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dzj100207 jkdzj100207
关注数: 6 粉丝数: 57 发帖数: 2,476 关注贴吧数: 4
部分仪征吧友很狂,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最近有部分仪征黑子挑拨仪征和扬州的关系,对于将成为扬州一个区的仪征来说这种气氛很不好,所以咱就扒一扒仪征哪些事。 虽然说仪征目虽然在江苏的县里还可以,但发展质态不太好,就与扬州的几个县比较而言,二十年前,仪征的产值和江都差不多(而人均是江都的近两倍),是高邮的1.5倍,宝应的2倍,而现在江都的人均已和仪征差不多,领先高邮1年,宝应1.5年左右。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过分依赖大企业,原来的黎明,化纤,现在是大众,化学工业园,仪化。在原来市场经济不是太完善的时候,这些企业凭着相对的垄断地位使仪征获得了相对好的发展,诸如现在已经倒掉的黎明汽车,原来几乎全国公安的警车都是它生产的,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这样的情况今后几乎不会再出现了,同样的目前的仪化,大众也是如此。当然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使得仪征保有目前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将渐渐消失,换句话说仪征就是在啃老本,而其中有些则直接来源于与扬州,诸如大众,要不是前任市委书记和某人的努力,这个企业能在仪征,而现在一些自以为是的仪征人还不知道感恩,如果没有这个项目估计仪征过几年就要被高邮,宝应超过了。 还有一些黑子拿仪征和高邮比,当然目前来说仪征是比高邮好点,但也是因为仪征的底好而已,在上个世纪扬州重点是沿江地区,包括现仪征江都在泰州的泰兴姜堰靖江等地区,而对高邮宝应等地区的定位是农业县,底子自然没你仪征厚,而现在高宝地区正快速发展,已不比仪征差多少,而部分黑子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本上,危也。危也。 现在解决目前仪征发展困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就是并入扬州,看目前的江都就知道了,无论是城市品位还是经济发展态势都好于仪征,而未来极有可能与扬州市区相连,成为扬州市区的一部分,而现在仪征也因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目前来看仪征并区是大势所趋,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举动都是不可取的,目前扬州正在消化江都,估计近几年还不会并仪征,但未来仪征肯定会成为扬州的一个重要的区,毕竟它还能起到连接省会的作用,应该仪征的前景还是可以的,但看看仪征是否能抓住了,而不是想某些人那样。
我看洛阳直辖的问题 最近吧里在讨论洛阳直辖的话题,本人也来说说,个人觉得洛阳直辖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首先他离郑州太近了,虽然说这不是最最要的,但关键的问题是郑州会服吗?郑州的综合实力强于洛阳,其本身也想直辖,当然不会,而且即使去掉所谓的洛阳直辖市,河南也是个很强的省份,而郑州将吸收其资源与洛阳竞争,就像现在成渝之争一样,而一旦洛阳直辖后其激烈程度将远远大于成渝之争,毕竟成都和重庆还隔着几个城市,而洛阳和郑州是直接挨着的,同样的,洛阳还面临着西安,武汉,甚至是太原的竞争,他们都不太可能服洛阳的。 其次,依据所谓的洛阳直辖市地图,洛阳直辖市还将吃掉整个三门峡和其他地区,而实际上三门峡至少是三门峡市区的是不乐意的,因为原来我和你是平级的,而现在我成了你一个县,当然对三门峡市区的发展是不利的,而现在三门峡有不比洛阳差多少,一旦洛阳成了直辖市必然会优先发展原来的地盘甚至是主城区,若干年后,三门峡市区的人估计和洛阳会有巨大的矛盾。 最后,洛阳经济不过关,虽然说经济不是主要因素,但也非常主要,重庆在直辖前经济在全国也是前20名,至少是前30名,而洛阳都快跌破前50了,过几年都快被宜昌,襄阳之类的超过了,这样的城市再不调整调整估计就要日薄西山了,还想着直辖,甚至是有些吧友所说的辐射郑州?这真是匪夷所思。 PS:从理论上来说洛阳的行政级别比三门峡高,洛阳是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但洛阳不是副省级或计划单列。而较大的市是83年设立的,起初是希望这些城市能凭借这个权利获得更好的发展,但目前来看有些城市发展的并不太好诸如齐齐哈尔,大同,淮南等市,由于较大的市的评比标准比较模糊,国家在93年后不再授予,但争的城市还不少诸如温州,东莞,常州等,而实际上这一行政级别已无太大意义,故我认为洛阳和三门峡行政等级相同。
有关绵阳的话题 最近吧里正在热议绵阳的话题,我一方面感到十分高兴,因为绵阳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一方面又觉的十分无奈,因为这次还是在主城区与科技城上做文章,而对绵阳急需要提升的县域经济并没有太大帮助。 实事求是的说,我觉的若绵阳想坐稳省内第二城的位置,上述的政策是绰绰有余了,但如果想在全国保持一定的知名度,则必须赶快提升县域经济,不能搞得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样的发展模式迟早要出问题的。就绵阳的主城区(指涪城区)即使是放在中东部也丝毫不逊色任何一座城市的主城区。但县域就不用说了,很多县还达不到人均2万的标准,而实事求是说这个标准就全国而言是比较低的。虽然绵阳的县在省内还可以,但四川毕竟是全国经济大省,其第二城县域居然这样,是与其地位是不相配的,长期下去必将拖累绵阳发展。 最后在说说科技城的问题,我觉的这个科技城更向是三线建设的产物,是国家对绵阳过去的肯定,并对遗产进行整合的产物。它实质是像是一个有特殊作用(军工)的加强版经济开发区。我并没有看到它给绵阳带来什么太大的变化,绵阳有的,很多城市也有,绵阳没有的,其他城市可能有。实际上这座科技城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数据加上去会好看点,但并没有对绵阳经济的发展起到太大作用,
对四川二级城市修机场的一些困惑 最近听说巴中准备修建机场了,大概在每年或后年开工,两三年内建成。一方面我觉的是好事,将促进巴中的发展,但更多的是感到困惑,目前像巴中这样的二级城市真的这么需要机场吗?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支线机场来说,客流就是生命线。而根据目前的情况一个支线机场要保持100万左右的吞吐量才能保证不亏本,但是目前二线城市中发展最好的绵阳机场不过也才68万人,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而其他二线机场还在30万左右徘徊,而吞吐量最小的广元机场才10万人次,同样现在建的巴中机场到2020年也只规划达到30万人次,远远无法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更不要说盈利了,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机场将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负担,虽然说这些机场也有吸引投资,壮大经济实力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没有说的那么好。实际上像绵阳,南充那些城市即使没有机场发展的也不会比现在差,而像广元这样有机场的城市也不见得有那些没机场的城市好。所以我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机场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一个机场不能再十年内盈利,最好就不要建,尤其是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像广元,巴中这些城市,在东部也就是人家一个县的经济水平,而且知名度也不高,这样盲目建机场势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成为一个不小的包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