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ek322057 shrek322057
关注数: 74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9,650 关注贴吧数: 17
「15-04-02」【原创内容】关于大黄蜂 之前我写过一篇大黄蜂的帖子,因资料有限认识不足其中存在很多不详和谬误。为此向大家深表歉意。为避免进一步误导大家,故原帖已删,重新在此贴中介绍一下大黄蜂。如有错漏之处感谢指正!上图为原帖。 一、种类: 大黄蜂,英文名:Bumblebee Oscar 大家都知道Oscar是地图鱼的俗称,虽然大黄蜂的英文名叫大黄蜂地图鱼。但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地图鱼,而是地图鱼的近亲。 下面我们从鱼类分类学看看大黄蜂的位置: 慈鲷科 ( Cichlidae ) ↓ 图丽鱼属(地图鱼属)(Astronotus) ↓ ①厚鳍图丽鱼(Astronotus crassipinnis)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我们常见的大黄蜂在原来是厚鳍图丽鱼的其中一个亚种,可能因为杂交造成的基因融合厚鳍图丽鱼之前发现有2个亚种,可能是其特征不明确缺乏依据或为了更加科学的分类此种鱼,现在已经将2个亚种名废止1.(A. rubroocellatus (Jardine, 1843))2(.A. orbicularis),其中包括大黄蜂(A. orbicularis)。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省事的将厚鳍图丽鱼统称为大黄蜂。 ②图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又称地图鱼 从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黄蜂和我们常见的图丽鱼同属。 我们再回来说厚鳍图丽鱼(Astronotus crassipinnis) 而厚鳍图丽鱼的别名大黄蜂(Bumblebee Oscar)之名则来源于美国,后成为世界各国养鱼爱好者对此鱼的统一称呼。但相对于地图鱼来说大黄蜂很少出口,不是经常出现在水族贸易之中,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黄蜂在原产地的数量也较地图鱼少很多,且二者形态体征也非常相似。(一位美国鱼友的大黄蜂,体长38cm) 以上均为大黄蜂 二、分部: 大黄蜂的分部范围较广,它主要分布于南美洲: 1.波利维亚的亚马逊河; 2.巴西的亚马逊河支流; 3.巴拉圭的巴拉圭河; 4.秘鲁的MadredeDios河流域。 广泛的分部也造就了厚鳍图丽鱼在外观上也存在一些细小的差异,但这些并不阻碍它们属于同一种鱼。也许就像我们人一样,南方人与北方人在外观特征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三、其它 大黄蜂在最早出现的著作中记录的成鱼体长为24cm(作者:赫克尔 ,1840),但这个数字可能因发现不足而过于保守。有证据表明,大黄蜂可能有着比地图鱼更大的体型(地图鱼成鱼25cm-35cm),而大黄蜂成鱼可能达到35cm-45cm)(一位美国鱼友的大黄蜂,体长38cm)这条也许更大。 好了先说到这里,因为从目前并未掌握与大黄蜂相关的习性资料,而本人养大黄蜂的时间只有13个月,并且只有2条,所以还无法描述大黄蜂的习性,待日后再进行补充,也欢迎广大鱼友帮助我进行补充。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如有发现望大家给予指正,谢谢!
【总结篇】--好水的意义 【总结篇】 历时只有2天半, 之前的较为严重的蒙眼自行恢复, 轻度肿嘴消失, 口部发炎消失。但发炎出伤口未长好。 三个月没开口,及其虚弱的,经过30个小时的恢复已经开口,精神状态趋于正常。 变化之快可能会让很多人吃惊。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除了每天细心观察,喂食外没有其它任何作为,完全靠自愈。 所以与其说治病,不如说自愈。 这个经历让我们见识了鱼儿的强大的生命力。而之所以可以这样,离不开最关键的一样东西-----一个良好的水环境。 但以下我会说出很多鱼友的困惑:我们的鱼生病了,恐怕不能靠自愈吧?! 的确如此!这里有一个矛盾之处:我的鱼是从外面刚刚请回来的,在没入缸之前就是一只状况很差的病鱼,然后到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恢复。一般情况下鱼生病肯定没有这样特殊的过程,而是在自己的缸里多数因为水质不好引起疾病,短时间改变水环境,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生病的鱼无法通过以上的自愈方式恢复。 其实我发此贴的目的并非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鱼病的方式,而是更像是给大家做一个实验,验证了鱼在生病情况下的自愈能力。从而让大家更实在的体会到水质的重要作用。而非不少人追求的仅仅是“无水”境界的感官美。 鱼儿才是缸里的核心,水则是鱼儿的唯一载体,“无水”则是我们追求给鱼儿创造好环境的副产品。 还有我的缸内有其它鱼,难道我不担心病鱼入缸会不会给我其它的鱼传染上呢,其实我病不担心,因为我的鱼儿游强壮的体魄良好的状态,所以我很自信我的鱼的抵抗能力。 当然这也要看是什么病,并非所有的病都能靠自身抵抗力幸免。 其实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任何人的水族箱内,任何所谓的“好水”都是有致病因的,世界上不存在无菌的水族箱,本身我们的消化系统的建立就是依靠的有益菌类。 为什么在“好水”里的鱼儿不容易生病,在水质差的鱼儿容易得病。依靠的就是自身抵抗力。当鱼儿受到不良刺激后,就会感到不适,久而久之抵抗力下降,缸内的致病因乘虚而入,导致鱼病。 所以综上所述:预防疾病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好水质!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
转载QQ图片新闻【重达1.4公斤恐怖“巨型金鱼”】 [导读]金鱼源于古代中国人驯养的鲤科(鱼),随着基因突变的发生,逐渐演化出色彩斑斓的外表,不可思议的巨型金鱼体重可达到1.4公斤。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迈克·马丁是一位有着长达20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手,他在本月早些时候提到:在位于密歇根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接壤的圣克莱尔湖中捕捉到一只体型异常庞大的“金鱼”。本来迈克·马丁希望捕捉到鲈鱼,很明显它绝对不是马丁想要的鲈鱼。早在2002年,中国东莞市的一家渔农市场中也出现了一只长达15英寸(38厘米)的巨型金鱼。然而马丁勾上的那只巨型金鱼也有类似的特征,比如体长约为38厘米,重量达到了恐怖的3磅,即1.4公斤。这条巨型金鱼体长约为38厘米,重量达到了恐怖的3磅,即1.4公斤。 这不禁要问,一条普通的金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常?事实上,金鱼是由人工培养的观赏鱼,来源于鲤鱼科,几乎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就开始驯养普鲁士鲤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基因突变的作用下,开始出现色彩斑斓的外表,比如橙色、红色和黄色等,原先枯燥的外表变得绚丽多彩,最终于1600年代被送往欧洲,1850年代传入美国。虽然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在野外环境中发生金鱼,但是它偶尔也会在池塘、湖泊和溪流中被发现,之所以金鱼会出现在这些水体中,大多数的研究人员认为金鱼可能是以某种“倾倒”方式进入了下水道系统,最终流入其他水体。 金鱼要能在池塘中成长,需要两个主要因素,即食物和温度(根据热带鱼的数据库)。高蛋白的食物摄入量可以增加金鱼的体重,随着进食量的增加,金鱼的体重也会升高。另外,水温也会影响金鱼的大小,比如温暖的水体可以增加金鱼的体重,一般在户外观赏池中的金鱼,到了夏天其成长的速度就很快,体重会突增。目前吉尼斯记录中最大的金鱼体长为47厘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