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舞超倾零殿23 RGB亲子园
EXPORT
关注数: 12 粉丝数: 41 发帖数: 6,717 关注贴吧数: 39
小儿手足口病介绍 手足口病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手足口病症状一般不重,有的仅有轻度不适,但有并发症者可以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多数病人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 3.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孩子可能出现因为疼痛而拒食、流涎。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部位都会出现症状),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4.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EV 71较其他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更容易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呕吐、易烦燥、等,病情进展迅速但可能没有典型的皮疹。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另外,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所以需要大家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教育孩子勤洗手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患病宝宝家庭护理 1.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2.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及过热的食品以免加重疼痛而拒食; 3.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 4.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 5.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6.当宝宝出现精神萎靡、脸色发白、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就需要马上就医复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