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练过武术的我 没练过武术的我
关注数: 8 粉丝数: 42 发帖数: 317 关注贴吧数: 74
从我一个菜鸟的经历来说说如何防止练拳时膝盖疼 练习太极拳造成的膝盖疼痛,好像成为了广大初学太极拳爱好者经常性问题。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我简单的说一下我的体会,本人菜鸟一枚,到与不到请大家多多包涵。我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或者是不是适合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去年的时候,自己曾经按照视频学习了基本的8式太极拳,几天以后膝盖就开始酸痛,断断续续的1,2个月。后来在贴吧里面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初学者也有这个现象,就停止了练拳。后来,找到了一个老师,正规系统的学习,太极拳,刚开始,也是有膝盖酸痛的现象。老师告诉我在打拳的时候,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架子一定要正,前后中心移动的时候,一定要到位,防止在打拳的时候,膝盖左右还在摆动。以后,我在练拳的时候,慢慢的注意到了这几点,而且自己还慢慢的摸索。现在,经过了2个月的磨合,膝盖基本上没有了酸痛的现象。我把我的方法简述一下,大家做个参考:1,练拳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特别是天气凉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把身体活起来在进行练习。2,不要急于求成,一味的寻求低架子,先期可以把架子高一点。3,在练习的时候,很多扣脚等动作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打起来才会舒服,少受伤害,也可以防止在练拳的过程中因为角度不到位而造成的2次3次调整,对膝盖造成伤害。4还有就是,在前后脚进行中心转移的时候,自己慢慢摸索,怎么样才会把自己的重心调成好,怎么样的重心对于自己的是舒服的,怎么样过度中心,重心移到那个位置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5,不要急于求成,根据老师讲解的重点,来调整自己的姿态。
(转帖-中国武术文化与旅游(全书))--武术的本质 谈武术的本质,必须首先弄清“武术”二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沿袭《左传》的说法,释“武”字为“止戈为武”,这显然是后起的伦理意蕴上的曲解。而在殷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中,武字显然都是手执武器的形状。 然而光拿起武器还不够,仅此尚不足以使武术确立,一个不会武术的人或一只动物拿起武器,仍然与武术无关。武术之所以成为武术,重要的是还要有“术”。 “术”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释为“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云:“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之谓,都是手段,所以技艺也就被称为术。 综上所述,简言之,武术就是徒手或手执武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可以说,这就是武术的本质,也就是武术文化形态和其他文化形态的不移的质的差异。这种本质,是从它诞生起就被规定了的。无论时间如何推移,无论有多少文明的、后起的渗透、依附、派生,武术的本质都是确立无疑、确定不移的,武术真正发生里质的变化,武术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了。 武术的本质确定了,那么武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很明确,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攻防。即用徒手的或器械的方式,用于搏杀格斗中的攻击与防守。攻防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武术的灵魂与核心。 将武术的本质与功能混淆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这也就是武术界长期为武术是武还是舞争论不清的原因。功能可能很多是后起的,而且呈渐趋增长之势。但武术功能的增减并不意味着武术本质的变化。虽然武术有着表演的功能,但武术并不是戏曲文化;虽然武术也能强身健体、也有内功内容,但武术决不是气功养生文化;虽然武术也能自娱娱他,但武术肯定不同于娱乐文化;虽然武术也能部分抽出用于竞技,但武术整体而言也决不是竞技运动。武术只是武术,武术文化形态依然故我为武术文化形态。 武术本质的确定性一同于其它文化形态的本质的确定性。医学的本质是治病救人,但医 学也可用于美容,在坏人手里也可用来犯罪。这就是说医学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美容或杀人的功能。然而这并不等于医学的本质有了改变,医学的本质既不是美容也不是杀人,医学的本质只能是治病救人。 武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按门派流派划分,按刀、枪、剑、棍、拳划分,还是按功法、套路、格斗划分,武术形式总是依武术的本质而展开、存在的。而武术的功能,并不直接依武术的本质展开、存在,而是依武术的形式展开、存在,是武术的种种形式,具有了种种的功能。所谓武术的体育健身功能、体育教育功能、自卫格斗功能、娱乐(自娱)功能、表演(娱他)功能、运动竞技功能等等,其实都是直接由武术形式而展开,依武术形式而存在,都是对武术形式的利用和依附。而武术的功能与武术本质的关系,则要间接得多,武术本质与武术形式,武术形式与武术功能的关系是不能脱节的,但武术本质与武术功能的关系却未必。例如:剑与剑法是武术形式,剑与剑法创制必须反映服务于武术本质。老太太玩剑,用来锻炼身体,则是利用了武术的体育健身功能。但老太太舞动的剑,却完全可以略去攻防,和武术本质不发生任何联系。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攻防,要形成为攻防和完整的攻防技术,前提是要有双方、而且双方角色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双方都必须是人。双方都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手段和技术,双方都既可以攻,也可以防。武术攻防又是一种循环,也就是说精妙的防守,是对对手精妙的攻击的反应;而精妙的攻击,往往又是对对手精妙的防守的反应。攻--防,又攻—又防,再攻—再防,武术技术正是在互以人为对手,互以对手的技术为对象,“见招拆招”,才可能产生并发展为如此博大精深。人与人角色可以互换,但人与兽角色是不能互换的,野兽不可能使用与人同样的技术攻击防守。如果坚持说人兽角色可以互换,那实际上等于认为野兽也是智能生物,同样参与了一种文化—武术—的创造。
我心中的“武术高手”“武术明师”“武术宗师”的定义,你们说呢 我举得“武术高手”就是必须能打,技击必须出类拔萃。而成为“武术明师”的不一定必须能打,但要对武林渊源,武术本身的功法、攻防技巧了解透彻,另外知道“因材施教”。能成为“一代宗师”的不但需要以上的几个条件,还必须对武术的发展有所贡献,重要的是具备相当的“武德".换句话说,”一代宗师”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应该异于常人,让后世敬仰。但这些不是评判武者的唯一的标准,能够“成为高手、明师、宗师”的武者毕竟是少数。就好比金字塔,站在塔尖上的毕竟只有少数人。 其实,在武术这个大的圈子里,还有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爱好者,武术参与者。 现在的习武者中,个人所报的目的不同。有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有以养生为主。也有青少年把他作为将来升学中的一种手段,在我看来,这些想法都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能打”的标准去评判一个武术爱好者或者武术参与者,以“能打”作为一个武术参与者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们只能以武者的目的作为评判的标准,比如,他是养生为主,事实证明他的练习卓有成效,对于他的养生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就可以认为做到了,成功了。如果他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那么评判他的标准就是实战了。 在这里,建议不以我们个人的评判标准来评判其他武者,各位老师,您们说呢?
我心中的“武术高手”“武术明师”“武术宗师”的定义,你们说呢 我举得“武术高手”就是必须能打,技击必须出类拔萃。而成为“武术明师”的不一定必须能打,但要对武林渊源,武术本身的功法、攻防技巧了解透彻,另外知道“因材施教”。能成为“一代宗师”的不但需要以上的几个条件,还必须对武术的发展有所贡献,重要的是具备相当的“武德".换句话说,”一代宗师”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应该异于常人,让后世敬仰。但这些不是评判武者的唯一的标准,能够“成为高手、明师、宗师”的武者毕竟是少数。就好比金字塔,站在塔尖上的毕竟只有少数人。 其实,在武术这个大的圈子里,还有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爱好者,武术参与者。 现在的习武者中,个人所报的目的不同。有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有以养生为主。也有青少年把他作为将来升学中的一种手段,在我看来,这些想法都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能打”的标准去评判一个武术爱好者或者武术参与者,以“能打”作为一个武术参与者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们只能以武者的目的作为评判的标准,比如,他是养生为主,事实证明他的练习卓有成效,对于他的养生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就可以认为做到了,成功了。如果他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那么评判他的标准就是实战了。 在这里,建议不以我们个人的评判标准来评判其他武者,各位老师,您们说呢?
我心中的“武术高手”“武术明师”“武术宗师”的定义,你们说呢 我举得“武术高手”就是必须能打,技击必须出类拔萃。而成为“武术明师”的不一定必须能打,但要对武林渊源,武术本身的功法、攻防技巧了解透彻,另外知道“因材施教”。能成为“一代宗师”的不但需要以上的几个条件,还必须对武术的发展有所贡献,重要的是具备相当的“武德".换句话说,”一代宗师”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应该异于常人,让后世敬仰。但这些不是评判武者的唯一的标准,能够“成为高手、明师、宗师”的武者毕竟是少数。就好比金字塔,站在塔尖上的毕竟只有少数人。 其实,在武术这个大的圈子里,还有以健身为目的的武术爱好者,武术参与者。 现在的习武者中,个人所报的目的不同。有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有以养生为主。也有青少年把他作为将来升学中的一种手段,在我看来,这些想法都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能打”的标准去评判一个武术爱好者或者武术参与者,以“能打”作为一个武术参与者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们只能以武者的目的作为评判的标准,比如,他是养生为主,事实证明他的练习卓有成效,对于他的养生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就可以认为做到了,成功了。如果他想在技击上有所建树,那么评判他的标准就是实战了。 在这里,建议不以我们个人的评判标准来评判其他武者,各位老师,您们说呢?
转个凤凰网的帖子-大家看看: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卫生厅长讲话 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主办方邀请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李天晓和资深教员彭志勇担任教员。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并做了讲话。省级9家医院和各市州人民医院、中医院、藏医院的领导及医务人员共47人参加了培训。刘维忠指出,真气运行学是李少波教授继承和发展中医医学宝库精髓-吐纳导引术所创立的养生保健方法,该法被传播应用50多年,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他要求各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熟练掌握真气运行学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全部掌握了静功五步通督法和动功胃肠功、五禽导引的训练方法,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博大精深中医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其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有2人因故休学,还有4人因年龄偏大和患有严重疾病暂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新闻资料: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转自凤凰网) 此贴一出,跟帖中质疑声一片,请问大家从武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是否经过练习,大家都可以做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ainland%2Fdetail_2012_05%2F23%2F14753986_0.shtml&urlrefer=4050b8962a453184fae61eb800484d7f 这是链接。
转个凤凰网的帖子-大家看看: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卫生厅长讲话 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主办方邀请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李天晓和资深教员彭志勇担任教员。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并做了讲话。省级9家医院和各市州人民医院、中医院、藏医院的领导及医务人员共47人参加了培训。刘维忠指出,真气运行学是李少波教授继承和发展中医医学宝库精髓-吐纳导引术所创立的养生保健方法,该法被传播应用50多年,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他要求各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熟练掌握真气运行学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全部掌握了静功五步通督法和动功胃肠功、五禽导引的训练方法,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博大精深中医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其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有2人因故休学,还有4人因年龄偏大和患有严重疾病暂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新闻资料: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转自凤凰网) 此贴一出,跟帖中质疑声一片,请问大家从武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是否经过练习,大家都可以做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ainland%2Fdetail_2012_05%2F23%2F14753986_0.shtml&urlrefer=4050b8962a453184fae61eb800484d7f 这是链接。
转个凤凰网的帖子-大家看看: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甘肃41名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 卫生厅长讲话 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主办方邀请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李天晓和资深教员彭志勇担任教员。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并做了讲话。省级9家医院和各市州人民医院、中医院、藏医院的领导及医务人员共47人参加了培训。刘维忠指出,真气运行学是李少波教授继承和发展中医医学宝库精髓-吐纳导引术所创立的养生保健方法,该法被传播应用50多年,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他要求各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熟练掌握真气运行学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全部掌握了静功五步通督法和动功胃肠功、五禽导引的训练方法,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博大精深中医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其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有2人因故休学,还有4人因年龄偏大和患有严重疾病暂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新闻资料: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转自凤凰网) 此贴一出,跟帖中质疑声一片,请问大家从武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是否经过练习,大家都可以做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ainland%2Fdetail_2012_05%2F23%2F14753986_0.shtml&urlrefer=4050b8962a453184fae61eb800484d7f 这是链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