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度玩乐🌵 996416428
关注数: 2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1,443 关注贴吧数: 39
聊聊这个剧情究竟差在哪,所谓悲剧结尾/半路死老古都不是重点 我先给结论:这个游戏的真正主角阿莉西亚是个看似可怜,其实可恨之处远超她所受的挫折的人。虽然跟其他闪烁着人性光辉、永不向困难低头的配角比起来,玛埃尔就是一条被挫折按在泥土里一辈子的蛆,但这样的一个人却得到了上帝的能力,反过来手握这些鲜活配角的生杀大权。这种主角的心智和能力的巨大反差在任何作品里都是非常少见且膈应的。 这个游戏很妙的一点,就是编剧在两个被生活击垮的yin君子的幻想世界插入了一些有血有肉的人,于是玛埃尔一开始有了两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来放任她的毒yin:对哥哥的留恋和对这些画中生灵的保护。这两个理由太过高尚也相对合理,以至于掩盖了她作为自私自利的yin君子的单一本质。 她根本就不在乎所谓维尔索的意愿和画中生灵的人权。如果你看了玛埃尔结局,看到她亲近的队友们坐在她的两侧,而她却动用了自己的上帝之力,只是为了强迫“重生”维尔索演奏他本不想演奏的钢琴,你就会知道她根本不在乎哥哥和画中人权,她可以为了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扭曲画中人的意愿。 她就是要得到万千宠爱,她享受当上帝。 感谢编剧的恶趣味(或者说无能),我们的结局只有非黑即白的入画或者毁画。我看到有不少人喜欢洗说玛埃尔只是个受到严重创伤但是底色善良的孩子,入画对她来说是个合理的选择。想要了解玛埃尔,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抉择天平的两边分别有哪些筹码吧。 入画的一边,我们已经得出是她对异世界的yin,以及那些为上帝玛埃尔服务的npc们傀儡般的“生命”。 毁画的一边,有的是绘母维尔索(我相信也会是真维尔索)的意志,阿莉西亚真正健在且被她折磨已久的三位家人:独挑家中大梁的姐姐,被关在纪石底部67年只为唤回妻女的爸爸,同样深受毒yin困扰的妈妈。以及最重要的,在现实里复仇纵火犯的机会。 如果把筹码摆出来,是不是显得玛埃尔尤其出生了?一切悲剧的源头是文客的纵火,既剥夺了阿莉西亚的容貌声音,也杀死了维尔索。 在作为玛埃尔的旅途上,她明明见证过一代又一代远征队靠着凡人之躯向着对他们不义的神明发起讨伐,用自己的血与肉为后辈建成横跨无数岛屿和山岭的桥梁,甚至直到最后被玛埃尔以亡魂之姿重新召唤,他们也为卢明战至最后一刻。 亲历了这一切的玛埃尔为自己做出了什么选择呢?她为了自己的享乐把远征队为之奉献出生命的属于卢明人的自由当成了自己的玩物。在现实中她更是抛下造成一切悲剧的文客和剩下两名家庭成员,选择把自己和妈妈的生命奉献给美好的异世界生活。 一个从头到尾0成长的巨婴,却得到了比肩上帝的力量,甚至扭曲了那些真正有血有肉且展现伟大品质的角色们本来的意愿。当编剧选择把聚光灯打在这种人身上,我们其实更该问的是,到底是哪些人在为之喝彩呢?
如果马尔科没有死,让就会活成希琪的样子吧 让的人物弧光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绍了。希琪,在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总是有一种“散漫”感,和每天出生入死的调查兵团一比总觉得不像个正派人。但撇去这层表象,她的实际行为却意外的正直。 在马尔洛初登场和宪兵团老兵起争执时,她对老兵的以退为进救下了马尔洛。在王政篇被调查兵团捕获时,她会为了不讨人喜欢的室友阿妮向着被妖魔化了的调查兵团大胆地讨公道。后来她也会冒着风险从让手中“拯救”马尔洛,最后也和马尔洛拯救了兵团。这些事里你完全在希琪身上看到训练兵让的影子:虽然过得舒服很重要,但也会因为正义感和善良做一些不讨好的事情。 训练兵时期的让其实和希琪本质上是很相像的:他们都是会被生活推着走的聪明人。虽然心中有着明确的是非观,但如果没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们也愿意待在舒适区“开摆”。如果没有马可的死,来自艾伦和三笠的刺激,让也不会脑子一热加入调查兵团。在调查兵团的历练,把让从一个相对被动的逐流者变成了主动改变世界的平凡人里的英雄,而希琪距离这样的英雄,可能在抉择时刻只差一个逝去的挚友和几个热血的笨蛋吧。 他俩互为镜像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俩和爱送死的笨蛋的亲密关系让和艾伦不必多说,贯穿全季的欢喜冤家,在兵团里和艾伦的羁绊应该仅次于笠明。马尔洛作为翻版艾伦,和希琪有着相似却更进一步的关系。如果在平行世界真的有性转让和艾伦的cp故事,我觉得保底是个畅销的恋爱喜剧,比现在的艾伦三笠有意思多了
长期关注外网三体论坛评价的我,其实觉得网三对这个ip贡献最大 开篇叠甲,如果说腾三对我来说是9/10,网三可能只有5-6分的水平,对原著党来说这应该是比较公正的评价,评分细节就不多赘述了。 我在一年前就开始关注美国贴吧reddit的三体社区了,也算经历了当时的纯书粉社区到现在的原著/网三混杂的讨论环境。在网飞三体播出后短短十天,社区新增的关注者就多了1w人,帖子的讨论热度更是之前十几倍。从结果看,一部被我们挑刺无数的作品,却给这个ip实实在在引了流,这恰恰是因为编剧们真的懂美国“大众”的审美。 我们真的了解大众审美吗? 我们能在这个贴吧相聚,是因为我们都花了很多时间阅读了一本真正的文学作品,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够淘汰一大批人了,因此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视角来高估大众的审美。这个年代的大众,追捧着抖音短视频(无论中美),也缺少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让他们享受原著抽丝剥茧般的解密体验本来就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在美国学生学习理科的进度比国内至少落后2-3年,更缺少了欣赏科幻的土壤。 无论你喜不喜欢,网三快节奏的剧情,扁平化的反派形象,“血脉偾张”的感情戏码,复仇者联盟般的牛津五人组,以及那碟“醋”,就是对大众审美最好的迎合。直到完播十天后的现在,网飞三体的热度依然在网飞各个地区排名前二,这也是对剧集热度最大的肯定。 现在我们确定这个剧集是真的火了,但我们也关注另一个问题:网三的热度会为原著引流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有理性思维和求知欲的三体的潜在读者们,是不会满足于网三对细节的诠释的。在reddit上很大一部分帖子,都是非原著党来兴致勃勃地质疑一些他们看来是“漏洞”的剧情(比如剧里智子过于强大却不直接杀人,审判日用纳米丝不用别的手段)。无一例外,他们思考的结果在原著中都有大量的探讨,只是因为网飞为了呈现效果牺牲掉了太多科幻的严谨,他们也因此知道所有的疑问都会在原著中得到解答。除此之外,网三第一季完结的节点也恰到好处:面壁人计划刚刚展开,云天明生死未卜,智子向人类摊牌。这些悬疑也推动着剧集观众们去原著寻找答案。事实上,三体自剧集开播以来,已经连续两周排在亚马逊图书周榜前20了,足以证明剧集对原著的带动作用。 平心而论,真的会有任何三体的改编能超越原著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吗?在我看来,如果三体原著是十分,所有的改编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接近而无法超越。科幻本身就是个适合留白的题材,文字就是它极好的归宿。每个三体翻拍能为这个ip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引导更多人来阅读这本伟大的原著,来体验我们体验过的那种震撼。在这一点上,网飞三体是实打实做到了。
我说我在这个游戏遇见疑似外挂的玩家了 有人信么 直奔主题,今天我玩了两把植物。 第一局,对阵教授,一费四手,二费再下两四手,三费礼物转送。我玩的香橼坚果前期没解牌就直接投了。 第二局,又是一个教授。当他一费扔下一个四手的时候我有点慌了,结果这个教授的牌序真的又那么好。三费的时候场上三个四手一礼物转送,我又投了。这次我看了眼他的id,我隐隐记得上局遇到的那个人就是那个id(因为我一般从来不会注意id,我不敢打包票第一次的教授跟第二次的教授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可能今天时运不济不适合打植物,所以我玩了两把快活的大王墓碑流(金铲配冰月球是真的无敌) 然后,我自以为转运成功,于是开始了我的这一盘植物,也让我终于有了对面开挂/不是正常玩家的实锤。 一开场,看见对面是个教授,熟悉的50级,熟悉的id,我这次100%确定就是上局的那个教授。心理大概也有点底了。 图1:这是三费僵尸放置回合刚结束。熟悉的两费结束三个四手,三费开场一个礼物转送。我在二费的时候放了黑眼豆。 到我的回合,我用了那个打两路的紫色植物(忘了叫啥了)+2+2,杀死了二路跟四路的四手。 请注意!在第三回合的时候,黑眼豆补死一路四手,小紫喷死二四路四手,对面只有三路礼物转送存活!! 图2: 教授放了两个四手和又一个礼物转送。你们发现什么不对劲了吗?他这场游戏已经放了五个四手了!!!! 五个! 五个! 五个!,!!!! 不提我不确定玩家id的第一局,大家可以先算算同一个玩家连续两局,在四张初始牌跟第二回合加的一张牌之内摸到三个四手+礼物转送的概率有多少。而且,一局游戏出现五个四手肯定是没法辩了。 我不知道这真的是玩家开挂还是官方在调控胜率什么的,反正玩的我挺寒心的,连这种游戏都能玩的这么恐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