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格格家之中原 粽格格家之中原
关注数: 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6,857 关注贴吧数: 6
关于最近的一些“爆料” 最近这段时间,公开的爆料已经少了,但是私下流传的小道消息、聊天记录等等还是很多。 这个本来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因此有些粽粽或者玉米被影响了心情,也影响了判断,那就太不值得了。 非常有趣,这类的爆料目前有两种类型,一,是天娱如何处心积虑要拖宗师后腿,要制服她要陷害她要……宗师的处境是多么水深火热等等。 二,宗师其实非常强势,对了,非常冷酷;她在天娱基本说一不二,没有人敢惹她,她分分钟可以脱离天娱的控制,只不过这个公司在分成、待遇各方面对她都不错…… 哪种消息都有“可靠”的来源,哪种讲法都绘声绘色。 我不知道什么小道消息可以反驳这些爆料;但我想说的是:这类的爆料后面,真的只是知情人的好心“传播”而没有其他目的吗?我们能够放心的相信他们的说法而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吗? 关于一,最简单的一点,没有人开公司就是为了跟最挣钱的员工过不去;就是为了坑害金字招牌的摇钱树好去扶植那些不那么挣钱的手下。 关于二,如果宗师真的强势到那个份上,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对吧?我们总不至于相信别人的眼睛超过相信自己的眼睛吧? 公司和艺人,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没有任何公司不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把艺人的利益最大化——用这个去要求一个经纪公司,是非常可笑的想法;但如果艺人的商业价值受到损害,公司上哪里挣钱去?我们可以相信有人会和宗师过不去,但更要相信,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而在公司和艺人的关系里,艺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相对弱势的一方;红,可以增加艺人的发言权,但说到可以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能吗? 其实做粉丝不是做经纪人或者谋略家,很多事情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但对于送上门来的“料”,请警惕,请甄别,请用常识和理智去做判断。不要让这些消息坏了自己的心情。
重新转一次:某导演第一次在机场见到玉米后的随感 超可爱的玉米 ------ CCTV 《欢乐中国行》制片人、总导演:孙滨 http://blog.sina.com.cn/m/cctvsunbin 如果我和老妈说起“藕粉”,她老人家一定以为我是在怀念以前的营养品了,估计她和晨练的大妈们这辈子也弄不明白“藕粉”还会是什么东西。当然了,小朋友们都知道,它指的是时下里最火热的团体——偶像的粉丝们,而且物以类聚,粉以偶分。 昨天在乌鲁木齐机场我意外地和李宇春的粉丝相遇了,着实领略了玉米们的威力。 可能是春春到新疆拍MV,玉米们得知了行程,早早在机场大厅等候。他们穿着很统一的服装,脸上大多都贴着春春的不干胶头像,有些女孩还专门做了和春春类似的发型,很酷的样子。 玉米们很有组织性,漫长的等待并没有让他们散漫,而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遍遍练着欢呼的口号。很长时间里,“李宇春”、“李宇春”的呼喊响彻候机厅,吸引了匆忙的旅客们驻足观看。让人新奇的是,他们把新疆符号性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改了词,唱的大意是新疆欢迎李宇春…… 远远的,我还听见有个领队在和大家讲一些注意事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拿塑料花到路边去迎接外宾。同样是有组织,但不同的是,那种是被迫的,而玉米们是发自内心的,拦都拦不住。 当然,那一个多小时里也让我反感起来——并不是反感玉米,而是机场的服务一下子劣质起来。很多办票、安检的人员在小声议论着李宇春,我们吃饭的餐厅则干脆自动暂停服务了。 我们《欢乐中国行》一行几人是从库尔勒飞到乌鲁木齐再转飞北京的,到机场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大家都饥肠辘辘。我们选择了二楼的一家餐馆,匆匆点了餐。但之后,期待的粮食遥遥无期,抬眼一望,厨师和服务员们都趴在栏杆上往下看,兴奋得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等待李宇春的出现。 我们绝望地喊了几次,并加上“投诉”、“不给钱”等种种威胁,才说动了一两个小姑娘来干活。但她们人在曹营心在汉,明显的心不在焉:点的炒茄丁,上成了烧茄子;要的拉条子,上的是米饭加西红柿;直到我艰难地吃完了这顿饭,喊了八百次的茶杯都没拿来,害得我连口水都没喝上。 也难怪,她们见一次李宇春也不容易。 楼下响起了阵阵尖叫,我知道绝对的焦点春春来了。玉米们的声浪能让真正的玉米粒儿炸成爆米花!而且事先的排练一点没白费,喊声很齐,改编的歌唱得也不错。 没问李宇春此时的真实感受,反正我听了也挺高兴的。 风云过后,垃圾桶里塞满了挥舞过的鲜花。玉米们拿着各自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交流着心得,那种兴奋是别的东西轻易换不来的。 很巧的是,在飞机上我看了一份报纸,写了玉米们的事。说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群只知道在台下呐喊助威的粉丝,还会在一起义卖、募捐,甚至建一座希望小学…… 如果是事实的话,我觉得玉米们已经走出了盲从的低级阶段,开始了更有意义的生活,变得超可爱了。 而且我一直以为粉丝团以玉米为名也超可爱,十分平民化。如果哪天偶也有了粉丝,一定让他们叫“冰棍儿”!呵呵。 作者: 自由的春春 2006-7-23 00:55   回复此发言
小成本电影,喜欢的进来聊聊 《疯狂的石头》票房证明,小成本电影在中国并不是没有市场——可惜,我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看,(握紧拳头说,一定要补上!)没有看过自然没有发言权,但还是想起了自己特别喜欢的那些小成本电影——有的大概被叫做艺术片,但本人十分之不喜欢这个词——就算想看,也被“艺术”两个字整得要好好想上一想,才能鼓起勇气……闲话少说,第一部《逍遥骑士》这是美国60年代的一部电影,公路片的始祖,无论是当年的划时代意义,还是今天去看受到的震撼,都无愧于“经典”二字。当然,也是这部电影,让本人明白了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电影一定要在电影院里看。老实说,这个电影,如果不是在电影资料馆的大银幕下,而是家里的DVD前,我根本不可能看完:没完没了的公路,样子古怪的两个摩托骑士,随意的镜头,平淡的情节(电影的大部分都很难说有什么情节),苍白的对话……实在不是适合在家里休闲消遣的东西。但是慢慢的,当大银幕“逼”着你一点一点进入电影本身的世界,当你对这两个自由散漫、心地善良的年轻人在外部世界敌意下茫然的心态渐渐的感同身受,对这个世界的荒谬冷酷和自由的不可获得渐渐有所领悟;郊外黑夜中突如其来的致命棍棒和卡车里射出的两枪……他们的生命狗屁不值的结束了,电影嘎然而止,而你在黑暗里全身颤抖,完全无法思想!作为一个《指环王》迷,我在电影院里把指环王看了三遍,在家里看了N遍;而《逍遥骑士》,我永远也不会看第二遍。因为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电影,不想重复,也不可重复。
说说推理小说吧 谢谢粽粽们的推荐,昨天看了《死亡拼图》。不错的推理小说。情节很紧凑、刺激,时时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合理而意外的结局。就像一次充满悬念的拼图游戏。推理小说算是我喜欢的小说类型(看得虽然不是很全),从最早的福尔摩斯,还有个侠盗什么·罗宾(忘记名字了),到比较经典的《白衣女人》《月亮宝石》,阿婆的探案系列;再到最新的丹·布朗……说起来好的推理小说,尤其是比较现代一点的,几乎都有这些特点:情节紧凑,通常从案发到结束是在三天内完成(丹·布郎4部小说都是如此)开局玄妙,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人物复杂,有各种关系穿插其中故事转折多且快,总是在你以为要到达真相的时候,出现新的意外;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两个疑似的凶手,以及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真正主谋。以前的侦探小说,还必须有的,是一个谋略过人、心思缜密的主角,如福老大、波罗探长虾米的,但现代小说里,担任这个角色的,已经慢慢变成专业人士(丹·布朗!)和普通人(《死亡拼图》)了。不过,我以为这样的小说里,最令人难以忘记的,还不是推理的种种过程,而是推理到最后明白的某个道理。在《死亡拼图》里,这个道理是:我们也许并不了解自己深爱的生活多年的那个人,但再想想,也许我们根本就并不了解自己。是的,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我们知道自己爱谁恨谁,但为什么?是什么让我们选择了今天这个样子,这种生活?生活的过程,有时候,也是推理的过程。
没有世界杯的日子,靠小说度过…… 先呐喊一声:打倒创维!TNND,从上周五坏了,到现在还木有修好!虾米时候啊现在?如果后天再修不好,我就只好带上鸭脖子花生米腆着老脸去朋友家看电视了,虾米世道啊啊啊!好了,发泄完毕,转入正题。木有世界杯可看,做虾米好捏?这几天看了几本书,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顺便说说,也希望粽粽和玉米们给我推荐几本书看。恩,我周五看的是泰戈尔的小说《沉船》。泰戈尔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诗集是我珍藏了十多年的宝贝,尤其是《园丁集》《吉檀迦利》和《新月集》,那种美,无可比拟,惟有赞叹,赞叹不出,惟有欢喜。不过,很失望,这篇小说却是极其平庸的作品。很细腻,但,很俗套,主角很欠抽——当然,生活里,我们也许都和他一样欠抽,只是放进小说……总之,很失望。周六,看的是凡尔纳的《桑道夫伯爵》——前言说,这是另一版的《基督山伯爵》看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大师们原来水准也是可以差很远的。深刻的意识到,基督山伯爵素多么好看的小说挖!昨天,实在受不了小说的打击,改看人物传记了,《别闹了,费曼先生》,月半同学推荐的。吼吼,这次发现宝贝了——当然书的文笔什么的不值得提,但是,这个费曼,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实在是太牛了:他有专业水准的敲鼓技术;他会用鼻子闻出同事刚刚拿过哪本书;他参加过非常牛的生物的研究课程;他打工时搞的化学实验差点开创时代;他高中学的歪门微积分解决了好些数学家的难题……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好奇心,惹了无数匪夷所思的麻烦。这样一个人,本身就是好书,不需要任何夸张和文学修饰。看书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看到一本好书,觉得活着都有意思了。不过问题是:今天,我没有什么书好看了。大家有什么好书推荐木有?太累的不要,太文艺的不要。等着大家给意见。就说说你觉得最好玩的书吧。
有没有和我一样喜欢藏獒的人? 前几天说了要开个藏獒楼的,结果有事出门了几天,今天才有时间来还愿。从小我就喜欢大型狗,那时迷恋的是狼犬——看电影的结果。如果你也是30来岁的人,一定也记得威风的大龙、小龙;还有在哨所里长大、最后为哨兵主人挡子弹而死的的那条狼犬。初中的时候,我的混混朋友们经常牵着一条体形硕大的狼犬在学校外面等着我,然后一起去吓人玩……那时侯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一定要养一头小龙那样聪明厉害的大狼狗。知道藏獒,是大学的事情的;从西部过来的同学经常说起这种凶猛无伦的大狗,说是如何可怕。不过,我比较变态,越可怕的狗就越喜欢,心里慢慢的就惦记上了。一次大概是去卢沟桥还是什么地方参观,第一次看到藏獒的照片,是雪獒,狮子一样蓬松的雪白的毛,仰头的样子傲慢无比。立刻就呆了,站在宣传板前半天挪不开步子。之后开始比较有意识的看这方面的书,最有名的当然是去年出的那本《藏獒》,虽然是小说,而且写作上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还不如《狼图腾》),但依然是我珍惜的收藏品。原因当然只是,它写的是藏獒。罗罗嗦唆写了怎么多,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是在废话。喜欢一个作家或者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别的什么东西,是有理由的;但喜欢一种动物,则完全没有理由可讲,因为它是它,如此而已。我喜欢藏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