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男爵1226 怪异男爵1226
简介总是违规,索性不写了……
关注数: 127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7,503 关注贴吧数: 37
〖20250318〗〖科普〗窄颈弓背蚁的饲养指南 主要是因为男爵的窄颈复产了,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其实之前早就有大佬分享过了,本文章相当于是一个浓缩版,并且重点讲一些疑难杂症。本文章图文并茂,希望大家有耐心看下去。 免责声明:由于男爵在窄颈方面也是一个刚摸清楚的环节,所以有一些猜想、假设可能会有错误,请大家积极指出,但切勿引战,请大家维护好蚁吧的温馨氛围,如有人引战导致被处罚,男爵与此事无任何关系。 01简介 窄颈弓背蚁(Camponotus angusticollis),其头部与胸部连接处猛然收紧,极细,故而得名(其实我最近了解到一种颈部更窄的弓背,不过它没有正式的中文学名)。后头缘凸起并紧缩,无明显的后头角。分布在婆罗洲,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界线区域)也有少量分布。拉丁名由“angustus”(“narrow” 狭窄的)和“collum”(“neck,stem”脖颈)组成,意为“窄颈”。属于中国第2大弓背蚁(第1大是红头弓背蚁,因为比较的是工蚁大小)饲养难度较高,不建议新手饲养,不过养殖难度比红头弓背蚁低,如果把红头养好的可以考虑入这个品种。02一些简要的注意事项 其实温度的问题并不重要,经过男爵的测试窄颈弓背蚁可以在32°C的高温下不出现异常反应,而超过这个温度它们就会变得躁动,倚靠在堵水棉上试图降温。所以只要温度不超过30°C(保险一点这里给低了2°C)就不需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制冷措施。第2点就是窄颈弓背蚁这种大型弓背是很惧怕轻微震动或光照的,所以建议不要多观察,过个4.5天看一次即可。还需要注意的是窄颈弓背蚁是夜行蚂蚁,在白天几乎不会出没,所以你的爱蚁在白天不出来采食千万不要干预,待到夜晚,它们便会出动。 03为什么突然绝育(发育缓慢)了? 其实到这里才是正文,上面都在凑字数这是很多从新后开始养的蚁友经常遇到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产卵但不断地吃卵(幼/茧)导致发育停滞不前,有的是干脆躺赢,只是消耗你给的食物但就是不产卵,这两种问题如果排除了伪后的可能性并且温度也是正常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湿度。像窄颈这类大型蚂蚁都比较喜欢高湿的环境,这时如果湿度过低它们就不会发育,因为产出的卵也会因为湿度过低而迅速干瘪、失去活性,或者压根孵化不出来。解决办法就是在饲养的巢穴中加水使湿度变高,如图,这是我在堵水试管里加水之后的情况,可见,1周后蚁后已经开始了爆产(工蚁嘴里叼着大量的卵)04突然把长得很大的大幼回收(吃掉) 三种可能,换巢后不适应、误伤、幼虫本身有缺陷,其中可能1概率最大,我的那窝就是因为刚住进白菜巢而吃掉了即将结茧的大幼,适应一段时间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了。 05不吃蛋白质/只吃蛋白质 这一点放在别的弓背里就很好解决,比如说尼科巴弓背蚁,如果它们只喝糖水就不给它们糖水,天天喂食蛋白质,最后它们就会接受蛋白质,可窄颈不同,它们的偏好我觉得很难改变,比如说一直吃冰糖,只要收走冰糖只喂蛋白质是绝对不吃的,所以这个只能由着它来,不能死犟。 06不吃东西 基本不会有这个问题的,如果确定是真的没吃东西,那就证明它们不饿,再等几天就会吃了。而大部分概率还是因为上文讲到的它们是夜行动物,一般不会当着你的面吃东西,等你熟睡关灯后,它们便会开始行动,这是我今天偷拍到的小工吃冰糖07食物推荐 糖类:冰糖,前提是巢体有充足的水,因为融化冰糖需要大量的水。不建议给糖水,很容易发霉 脂类:面包虫,记得灭活处理,要不然窄颈干不过它 08如何判断它们吃了面包虫 如果第二天有明显的撕咬痕迹证明它们吃了,如果第二天虫子萎缩发黑则代表没吃 09祝福语 祝大家养好自己的窄颈,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还有什么补充我会在楼下不定期补充,感谢大家的支持! 下面为一些图集,均来源于iNaturalistAU
鉴定一下二齿猪笼草的共生蚁究竟是哪种 前言:大家入坑猪笼草前,一定看过许多纪录片吧?有一个镜头大家难以忘却——有且仅有一种蚂蚁与二齿猪笼草共生。那么,这种蚂蚁究竟是什么种类呢?百度百科说,是弓背蚁,可弓背蚁是个属,未免太宽泛了;蚂蚁吧有人说,是平头蚁属的,可再往下分却无比困难;还有人说,这是臭蚁亚科的,可也无法更进一步的鉴定……那么我作为蚂蚁领域的小佬,还结识了许多蚁圈大佬,我们能不能一起鉴定这种蚂蚁?话不多说,赶紧艾特@Alpha2 @无名白勺足各人 @少女不幻葬 @Snowkings @被生活奴役的黑褐蚁 各位蚁吧大佬,可以帮忙指正一下我说的内容是否正确,感谢! 正文 01排除部分亚种:众所周知,蚂蚁,是蚁科,蚁科分为17个现存亚种,每个亚种都有不同的特征。我的想法是利用排除法一点一点“筛”出来。那我们可以先将它确定到亚种,我的想法是根据习性。因为这种蚂蚁在地面行动身材娇小善于在藤蔓里面挖洞所以我们可以排除火星蚁亚科、异猛蚁亚科、……、猛蚁亚科,把它们确定在了蚁亚科、切叶蚁亚科、臭(xiù)蚁亚科、蛮蚁亚科、原臭蚁亚科5个亚科,这是一个创举,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 02继续缩小范围:为了继续往下排除,我们需要蚂蚁的细节图,所以……盯帧!我在2分多钟的纪录片里花了30分钟截了几张代表性的图,这一张足以达到我的要求(终于要成功啦)可以看到,这是一只工蚁在笼内采食昆虫遗体,这只蚂蚁的胸腹连接处的结节(西瓜指的位置)是尖锐三角形,那么这种形态的蚂蚁只有臭蚁亚科、蚁亚科这两个亚科。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众所周知蚁亚科可以说是蚁科里面最乱的一个亚科之一,特别是蚁属,堪称定种bug,因为颜色深一点都可以被定为不同的种,如果这种蚁被鉴定为蚁属那我就只鉴定到属了哈( ) 03继续盯帧:到这里,我就没有任何头绪了,不过我们还有猜测大法( 我靠感觉觉得这种蚂蚁应该是蚁亚科的,所以就想尽办法排除臭蚁亚科,然后纪录片里的一幕让我眼前一亮可以看到,进到笼子内部的这只工蚁头部较小,而它进去后探出头的另一只工蚁头部更大,证明这种蚂蚁具有工兵分化,进去的那只是小型工蚁,探出头的是中(大)型工蚁,这正是臭蚁亚科不具有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种蚂蚁,正是蚁亚科蚂蚁,我猜对了! 04确定到属:这时候又没有头绪了,那我们能猜对一次就不能猜对第二次吗?这次我们猜它是弓背蚁族的,弓背蚁族包含弓背蚁属、多刺蚁属、平头蚁属、恐蚁属,然而恐蚁属体型一般在20mm往上,不符合这种蚂蚁小的身材,pass掉,而这种蚂蚁胸部光滑无刺,所以胸部2-6个刺左右的多刺蚁属也pass掉,现在只剩弓背蚁属和平头蚁属了,现在进行分布地点比对(这个只能借助蚁网了)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弓背蚁属有分布,平头蚁属并没有,不过蚁网并不是全面记录所有蚂蚁的,况且我也更偏向平头蚁属,因为看纪录片里蚂蚁的图片很像,那就需要其他方面才能鉴定了。比如弓背蚁属幼虫会结茧而平头蚁则是化蛹,不过纪录片里并没有盯到有搬运卵幼的镜头,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这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工头部形状,弓背蚁属大工头部圆润,平头蚁属大工头部方形,那么,这个特点在纪录片里可以找到吗?盯帧! 终于,我截下了这张图这是一只大型工蚁在二齿猪笼草的上位笼蔓探出头部,它已经透露了所有秘密,方形的脑袋,平头蚁属! 05确定到种: 到这里,我本以为已经很简单了,自用和现有的平头蚁属各个物种的图片对比就行了,但是我忘记了蚁网并没有完全记录国外的蚂蚁!!!这里我打算作一下弊了,去开个科技识别一下,不料,识别软件只能将它识别成小黄家蚁(蚁科-切叶蚁亚科-小家蚁属-法老小家蚁)虽然体型、颜色都对的上但是细节根本不一样……(不知道咋写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我的绝望吧) 转机来啦,我去我微信找到了一个退坑蚁圈从未了解过贴吧的蚁友,他说他之前和国外友人了解过婆罗洲有一种平头蚁属蚂蚁和某种消化能力不太强的猪笼草——施氏平头蚁。就是它了!终于成功了!我当时特别激动,给他发了20个“新年快乐” 06结束语:和二齿猪笼草共生的蚂蚁是施氏平头蚁(如果纪录片图片没拍错的话)平头蚁属,是后期从弓背蚁属划分出来的,它们和弓背蚁属有许多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就是它们幼虫不会结茧,百度百科把它描述成弓背蚁也情有可原,毕竟之前是一家子,希望本吧有大佬能把二齿猪笼草词条的“弓背蚁”改成“施氏平头蚁”,不过估计改不了,因为施氏平头蚁在国外有极少文献外没有什么资料。最后,祝食虫吧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