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若竹0818 风姿若竹0818
关注数: 143 粉丝数: 148 发帖数: 40,421 关注贴吧数: 11
看看这些中药的名称,别念错了,(*^__^*) 嘻嘻 (1)白术——正确读音为 “白竹”,易误读为 “白shu”;苍术(苍竹)、莪术(莪竹)亦易误读为苍shu、莪shu,而“莪”不念“我”,而应念“俄”。 (2)黄柏(檗)——正读为“黄簸”,易误读为“黄白”。 (3)阿胶——正读为“婀胶”(“阿”为山东东阿县的“阿” ),易误为“a胶”。 (4)厚朴——正读为“厚破”,易误为“厚普”。 (5)枸杞子——正读为“狗起子”,易误为“句己子”。 (6)川芎——正读为“川兄”,易误为“川弓”。 (7)羌活——正读为“枪活”,易误为“姜活”。 (8)秦艽——正读为“秦蕉”,易误为“秦九”。 (9)诃子——正读为“喝子”,易误为“柯子”。 (10)枳实——正读为“只实”,易误为“积实”。 (11)楮实——正读为“储实”,易误为“赭实”。 (12)菝葜——正读为“拔掐”,易误为“拔契”。 (13)连翘——正读为“连桥”,易误为“连跷”。 (14)青蒿——正读为“青薅”(薅草的“薅”),易误为“青高”。 (15)香薷——正读为“香茹”,易误为“香需”。 (16)酢浆草——正读为“醋浆草”,易误为“作浆草”。 (17)莎草——正读为“梭草”,易误为“沙草”。 (18)桔梗——正读为“洁梗”,易误为“橘梗”。 (19)枸橼——正读为“举缘”,易误为“句缘”。 (20)薤白——正读为“泻白”,易误为“韭白”。 (21)山莨菪——正读为“山狼荡”,易误为“山良宕”。 (22)柘木——正读为“浙木”,易误为“拓木”。 (23)缬草——正读为“鞋草”,易误为“结草”。 (24)羊角拗——正读为“羊角扭”,易误为“羊角袄”。 (25)荠菜——正读为“济菜”,易误为“齐菜”。 (26)荠苨——正读为“济尼”,易误为“齐尼”。 (27)柽柳——正读为“称柳”,易误为“圣柳”。 (28)蛏肉——正读为“称肉”,易误为“圣肉”。 (29)毛稔——正读为“毛忍”,易误为“毛捻”。 (30)毛茛——正读为“毛亘”,易误为“毛良”。 (31)胡荽——正读为“胡虽”,易误为“胡妥”。 (32)紫菀——正读为“紫宛”,易误为“紫苑”。 (33)萆薢——正读为“婢蟹”,易误为“啤解”。 (34)蒟酱—— 读为“举酱”,易误为“句酱”。 (35)马齿苋—— 正读为“ 马齿线” , 易误为“ 马齿见”。 (36)没药—— 正读为“ 末药” ( “ 没” 应念沉没的“没”),易误为“玫药”(即没有得的“没”)。 (37)石斛——正读为“石胡”,易误为“石解”。 (38)槲寄生—— 正读为“ 胡寄生” , 易误为“ 蟹寄生”。 (39)牛蒡子—— 正读为“ 牛棒子” , 易误为“ 牛旁子”。 (40)香蕈——正读为“香逊”,易误为“香覃”。 (41)蓍实—— 正读为“ 师实” , 易误为“ 其实” , ( “ 蓍” 字貌似黄耆的“耆”)。 (42)老鹳草—— 正读为“ 老观草” , 易误为“ 老欢草”。 (43)三棱——正读为“三楞”,易误为“三凌”。 (44)蓝靛——正读为“蓝电”,易误为“蓝定”。 (45)伽蓝菜—— 正读为“ 茄蓝菜” , 易误为“ 加蓝菜”。 (46)山蒟——正读为“山举”,易误为“山句”。 (47)粳米——正读为“精米”,易误为“梗米”。 (48)硇砂——正读为“挠砂” , 易误为“ 囟砂” ( “ 囟门”的“囟”念作“信”)。 (49)蛤蚧——正读为“革介”,易误为“哈介”。 (50)腽肭脐( 海狗肾)——正读为“瓦纳脐”,易误为“温内脐”。
如果不赶点儿,还是步行吧 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活著就要动起来,将运动生活化。 祝福朋友们健康、喜乐!
俺笑了 (转) 小明又出现了 。。。哈哈大笑 课堂上,漂亮女老师严肃地给小朋友解释:“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乳猪”就是“小猪”,“乳鸽”就是“小鸽”。小明,请你用“乳”字造个句。   小明:我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只能住40平米的乳房。   老师:(我晕)……这个不行……换一个。   小明:我每天上学都要跳过我家门口的一条乳沟。   老师:(晕死)……不行……再换一个。   小明:……老师,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把我的乳头都想破了。   老师:…… 小明又出现了…… 老师:“多位数减法,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 小明:“高位数不借怎么办?” 老师:“你出去..! 老师讲圣经,讲到大洪水把地球上生物全淹死了。 小明问老师:你确定? 老师说:确定。 小明:那鱼呢? 老师:你出去! 老师突然发话:“好,谁要是能答出我问的下一个问题,就能直接下课回家。” 小明当即把书包往窗外一扔。 “是谁扔的?” “我扔的!那我回家了啊……” 老师:…… 老师出对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班长对下联“天恢宏,地恢宏,天地恢弘”。 小明对的下联是“你妈的,他妈的,你他妈的”。 老师:“你出去!” 老师说:“猪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它的肉可以吃,它的皮可以做皮革,它的毛可以佬刷子,现在有谁说得出它还有其他用途吗?” “老师,”小明答,“它的名字可以骂人。” 老师:“你出去!” 老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在一个有恐龙的世界里,而有一条正准备要吃你,你该怎么办?” 小明:“这还不简单!马上停止想象就行。” 老师:“你出去!” 历史课,老师问小明:你知道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吗? 小明答道:我不知道他的著作但是我知道他死前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老师很好奇,问他说什么。 小明:这草有毒..... 老师:你出去! 哈哈亲你笑了吗?
纪念人类登珠峰60年周年 纪念人类登珠峰60年周年 回顾人类登珠峰大记事 作者:十一郎,资深登山者。   今天,是人类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60周年。1953年的这一天,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爱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代表人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点。如果从最早攀登珠峰的1921年算起的话,人类与世界之巅的“亲密接触”,已经有了92年历史。一部人类珠峰探险史,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缩影。60年来,已有5000人次登顶过珠峰,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1993年开始的商业登山送上去的。珠峰商业登山,从另一个角度,把人类商业行为的功与过折射在了世界之巅的洁白山体上。   对于热爱登山的人而言,登山就像谈恋爱,这项运动有着无尽的魅力。对于那些只想通过登山(特别是珠峰)获得登山以外名利收获的人而言,珠峰是一架放大器,珠峰是一面照妖镜,人性的一切都在此显露无疑。   早期珠峰探险   因为山在那里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山峰两侧的人民,世世代代仰望它的存在。而最早尝试接近和攀登它的,却都是来自西方的探险家,绝大多数是英国人。珠峰首登之前32年的14次攀登,有10次由英国人操办——而且前8次都是他们,其他则是加拿大人、丹麦人和差一点成功的瑞士人。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英国作为传统登山大国的实力和企图心。另一个不被人知的史实则是:前9次珠峰攀登,全部从中国西藏一侧进发。   1921年6月26日,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从中国西藏一侧来到珠峰脚下,这是一支英国队。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白种人,绒布寺不知所措的喇嘛们接待了他们。喇嘛们为他们举行了藏传佛教祈福仪式。多年后,这一仪式成为每支登山队到此的例行“节目”。1922年、1924年英国队继续来到珠峰。   这三次活动对后世的珠峰登山,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们发现攀登珠峰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4到5月。2、确定了珠峰北侧最可能登顶的线路,他们攀登到了至少8600米,这条线路最终由中国队在1960年完成,俗称“北侧传统线路”。3、通过实地测试,验证了氧气在8000米级山峰的使用非常有利于攀登。后世的人们沿用了当年的氧气装置构造,只是在当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调节阀。至于无氧登顶珠峰的记录,则出现在56年以后的1978年。4、确立了“金字塔攀登方式”,即由几十、上百人组成登山队,长时间连续在高海拔运输作业,最终保障几个人登顶。   英国队的第三次攀登,还给整个人类登山史留下了一个谜团和一句格言。这两件事的主角都是乔治·马洛里。1924年,马洛里第二次攀登珠峰,上一次他在珠峰遭了不少罪。《泰晤士报》记者不断追问他“为什么还来珠峰?”不耐烦的马洛里甩下一句“Because it isthere”之后,掉头而去。后世的许多中国业余登山爱好者在回答“为什么登山”这类问题时,这句话是没话找话、故作深沉的最佳答案。   1924年,马洛里和欧文成为最后冲顶珠峰的队员。6月8日中午12点50,他俩登达了海拔8600多米的第二台阶附近,这里距离顶峰还有200多米高差,一片夹带着暴风雪的乌云遮盖了他们。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被下面的队友观察到,从此以后,他俩再也没有回来。马洛里和欧文在遇难之前,到底有没有登顶世界最高峰?这一直是国际登山界的一大谜团。如果他们俩成功登顶,那么人类登顶珠峰的时间,将提前29年。答案,只有珠峰知道。75年之后的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165米被发现。   早期珠峰探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前陆军上尉威尔逊,他曾计划从尼泊尔一侧单人驾驶飞机进入珠峰地区,然后攀登。1934年,学习了半年飞行驾驶的威尔逊,因尼泊尔政府拒绝飞机进入,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这是在超高海拔攀登中融入其他运动项目的最早尝试。几经周折,他秘密进入西藏来到珠峰脚下。5月中旬,威尔逊留下三名运输物资的夏尔巴人,只带了两罐冻乳和一些其它食品,从6400米的前进营地独自出发。三名夏尔巴人在大本营一直等了他两周,直到消耗完所有给养,也未见他下来,于是三人就下山回家了。1935年,著名登山家埃利克·希普顿率领的一支英国珠峰登山队,在珠峰北坳海拔7000米附近发现了威尔逊的遗体和日记。威尔逊是第一位单人攀登珠峰的人。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加拿大人EarlDenman组织了一支3人小队伍,在人类首登珠峰之前,最后一次从中国西藏一侧尝试攀登珠峰。他们在海拔6700米被暴风雪挡住了脚步。三人中的另外两人都是夏尔巴人高山协作,其中的一个人注定将名留青史,他就是丹增诺盖。他于随后的岁月,参加三次重大的珠峰攀登活动,并最终首登珠峰。   1950年,中国政府禁止外国人来华登山。同年,尼泊尔政府对外国人开放了喜马拉雅山区。于是,对珠峰的高山探险,转去了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79年,中国重新对西方国家开放山峰。   首登   国家荣誉之争   1950年英美联合队、1951年英国队(队长是希普顿、主力之一爱德蒙·希拉里),分别从南侧对珠峰展开了攀登前期侦查,并确定了南侧传统线路的大致走向。   1952年,尼泊尔正式允许外国人攀登珠峰,但规定“一年只允许一支队伍进入”。瑞士队幸运地拿到了这一年的许可,1953年、1954年、1955年的许可分别授予了英国队、法国队和瑞士队,它们都是欧洲的传统登山强国——这是一场国家荣誉之争。   没有拿到第一年许可的英国人,只好恨恨地把队伍拉到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过瘾”。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的珠峰商业登山队,大都把卓奥友峰作为珠峰攀登之前的必登山峰。   1952年的瑞士队,由当时最优秀登山家组成,并邀请了以丹增诺盖为首的夏尔巴人担任协作。进山前,1951年的英国队长、著名登山家希普顿,很有风度地给瑞士队提供了英国人前一年的侦查地图。但在这场和英国人的竞赛中,瑞士人还是不太走运。春夏攀登中,在最后距离顶峰只有150米高差的地方,冲顶队员Raymond Lambert和丹增诺盖的氧气瓶出了问题,同时天气也开始变坏,瑞士队遗憾地撤退。同年秋天,瑞士人再做尝试,但在连续遭受风暴、夏尔巴人死亡和队员生病的打击之后,登顶的努力不得不在11月19日告终。然而瑞士队的攀登,最终明确了南侧最有希望登顶的线路。   1953年,雄心勃勃、准备充足的英国人终于来到了珠峰尼泊尔一侧。这支队伍由17人组成,包括3名夏尔巴人。组织者以英国绅士的精明,确定了两次参加瑞士队攀登的丹增诺盖作为登顶向导。这次,氧气、天气和运气都很眷顾英国队。也许是因为珠峰还记得最早来到它身边的几批人,都是英国人吧。1953年5月29日中午11点30分,新西兰养蜂人爱德蒙·希拉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代表人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点。为了这一刻,两代登山者们奋斗了32年。   对于二人谁最先到达顶峰,希拉里和丹增诺盖都刻意回避、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也许,这才是登山者应有的境界和胸怀。希拉里因这次攀登,获封爵士。在珠峰南侧传统线路上,最难点位于海拔8700米以上,那里被命名为“希拉里台阶”。登完珠峰之后,他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在珠峰南侧设立学校、医院,帮助当地的夏尔巴人改善生活、摆脱贫困。1990年5月10日,他的儿子彼得·希拉里也登顶珠峰。丹增诺盖则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登山,他的理由是“我已经替你登过了”。1986年,被尊称为“雪山之虎”的丹增诺盖死于酗酒。1997年5月23日,他的外孙TashiTenzing登顶珠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