ロ合ル滨 ロ合ル滨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520 关注贴吧数: 0
低工资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最近,几位学者有关维护“低工资模式”的观点,再次引爆了对于中国低工资制度的讨论。这些学者的观点大致如下:学界要谨防在关注低收入者状况的同时,唤起平均主义的诉求。“我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整体上工资水平上涨太快,甚至持续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找工作就会越难,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无法提高,或者提高得慢,而且收入差距也会拉大。  上述观点,实际上决不仅仅是一些学者的学术主张,而是代表了一种支配中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路和实践逻辑。但我们首先要关心的还不是这些观点本身,而是社会对这种观点的反响以及反响背后的现实背景。  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旧体制,因而改革的方向直接取决于对旧体制本身的界定。仅就分配和工资而言,我们当时对旧体制的界定是平均主义、大锅饭,这是旧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乏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从1980年代中期城市改革开始,破平均主义、砸铁饭碗、削减福利,就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当时,这些改革的主张和做法,基本上是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说明人们在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而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一些学者维护低工资模式的主张,不仅在学术界遭致普遍的反对,甚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不满。为什么这次维护“低工资模式”的主张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弹呢?显然与现实的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这个现实的背景至少有两点:第一,劳动者工资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越拉越大,普通劳动者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越来越少,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按最近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后的中国人均GDP要比原来的统计数据高20%。这样,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就会更低,或许只有10%左右。即使加上农民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的收入,这个比重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二,经济模式转换对内需提出的要求。在出口的增长越来越困难,而且所造成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将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而内需是与工资和购买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联系到这两个背景因素,使得我们可以对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看得更清楚。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时期对低工资主张的不同反应,可以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启示,即低工资模式的利弊、低工资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背景下、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会很不一样。因而,我们需要分析在今天具体条件下低工资模式究竟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 首先,在具体的背景因素下,低工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逻辑是不能绝对化的。在去掉具体背景条件的抽象情境中,低工资有利于经济增长,几乎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定论,但在现实中,去掉这个背景因素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假定一种通过强迫使劳动者无偿劳动即不支付工资的制度。实际上,这种制度在人类历史上也曾经存在过。这种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至少有两个其他经济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由于雇主不用向工人支付工资,工资成本几乎为零,因而雇主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因此有利于资本形成;第二,由于工资成本几乎为零,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雇主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这样,在与需要支付工人工资的企业进行竞争时,这个企业无疑会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但我们知道,在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并不会被允许存在。因为,个别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大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尽管非常重要,但并不能重要到可以不考虑到其他因素的绝对的地步。这些其他的因素包括,工人的收入与生存,社会的公平,以及社会的冲突程度与社会的稳定等。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地方发现的不给工资的“包身工”现象,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是为社会所不允许的。也同样因为这一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社会的工资政策并不会完全以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为惟一标准。
【哈尔滨大连活动周】霍元甲,一部烂片 一部好的影片,一会功夫,就能把观众融进其中,或是与片中人物共同喜乐,或是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担心,或是得到启示,受到教育。看了李连杰扮演的霍元甲大侠在舞台上打打杀杀,心中却感觉很难过,却想到了加谬在《西绪福斯神话》中说的一句话:“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这也是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一种演员和背景分离的奇怪感觉。 一个好的题材,活生生被李连杰和导演糟蹋了。故事结构简单,情节简单,当然简单的东西有可能是最美丽的,可是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导演,演员,策划,剧本的头脑简单。 开头来了个倒装,武术表演还不错,让人感觉应该是部好片。接着影片就从童年开始了。童年生活平庸而没有质性的内容。在每一部烂片中都能看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情节。哗地一下长成了大人,有了女儿,只是老婆没有,不知道是死了,离婚了,还是因为第三者。我们的大侠,神情,气色,特别是说话的口气,整个是和人物分离了,当然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大侠年轻时有点流氓,经历有些坎坷,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导演告诉我们的方式很笨,这个名演员把一个流氓演得十分失败。 打,杀,死人了,女儿死了,母亲死了。这睡狮沉沦了,不知道怎么流落到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农村。一个瞎眼的村姑,放着村中众多的强壮男子不爱,竟然喜欢上了一个长发,用手摸着都没有感觉的乞丐,妈的,导演以为我们是傻子,就不能让这女人换种方式喜欢上他。 最喜剧的就是在乡村这几年,一个村姑常常用充满哲理性的话教育我们的霍元甲大侠,当然,她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大侠,她只知道是阿牛。大侠住了七八年后,离开时才告诉村姑,我是霍元甲!一个偏远地方的村中女人哪里知道霍元甲和王胖子傻二和牛头马蚁有什么区别,她深情地说,霍元甲是个鸟,你就是我的阿牛! 当然村姑在插秧和炒菜时所进行的哲学教育,肯定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要不然,也没见大侠在村中修炼功夫,回去后就找洋鬼子打架,一下子就赢了。 蛹化为蝶,打架也得找对人,天天在街上和小流氓打,顶多混个黑帮头子,而打败了骂我们为东亚病夫的洋鬼子,理所当然成了大侠。 当了二天大侠,就对日本武士进行了教育,让日本人五体投地。不得光靠嘴皮子,然后又开打。 那个组织比赛的日本人挺弱智的,现场下毒,我们大侠带着的随从也是弱智,一个陌生的茶房的水就随便喝了。大侠快取得胜利时,毒发。 日本武士很开明,不能打,就别挺。大侠不乐意,看来是个爱面子的人,继续打。体力好时才和人家打个平手,中毒了,还打个鸟,当然被人打趴下了。日本武士看来是个国际主义者,把被他打趴在地的人手高高举起。意思是大侠赢了,他小子还以为自己是裁判。 台下一片欢呼,胜利了!给人打趴下也算胜利,也能让人欢呼,我怎么感觉挺难过的,不是为大侠和民众难过,而是为导演难过。 以前挺喜欢李连杰的。现在他把这部烂片当用大餐奉献给观众,呕吐啊。这个偶像真的变成了呕像。
聚焦“狗头税” 在封建社会,有一种非常“不要脸”的税叫“人头税”,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对人身课征的一种税,按人头计征。在西方,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此税,而在中国,秦代以前就已存在,秦代以后则更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征收人头税的情况下,富人的福利损失微乎其微,而穷人则可能损失掉最起码的生活资料,由于其不公平性,现代国家几乎都不再征收这类税款。但在我们的城市中,却有一种与之类似的收费项目,即所谓的给宠物狗上户口要交纳的费用,姑且称之为“狗头税”。也许有人说了,这也是为了控制城市内狗的数量和活动,防止伤人。这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我们且从两方面来分析这所谓的“狗头税”到底合理不合理。以朋友家最近收养的一只流浪狗为例,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需先自费去动物医院为狗做相应的全面检查,注册各种疫苗,这些费用虽然贵了点,但无可厚非,是为了狗的健康,和人类自身的安全着想,至于指定的医院和管理部门间有没有猫腻,我们且不做深究。等拿到了健康证明后,还需要到管理部门办理户口,交纳最少1000元的费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狗头税”了。我们不知道这1000块是用于什么的,是用来保障狗的健康和周围人的安全的么?不对呀,疫苗和健康检查我们之前已经单独花了钱了!那是为了收养流浪动物,体现人性关怀吗?别骗人了,媒体早都曝光了,动物收容所里的待遇还不如直接把狗杀了吃肉人道呢!这么跟您说,在渣滓洞里不见得招供的英雄好汉,扔到动物收容所里养两天,没准把祖宗十八代都能出卖掉。说一千,道一万,这1000块的“狗头税”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了,没人给咱一个交代。当然,这还不算完,每年你还得为狗宝贝交“管理费”数百元,瞧见了吧,剥削你就是一个没商量!笔者下班路上常常路过某部委的家属区,按照城市养犬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城市内饲养大型犬,而且对狗的身高体长等数据有严格的量化规定。但在这个家属区内,笔者曾见过各类大型猛犬,试问收足了“狗头税”的管理部门为何不来管管?从不见谁来这里收“狗头税”,也从不见谁来纠正养猛犬者的错误行为。因为他们没那个胆子,别说养大型犬,就是养俩大象狗熊老虎狮子,他们也当那是小猫一样,不会说半个“不”字,因为谁知道那狗的主人是什么身份,没准就拥有可以剥了他的制服,把他关进“狗笼子”里的权力和地位。可您别以为这样就意味着管理部门好欺负,你我小老百姓倘若敢违反规定,等着挨罚吧!君不见《卡拉是条狗》中的情节,没错,别看人家不敢进某家属区执法,但抓小老百姓家的狗,收平民群众家的“狗头税”时,人家一个比一个“爱岗敬业”,一个赛一个的“铁面无私”。宁为富家犬,不做穷苦人,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小狗啊小狗,我们除了为你鸣两句不平,也没其他办法了,倘若你真被管理人员抓走送了小命,莫怪主人,要怪就怪你生在穷人家吧!倘若你生在有钱有势者家中,包准管理人员见了你比见了亲爹都孝敬。我们穷人连自己都活得象条狗呢,又哪有本事管你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我是难兄难弟!
这才是现实:中国经济将被外资左右 新华网专稿:日本一家有影响的杂志,日前就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评论:中国经济在宏观上取得了成功和发展,但在微观上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开始达到了极限;中国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自主技术;中国企业之所以不能发挥独自性,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经济环境造成的。   这家杂志告诫说,外资厂家从一开始就在中国市场扎满了根,发挥着技术和品牌的绝对优势,而中国企业只能通过效仿和低价格来与外资企业抗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如果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也被外资逼入困境,中国经济有可能被外资左右。日本《选择》月刊1月号刊登的这篇文章,题为《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要点如下:  中国经济从年增长率每年上升进入了维持同等水平或下降的局面。许多人认为,2004年为9.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5年已经降到9%左右。尽管猛踩油门的加速期已经结束,但是作为“惯性”来说,这个增长率也不算低。  表面上,中国经济仍维持着非常好的势头。的确,中国有收购了IBM电脑部门的电脑大企业联想集团,有在日本也销售其商品的家电大企业海尔集团,也有生产的显像管和彩电居世界第一的TCL集团等。但是,如果冷静地看,其中许多企业只是维持着表面的繁荣和发展势头,而实际潜力不大。  不能发挥自主性的理由  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日本的索尼公司及本田公司开始由乡镇小工厂向世界级企业迈进、迅速发展的时候,两公司的自主性都非常高,都拥有独自的技术和产品。众所周知,索尼公司1955年在世界上第二个使半导体收音机商品化,60年代依靠独自技术开发并发展了录音机及彩电。本田公司1959年开始挑战两轮摩托的世界最高级别比赛,1961年首次夺冠。通过向更高目标挑战,不仅提高了技术,同时也提高了本田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知名度。  与当年依靠独自的技术和独自的商品打天下的蓬勃发展时期的日本相比,今天的中国企业从实力到经营者的志向显然都不同。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只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关系打造企业形象的独自技术。中国企业也说自己“在开发独自技术”,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模仿外资的技术,不过是在应用的方面使其更加面向中国市场。  为什么同样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日本企业能开发出无与伦比的独自技术,而中国企业却不能呢?如果仅仅从民族性中找答案未免过于轻率。若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去看中国明清时代等中国王朝鼎盛期的工艺品,那就不难知道中国民族有无与伦比的独自性及制造产品的才能。应该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不发挥,或者说不能发挥独自性,这是中国现在的经济环境造成的。  其中最大特点是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如果走进大中电器、苏宁电器等中国的家电大销售店,彩电、冰箱、手机等各种商品的国内厂家之多会让你瞠目。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及西欧差不多,过去因为地区间物流困难,所以,各地区都有许多控制着该地区市场的企业。地方政府也支持这些地方企业,因为它们是地方的税收来源。结果,从海尔、TCL、美的等大厂家,到那些根本不知名的厂家,都在竞相扩大卖场面积。当然,价格战也非常激烈。这成了中国产业的顽疾。  疏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  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也曾出现过企业过多、竞争过于激烈的情况。但是日本当时的情况与中国目前的情况有两点不同。  第一,为在竞争中获胜,日本企业当时更重视的是在技术和质量上领先,而不是只关注价格。索尼公司在彩电方面开发出了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获胜,而且成为世界市场的霸主。本田公司在世界上首先开发出完全满足美国环境标准的CVCC发动机,在北美市场上大获成功。  第二,在日本的制造业从乡镇工厂向国内市场的霸主,以及向全球企业腾飞的时期,日本努力关闭国内市场,彻底限制外资的影响力。中国与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50年代及60年代的情况不同,因为全球化,中国不得不在发展中国家也被迫开放市场的时代建立产业基础。正如中国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所表明的那样,中国加紧与世界市场一体化,而不是把保护国内企业放在首位。
韩国人感叹中国变化:自诩比中国富的时代已过去 “这样下去的话,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中国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超过韩国,真让人着急”,参观团的一位老师在黄浦江边码头说道。“我们一直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但日后我们的子孙会过什么样的生活,让人担忧”,另一位老师也发出感叹。      这是《韩国经济新闻》邀请的100位中学教师中国之行中的谈话。在苏州的三星电子生产车间、上海杨浦中学校园和上海市郊的大众汽车制造工厂,老师们对中国的巨大变化更是有了切身体会。三星电子公司的一位韩国员工说:“我们家孩子现在已经不愿意回首尔了。”参观团的一位老师甚至断言:“现在我们自诩比中国富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比起欣赏美丽的上海夜景的喜悦,参观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夜晚似乎充满了忧虑和叹息。      乘坐时速高达43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穿过冬雨淅沥的浦东新区,像密林一样耸立的超高层建筑不断从眼前闪过,给人感觉只有两个字———惊讶。江原道的崔斗英老师3年前曾到中国进行语言研修,她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令人吃惊。首尔和上海的东北亚中心城市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一旁的崔尚浩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提出浦东新区开发蓝图,我感觉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韩国该如何建设首尔?”      参观了杨浦中学后,教师赵炳玉表示,韩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已被中国赶超。他们一致认为,韩国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当被要求对韩中工厂的生产效率做比较时,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工厂人事组长崔原禹透露说:“中国员工的水平正在飞速提高,公司的半导体工艺已无法对中国人保密了”。 (摘自1月18日《韩国经济新闻》,原题:韩国百名教师参观中国———中国发展实在太快,让人担忧;作者朴周炳,赵东国译)
韩国人感叹中国变化:自诩比中国富的时代已过去 “这样下去的话,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中国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超过韩国,真让人着急”,参观团的一位老师在黄浦江边码头说道。“我们一直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但日后我们的子孙会过什么样的生活,让人担忧”,另一位老师也发出感叹。     这是《韩国经济新闻》邀请的100位中学教师中国之行中的谈话。在苏州的三星电子生产车间、上海杨浦中学校园和上海市郊的大众汽车制造工厂,老师们对中国的巨大变化更是有了切身体会。三星电子公司的一位韩国员工说:“我们家孩子现在已经不愿意回首尔了。”参观团的一位老师甚至断言:“现在我们自诩比中国富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比起欣赏美丽的上海夜景的喜悦,参观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夜晚似乎充满了忧虑和叹息。     乘坐时速高达43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穿过冬雨淅沥的浦东新区,像密林一样耸立的超高层建筑不断从眼前闪过,给人感觉只有两个字———惊讶。江原道的崔斗英老师3年前曾到中国进行语言研修,她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令人吃惊。首尔和上海的东北亚中心城市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一旁的崔尚浩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提出浦东新区开发蓝图,我感觉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韩国该如何建设首尔?”     参观了杨浦中学后,教师赵炳玉表示,韩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已被中国赶超。他们一致认为,韩国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当被要求对韩中工厂的生产效率做比较时,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工厂人事组长崔原禹透露说:“中国员工的水平正在飞速提高,公司的半导体工艺已无法对中国人保密了”。(摘自1月18日《韩国经济新闻》,原题:韩国百名教师参观中国———中国发展实在太快,让人担忧;作者朴周炳,赵东国译)
是谁在“逼”百姓喝尿? 如果乍一听“喝尿”二字,惊诧之余读者老爷十有八九会认为这是傻子做的事,屎尿等排泄物向来被人们所鄙弃,可如今在很多人眼中,那尿液分明是治病救人的“圣水”,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尿疗法就在民间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尿疗队伍有高山滚雪球之势,其影响也越来越大。也许你我自诩理智之士,要对这种“尿疗法”嗤之以鼻,可静下心来深思一番,似乎这“喝尿治病”的众人中,有许多人是无奈之下而为之,甚至可以说是被“逼”的。被谁“逼”的呢?当然是被那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正如同尿疗者们所宣扬的那样,尿疗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低成本”,是啊,自己饮自己一泡尿,能有什么成本?了不起不过一壶白开水罢了!这可比到医院动辄CT、X光,少则几百上千,多则价以万计强多了!就算尿疗没啥大的效用,就冲这成本如此之低,也不愁没有“市场”。尽管很多医学专家站出来批判“尿疗”,但很多人依旧我行我素,坚持饮尿。看来我们的医疗改革真得很不成功,医疗专家的所谓“权威说法”已经不如民间百姓的口耳相传更容易令人相信了。更何况中国人古来就有“病急乱投医”的习惯,重病缠身时,与其象某位倒霉的同胞一样在医院里因无钱治病哀号至死,还不如把自己的尿当饮料喝掉,没准就瞎猫碰了死耗子!还真就有人得益于“尿疗”,医生们说这是“心理作用”,但老百姓有自己的想法:医疗,尿疗,治好病了就是好疗法,怎么着也比550万天价医疗费也治不好病要好一些吧!记得小时候读三国,就诧异于为何流民百姓会相信张角那一个铜子一碗的符水可以医治百病,如今终于悟到了,这就如同今日的“尿疗”受到众人追捧一样。老百姓一旦看不起病了,自然会去寻找“医药”的替代品,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岂是几句“愚昧”、“落后”的评价就能概括的?当如此多的人追捧宣传“尿疗”时,我们的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是不是该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院和大夫失去了患者的心,让国家医疗机构失去了病人的信任。这个问题不想明白,不解决好,再权威的医生站出来说“尿疗”有害也没用!老百姓或许会认为你这是在“排斥异己”,打垮了“尿疗”后,好接着借治疗之机黑老百姓的血汗钱!老百姓病不是不想看医生,不愿意吃药,只是他们看不起,吃不起,所以只能被“逼”得去找一些希奇古怪的“代替品”来解决自己的医疗问题。倘若医院大门仍旧是“有病无钱莫进来”,这“尿疗”肯定还要继续“发扬光大”。为了健康,为了活命,老百姓只能宁可信其有。倘若真能建起“平民医院”,医生们也重新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天职,我想没人会愿意去喝那臭烘烘的尿液的!药再苦也比尿好吃啊!这药能不能比过尿,这医院能不能争得过厕所,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民间传说吃“蘸了黑心医生和贪官污吏鲜血的馒头”可以包治百病,你猜将会怎样?
【哈尔滨科技成果数量列全国第六】 在2005年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 中国·哈尔滨 更新日期:2006.1.12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哈尔滨市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大会上获悉,在2005年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   707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共完成各类科研成果3782项,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707项,占全部成果的18.7%;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2088项,占全部成果的55.2%。科研成果中共有1100项获得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59项(发明奖1项)、进步奖780项。“十五”期间,哈尔滨市累计申请专利7636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授权3798件,特别是2004年专利申请达2827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跻身全国排名前10位。   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还较低   会议指出,虽然哈尔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却远远落在了许多城市的后面,仅列第20位。哈尔滨市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近千项,但实际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比例很低。从哈尔滨市近几年申报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技术来源看,能与大学、大所合作或直接从大学、大所转化项目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5%,甚至有一些大学、大所对地方的项目转化比例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对接大会提供成果交流平台   为了给在哈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市发改委、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和市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举办了这次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大会。会上,哈工大、703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研究所、哈焊接研究所等在哈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纷纷以其已成熟的科技成果与企业进行了广泛交流,东轻、哈量、哈航、志阳汽车电气、中药二厂、中药三厂等企业还介绍了各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围绕如何加快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集成政府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优势产业;要通过政府支持,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你永远玩不过制定规则的人 狐狸跟街上走着,迎面碰上了老狼。老狼伸手就给他一大嘴巴,TMD让你丫不戴帽子抽死你丫。 狐狸很郁闷地回家了,弄一帽子戴着。 第二天又碰上老狼了,又挨了一大嘴巴,TMD让你丫戴帽子SB。 如是几次,总挨打。狐狸想,这么老挨打不是个事儿啊,不行,我得找老虎投诉去。 刚到老虎家门口,就听老虎在屋里说话。 你也不能老这么蛮不讲理打狐狸阿,回头狐狸找我投诉来,我也不好罩着你啊。好歹咱面子上得过得去,我教你一招。 下回你见着狐狸,跟他说:给我弄点儿洗衣服的来。他给你拿肥皂来,你就打他一顿的,说我要的是洗衣粉,谁让你拿肥皂。 他拿洗衣粉来,你也能打,说我要肥皂,谁让你拿洗衣粉。 要不然你跟他说,去,给我找个女人来。他给你找个胖的,你打他一顿说我要瘦的;给你找个瘦的,你也打一顿,说我要胖的。 这样不结了,你也能打他,我面子上也能说得过去。 狐狸一听,得,咱也别投诉了,回家吧。 第二天,狐狸在街上又撞上老狼。老狼大喝一声:去,给我找点儿洗衣服的来。 狐狸不慌不忙:你是要洗衣粉阿,还是要肥皂啊? 老狼一听,嗯?有一手阿。又说:去,给我找个女人来。 狐狸还是不慌不忙:你是要胖的啊,还是瘦的? 老狼一听勃然大怒,伸手就给狐狸一个大嘴巴 让你丫不戴帽子!
相差12万!三少女同遭车祸因为户口“同命不同价” 三少女遭车祸因为户口“同命不同价” 相差12万 www.XINHUANET.com 01月2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同一条街,搭乘同一辆三轮车,3名花季少女同遭车祸丧生,3个家庭体味着同样的悲痛。然而,给其中是农村户口的一名少女的赔偿,却不及她的有城市户口的同学的一半。 “3名少女同遭车祸,为何赔偿不同?不是说人人平等吗?法律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对待死亡?”失去爱女的何青志夫妇在悲伤之余,发出这样质问和呐喊。三伙伴上学途中遇车祸身亡 “何源上学时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2005年12月15日凌晨6时,正在重庆市郭家沱农贸市场大声吆喝叫卖的何青志、谌登兰夫妇,被飞奔而来的邻居问懵了。“白色的羽绒服,咋啦?”“那边发生了一起车祸,有3个女孩死了。其中一个女孩穿的是白色的羽绒服,看起来像是何源。” 何源,14岁,是在城里卖肉的农村户口持有者何青志、谌登兰的独生宝贝女儿。听见这话,谌登兰当时几乎瘫了下去。 夫妇俩慌忙丢下手中的排骨,赶到车祸现场———郭家沱长城公司路段。 此时,天尚未完全亮开,一切都很模糊,但淌着鲜血的现场却真切地刺痛了每个人的眼睛———一辆大货车将一辆三轮车生生地压在了下面,有一件被鲜血浸红的白色羽绒服尤其醒目…… 何源在重庆市江北区某中学读书。当天,她在上学途中遇到同校的另外两个好朋友,3个好伙伴上了同一辆三轮车,结伴去学校。 三轮车行驶到郭家沱长城公司上坡路段时,一辆对面驶来的满载货物的卡车刹车不及,车辆失控,发生侧翻,正好将三轮车压在下边。3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亡了。 事故善后处理小组很快成立,开始调查事故原因,并对死者进行赔偿。3个女孩的家人先后与肇事司机挂靠单位———重庆铺金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的代表进行协商。 另外两家先后与公司协商“私了”,各自得到了20余万元的赔偿。当时,何青志夫妇沉浸在中年丧女的痛苦中,想当然地以为,女儿的赔偿,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同样的事故,不等额的赔偿 让何青志夫妇意外的是,当他们就女儿的赔偿进行协商时,一切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对方表示,如果按规定的条条款款一笔一笔清算,只能给他们死亡赔偿金5.07万元,再加上丧葬费等费用,顶多赔偿5.8万余元。 刚刚遭受丧女之痛的何青志夫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遭遇同一车祸的另外两个女孩都得到20多万元赔偿,为何自己的女儿死亡却只得到5万多元的赔偿?夫妇俩怎么也想不到,同一事故中,对生命的赔偿会有不同的“价”。 何青志夫妇得到的权威解释是,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解释》)中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该《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而所有交通事故中的人身损害赔偿都得遵照该规定执行。 按此规定,女儿属于农村户口的居民,赔偿的标准是2004年度的重庆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他孩子是城市居民,遭遇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时,应基于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农村户口的居民因此就和城市居民拉开了长长的距离。重庆市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2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这两个数字分别乘以赔偿年限(20年)后,自然产生出近20万元和5万元两个存在巨大差距的结果。 死者何源的户口在江北区的农村,铺金公司的说法并未违背法律规定。 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对待死亡? 何志青夫妇突然听到的这个闻所未闻的规定,在他们悲伤过度的心口上再撒了一把盐。“仅仅是因为户口不同,赔偿就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这不是荒唐吗?”何志青夫妇说,“女儿1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城里,一直和城里娃一起上学,为什么她读书时不因为她是农村户口而少收学费?为什么她购物时必须支付完全一样的价格?我们和城里人培养孩子的成本有什么不同?孩子长大了,对社会的贡献又有什么不同?” 根本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的何青志夫妇大声质问:“不是说人人平等吗?法律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对待死亡的生命?” 这样的质问,注定除了宣泄内心的苦闷外,没有其他实际的效果。于是,痛苦很快演化成为悲愤,夫妇俩简直成了“祥林嫂”,想给女儿讨一个公道,讨一个能让所有农村户口的人心服口服的解释。 铺金公司在考虑到何家的具体情况后,主动将赔偿金提高到了7万元。但是,在何青志夫妇看来,这个比规定标准高一点的赔偿金额依然难以填平自己心中的忿忿不平———即使按照新的赔偿方案,7万元和20万元也相距甚远。 最终,肇事方铺金公司赔偿了8万元,加上肇事司机自己出于理解和同情,单独赔偿1万元,何家总计得到赔偿金9万元。“同命不同价”有望改变 农村孩子的一条命只值城里人的半条命,这样的结果在当地引起众口一词的“声讨”,相关规定也备受指责:农村人的命就比城里人低一等吗?!知晓此事内情的居民纷纷表示,很难理解也无法从感情上接受这样的法律规定,呼吁让这样的“同命不同价”的规定尽快得到改变。 然而,有一种理解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的内涵是对受害人收入损失的赔偿,据此,“死亡赔偿金”应被界定为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而非精神损害。按损害与赔偿相一致的原则,对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按照损失前后的差额赔偿其交换价值。因此,“死亡赔偿金”不应简单等同于对生命、人格的赔偿,甚至可以部分地理解为对死者劳动力价值的赔偿。 基于这种理解,“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本来就不应当等同,在赔偿参数设置的问题上,应尊重我国的现实国情,尊重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戴军透露,重庆市高院拟出台《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指导性意见》,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并实际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村居民,其损害赔偿标准有望和城镇居民大体一致。 这一尚未变成现实的规定,即使并未实现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死亡赔偿标准的绝对统一,但毕竟是朝着人们期盼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唐中明 记者 田文生)
哈尔滨城建50年内领先,100年内不落后,300年内不淘汰…… 未来的哈尔滨有多大?未来的哈尔滨有多美?地铁能不能经过我家门口?这些都是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两年来精心编制了328项规划,描绘出了未来哈尔滨的美景。从今日起,本报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联合推出《明日哈尔滨》专栏,陆续介绍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规划内容,可以登陆规划公园网站(www.upp.gov.cn.),您也可以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意见。   “规划、建设一座城市,若能做到50年内领先,100年内不落后,300年内不淘汰,才算得上是一件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品。”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明天会是什么样子?6月3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俞滨洋兴致勃勃地描绘了哈尔滨的远景规划。   俞局长说,哈尔滨发展定位是从国际大都市和东北亚中心城市的位置去考虑的,是在全国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的,主要是突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功能和特色。从全省城市布局看,哈尔滨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与其他中心城市距离比较远,大跨度的以若干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产业密集区组团式发展尚不具备条件。哈尔滨周边的阿城、双城、肇东、宾县、尚志等5个卫星城,发展势头猛,与中心城市产业关联度比较强,把这些卫星城发展为中等城市的方案是可行的。   一曲《太阳岛上》曾经使冰城蜚声国内外。俞局长说,我们现在将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定位为,“冬夏季风光如画、多元文化荟萃、经济开放繁荣、人居环境优良的北方大都会”。预计到2020年,大都市圈人口将达到1620万人。在宏观层面上,应将哈尔滨大都市圈作为新的空间支撑载体。按照“核心圈”、“网络化城市圈”、“拓展圈”三个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调控产业和城镇体系。   核心圈范围大体相当于目前的哈尔滨中心城区,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现状建成区为主,企业搬迁是主要策略。要控制人口规模,建设楔形绿地系统,消除环境污染,保护历史建筑,提升城市空间质量,修补并完善城市形象。外圈为满足城市空间扩展需要,一方面应适时进行新区开发,另一方面要以小城镇为依托,积极促进工业聚集,完善近郊工业区的功能,使相邻小城镇和工业组团整合为二级聚集区。   “网络化组合城市圈”,将现状的都市区放大,成为网络化组合的城市,由哈尔滨市区及与其相邻的外围市县组成。   “拓展圈”是网络化组合城市圈以外的广大地区,通过发展城市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建设次级中心,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并作为区域工业化的基地和人口聚集的中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