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粮仓 顾粮仓
关注数: 62 粉丝数: 296 发帖数: 24,954 关注贴吧数: 46
粮仓の正式版 新手入门指南 这里是魔声吧,魔声产品自然是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这个品牌的个人理解,首先他是个潮流耳机品牌,然后他是一个声音比较好的潮流耳机品牌。与skullcandy之类的牌子不同的是,魔声无论在外观还是声音上,在2k这个价位都有足够让大家熟知的机型拿得出手。 在这里多说一句,个人习惯把monster和beats统称为魔声,所以大请大家不要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特别的在乎这个问题。 首先呢,听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再加上通过文字的表达,造成了人与人意见的不同,所以此文也仅仅作为一个参考供给大家。其次,本人对耳机这方面了解也比较有限,除了之前那篇的内容以外,这次也参考了例如林sir之类资深人士的文章。最后,此文主要针对新人扫盲,文章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的朋友。 本文内容如下 1.部分魔声产品的定位以及购买时需要的地方 若想找完全版的内容 参考h大的精品贴 http://tieba.baidu.com/p/2094978182 第二楼 2.发烧与需求 第三楼 3.煲耳机的必要与否 第四楼 4.入门前端的选择 第五楼 5.对于日后进一步选购耳机 第六楼 6.无损格式的必要与否 第七楼 7.推好与推不好的标准 第八楼 8灵敏度与抗阻 第九楼 9.耳塞套的选择 第十楼 10.购买时需注意的地方 第十一楼
暂时出坑一段时间的感悟。 虽然现在每天都有在 但是听音乐和泡在吧里的时间明显变短了 因为生活重心转移了嘛 没有必要把器材当做女朋友一样捏在手里了 所以我有了以下几个看法 仅仅是个人感悟 1.同样是六十块钱 可以打三次球 和妹子吃一顿吉野家 买十盒百醇饼干 一只特价hg高达 叫上两个人看电影 而花在耳机上 仅仅能买两对c套 2.耳机是不可或缺的 好耳机对我们是应该拥有的 但发烧耳机就不一定了吧?在一定硬件的基础上单纯的享受音乐不好么 3.我们不可能拥有每一个耳机 就算拥有了也没有意义 就像我们不可能得到每一个心仪的妹子 留一个到最后就已经很幸福 4.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段丧心病狂的时间 特别是学生党 刚刚入坑兜里没钱却每天花很多时间泡在贴吧论坛 这其实很不好 每天意淫的效果跟打飞机差不多 而过了一段你会发现 钱总会有的(对于初烧阶段来说) 而自己却不一定如此热爱这个东西了 5.继续第一条的举例 一条exk的钱可以干嘛呢 可以买一台l36h 一台老人用的电脑 请全班同学在ktv混上一天 找个地方旅游十天 或者和妹子混上很久很久 6.耳机发烧也许会比烧其他东西更没有性价比 因为更偏向个人感官 烧单反至少有作品输出 但这也就是烧耳机好玩的地方 虽然 我肯定还会回坑 但以上的确是我真真切切的感悟
关于面基的一二三四事。以及一些器材的试听感受。 0.Frist of all,面基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因为呢这是个在幽暗房间里在小伙伴的宝贝上摸来摸去的绝佳机会,还不用当心伙伴们的感受,因为大家都很乐意。 1.再来,面基可以找到组织,让你觉得你并不是带着老贵老贵的耳机穿梭在城市里站在公车上藐视众生的一个人。虽然每个人层次不同,但音乐可以成为我们的共同话题。 2.面基可以听到很多耳机,跟耳机店不同的是耳机店不花钱买东西很可能遭到店员的白眼,而面基呢,小伙伴们永远是笑嘻嘻的。 3.说道试听耳机的好处,那就多了去了,这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听音经验还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从佩戴做工风格等等方面考察这个耳机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这是天天趴在贴吧论坛里看测评所得不到的。 4.面基可以从老烧那里学到什么,也可以很自然的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当然老烧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 当然,面基也有一些要注意的 1.除了带好润滑油之类的东西防止基友太暴力意外,一定要带好自己的套套,某则就要忍受基友们油油的耳屎了。 2.面基面基,自然是不能带女朋友的,如果带了女朋友那么套套肯定不起作用了,你需要双倍的润滑油。 3.初次面基呢需要提放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保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器材。 4.初次试听一个器材的时候,最好保持自己对系统中其他器材的高度熟悉,这样才能更好的品味这个新来的器材。随后你可以找这个器材的主人去了解他是怎么搭配这个器材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主人对这个器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以下是俺第一次听一些器材的听感或者是一些器材里新的感悟 没有特别注明的一律是ipv+alo occ对录+1 stepdance组合下得出的听感 1.ck9、ck100:同样适合女声同样局限性很明显的耳机,ck9妖艳ck100清丽,《明明白白我的心中》梁静茹的部分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李宗盛部分就显得比较淡薄,两只耳机都是绕耳佩戴还都算舒适。低频量感都不多,所以我认为听音类型稍微杂食的机油都不适合拿这两款耳机做主力塞。 2.ue900 不是我黑他,不明白作为这个价位的塞子那什么跟exk w4甚至是um3x抗衡,线材做得和玩具一样,只有收纳盒还蛮漂亮。当然,这只是我一耳朵的听感。 3.vsd1 作为199的东西没得黑,低频和分离度令人惊艳,缺点是纵向声场几乎没有音色偏暗,可能女声方面还是要交给vsd1s吧。个人认为是pr200mk2水平以上的东西。 4.es7 尼玛大几百块的耳机能出这歌声我也服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人声都弄得跟儿歌一样,试过各种搭配完全不能入耳。还好在场有另外一只换了线的es7,声音正常,但一只非可换线耳机居然要换线才能出正常声音反正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5.exk 依旧惊艳,在ipc+pha1的西装下与845直推相比更上了一个档次。 6.pha1(耳放)其实我觉得除了续航以外没什么好黑的,虽然是不同种类的产品,但我认为性价比比1sd来得高。 7.爱丽丝m1 入门便携大耳中很热的一款耳机,不难驱动,各个类型的音乐都能听,声音比较薄但无论是听张学友还是梁静茹都能接受,唯一有点奇怪的是听五月天怪怪的,在场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做工一般佩戴一般,漏音无力吐槽。 8.hd650 是在mdac2下的,感觉就是声场大,整个系统完成度不高曲子也不是我熟悉的,就不评论了。 9.l300(录音笔) 声音中正耐听,推x10没有diy o2下来的惊艳,但更平稳,随身产品推力正好,操作也不逆天。 10.hifiman 603 我觉得其实没什么好黑的,大小刚好,国砖里做工和系统也不能要求太多了。搭配x10听小提琴和比较厚的人声都是享受。搭配ck9-ck100也能很好的在风格上互补。 0.在场被大家所认可的产品有exk x10 vsd1 m1 完。
前端浅析 一套耳机系统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我们拿个耳机插在手机上听歌也可以称之为一套耳机系统,但如果这样就能满足烧友的需求的话,那么再多的投资也只是搭积木罢了。 在我看来前端就是耳机回放系统中除了耳机的其他部分(在我上面举的例子中手机就是“前端”),前端由转盘解码耳放构成,它们每一个部分都由线材连接每一个部分也都需要供电的支持。我们熟知的ipc,手机等都可以称之为前端。基于前面的理论基础,也就可以很容易的解释为什么老烧们对ipc这样的前端如此不屑了,因为ipc的音频处理部分其实小的可怜。从另一句话说,体积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端水平的高低。 那有人说了,前端越复杂越大把桌面弄得跟实验室一样的就一定好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把一个小小的播放器肢解放大组成一套复杂的桌面系统,虽然在素质上可能远远超过随身系统,但这也就意味着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在系统的搭配上。你这个耳机需要什么风格的解码耳放、需要搭配什么属性的线材、电源线的选择、甚至对电都是有要求的,如果搭配不好,可能就像请来四个壮汉拉东西,可是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最后做的只是无用功。然而一只小小的ipod在出厂之前就会有工程师调整它的声音让它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不需要也没有给我们太多调整的空间。 把之前的理论结合起来,就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在随身组合里明明给ipod加了耳放却得不到想象中的提升。一个是因为这个举措仅仅提高了耳放部分的水平,解码部分还是一样的不给力。二是在如此小的体积内做出来的耳放,随身放又大多是锂电池供电,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前端的素质高低主要体现在对大编制(交响乐、电影原声、摇滚现场等)和小编制各类流行,人声、室内乐,古典)音乐的处理上。如果一个前端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它就可以称王称霸。当然完美的前端是不可能的,每个前端都有自己的偏向性,难免顾此失彼,这和耳机的道理是一样的。以hifiman的产品为例,他们的产品大多在高频都一刀切,声音很暖,这样的风格比较适合流行乐,但经常给人以糊的感觉,在处理很多乐器偏多的回放时,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下面来解释几个名词的定义,以下部分全部摘自耳机大家坛精品部分,非本人编写,部分进行修改。 【何为数码转盘】 电脑、MP3、CD机、手机这样能选曲的都叫数码转盘。数码转盘出来可以直接接耳机,这种最简易的系统俗称“直推”,依靠数码转盘的解码能力和驱动能力(也叫推力)和耳机构成最简单的听音系统,效果是最差的。 【解码器】 解码器负责把数码转盘输出的数字信号解码转化成模拟信号给耳放,相当于是把数码转盘负责解码的部分单拿出来做专一做精细,是pchifi整套系统的心脏。一般数码转盘都用光纤或者同轴这种数字信号线把数字信号给解码器,解码器也有一定的驱动能力,也能直接输出连耳机,不过驱动能力不是很高,对声音也没有修饰,最好再配一个耳放。 【耳放】 耳放负责把获得的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大耳机,头戴的大耳机一般阻值比较高,需要一定程度的功率才能正常工作,而且耳放能为声音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比如让原本不是很明显的低音变得明显而且有力量。耳放配数码转盘就比直推强很多了,所以很多出街的烧友都会给ipod之类的数码转盘捆绑一个随身的小耳放。 【pchifi系统】 数码转盘 +解码器 +耳放 + 耳机,才算一套相对完整的pchifi系统,等于是把用来直推的最简易系统整合的各个部分单拿出来做专一做精细。 如果用一辆车中的几个部件来比喻重要性的话:数码转盘=方向盘,解码器=发动机,耳放=离合器+变速器,耳机=轮子,线材=各种传动的连杆与轴承,电=汽油 【什么叫听着舒服】 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我说的都很简单,实际能做到并不容易: 初级:长时间听完自己喜欢听的音乐之后,不头晕、不耳鸣、不胸闷。那些喜欢听而且经常听低音甚至重低音的,自己好好想想。 中级:每个音符每种乐器每个人唱歌都能听得清晰,能分出主次和高中低音。那些听乐队摇滚但听不清贝斯都弹了哪些的,自己好好想想。 高级:歌手站在中间离你最近,吉他站在左边离你稍远,贝斯站在右边也离你稍远,敲鼓的也站在中间但离你最远,这些位置关系听到之后都能感觉出来而没有乱揉在一起。那些美其名曰金耳朵结果左右声道都插错的,自己好好想想。 顶级:被音乐中的情绪感染了,自己心情变好了或者变深沉了、兴奋了或者平静了、脸上带笑了或者安详了、走路带风了或者步子放缓了。那些听原本不喜欢的菜大妈的、砸玻璃的、摔钉子的、鸣汽笛的、各种试音碟的,自己好好想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