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陆方蟹 非仿溪畔行
关注数: 4 粉丝数: 2 发帖数: 1,244 关注贴吧数: 5
《中国动物志·软甲纲 十足目 束腹蟹科 溪蟹科》简介 《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亚门 软甲纲 十足目 束腹蟹科 溪蟹科》 编著:戴爱云 出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五”重大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 ---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中国动物志》系列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下的两个重要类群: - 束腹蟹科(Parathelphusidae) - 溪蟹科(Potamidae) 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境内这两科蟹类的分类学特征、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填补了我国淡水蟹类系统研究的空白,是甲壳动物分类学领域的权威工具书。 --- 学术价值 1. 分类学权威: - 详细记录了中国束腹蟹科与溪蟹科的物种多样性,涵盖模式标本信息、同物异名整理及分类检索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结合形态学与地理分布分析,厘清了部分疑难物种的分类地位。 2. 生态与保护意义: - 淡水蟹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生物,本书的生态学研究内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图谱与文献参考: - 附有精细的手绘形态解剖图及分布地图,便于物种鉴定;引用大量国内外文献,兼具国际视野。 --- 作者贡献 戴爱云(1933- ) - 领域:甲壳动物学(蟹类分类与生态) - 背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淡水蟹类研究,主持编写《中国动物志·甲壳纲》多卷。 - 本书特色:基于数十年野外考察与标本研究,首次系统整合中国束腹蟹科与溪蟹科资源,奠定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框架。 --- 资助与出版背景 - “八五”重大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牵头,联合多部委支持,旨在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成果。 - 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顶尖学术出版机构,确保了本书的科学严谨性与学术影响力。 --- 后续影响 - 本书被广泛引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保护区规划及生态学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东亚淡水蟹类的核心参考文献。 - 部分物种描述为后续发现新种或修订分类体系提供了关键依据。 --- 《中国动物志》系列是中国动物分类学的里程碑工程,本书作为其甲壳动物研究的重要一环,不仅彰显了戴爱云教授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在甲壳动物资源调查与保护领域的国际贡献。
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介绍 以下是对动物志学者的简要介绍,按职位及姓氏笔画排序: --- 主任朱弘复(1910-1998)- 领域:昆虫学、农业害虫防治- 贡献: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棉虫研究与防治,推动了中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 --- 副主任郑作新(1906-1998)- 领域:鸟类学- 贡献:中国现代鸟类学之父,发现中国境内多个鸟类新种,主持编纂《中国鸟类区系纲要》,系统整理中国鸟类资源。 黄大卫(1957- )- 领域:昆虫分类学、生物多样性- 贡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膜翅目(如蜂类)分类研究,推动中国昆虫多样性保护与数据库建设。 宋大祥(1935-2008)- 领域:蜘蛛学、无脊椎动物学- 贡献:中国蜘蛛分类学权威,主编《中国动物志·蜘蛛目》,首次系统记录中国蜘蛛物种,填补多项研究空白。 冯祚建(1933-2020)- 领域:哺乳动物学、动物地理学- 贡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专注于青藏高原兽类研究,参与《中国动物志·兽纲》编撰,推动中国兽类资源调查。 委员(部分代表性学者)马勇(1943- )- 领域:哺乳动物学- 贡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啮齿类动物分类与生态研究,主持编写《中国动物志·兽纲》多卷。 刘友樵(1924-2019)- 领域:昆虫学(鳞翅目)- 贡献:著名蛾类分类学家,系统研究中国小蛾类,参与《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编撰。 刘瑞玉(1922-2012)- 领域:海洋生物学、甲壳动物学- 贡献: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研究开拓者,主持完成中国海域甲壳动物资源调查,推动海洋生态学研究。 李思忠(1921-2012)- 领域:鱼类学- 贡献:中国淡水鱼类分类学权威,主编《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系统整理中国鱼类资源。 陈宜瑜(1944- )- 领域:鱼类学、生态学- 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推动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 蒲蛰龙(1912-1997)- 领域:昆虫病理学、生物防治- 贡献:中国生物防治先驱,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显著提升农业病虫害防控水平。 戴爱云(1933- )- 领域:甲壳动物学- 贡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专注蟹类分类与生态研究,主持编写《中国动物志·甲壳纲》相关卷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