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曦1888 杨紫曦1888
关注数: 8 粉丝数: 40 发帖数: 22,237 关注贴吧数: 12
女士给老太让座获赠自制贺卡 当场落泪感动整天 原标题:一张贺卡一声谢谢 让她幸福了一整天 昨天是周一,大清早,堪称手忙脚乱的上班路上,王女士在公交车上被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其实说起来,那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她给一位奶奶让了座,没想到奶奶从包里掏出一张自己做的贺卡送给她表示感谢。王女士和我讲完早上遇到的这件小事,末了还是怪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眼泪是不是很不值钱啊,可是今天我的心情真的一直都很好。” 让座这件事,不需要思考 乘车让座,对一些人来说是自然到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思考,比如王女士。虽 然她早晨经常被自己的妈妈拖起来,然后又把自己的女儿拖起来,像打仗一样忙忙碌碌梳洗好,吃好早饭,把女儿送到校门口,然后自己坐公交车上班;虽然她下班 的时候经常脑袋发胀、两眼昏花、腿脚肿胀,但是在公交车上,每次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抱着孩子的家长、行动不便的人们,她经常就是下意识地站起来,招 招手请人家坐下。昨天早晨,周一的上班途中,她刚刚在102路公交车上坐下,听到一声有板有眼的电子语音“老-年-卡”。她抬起头,见到一位花白头发、穿着咖啡色呢大衣的奶奶上车来,正在跟司机打听去什么地方怎么走。她站起来招呼奶奶过来坐,奶奶笑着推让。坐在旁边的大伯说了:“人家叫你坐,你就坐嘛。” 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要挤过两个人才能挪到座位上。所以,她一路说了好几个“谢谢”,总算坐下来了。 “我要谢谢你,祝你快乐!” 奶奶舒了一口气,就开始低头掏自己的包。掏呀掏呀掏出一个信封,她笑眯眯地对王女士说:“我要谢谢你!”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粉红色的卡片递给王女士。王女士有些意外,不过很高兴地说:谢谢……突然眼睛有点潮热,她使劲儿眨啊眨,眼泪还是有点不争气。奶奶笑得眉毛弯弯的,眼睛也弯弯的,假装没看到王女士的小激动,接着说:“我要谢谢你,祝你快乐!”她还给周围的人解释说,“卡片是自己做的,有人给我让座我就拿出来谢谢她!有人喜欢,我也送她一张!” 旁边的大伯和姑娘都笑起来,一个姑娘好奇地探头来看贺卡,胖奶奶就也送了她一张。 你别说哦,这张贺卡还是很有文化含量的,起码写了三四种语言文字:正面写着“美丽中国充满阳光,西湖杭州满城春色”,还有中、英文的“新年快乐”以及美丽画片,背面写着“幸福和谐、寿山福海”,是楷体字一行,篆体字一行,直排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落款:邹四维敬贺。哦,胖奶奶原来尊讳邹四维。 一声谢谢让她高兴一整天 王女士家住在莫干山路,上班在学院路的一家品牌酒店,从事酒店行业有20多年了。对 她来说,幼时严格的家教,以及多年的星级酒店服务经验,文明礼貌不仅仅是习惯成自然,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因此,她告诉我,公交车上的胖奶奶这一声“谢 谢”,对她来说,也是很珍贵的一份心意。“我的眼泪不值钱地就流出来了……让位是我们该做的。懂得感恩,是很多人缺乏的。”她轻轻地这么说。王女士办公室里的小鬼赶紧开个玩笑扭转这有点感伤的气氛:“上次啊,我让座给一个阿伯,阿伯一句话,年轻人么是要多站站,啊哟,我真想重新坐下去!我上班这么远,起得这么早,你说容易么……说个‘谢谢’有那么难?” 是啊,每个人都不容易。有时候,一声“谢谢”、一张卡片,能让王女士高兴一整天,发了微博又可以让她的亲友网友都分享到快乐。
手机屏幕大引发车祸   出车祸了,因为手机屏幕太大了    结果:车子撞护栏女乘客毁容   1月17日傍晚5点左右,一辆金华牌照的现代小轿车在这里出了车祸。  它撞上了右侧护栏,现场狼藉:车子引擎盖高高翘起,汽车零部件散了一地,波形钢护栏的3根水泥桩,也被连根拔起。  为什么撞车?这跟驾驶员黄某接电话有关。  黄某说,当时,他的车刚刚完成一个超车动作,正准备把车子开到主车道上时,自己的手机响了。  他用的是某品牌5.3寸大屏幕的智能手机。他说,他一开始是用右手大拇指接电话的,但划了好几次都没接通。  于是,他只好腾出双手来接电话,左手拿着手机,再用右手的食指来划触屏。  他说,他以前也这么干过,但都没有出过事。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车子却失控了——车子突然跑偏,在没有减速的情况下,撞上了边护栏。  高速**说,这辆车上,当时除黄某外,副驾驶座上还有一名女乘客。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她由于没系安全带,下巴重重地磕到了仪表台,受伤严重。事后经仙居人民医院抢救,其下巴部位软组织破损,内有骨折,如果愈合不好,就会毁容了。  按新交规,驾驶人驾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将被处以20元—200元罚款,记2分。黄某因此造成事故,这次被顶额罚款。  高速**提醒,开车时接打电话,最好把车停靠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位置,而高速路等地不具备停车条件,若能不接就别接了,要接的则应该配置蓝牙耳机,或者使用车载蓝牙扬声器。
石家庄市民发现面值3元人民币 疑为苏三币 3元面值的人民币,你见过吗?近日,省会陈先生家从老家找到了一张留存了数十年的3元面值人民币。据他查询了解,这张纸币可能是1953年发行的惟一一种面值为三元的人民币,被收藏爱好者们称为“苏三币”,目前存世量极少。他希望能找到真正的专业收藏人士,帮忙鉴定此币真伪,并将其收藏。陈先生小心翼翼地展示着他的3元钱纸币。淡绿色的纸币边角完整,丝毫没有磨损,仅在中间有一道折痕。纸币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三元字样,下面标着“1953年”,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六字。 “这是我爱人家的,在她姑姑很小的时候意外得到的,一直保存到现在,”陈先生说,妻子的姑姑出嫁后,这张纸币就留在了妻子的娘家,和铜钱串儿、粮票存一起放在了小铁盒里。 “我爱人小时候,在奶奶家翻箱倒柜着玩时,发现了这张纸币。”陈先生说,妻子从小就喜欢收集小物件,这张面值3元的人民币是她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她又把这张钱和粮票、钱串儿都小心收放了回去,像藏宝贝似的一直在她奶奶家又放了20多年。” 就在去年,陈先生和妻子突然又想起了这张纸币,两人回到老家一找,发现它还完好地“躺”在那里。陈先生的父母曾做过玉器生意,耳濡目染,他对古玩也很感兴趣。自己小时候曾在北京某个古玩店的墙壁上,见过一张裱起来的3元人民币。最近陈先生与朋友闲聊,大家都对这张人民币很好奇。他开始在网上搜寻有关3元人民币的一切。据资料记载,“苏三币”共有3元、5元和10元3种面值,是于1953年印刷、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当年国内的印钞技术和能力的限制,又缺少高质量的印钞纸,所以这3种面值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刷,故称之为“苏三币”。由于历史原因,“苏三币”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并回收销毁,前后共流通了9年的时间。3元面值的“苏三币”独特之处还在于,以前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以后发行的第三、第四、第五套人民币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面值,堪称“空前绝后”,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问过我爱人的姑姑,她也忘记是怎么得到这张纸币的了,也问过我爱人的爷爷,他说当年确实用过这种样子的钱,用了一阵子就没了。”陈先生感慨,他们夫妻都并非收藏爱好者,所以这张纸币上的折痕也是由于不在意,才不小心留下的。但有缘将40多年前就停止流通的人民币存到了今天,两人实感不易。 陈先生此番委托本报,希望能找到真正的专业收藏人士鉴定此币真伪并收藏。“我对收藏并不感兴趣,也不懂,怕收藏不好就该没价值了。”陈先生也表态,他不想将此币交给喜欢倒卖古物的人手中,只希望寻到真正爱惜古物的专业人士,一直收藏下去。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