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WCaDPG 从容726546690
关注数: 50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6,869 关注贴吧数: 2
(转载)美国最新研究称口吃都是基因惹的祸(2011年) 人们一直认为,发生口吃,错在大脑,与焦虑和心理问题有关。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促进会最近讨论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口吃是遗传基因的错,影响大脑对声带肌肉的控制能力。这一新发现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疗法和基因疗法,通过逆转基因受损导致的不良影响而治愈口吃。   新研究负责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耳聋及其他交流障碍研究所的丹尼斯·德雷纳博士对口吃遗传家庭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口吃患者大脑活动异于常人。德雷纳博士发现, GNPTAB,GNPTG和NAGPA三种基因变异(“口吃基因”)在口吃患者中十分常见。他认为,这些基因在负责肌肉控制的大脑区域盛行,而且会导致细胞凋亡。   德雷纳博士还认为,这些基因会导致口吃患者说话机制出现故障,阻止某些声音的发音能力,进而导致口吃。然而,由于这些损害常发生于孩子学说话阶段(三四岁的时候),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口吃是由于能力差或智力低造成的。在一些儿童病例中,甚至认为口吃是心理障碍的结果。   德雷纳博士认为,口吃不是社交功能障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已发现的“口吃基因”与两种严重新陈代谢疾病关联极大——黏脂贮积症II型和黏脂贮积症III型。这两种疾病会导致细胞内糖类和脂肪物质聚积,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和严重学习困难问题,大多患者失去说话能力。   德雷纳博士还将人类“口吃基因”移植到实验鼠体内,以观察这些基因对实验鼠大脑的破坏作用。专家表示,这项研究突破为口吃治疗带来了新曙光,有助于研制出新的药物疗法和基因疗法,治愈口吃疾病。 转载于——品味的博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pingwei000+&urlrefer=ce799a7210e974e90c62da98769304c8 2011年2月21日
周知!去医院看病,这个法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5月1日起实施! 2021年2月19日,《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颁布,条例出台将改变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状况,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要求,严禁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或虚构医药服务等骗取医保基金,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令退回资金、暂停医保结算、罚款、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资格等加大惩戒,管好用好医保资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未按规定保管处方、病历、费用明细,最高罚款5万 ① 未建立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内部管理制度,或者没有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医疗保障基金使 用管理工作; ② 未按照规定保管财务账目、会计凭证、处方、病历、治疗检查记录、费用明细、药品和医用耗材出入库记录等资料; ③ 未按照规定通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传送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有关数据; ④ 未按照规定向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所需信息; ⑤ 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 ⑥ 除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形外,未经参保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监护人同意提供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医药服务; ⑦ 拒绝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诱导他人虚假就医购药,最高处5倍罚款 ① 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 ② 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 ③ 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④ 其他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行为。 ② 未按照规定保管财务账目、会计凭证、处方、病历、治疗检查记录、费用明细、药品和医用耗材出入库记录等资料; ③ 未按照规定通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传送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有关数据; ④ 未按照规定向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所需信息; ⑤ 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费用结构等信息; ⑥ 除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形外,未经参保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监护人同意提供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医药服务; ⑦ 拒绝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诱导他人虚假就医购药,最高处5倍罚款 ① 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 ② 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 ③ 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④ 其他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行为。 过度诊疗、重复开药、挂床住院等,最高处两倍罚款 ① 分解住院、挂床住院; ② 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过度检查、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或者提供其他不必要的医药服务; ③ 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 ④ 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 ⑤ 为参保人员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 ⑥ 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 ⑦ 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其他违法行为。
部分人过圣诞节不一定是重洋媚外,可能是人性骨头里的浪漫 每年圣诞临近的时候,看城市火树银花,偶尔会下雪,看白雪覆盖的城市,想到年末临近,就会特别开心。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会觉得比平时开心? 不知是不是特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春节。我奶奶家比较传统,喜欢从除夕前好久就开始准备:春联、贴纸、腌制食材、购买年货、安排年夜饭食谱,也会做一些平时不做的难度大的好吃的。 但是你们知道吗?我最快乐的时候不是除夕那天晚上,反而是除夕将要来临之前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为什么呢? 我想这是期待在产生作用。人类的共同心理特性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有时候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将要来临前我们那种充满期待的状态。 有了期待,我们就有了设想(当然很多时候是幻想),我们开始憧憬将要到来的美好未来。这,有时候比未来本身更让人快乐。 这就是我每年小年夜最快乐的原因:对除夕的期待与设想;甚至还有对新一年的期待。 同理我们也能解释人为什么每周五晚上比周日晚上开心得多;为什么party前的准备和采购这么吸引人;为什么放假的前一天我们心浮气躁;旅行的前一晚我们睡不着 ---- 这一切都是“期待”在作用啊!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那么回过头来说圣诞节,为什么圣诞节让人快乐? 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是12月24日晚。 对我来讲,圣诞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的末尾:忙碌的一年将要过去,回首一年,感觉收获良多;元旦假期马上来临,对三四天的短期旅行充满期待;新一年来临了,同样充满了计划和期待;年末有很多聚会,可以看到很多老朋友,冬日里围炉夜话寒暄叙旧也让我感到特别期待。 所以圣诞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过圣诞? 圣诞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年末来了,而年末,从圣诞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过去,这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单调的工作生活中的一段相对不一样的生活。 而我们总是对不一样的生活充满期待,不是么? ----- 洋节日多了,复活节我们不过、万圣节我们基本不过、感恩节我们也不喝酒吃火鸡。很多可以炒作的题材,为什么我们只专注于圣诞节? 在我来讲,是因为圣诞节让我们更快乐。 因为期待。 ----- 可能我的答案过于主观。 每年圣诞我们一家四口总要聚会去唱歌,年年如此 所以也可能我的圣诞蕴含了太多: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平时我都很少见他们)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都蕴含了无数喜乐与悲伤,没有哪一刻可以让所有人都快乐。 不过我们还是要尽力快乐,不是么?
国人的一大陋习——闲聊不分场合、满嘴开火车! 一篇《加拿大人眼里中国人的缺点》写到: 中国人喜欢热闹,爱扎堆,在地铁里、商店里、学校的走廊上,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学生在一起高谈阔论,而且最遭的是用的还是中文。对这种现象,当地人会觉得非常不习惯。从他们的礼俗来说虽然有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权利,但这也是在尊重他人有保持安静的周围环境的前提下的。不管场合地直着大嗓门说话,我记得还有一则故事,说在外国,同是亚洲***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在一起,如果区分不开,那就看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那大声说话的一定是中国人。 就是在一个讲课的严肃场合,也是上面大讲,下面小讲。甚至有时候开会也是如此! 笔者做教师多年,这个爱讲话的毛病,从小孩子开始就是如此,而要纠正这样的毛病,现在的教育是不允许用惩罚的,特别是最见效的打骂,说法教育呢?终于也是不起作用,所以课堂上总是吵吵闹闹居多,如果课堂安静了,那必是铁腕人物。 说什么呢?当然没有什么主题,讲话的自然没有什么水平,唠唠叨叨,听话的就更没有什么水平,睡觉反倒是一种最好开会方式。 无聊才聊,聊也无聊,无聊也聊。这是开会场所聊天的一个总结概括。 问一下儿子,为什么课堂上学生那么爱说话,儿子的回答也很精辟,那是因为你没有在外国上过课,也许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