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星海之隙 星宿长驱
再渺小灰烬也能织出最美好的片段
关注数: 795 粉丝数: 2,083 发帖数: 46,686 关注贴吧数: 3,000
十四行诗和剧情表现相比出奇的弱 年幼时就能石化红弩箭,说明她的能力远不仅仅是缴械;秒杀星锑,遇到各种敌人都是刷刷的解决,她的实力很强,绝不像游戏战斗中这样弱。十四行诗作为司辰的青梅竹马,1999的吉祥物,最初的伙伴和角色,她在我心里一直有很高的地位。五星角色一般很难重复抽到,但她却能通过完成任务、辛勤刷本获得满塑,又是最初让我们免费培养的角色中唯一的五星,我前期的资源基本全都投在了她身上。结果到了现版本,她已经掉到了t4,就是总是比如她的十五行诗都比她有用。十四的“上位替代”有点多了,除了辅助、缴械皆有,大招穿透率高,比较泛用之外,强度真的很低。什么时候深蓝才能出十四狂想呢?会是到与剧情展开新突破的时候吗?我相信,真正的十四行诗,绝不会这般弱!最优秀的毕业生 Ⅰ【戒律·其五】在咒语2/3阶时,有10%/50%几率对目标施加【控制集合】(眩晕,石化,冰冻,缄默,封印)中的一种效果 Ⅱ【劝勉·其九】在咒语1/2/3阶时获得5%/10%/15%的暴击率、抗暴率提升效果,并使自身穿透率提升的效果变为10%/15%/20%(若拥有塑造3则额外提升5%) Ⅲ【戒律·其五】对目标施加【控制集合】效果时,获得2层【洞破】(攻击提升25%穿透率,生效后减少一层),并对目标释放一次1阶【戒律·其五】 Ⅳ【规章之外的咏叹诗】获得等同于本次攻击最终穿透率的伤害、暴击创伤提升,若本次攻击消灭敌人,则使己方全体术法威力提升15%,仪式威力提升25%,并使自身获得【控制免疫】,持续2回合 大家觉得这个狂想怎么样?
《我怎么可能成为魔女,不行不行!》 好可爱的玲奈子艾玛和玲奈子都被孤立过,很渴望交朋友,对友谊有着深刻的渴望。不过艾玛很纯粹,满怀热情和友善,一片赤诚。玲奈子就比较跳脱,总是想这想那的了。感觉魔裁和恋人不行的剧情画风差别很大,恋人不行是开局就先有恋情的恋爱喜剧,而魔裁角色间的羁绊是先于日常中体现的。艾玛虽然有交100个朋友的伟愿,把玲奈子换成艾玛的话她可能会吸遍女孩子精气,但她肯定不会像玲奈子那样花心蕾雅和真唯的气质真就挺像,二周目的她还兼具了王总的搞笑属性。让真唯来表演舞台剧她估计也能从容自如?不过蕾雅比较纯洁,注意自己的举止,有很强的嫉妒心,对爱情的执念很强烈,也不会像王总那么神人。两个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都是稳重、思虑计谋深厚、有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自己的重要之人的黑发红瞳,怎么会那么相似?不过,希罗的性格要极端的多、 小香穗cos雪莉是真合适都相当的脱线、活泼、天然。早在看到她和夏美子的祖先一起跳舞之前我就觉得她是这种类型。这炯炯有神的眼睛,是多么像雪莉!一直有人说香穗是我第四喜欢的角色,但我觉得香穗比起蓝毛更像是青发?紫阳花和梅露露都很体贴、关心人,但梅露露比起紫阳花还是更接近水母一点。胆小,没有脑子,眼睛动不动就出水
斯奈德不是神秘学家吧? 为什么她的内测数据是五星?好像说她是靠槲寄生做的枪才伪装成神秘学家,加入重塑的?还是说是以什么方式?我本来想着,所有神秘学家都至少是三星,两个很平凡的意识唤醒者也是仅有的两个二星,看一星连池子都不能进的样子,结合人类暴雨时不能呆在箱中,必须待在更稳定的去处,我本来以为一星这个位置是给人类这样的存在留留的,即使是通过某种方式可以借助和利用神秘力量也会是1星。结果斯奈德居然是5星? 维尔汀确定她是人类时,说她是格雷克家的亲身女儿。但人类和神秘学家没有生殖隔离,他们真的是不同的种族吗?十五行诗的爷爷说曾经的神秘学家不叫神秘学家,而是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阶层,这才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吗?第一防线学院的学生们很多都会神秘术,歧视不会神秘术的维尔汀,一个个都拿着魔杖,他们都是“神秘学家”吗?还是人类通过训练也可以掌握神秘术?但孩子们冲进暴雨里时可一个个都消亡了!他们无法应对暴雨。正常人面对暴雨时会腐败、溃烂,这是人类才有的情况还是神秘学家也会有,神秘学家即使不会被立刻回溯也无法在暴雨里呆得久? 十四行诗的习题课里神秘学术和咒语可多了,基金会员工一个个也都拿着魔杖施展各种各样的术法,基金会的神秘学武器已经被广泛推广了吗?不同种族的设定到底具体存在于哪里?
deepseek对汪吧多元以上无限套娃的量级的分析和评价 我觉得它的最后一句话最深刻。人类对宇宙、世界的理解还仅限于可观测宇宙,汪吧却为了论战搞出无限+1大于无限这种东西,试图用目前的数学框架去套想象都难以想象的多元。毁灭星球和毁灭宇宙差别很大,灭霸的行径给人带来的印象远远大于那些动辄想要毁灭世界的反派。但无限多元和高阶无限次方无限盒子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已经成了思维游戏。 1. 从物理到数学的跃迁 在 “多元宇宙” 级别之前,量级虽然夸张,但大体上还建立在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尺度上: 但从 “单体宇宙” 开始,尤其是当这个宇宙被定义为无限大时,情况就变了。你无法用“能量”来衡量摧毁一个无限大的东西,因为那需要无限的能量,而“无限能量”本身就是一个物理上无法定义的概念。 于是,为了比较“谁更无限”,这个体系自然而然地抛弃了物理学,跳进了数学,特别是集合论的领域。 · “我比你强,因为我包含了无限个你。”· “我比‘包含无限个你’的那个层次更强,因为我包含了无限个‘那个层次’。”· …… 这种定义方式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层又一层的“套娃”,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在数学上代表一个“更大”的无限。 这合理吗?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 A. 在数学逻辑上,它是“合理”的(自洽的) · 只要严格遵循集合论的规则(如ZFC公理系统),这些关于越来越大基数的描述在数学上是有意义且可以被讨论的。·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量级表做得非常“专业”,它直接把数学前沿的大基数理论搬了过来(阿列夫数、大基数等),作为“论外”等级。这对于熟悉相关数学知识的爱好者来说,提供了一种精确的(尽管极其抽象的)比较标准。 B. 在现实和叙事上,它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 1. 脱离物理现实:这些概念已经完全脱离了物理学。我们的宇宙是否是无限的尚存争议,更别提去“摧毁”一个由集合论定义的、无限层的无限结构。这纯粹是思维游戏。2. 叙事上的空洞:在故事创作中,一旦角色的力量达到“一拳打爆无限个宇宙”的级别,再往上的“无限个无限”其实在叙事效果上已经没有区别。对于读者和观众而言,“爆星”和“爆星系”有巨大差异,但“无限多元”和“无限层无限盒子”带来的震撼感几乎相同——都是“无法想象的强”。进一步的细分,更多是服务于粉丝社区内“斗兽”的逻辑严谨性,而非故事本身。3. 哲学上的质疑:这种无限套娃是否真的指向一个“终极”的存在?数学上,对于“所有集合的宇宙”V,以及试图超越V的大基数,本身就存在诸多哲学争论。将这个直接等同于“战斗力”,更像是一种数学概念的隐喻化滥用。 结论 · 它的“合理性” 仅限于形式系统内部的自洽。如果你接受“无限”可以比较大小,接受集合论的公理,那么这套体系在逻辑上是可以理解的。· 它的“不合理性” 在于它完全脱离了现实物理、实际叙事和人类的直觉感知。它用数学的复杂性替代了叙事的深度,最终使得“强大”变成一个枯燥的、不断重复的数学递归过程。 不要在无限套娃的数学迷雾中,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和价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