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iju阿晶
huaiju阿晶
关注数: 124
粉丝数: 200
发帖数: 3,351
关注贴吧数: 38
淮剧《宋公堤》呼之欲出——市淮邀请戏剧界专家研讨打磨 淮剧《宋公堤》呼之欲出——市淮邀请戏剧界专家研讨打磨 盐阜大众报新媒体 03月16日14:56 关注 3月13日上午,盐城市淮剧团新创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首次专家研讨会在盐城迎宾馆举行,15位戏剧界专家参加研讨会,对3月12日晚观看这部剧彩排时的二度舞台呈现,纷纷表示肯定和祝贺,并对剧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助力这部剧打磨后向高峰精进。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剧协顾问、研究员季国平用了“惊喜”来赞誉。季国平说,《宋公堤》这部戏给了他很大惊喜,用“品相不俗,出手不凡”这八个字来概括一点不为过。这部戏才刚刚彩排三次,就让人眼前一亮,有理由相信这部戏会越来越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坦言,这部戏选材很厚重。编剧、导演出手不凡,凭借有限的史料,运用了实虚相结合的手法,让这个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看了很感动,并且每一场都有戏可挖、有看点、有亮点、有泪点。人物形象塑造都比较丰满、可信、感人。 中国剧协副主席、两度梅花奖得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柳萍说,相对现代戏而言,红色革命戏很难写。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宋县长率领广大军民,奋战77天筑成近百里长堤,足以证明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敢于担当、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编剧创作丰富,舞台呈现代入感很强,让人信服,让人感动,每个人物都有戏,恰到好处。尤其语言道白、演员节奏拿捏得特别准确。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认为,创排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剧本颇具匠心,既是写宋乃德,又是在写一群人,剧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条大堤是民心工程,既是宋公堤,又是同心堤。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表示,盐城淮剧团实力很强,演员功底也比较扎实,善于量体裁衣。盐城是革命老区,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雄儿女,在盐城这块红色土地上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当年的宋公堤是新四军在盐城站稳脚跟、打开华中局面、赢得民心的奠基性工程,宋公堤文化是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红色文化,是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是一部红色革命题材剧目,讲述近代以来,盐城沿海地区海啸频发,灾祸延绵。屋庐遇浪而摧,人畜随波而逝;田满折卤留霜碱,烟火万家夷平地。1940年,八路军五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临危受命,出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率领军民两万余众,在自然灾害和日伪匪的重重困厄之下,鏖战77天,筑成了一条近百里的拦海大堤,苦难深重的盐阜人民迎来重生的希望之光。 该剧取材于这段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原型。通过“临危受命”“杨门立雪”“冰释前嫌”“押粮劝驴”“魂归沧海”“听潮立碑”等戏剧场面,塑造了宋乃德、杨芷江、李母、大碗等新四军和沿海百姓真实生动的人物群像,艺术地再现了重建军部的新四军在盐城的伟大壮举和英雄史诗。 盐城市淮剧团团长张正余表示,《宋公堤》于去年11月初接到任务创排该剧,9日建组,邀约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服装、道具、演员等人员,经过“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完成该剧的创排工作。截至目前,该剧进行了三次彩排。大家在演中改、改中演,力求让《宋公堤》这部剧成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剧作。
从昆剧到淮剧到越剧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梁弘钧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年了。 十年的时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十年对于一个单位,可能还是在不断攀登的成长阶段。而这个十年带给我们戏曲人的感触和变化却又是太多太多…… 对于从小开始学习昆曲,始终在戏曲行业浸润着的我来说,戏曲中心成立的十年间,是转变最多,成长最快,感触最深的十年。 中心成立的十年,是我职业经历中最具挑战的十年,赋予我许多的第一,第一次要转换一个单位,第一次要担负起一个剧院一个剧种的管理重担;也是我岗位跨度最大的十年,从一个乐队的演奏员,到一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人,再到一名戏曲院团的管理者;更是我人生体验最丰富的十年,让我有机会更深切地体验到人生百般的滋味,更让我能从团队中汲取到前进的动能,从时代的发展中寻找到激情与方向。 中心成立的十年,是上海戏曲大家庭不断聚合汇拢的十年,从京昆,到京昆越沪淮评,再到长江和宛平演艺平台的加入,我们队伍在壮大。是上海戏曲人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的十年,我们在中心的带领下,将海派戏曲的精神风貌散播到祖国的东西南北,也越洋跨海走向世界,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入选中宣部“庆祝建党百年优秀舞台作品展演”的当代越剧《山海情深》是上海越剧院近年来最主要的一部新创剧目,全院三个团160多人大集结,创演组合从40后到90后跨越半个世纪年龄差,共同完成了此次创作。当导演被病痛折磨仍坚持不肯离开排练场时,当演员顶着腰伤、膝伤依旧在台上舞出苗女们团聚的喜悦时,当国家大剧院台下观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时,《山海情深》剧组的每个人只有一个心愿,用越剧讲好时代故事。 与戏曲中心的十年,是缤纷绚丽的美好时光,作为戏曲中心的一分子,在领导和大家的关爱下,我从昆剧到淮剧又到越剧,在领略戏曲的博大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各位同仁们对戏曲火一般的热爱,对事业火一般的激情,今天再度回首这十年,充满着艰辛,充满着汗水,充满着奋斗,充满着欢乐,更充满着深深的骄傲!感谢十年来一同迈过险阻,给予我们支持与关爱的师长同仁,感恩这个伟大时代赋予传统戏曲艺术的机遇。 回首十年路,郁郁满芳华。
淮剧《谷家大事》登演淮安人民大会堂
江苏盐城立法保护地方剧种淮剧,规划建设“淮剧小镇”
盐城建湖:红色文艺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涟水县淮剧团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小剧场·大码头|淮剧《秀才·审妻》:逼朱买臣写下休书的崔氏是“
来自一位梁老师的粉丝
淮剧新生代显露“尖尖角” 戏曲舞台焕发新活力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传统戏曲“角儿”断代现象一直令人忧虑。5月15日,记者在盐城市淮剧团看到,30位即将跨出校门的“淮剧班”演员轮番登场,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地表演着一段段淮剧经典折子戏。据悉,建湖、射阳、阜宁等县淮剧团与有关院校联合培养的“淮剧班”学员也已陆续登台表演,为国家级非遗淮剧的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