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灌水小痞子
红色灌水小痞子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651
关注贴吧数: 4
兄弟们顶住! 嗯,我先闪~睡觉去类,安
日,生 日快乐! 老娘可是特意穿马甲来发贴子的啊,够意思吧?
话说杠神又跑路了!! 鄙视个~
叫娘子的都进来~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C4%EF%D7%D3&rs2=0&myselectvalue=1&word=%C4%EF%D7%D3&tb=on
话说大唐小孩也抽风了~
话说老李头抽风! 话说老李头抽风甚与百抽!
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宋)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高:6.7公分深:3.5公分宽:16.4公分长:23公分 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於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胡商遇盗》(唐) 盛唐 敦煌莫高窟45窟壁画《胡商遇盗》
须达拿太子·萨埵太子本生(隋) http://cathay.ce.cn/pieces/200706/04/W020070604533156511129.jpg敦煌莫高窟壁画419窟《须达拿太子·萨埵太子本生》
海兽葡萄纹砖(唐) 名称:海兽葡萄纹砖 制造年代:唐 材料:陶土 规格:边长35厘米 收藏地:洛阳博物馆
一曲琵琶迷倒公主 帅哥王维得中状元 在很多人看来,王维是个近乎完美的名字。确实,哪怕李白、杜甫等人,历来都有人对之不以为然。惟独王维,少见批评之词,只有宋朝人嘀咕了几句:人品不好,诗也不必读了。 不过按照现代眼光,在宋朝流行起来的那套礼教观念基本属于变态,王维的失节自可原谅。但这对于王维本人,大约还是不能忘怀的惨痛。 王维,字摩诘,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755)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曾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明董其昌推王维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风魔!!!!我剁了你!!! 小李飞刀叉叉叉死你!!!
中国古代帝王与造纸 李后主名煜,字重光,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帝王,他很少为治理国家花费心血,相反,却常常为笔、墨、纸、砚之类的文房用具大劳其神。“澄心堂纸”就是他和纸工们的杰作。 五代、南北宋三百多年,造纸业继续开拓发展,其中以南唐徽州地区(今安徽歙县一带)所产宣纸最负盛名。这里造纸都是手工操作,其制法是在寒冬水中浸泡楮树皮原料,尤其是需敲冰水扬帘、沥捞纸张,最后烘干而成。纸的长度可达50尺,从头到尾匀薄如一。李后主特别偏爱这种纸,命池州监造,并将所造纸张运往金陵(今南京)宫中,贮藏在他经常批阅奏章的场所——澄心堂,供宫中长期御用,这种纸即被称为“澄心堂纸”。 李煜还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云集京城,开设纸坊。后来,他干脆将澄心堂大殿腾出来造纸。每天,他都要到殿内观赏造纸过程。有时索性脱掉黄袍,系上纸工穿的围裙,同他们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宣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以求改进,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的时间,造出的澄心堂纸更加洁白细腻。这是宣纸中的珍品,除了李煜自己享用,偶尔也恩赐给有功的大臣,以示奖赏。李煜在宫中还制作了一种会府(国库)纸,细薄光润,多用于发榜公布考试录取者名单。每当择取士人完毕,即将发榜,李煜总要给会府纸一张,约长两丈,书写合格举子的姓名于上。每次放榜,纸匠们便相互庆贺,因为放榜也等于替他们的产品做宣传广告。
百丈禅师的《佛教养生歌》 现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也重视起来,尤其是健康状况.而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单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面压力,使我们的情绪时好时坏,疲于奔命,它带给我们烦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忧郁压抑,自我封闭乃至生命的夭折。而通过对佛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我们获得快乐、安逸、坦然、安详、健康。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养生而言,概括为《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如何获得五福是佛教养生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1. 断绝妄执之心.就是说要色空,色空指物质现象和自性空,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和现象,一切都在变化,是无常的.认为妄执之心是人生诸种烦恼的根源。 2. 慈悲心,佛教认为,以众生之苦为苦,修无量功德,身体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佛教思想能启沃善心,开发智慧,增进健康。另外还有一套独特的修炼方式——禅定修持.本书着重介绍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疾病的产生,预防,治疗,同时结合中西医的观点,作为参考。
从"梵式"到"汉式"的佛教文化 西域在艺术史上是一个微妙地带,它同时受到东亚和西亚文明的挤压。从和田、米兰到库车,可视为犍陀罗艺术的延伸。以库车石窟艺术为代表,大致可以说,其造型是健陀罗式的,题材内容是印度佛教的,服饰体貌等外在形态特征是古龟兹的,这种综合性风格还处于一种粗略的混同消化阶段,形成了中亚地区的典型样式,当它一旦东移便被中原文明融化了。 印度佛教艺术进入中原以后被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性感色彩的淡化。在西域石窟壁画中佛陀、菩萨衣着简少,呈半裸状,女性普遍硕乳丰臀,还保留裸女形象。而在河西石窟中,这种肉欲气息已明显淡化,佛、菩萨的性征向中性转化。消褪肉欲色彩的另一个步骤是服装由印度式的敞露转为遮蔽:用宽松蔽体的服装将男女的性征、肉感全部掩饰起来。云冈第17至20窟的本尊,衣服为印度的“偏袒右臂式”,而第8、20窟左右胁侍则为“通肩式”,宽袖的长衣紧贴身上,形成若干平行弧线,领口处为披巾,自胸前披向肩后。这种“通肩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的“冕服式”,衣服为对襟,胸前有带系结,右襟有带向左披在左肘上,衣榴距离较宽,作阶段状。这是从印度式样到中国式样的过渡。
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 --------蒯通,韩信关系论 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 --------蒯通,韩信关系论 引子 楚汉时期,蒯通是个神秘的人物,虽然才高八斗,辩才无双,但是其人其事却众说纷涌。史记未给其立传,汉书在史记基础上立其传也是言简意亥,寥寥数语,让人无法窥探其真面目。而蒯通作为韩信的谋士为其而谋在后世几成公论,对此不论是史记的司马迁还是为其立传的班固都丝毫没有这样结论,这里让我们通过整个历史大背景来探讨蒯通和韩信的关系。
羊、狮子、狼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 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 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 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 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 必须世代相随, 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 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 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作者: cherrychang 2006-4-18 19:34 http://post.baidu.com/f?kz=94755783
独眼H猪~ 趁着还在 赶紧欺负欺负他!!保留一天 谢谢!
来到 果然是短小精悍!
夜色如水 杀人最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安跑哪去鸟?
没人鸟?
特来灌水!
靠 你被刷了~OH!OH
今天去骂人了好爽
纪念!! N久没骂人了~
还有人没有了?
还有人没有了?
某医生 你们吧欺人太甚啊!!! 删本红的帖子 !!!
掉了
聂远 好帅的七夜
完了被聂远点到了! 帅呆了 酷毕了 简直无法比喻了!!!
某傻人
荆州候是谁?
唯愿一路平安
靠 曹操吧祸起萧墙 老H陷入质疑危机!! 不爽
痞子近道~
没人了?
你俩密谋什么呢? 要不就不出现 要不就一起出现!
菜鸟飞贼都还活着 真不好玩
老飞贼还活着?
哑巴新娘 若能比翼双双飞呀飞 真想永远长相随 若能比翼双双飞呀飞 相依相伴永不悔 燃烧燃烧燃烧 用你的声音燃烧 燃烧我的一切 燃烧我的生命 燃烧燃烧燃烧 用我的诚心燃烧 燃烧你的真爱 燃烧你的至情 不再留泪 啊不再留泪 为何 为何 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 燃烧燃烧燃烧 用你的声音燃烧 燃烧我的一切 燃烧我的生命 燃烧燃烧燃烧 用我的诚心燃烧 燃烧你的真爱 燃烧你的至情 不再留泪 啊不再留泪 为何 为何 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
江湖笑 江湖笑 恩怨了 人过招 笑藏刀 红尘笑 笑寂寥 心太高 到不了 明月照 路迢迢 人会老 心不老 爱不到 放不掉 忘不了 你的好 看似花非花 雾非雾 滔滔江水留不住 一身嚎情壮志 铁傲骨 原来英雄是孤独 江湖笑 爱逍遥 琴豁萧 酒来倒 仰天笑 全忘了 潇酒如风 轻飘飘 江湖笑 恩怨了 人过招 笑藏刀 红尘笑 笑寂寥 心太高 到不了 明月照 路迢迢 人会老 心不老 爱不到 放不掉 忘不了 你的好 看似花非花 雾非雾 滔滔江水留不住 一身嚎情壮志 铁傲骨 原来英雄是孤独 江湖笑 爱逍遥 琴豁萧 酒来倒 仰天笑 全忘了 潇酒如风 轻飘飘 江湖笑 爱逍遥 爱或恨 都不要 仰天笑 全忘了 潇酒如风 轻飘飘
哑巴新娘 若能比翼双双飞呀飞真想永远长相随若能比翼双双飞呀飞相依相伴永不悔燃烧燃烧燃烧用你的声音燃烧燃烧我的一切燃烧我的生命燃烧燃烧燃烧用我的诚心燃烧燃烧你的真爱燃烧你的至情不再留泪啊不再留泪为何为何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燃烧燃烧燃烧用你的声音燃烧燃烧我的一切燃烧我的生命燃烧燃烧燃烧用我的诚心燃烧燃烧你的真爱燃烧你的至情不再留泪啊不再留泪为何为何为何有那赶不完寂寞的长夜
痞子 147258369
老李头生日快乐! 哈哈 本红说过要来送礼的!
三国谈:周瑜—孔明没比赢的三国英杰!(ZT) 周瑜—孔明没比赢的三国英杰 雪年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写也迷惑了不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