律诗词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又以平仄(声律)为入门的拦路虎,只要攻克平仄(声律)关,其余问题,基本迎刃而解。   声律其实是学习格律诗词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功夫,因为在所有的古典诗词中,除了格律诗词、曲之外,基本上对声律是不甚要求的,因此,声律就成了格律诗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声律的核心就是“讲究平仄”,因此,我们通常用平仄来替代了声律的称呼。   ——(题外话,潜川重新整理课程的时候,一度想把押韵也就是韵律放在第一天的课程讲解,结果一讲到韵也分平仄的时候,那还得要介绍平仄的来源,在解释A概念的时候又窜进来一个B概念,难免让人更加迷糊,最后还是重组课程,仍然把声律安排在第一课)   讲究平仄。这是初学者最头疼的坎,但是头疼的并非是水平问题所限制,而是自己的地方语言发音的惯势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以及古今的发音的区别。因此,潜川认为,只要初学者上过小学一年级,应该都能过得了这道坎。何以见得,且听潜川一一道来:   1.发音的问题是由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导致的,南方人发音多不准,北方人多变调,都有自己的死穴。但其实这点在小学老师的年代就已经解决了,因为她们已经开始教你正确地发音,如果这个年代你还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本新华字典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疑难;——什么,你说你的汉语拼音还没过关,那就令潜川汗了:),那还是要跟七岁的小朋友补一补了   2.古今发音的区别,对学写诗没有影响,要到开始欣赏古人的作品时才用上,所以我们先撇开不用理会它。                   第一节 何谓平仄? 小学里面都学过拼音,拼音念下来都有四声,各位学友应该不会陌生吧(陌生的可以请重新读一次小学一年级)。   譬如aoe中a的四声读法:       ā    á    ǎ    à 俗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书称: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  └——┬——┘ 诗称:    平声      仄声 简单地理解,念第一声(又称为阴平)和第二声(又称为阳平)的汉字,统称为平声字;       念第三声(又称为上声)和第四声(又称为去声)的汉字,统称为仄声字。       至于仄声字里面还有一类称之为入声字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欣赏古诗和写古诗时虽然要用到,但我们现在是入门,没必要掌握那么多,先让它见鬼去吧   因此,熟悉平仄,其实就是发音的四声归纳,小学老师会用“妈、麻、马、骂”这四个字来进行区分,如果还没感觉到四个字的音调区别,可以跑到大街上对着来往的行人,把音调拉长了大声朗诵这四个字:“妈~~,麻~~,马~~,骂~~”,直到被人扔砖块扔到头上起包为止。   学习平仄的主要障碍就是:一、汉语拼音不过关;二、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三、记忆力不好。潜川是南方人,口音照样不过关,克服这个障碍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查字典!。   最后总结一下。鉴于很多学员缺乏归纳和仔细阅读的耐心,潜川根据自己的一些心得,编了些打油诗在后面,作为总结,如果看了上面的还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仔细朗诵以下打油诗,相信会有帮助的:         学诗词,很简单,         想入门,找潜川。         进学堂,跨门槛,         初学者,用七天。         诗词格律有七点,         平仄和韵占半边。         平仄小学已普及,         不懂就要再复习。         妈麻马骂四声调,         反复朗诵别着急。         妈是一声麻二声,         马是三声骂四声。         四声还有书面名,         仔细辨别要分清。         一声也可叫阴平,         二声自然叫阳平。         三声还可叫上声,         四声也可叫去声。         第一二声称平声,         第三四声称仄声。         平仄一点不深奥,         翻翻字典就学成。
2024(000)《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课前课:何谓格律诗词? [旁白]:为什么课程编号是000,因为这不是正常的课,是课前了解,属于那种“爱学就学、不学拉到”的课程,可有可无的,不过了解一下,对写诗还是有帮助的,因为我后面会讲到“功夫在诗外”,诗歌上的功夫,是一点一滴全面积累滴。    其实这堂课要放到第四课才能详细讲解,考虑到有些学员对格律诗词至今还是蒙查查的,就把它的内容概要简写到这里,也算是入门者的一次预习,起码对格律诗词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关于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有很多种,也很复杂,还存有争论。但我们这里是学堂,不介入到这么复杂的学术当中去,我们用我们的分法就很简单,凡是符合格律诗词的为一派,就称之为格律诗词(也有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的),反之则称为古体诗。这不是潜川首创,而是在分类中找到最易理解的分法,简单吧! 二、关于诗歌的源起    1.二言古谣:最原始的诗歌,来自于上古(一般指公元四世纪以前),前面提到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为此。    2.四言《诗经》:以《诗经》为代表,初次采用了赋、比、兴三大手法,并作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奉为儒教经典,使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3.骚体楚辞:楚辞是楚国一代的歌谣,诗经中虽有记载,但还是屈原老先生将它发扬光大,代表作当然就是《离骚》,害得我们写诗的人从此就有了个“骚客”、“骚人”之名,可惜现在的“骚”的含义和古代不一样了。你如果说我是个“骚客”,我还怪难为情的。    4.五言诗及杂言古体诗(乐府):汉代在楚辞基础上形成了赋以后,也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为主,兼有杂言,其中一类是由当时的乐府机构收集采编的乐府民歌(歌诗、声诗),一类是文人作品(徒诗),但都不讲究声律的,一律都归为古体诗。    5.七言古体诗:七言古体尽管在楚辞中就有出现,但发展缓慢,汉朝、南北朝均有出现,但并未成为主流,而常以句句都押韵的“柏梁体”为代表。七言古体直到唐朝才蓬勃发展,一支仍保留古体,专走长篇、换韵、掺杂律句的风格;一支律化,成为格律诗词的主要形式。    6.前格律诗“永明体”:南北朝开始对诗歌的平仄开始讲究,一般认为最早研究声调并在实践中运用的是沈约(浙江人)等人,提出了“四声学说”(开始注意声调的变化)、“八病学说”(写诗必须避免的八种毛病),并运用到具体写作当中去,开创了“永明体”,但由于整体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仍然属于古体诗,或称之为“前格律诗”。    7.格律诗:从永明体到格律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实践和不断补充的过程,到初唐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可以操作的规范,因此格律诗自唐代起,得到了巨大的飞跃。所以说,判断格律诗有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基本上唐代以前是没有格律诗的。如果有,那就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凑巧的。    8.词:词就是古代的歌词,前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而是为音乐所配的文字,最初产生于唐,盛兴于宋,这是被那些写格律诗的诗人拿着入律的诗句到处乱套的结果,套在汉赋上,就产生了律赋;套在歌词上,就产生了律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词”,宋词=被律化了的歌词。歌词律化以后,就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与诗歌等同的新型的格律诗,由于它特定的格式,与格律诗并为一个形态,统称为格律诗词。    9.散曲:曲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格式更加灵活,风格更加通俗明了,尤其是许多曲目可以大量使用衬字,从这个角度上看其实已经背叛了宋词,形成独有的风格,一种律化或半律化的唱词,在元代尤为盛行,故称为“元曲”。元曲=掺了水的宋词。    10.新诗或自由体白话诗:这是在“五四”时期新兴的诗歌形式,除了押韵之外,已经不讲究任何体裁,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所谓的朦胧诗也好,后现代主义诗也好,都可以归纳为新诗一类,甚至连韵都可以不押了。个人认为,新诗=古体诗+格律诗集体在耍酒疯,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并不代表潜川不重视新诗,新诗中也有极品,譬如“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公民一样生活”或“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已经飞过”。   总结:写诗其实根本上就是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的体现,采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合适的感情,就已经达到目的,而不在于一定要固定选用某种体裁。任何艺术形式的成就,都不是取决于艺术形式的本身的,而取决于这其中的杰出人物和思想。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其壮烈和慷慨,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又何其的经典和深邃,二者给人带来的感觉无法替代和互换!   因此,只要具有了好的思想感情,又有艺术才华,写任何题材的文学都是好作品;反之,又没有好的思想感情,也没有什么艺术才华,写任何题材的文学都不是好作品!学习格律诗词,只是掌握了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厚此薄彼,非此不行,那就会走上歧路,误人子弟了。 三、何谓格律诗词?   从上以前了解格律诗词的缘起,那么我们终于可以来了解什么才是格律诗词了?   1、格律诗词的形式:   分开诗词讲:格律诗只有两种形式格式,一为绝句(四句),固定为四句,其中五言的称五绝,七言的称七绝;二为律诗,固定为八句,其中五言的称五律,七言的称七律。但律诗当中还有超过八句的,称之为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我们姑且不用去理会它。一般很少见。   词就不用罗嗦了,词牌一大堆,从16字到240字,各式各样。学会了诗,自然就会写词,而且也不叫“写”,叫“填”,何以如此呢,因为诗的格律非常简单,不用背的,推都可以推出来,但词牌的格律就必须要随身携带,往往以《词谱》的形式出现,很少人背得出来,潜川也做不到J。   潜川体会,其实填词要比写诗容易,因为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很适合表达各类感情,但在表述内容方面,不及诗精练,而且要命的词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填”出来的,一旦你意兴盎然要填词的时候,身边找不到词谱的时候,只好干瞪眼,等找到词谱的时候灵感又没了,更是扫兴。写诗就不一样了,一有触动,很容易随口而发,很容易记忆,也很容易遣词造句,比起词来说,诗更像短刀,拔出来便捅,爽快之极;而词呢,则像用毛笔书写,磨墨铺纸,那是另外一种享受了。
实例揭露:警惕上当受骗 坦白说,我是受骗者之一,好在我的警惕心还够,而且也不是特别贪的那种人,所以总结了两次上当受骗的经过,发过大家参考,希望少一个人上当受骗。 三国志欺骗手法如下: 1、似模似样要买号,价钱容易让步。譬如找我开价500,很快1500成交。 2、成交以后自然要保证自己安全,对方就会提供一个游戏交易网站进行交易(坦白说,这个网站做得和真的差不多,里面腾讯、网易、支付宝等官网打的广告链接都是货真价实的)。 3、然后让你注册登录上去,选择卖东西,写明白是什么游戏,密码是多少,标价是多少,银行账号也填上去(为防万一,我填了一个十几年没用的账号进去,连密码都修改了)。对方找到你以后,痛快交割付款。 4、然后你就准备资金提现(注意了,诈骗点就在这一刻),你会发现系统显示你账号不对,对方打过来的资金冻结了,你肯定会找客服,客服就会告诉你,因为账号填错一个数字(譬如“6”填成“5”了,因为俩字母靠在一起,这种错误我们是经常遇到的),为保证你的资金安全,你要汇入对等金额作为保证,譬如要我转入1500,才能把资金解冻,我估计等你汇入资金后,你就被骗了。 5、我试过两次,第二次我输入账号以后截屏确定无误了,但是系统还是显示输错了,我一瞬间就明白了,果断拉黑走人,逃过一劫。 6、以上步骤是以身试法所得到的教训,给您参考,记住一点,打死不给对方钱,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可惜忘了截图,不然会更具体。
《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第一天课程:辨声律(上)   ——何谓格律诗词?满足平仄(声律)、对仗、押韵(韵律)、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七大要素的诗词,则称为格律诗词。   其中,定句、定言、节奏相当简单,100字就能说清楚,而平仄(声律)、对仗、押韵与章法是格律诗词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又以平仄(声律)为入门的拦路虎,只要攻克平仄(声律)关,其余问题,基本迎刃而解。   声律其实是学习格律诗词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功夫,因为在所有的古典诗词中,除了格律诗词、曲之外,基本上对声律是不甚要求的,因此,声律就成了格律诗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声律的核心就是“讲究平仄”,因此,我们通常用平仄来替代了声律的称呼。   ——(题外话,潜川重新整理课程的时候,一度想把押韵也就是韵律放在第一天的课程讲解,结果一讲到韵也分平仄的时候,那还得要介绍平仄的来源,在解释A概念的时候又窜进来一个B概念,难免让人更加迷糊,最后还是重组课程,仍然把声律安排在第一课)   讲究平仄。这是初学者最头疼的坎,但是头疼的并非是水平问题所限制,而是自己的地方语言发音的惯势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以及古今的发音的区别。因此,潜川认为,只要初学者上过小学一年级,应该都能过得了这道坎。何以见得,且听潜川一一道来:   1.发音的问题是由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导致的,南方人发音多不准,北方人多变调,都有自己的死穴。但其实这点在小学老师的年代就已经解决了,因为她们已经开始教你正确地发音,如果这个年代你还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本新华字典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疑难;——什么,你说你的汉语拼音还没过关,那就令潜川汗了:),那还是要跟七岁的小朋友补一补了   2.古今发音的区别,对学写诗没有影响,要到开始欣赏古人的作品时才用上。             第一节 第一个要掌握的内容:何谓平仄?   小学里面都学过拼音,拼音念下来都有四声,各位学友应该不会陌生吧(陌生的可以重新去小学看看)。   譬如aoe中a的四声读法:      ā    á   ǎ    à 俗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书称: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   └—┬—┘ 诗称:    平声      仄声 简单地理解,念第一声(又称为阴平)和第二声(又称为阳平)的汉字,统称为平声字;       念第三声(又称为上声)和第四声(又称为去声)的汉字,统称为仄声字。       至于仄声字里面还有一类称之为入声字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欣赏古诗和写古诗时虽然要用到,但我们现在是入门,没必要掌握那么多,先让它见鬼去吧   因此,熟悉平仄,其实就是发音的四声归纳,小学老师会用“妈,麻,马,骂”这四个字来进行区分,如果还没感觉到四个字的音调区别,可以跑到大街上对着来往的行人,把音调拉长了大声朗诵这四个字:“妈~~,麻~~,马~~,骂~~”,直到被人扔砖块扔到头上起包为止。   学习平仄的主要障碍就是:一、汉语拼音不过关;二、南北区域差别和方言的制约;三、记忆力不好。潜川是南方人,口音照样不过关,克服这个障碍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查字典!J。   最后总结一下。鉴于很多学员缺乏归纳和仔细阅读的耐心,潜川根据自己的一些心得,编了些打油诗在后面,作为总结,如果看了上面的还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仔细朗诵以下打油诗,相信会有帮助的:         学诗词,很简单,         想入门,找潜川。         进学堂,跨门槛,         初学者,用七天。         诗词格律有七点,         平仄和韵占半边。         平仄小学已普及,
《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课前课:何谓格律诗词?    其实这堂课要放到第四课才能详细讲解,考虑到有些学员队格律诗词至今还是蒙查查的,就把它的内容概要简写到这里,也算是入门者的一次预习,起码对格律诗词有个基本的概念。 ­ ­  一、关于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有很多种,也很复杂,还存有争论。但我们这里是学堂,不介入到这么复杂的学术当中去,我们用我们的分法就很简单,凡是符合格律诗词的为一派,就称之为格律诗词(也有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的),反之则称为古体诗。这不是潜川首创,而是在分类中找到最易理解的分法,简单吧!­   二、关于诗歌的源起­   1.二言古谣:最原始的诗歌,来自于上古(一般指公元四世纪以前),前面提到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为此。   2.四言《诗经》:以《诗经》为代表,初次采用了赋、比、兴三大手法,并作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奉为儒教经典,使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3.骚体楚辞:楚辞是楚国一代的歌谣,诗经中虽有记载,但还是屈原老先生将它发扬光大,代表作当然就是《离骚》,害得我们写诗的人从此就有了个“骚客”、“骚人”之名,可惜现在的“骚”的含义和古代不一样了。怪难为情的。­   4.五言诗及杂言古体诗(乐府):汉代在楚辞基础上形成了赋以后,也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为主,兼有杂言,其中一类是由当时的乐府机构收集采编的乐府民歌(歌诗、声诗),一类是文人作品(徒诗),但都不讲究声律的,一律都归为古体诗。­   5.七言古体诗:七言古体尽管在楚辞中就有出现,但发展缓慢,汉朝、南北朝均有出现,但并未成为主流,而常以句句都押韵的“柏梁体”为代表。七言古体直到唐朝才蓬勃发展,一支仍保留古体,专走长篇、换韵、掺杂律句的风格;一支律化,成为格律诗词的主要形式。­   6.前格律诗“永明体”:南北朝开始对诗歌的平仄开始讲究,一般认为最早研究声调并在实践中运用的是沈约(浙江人)等人,提出了“四声学说”(开始注意声调的变化)、“八病学说”(写诗必须避免的八种毛病),并运用到具体写作当中去,开创了“永明体”,但由于整体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仍然属于古体诗,或称之为“前格律诗”。­   7.格律诗:从永明体到格律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实践和不断补充的过程,到初唐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可以操作的规范,因此格律诗自唐代起,得到了巨大的飞跃。所以说,判断格律诗有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基本上唐代以前是没有格律诗的,如果有,那就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凑巧的。   8.词:词就是古代的歌词,前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而是为音乐所配的文字,最初产生于唐,盛兴于宋,这是被那些写格律诗的诗人拿着入律的诗句到处乱套的结果,套在汉赋上,就产生了律赋;套在歌词上,就产生了律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词,被律化了的歌词。歌词律化以后,就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与诗歌等同的新型的格律诗,由于它特定的格式,与格律诗并为一个形态,统称为格律诗词。   9.散曲:曲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格式更加灵活,风格更加通俗明了,尤其是许多曲目可以大量使用衬字,从这个角度上看其实已经背叛了宋词,形成独有的风格,一种律化或半律化的唱词,在元代尤为盛行,故称为“元曲”。­   10.新诗或自由体白话诗:这是在“五四”时期新兴的诗歌形式,除了押韵之外,已经不讲究任何体裁,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所谓的朦胧诗也好,后现代主义诗也好,都可以归纳为新诗一类,甚至连韵都可以不押了。   总结:写诗其实根本上就是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的体现,采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合适的感情,就已经达到目的,而不在于一定要固定选用某种体裁。任何艺术形式的成就,都不是取决于艺术形式的本身的,而取决于这其中的杰出人物和思想。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其壮烈和慷慨,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又何其的经典和深邃,二者给人带来的感觉无法替代和互换!   因此,只要具有了好的思想感情,又有艺术才华,写任何题材的文学都是好作品;反之,又没有好的思想感情,也没有什么艺术才华,写任何题材的文学都不是好作品!学习格律诗词,只是掌握了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厚此薄彼,非此不行,那就会走上歧路,误人子弟了。­   三、何谓格律诗词?   从上以前了解格律诗词的缘起,那么我们终于可以来了解什么才是格律诗词了?­   1、格律诗词的形式:­   分开诗词讲:格律诗只有两种形式格式,一为绝句(四句),固定为四句,其中五言的称五绝,七言的称七绝;二为律诗,固定为八句,其中五言的称五律,七言的称七律。但律诗当中还有超过八句的,称之为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我们姑且不用去理会它。一般很少见。­   词就不用罗嗦了,词牌一大堆,从16字到240字,各式各样。学会了诗,自然就会写词,而且也不叫“写”,叫“填”,何以如此呢,因为诗的格律非常简单,不用背的,推都可以推出来,但词牌的格律就必须要随身携带,往往以《词谱》的形式出现,很少人背得出来,潜川也做不到J。   潜川体会,其实填词要比写诗容易,因为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很适合表达各类感情,但在表述内容方面,不及诗精练,而且要命的词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填”出来的,一旦你意兴盎然要填词的时候,身边找不到词谱的时候,只好干瞪眼,等找到词谱的时候灵感又没了,更是扫兴。写诗就不一样了,一有触动,很容易随口而发,很容易记忆,也很容易遣词造句,比起词来说,诗更像短刀,拔出来便捅,爽快之极;而词呢,则像用毛笔书写,磨墨铺纸,那是另外一种享受了。
《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心态课:给你一个学习格律诗词的理由           学习格律诗词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哎,我只是跟研究研究,干嘛那么认真呢)。                             ——潜川题记           如果你是中国人,如果你的身上还流着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血,你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份骄傲延续。                             ——潜川再题记   俗话说,未养花前先养土,未学艺前先正心,就是说学东西必须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并非一腔热情就可以的,而是要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如何学,学了会给我带来什么,等等,这样明白了以后学起来心里就很明朗,即使碰到问题和不容易迈过的坎,也都能明白这不过是个暂时的过程,坚持下去就能迈过去。   潜川自问:为什么要学习格律诗词呢?   潜川自答1:格律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是浓缩的语言精华,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何谓精炼,大家一看就明白,短短的四句话,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远,内涵丰富,翻译成现代的语言来阐述,往往写了一大堆还不见得叙述得很明白,愈是宝贵的思想,愈是要用精致的形式来表现,就像珠宝一定要装在高档的盒子里,还要打上灯光来衬托才显得珠光宝气,换成萝卜青菜,那效果绝对不一样,萝卜青菜,必须放在菜篮子里才显得平实厚道,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这个比方没有半点看低萝卜青菜的意思,只是要说明,任何东西都有最能体现它的价值的舞台,离开了这个环境,就要大打折扣。萝卜青菜有它的价值,珠宝也有它的价值,二者在价值方面也许可以等同的,但表现形式肯定不一样。   何谓精炼,其实还可以用另外一个事实来说明,大家不妨拿一张白纸,中间划开,然后左边写自己能背诵的古诗名称,右边写自己能背诵的现代诗,结果95%以上都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左边的太多,右边的太少,这就是时间的检验,能够留存在你记忆中的,到底是古诗多一些,还是现代诗多一些呢?这真是有趣的现象啊。舒婷、北岛等的朦胧诗令你侧目吧?席慕容的诗不错吧?汪国真的也还行吧?但请问你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的有多少首呢?然而随便挑个年代,譬如柳永,“但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不能说,现代人不及古人吧。   格律诗词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可能学友会觉得,我居然把“艺术”二字冠之,是否夸张了一些,一点也不夸张,这是事实。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艺术,语言的艺术,它与美术、音乐、书法等都是相提并论的。同样是悲愤的感情,画家用色彩的浓淡来表达,音乐家用旋律、音节、音量来表达,书法家用字形、字体、墨色浓淡、笔划等来表达,诗人当然要用诗词来表达了啊,总不成要去作曲描画去(不过古代的诗人综合能力都很强,一般都是诗、书、琴、棋、画皆通的,这另当别论),或者干脆一头倒在地上撒泼?其次,很多人认为格律诗词因为讲究格律,觉得条条框框太多,束缚思想,其实这恰恰是格律诗词的魅力所在,闻一多曾说过,“带着镣铐起舞的诗人才是最伟大的诗人”,格律诗词的格律,看似束缚,其实是在严密的保护着思想,通过对文字的精雕细凿,将作者本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宛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剑气纵横,舞姿曼妙,让观者为之赞叹,惊为天人。   潜川自答2:学习格律诗词会提高个人的修养,陶冶情操,提高情趣。   古人云:“诗言志,歌抒情,文以载道”,很贴切地说明了诗、歌、文等不同题材的目的和由来,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诗、歌、文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本质,或是延伸了最初的内涵,但仍然可以帮我们了解它们的内在与渊源,而且,“诗”与“歌”一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古代的诗都能歌,更不用说词了,诗言志,歌抒情,其实就是情感得以表述的重要途径。情感是人类重要的永恒的精神内容之一,借助诗歌的这种形式得以体现,展现了诗歌独有的光华,这从远古最早的一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翻译成现代诗就是:“砍下青青竹呀,续我长长弓;射出小石弹啊,打中大野兽”,寥寥八字,远古人们雀跃欢呼、闻歌起舞的姿态,马上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人们眼前。实际上,无论是周秦汉魏,还是唐宋元明清,可以说,凡有情处尽有诗,凡有诗处尽有情,不学习诗词,如何将我们民族的情感一脉相传,又如何去承袭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呢?即使在小小的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内涵和气质,那是任何高档的服装或脂粉无法创造出来的,这是学习格律诗词赐予你的无形的财富。
《七天学会格律诗词》之缘起潜川诗词学堂公告板                   其一:缘起   诗词学堂应约又重新开堂授课了。但这次开课,比起最初的开始,内心深处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尤其是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洗礼,我对生命的认识似乎又深了一些多了一些,成长也许都是人的一生中必然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它令你渐渐地与往日不同。   怀念2003年12月15日的中华广告网,那是我第一次学会上网并注册的地方,并且在里面舞文弄墨,有了自己一点小小的空间;2004年5月19日,遇见相谈甚有缘的红月妹妹,应了她学诗的念想,开了个《教红月妹妹学写诗词》的帖子,持续教了将近半年,引来不少高人路客驻足指点,甚至讨论,才发现原来格律诗词在当今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发现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对于初学者有小小的裨益,开始有了想抛砖引玉、执鞭教学的念头。   于是,2005年12月12日,遇见刁蛮可爱的盈盈隔水小网友,邀请我进入青草天涯,认识了一吻天涯,并于当月15日开设了潜川诗词学堂。最后盈盈隔水揭下了面罩,告诉我她就是秀点青柳,那种戏剧性的惊讶现在回想起来,犹如琼瑶般的故事。所以至今我还怀念从前的日子,感谢盈盈隔水(也就是秀点青柳,但先入为主的我,始终记得这个最初认识的名字)等人的牵引,佛说,你今生相识的人,前世都有莫大的渊源;民谣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相信诗词学堂的诞生,一定**了诸多的因缘,才有它的今天。所以,今天重新开班的时候,请让我用感恩的心(如可能,我还会现场表演这首标准的手语歌),感谢这一切帮助过我及诗词学堂的人。   坦白说,我没想到诗词学堂的影响力有这么大,陆续刊出的课程被不少学友和网友争相转摘,也得到许多初学者的认可,作为授课者,这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当然,也得到不少前辈高人的质疑和商榷,因为毕竟我从事的今声新韵与以往的古声旧韵有一定差异,等等,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我的进步和进一步探讨格律诗词的兴趣,尽管近三年来自我调到新疆某民营集团后,繁重的工作不仅压榨了我所有的时间也摧残了我的身体,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诗词的关爱和对学堂的关注,只要有时间就会上来,哪怕是晃一晃,也是一种无言的安慰。   当然,这个过程中,感谢明月师妹、清风师弟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帮忙打点,尤其是明月小妹,尽管至今还没见过面,但以诗交心,形同一生一世的亲人。不过,感谢的话不能多说,否则就变成“感谢CCTV,感谢我的家人”之类的废话,但我相信也许所有的人到了那个场合那个时刻,恐怕首先涌出的话,就是这么俗气,因为这是份俗气的真实。   因了以上的缘起,我决定继续开堂授课,无论今后的工作有多忙。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中,格律诗词永远是那最精致静美的一朵,我既然离它比较近一些,就有责任与义务把它的美、它的香、它的韵与它的品质告诉大家。                   其二:思路   来到诗词学堂,其实首先要明白一点,为什么爱诗甚至想写诗?为此我专门列了一堂预备课“谈谈对格律诗词的热爱”,让大家明白,只要你是龙的传人,就有热爱乃至宣扬、学习乃至欣赏的本性存在,用许三多的话来说就是:“这事,有意义”。   中华古典诗词,作为我们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里最生动的载体,最集中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而在中华古典诗词中,最具代表性、最杰出的就是格律诗词。但,什么才是格律诗词,何谓格律,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不光是普通人弄不清楚,就连专家们也在吵来吵去,折腾了近千年,还没有一个令各门各派都信服的结论,对于我中华泱泱大国三千年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作为想入门的爱好者和初学者,就更不用说了,还没入门,就已晕三分,就很难辨认前进的方向。   潜川可能比很多人要幸运一些,因为开头是自学,所以对于入声及拗救等有争议的部分,索性跳过去不看,直到掌握后才醒悟到原来的不足,又调转头来复习,再醒悟了以往曾经迷惑过的东西,于是蓦然发现,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式。逐渐试探着运营到教别人的过程中,收获竟然也不差,尤其是在潜川小学五年级及初中乃至高中的考试试卷中,不知道是否巧合还是必然,都有一道题是有关格律诗词的,高考尤以打散一绝句或律诗的方式让考生排列为乐趣(别人读到高三就考上大学,潜川不争气地一直读到高七,参加过多次高考才勉勉强强考上大学,见笑了J,因此高考经验丰富),分数历来也不高,但至少2-3分,而潜川所在班级,由于身处力行地教导学友,甚至开公开课(这在当时,算是一开“学生教育学生”的先例)传授心得,在这道题的得分上,那是成功率相当之高。若论学堂的雏形,可以说是从高中时代就开始了,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学友的敬重,呵呵,若不是出身山里乡下必须以考大学为唯一改变命运之出路的缘故,其实留在补习班授课,享受女孩子投来艳羡的目光,也不失为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呢J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