乄Prometheus灬
乄Prometheus灬
关注数: 25
粉丝数: 481
发帖数: 8,902
关注贴吧数: 26
存个东西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2cto.com%2Fkf%2F201211%2F172371.html&urlrefer=ae2c3d206c42271ff762b3c7743320e8 有时间做个爬虫玩
觉得【后会无期】是好电影的都是有故事有情怀的人 am i correct?
【电影书籍推荐】2013年我看过的电影书top10 排个top10是厚着脸皮的,因为只读了30来本,有些还是泛读或者看几章就扔了。 教科书形式的书我不喜欢,太正式,太官方。 选出的这10本,可读性比较强,或者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排名不分先后: 1.电影导演论电影 (法)雅克·奥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在黑暗中醒来 [美] 罗杰·伊伯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3.好莱坞的七宗罪 (意) 法拉奇 上海三联书店 4.光影大师(美)丹尼斯・谢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电影的七段航程 (法)Jean-Luc Godard 远流出版社 6.不宣而战 (英)大卫·普特南 中国电影出版社 7.雕刻时光 (苏)塔可夫斯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8.戈达尔 (美)科林·麦凯布 新星出版社 9.迷影文化史 大旗虎皮 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反对诠释 (美)苏珊.桑塔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以上。 如果有人回应我就详细说一说。 另,最近好像只喜欢读书了,新电影都没兴趣。比如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宁愿花两倍的时间看菲茨杰拉德的原著,也不想看2013年那部吵吵闹闹的新片。 一种变态的心理。你们说,这是不是装逼。 美女镇楼。
[电影导演论电影] 一些电影导演的言论, 有些你们看过,有些可能没看过,我发一下英语的,凑合看吧。
电影何必分高低 你们说, 小四粉丝看小四电影时获得的快乐, 臭脚粉丝看XX惊魂时获得的快乐, 和你看肖申克的九叔的时候, 得到的, 难道不一样吗? 感受还能分出高低? 肖申克让你意志更坚定了? 让你事业成功了? 让你抱得美人归了? 没有, 电影仅仅是电影而已。 你现实中还是XXX! 谁也别鄙视看小四电影的人! 那些专业榜单里的电影, 只是反映专业人士的看法, 我就觉得《小时代》更有意思。更让我感动。 电影不就是娱乐吗? 不就是让人感动就好了? 虽然我不一定同意以上的说法, 但我不得不说, 以上的说法在影吧非常有市场。
【点评一下豆瓣250】 当然,只说看过的。 没必要跟风说好还是不好,此帖表达我自己的看法。 我看电影一直很理性,肯定会有些人反对我的观点,但你可能无法改变我。
【这个杀手不太冷】抄袭卡萨维茨电影【葛洛丽亚】 为何前者被“奉为经典”,后者金狮加身却在国内籍籍无名?
好莱坞电影不比郭小四的电影高明 整天看好莱坞商业垃圾,还拿郭小四粉丝开涮的人,自我感觉良好。 同样是商业化运作,郭的小说和电影的营销运作和创作模式,可以说和好莱坞本质并无不同。两个核心词就是“模式化”和“迎合”。从盈利来说,两者都很成功。而好莱坞大片迎合的受众的主体,美国青少年,其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远不及中国同龄人,(美国的大众教育是极其失败的)注定好莱坞电影大多数都幼稚可笑,只能吸引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有句话这么说“只有教育才能杀死好莱坞电影”。 有的人觉得听欧美流行就比听凤凰传奇的更高端洋气, 追个外国明星就整天嘲笑那些杨臭脚的粉丝。 为什么不透过事情的表象,看看本质呢。
【认清好莱坞的本质很有必要】 好莱坞大部分人都是商人。这是事实。 可当我把这个事实摆在所谓的影迷的面前的时候,他们发了疯似的否认。 下面我摆几个事实,关于导演的事实。几个非常有名的导演。 希望有人可以认清,美国导演不等于好莱坞导演。 1. 当有些影迷拿出库布里克做证据,说好莱坞也有艺术导演时, 他不知道库布里克从生涯创作中期就移居英国, 他的电影制作,除了资金来源,和好莱坞没有任何关系。 他甚至在英国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出品了奇爱博士,发条橙,巴里林登等电影, 唯一的米高梅投资的2001太空漫游,制作历时四年,整个过程米高梅的高层都不知道库布里克在拍什么。库布里克说,米高梅总以为是稀里糊涂得投资了一部宗教片。 2. 我记得去年高晓松发个微博,关于无敌艾伦的,他说这个老头是纽约派,和好莱坞没有什么瓜葛。结果遭到了某些知名影评人(当然是国内那些好莱坞吹)在微博的疯狂嘲讽。竟然说纽约没有studio,伍迪艾伦还得上好莱坞拍电影。 我真不知道如此无知还大放厥词的人怎么就不会去查查伍迪艾伦早期的电影到底是怎么制作的? 就拿奥斯卡大放异彩的《安妮霍尔》来说,有多少场景是街头实景拍摄,你仔细看过吗? “纽约没有studio”这种话也是胡扯。 再说资金来源,如果我没记错,《安妮霍尔》的投资人是伍迪艾伦的好友,一个居住在纽约的犹太商人。和好莱坞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个导演达到事业腾飞和辉煌期,都不是在好莱坞完成的,你能说他是好莱坞导演? 而且现在伍迪艾伦和欧洲的合作更多一些吧。 吴宇森去好莱坞拍过片,当我们评价他的时候,是说他是香港导演还是说他是好莱坞导演? 3.我就不说约翰卡萨维茨这个独立鼻祖了,他早期的辉煌建立在地下电影之上,花自己的钱拍电影,和好莱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说说贾木许,范桑特,大卫林奇,昆汀,科恩兄弟,PTA等近年来美国还能看的导演吧。这些导演是不是典型的好莱坞导演呢? 贾木许不是好莱坞导演这个应该没有争议。最近一部片子《唯爱永生》的制片方,Recorded Picture Company (RPC) [英国]Pandora Filmproduktion GmbH。不是好莱坞的公司。 范桑特这个属于游离于好莱坞体制内外的导演,给hbo拍过《大象》,也在法国鼓捣过电影,不是典型的好莱坞导演。 大卫林奇曾被纽约导演梅尔布鲁克斯一手挖掘步入影坛,之后最著名的《穆赫兰道》也是法国电视台和一些小公司投资的,虽然林奇在好莱坞居住,但“林奇主义”整个的形成过程和好莱坞的体制关系甚微。 昆汀和科恩兄弟是好莱坞导演,现在是。但昆汀有自己的制片公司,a band part,昆汀崇拜谁一目了然。昆汀事业初期把好莱坞的教条当成金科玉律的话,他就成不了今天的昆汀了。科恩兄弟也经常担任自己电影的制片人,对剧本到制作的环节进行控制,这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而这样的创作,很明显和好莱坞先有剧本,再找导演,把导演当成雇工的好莱坞模式完全不同。 PTA最近这部《大师》,开始好莱坞没有公司投资,一个美国富二代给了PTA3000W才促成了这部电影节大奖电影。PTA是不是应该在领奖的时候,先感谢好莱坞? 这些东西,稍微懂点电影制作过程的都明白,好莱坞电影和独立电影的区别在哪里。 虽然现在好莱坞统治力空前的强大,正是他如此强大,我才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声讨商业社会,我没有那个能力。很多对现代性进行预言的思想大师都讲得很透彻。在贴吧谈论这些东西,别人会说你不懂生活,他们所谓的生活需要金钱的支撑,他们以为我不懂这个。 穷人被资本家压榨就是生活。可是你们以为资本家提供的麻醉剂是艺术,你们以为媒体宣传的是真理。你们去消费无价值的东西,你们去追逐潮流。 你们继续被灌输所谓的普世价值,继续做你们的美国梦吧。 我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什么都改变不了。
【好莱坞模式不值得影迷推崇】 好莱坞模式的电影不值得影迷推崇。 这里是说 不值得 影迷推崇,当然你想用好莱坞模式拍电影赚钱,那还是很有效的。 我发过一个关于韩国电影的帖子,我看到了很多拿着几部被说烂的商业片来和我理论的吧众,韩国电影有多么好。其实这些人只是膜拜好莱坞模式的电影而已。 但好莱坞电影就是好的吗?电影拍得像好莱坞,就是好电影吗? 当中国的影评人在捧好莱坞的臭脚,说好莱坞是“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时候, 我们应该独立思考,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世界各国的电影,贵在其多样的电影语言。如果都沦为了好莱坞式,那其他国家的电影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相信你家里有用过许久的旧商品吧,它们一旦过了时效,没有了功效,就沦为了垃圾。 好莱坞电影,大部分都如这些旧商品一般。 我不想把话说得绝对,毕竟每年还有那么一两部好莱坞电影可以随着潮流看个热闹。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好莱坞电影,是商品,而不是艺术。是商品就会过时。 为了不给某些喷子留下我水经验的口实下面展开来说,为什么说好莱坞电影不是艺术,而是纯粹的商品。塔可夫斯基镇楼,塔可夫斯基超越了传统电影剧情僵固的线性逻辑,把诗意逻辑引入电影创作,这些工作在好莱坞是不可能完成的。
【今日推荐】雌雄大盗 亡命天涯 2013.8.27 -------------- ·本组开放吧友投稿专线,请将稿件发与@krdie23 。推荐组将择优适时通知发布。 感谢大家支持。 ·继续被无视的请勿插楼。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b123630beecf7fd642966910543a58b5d8719416&urlrefer=fdb04d2ee7a177ec05a900694d93cb37
【今日推荐】反身式电影相关推荐 不知不觉中,加入影吧也一年多了,今天签到365天,纪念一下!下面切入正题 反身式电影(the reflexive film)即情节上通过“电影”来推动,与“电影”相关的电影。(这是我自己的解释,可能不对)。 著名的反身电影想必大家不陌生,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即是一例。更有费里尼代表作《八部半》,比利怀德黑色经典《日落大道》等名作,21世纪以来痞子昆汀的《无耻混蛋》也大获成功。 今天给大家推荐10部鲜为人知的反身电影佳作(豆瓣评分数不足2000),这些电影或承载了导演对电影本身的热爱,或传递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颇有讨论的价值。 ps,勿插楼!
【今日推荐】1973年法国剧情《日以作夜》2013.7.11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编剧: 弗朗索瓦·特吕弗 / Jean-Louis Richard / Suzanne Schiffman 主演: 杰奎琳·比塞特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Dani /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弗朗索瓦·特吕弗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语言: 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73-05-24 片长: 115 分钟 又名: 戏中戏 / 幽灵王国 / 日以继夜 / 白天不懂夜的黑 / 美国之夜 / Day for Night / The American Night剧情简介: 日以作夜是一个电影技术术语,意思是指在白天拍摄夜景,本片讲的就是一个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故事。电影《Meet Pamela》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中,导演Ferrand(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饰)不仅要处理电影拍摄的事情,还要忙于照顾演员们的情绪。其中就有脆弱敏感的男主角Alphonse(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饰)的感情问题,还有精神受挫的女星Julie Baker(杰奎琳•比塞特 Jacqueline Bisset 饰)。电影还要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完成,拍摄的进展也不甚顺利,一切看起来如此糟糕,《Meet Pamela》还能拍完吗……本片精彩地以“戏中戏”的结构展现了一部电影拍摄的过程。 本片获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推荐语: 对于影迷来说,已经不局限于只看大荧幕上所呈现出的东西,而对幕后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特吕弗为影迷拍了这部电影,影片对电影制作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我想如果影吧的朋友们都去看完这部电影,影吧就不至于把“编剧和导演谁重要”这样逼格太低的话题置顶喽。 不过特吕弗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的虚伪一面让基友戈达尔忍无可忍,因为种种原因两人终于交恶,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更是让戈达尔不屑,并在多个场合公开指责特吕弗回归了当年年轻的特吕弗口诛笔伐的“法国传统电影”,“讨好美国主子”等等。 所以这部电影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值得一看。
【今日推荐】1960年瑞典剧情《处女泉》2013.7.1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Ulla Isaksson 主演: 马克斯·冯·西多 / Birgitta Valberg / 冈内尔·林德布洛姆 / Birgitta Pettersson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语言: 瑞典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0-02-08 片长: 89 分钟 又名: The Virgin Spring 剧情简介: 早上,虔诚的农场主陶尔(Max von Sydow 饰)夫妻做过了祷告,随后安排女儿卡琳骑马为教堂送一些蜡烛,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装,邀请家里的养女英格丽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丽性格放纵,并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丽在食物中塞进了一只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丽让卡琳独自上路而自己尾随观察。林中的三个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顿起歹意,他们奸污后又打死了卡琳,掳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尔家中,向陶尔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惊慌的英格丽亦同时回到家中,她向陶尔忏悔了自己诅咒卡琳的罪行。陶尔沐浴更衣,以白桦树枝抽打自己后,决意用很双手为女儿报仇。 推荐语: 伯格曼是瑞典国宝级电影艺术大师,利用瑞典并不算丰富的电影资源拍出很多优秀作品,代表了瑞典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平。美国导演伍迪·艾伦在祝贺伯格曼70岁寿辰时这样说,“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处女泉》是让他在国际影坛扬名的一部重要作品,他摒弃掉早期作品中糟糕的幽默感,直面人类灵魂的黑暗。 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一番现代派叙事探索之后,重新回归经典叙事的模式,用情绪克制的电影手法营造压抑的氛围,重点讲述一个暴力与复仇的故事,提出他对上帝缺席的质疑。比起他曾经作品中纯真的虔诚信仰,在拍摄这部影片时,他的信仰不再纯正,对上帝存在的观念已经破灭。该片是摄影师Sven Nykvist的发轫之作,是第一部和伯格曼完整合作拍摄的影片。非凡的黑白影像让伯格曼的电影制作上升到全新的高度。从此他成为了伯格曼的御用摄影师,并在一些美国片中担任摄影指导,创作出了一系列佳作。
【今日推荐】1966年苏联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2013.06.21 导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编剧: Andrei Konchalovsky /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主演: 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 尼古莱·格陵柯 / 尼古拉·谢尔盖耶夫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 意大利语 / 鞑靼语 上映日期: 1966-12 片长: Soviet Union: 165 分钟(re-edited version) / Soviet Union: 186 分钟(re-edited version) / UK: 183 分钟(2004 re-release) / 205 分钟(original length) / UK: 145 分钟(UK version) / Russia: 183 分钟(Blu-ray) 又名: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IMDb链接: tt0060107 剧情简介: 15世纪初,鞑靼人的铁蹄践踏着大公割据的俄罗斯大地,黎民百姓在大公的暴政下水深火热,圣像画家安德烈·鲁勃廖夫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在大公的邀请下,鲁勃廖夫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但在创作的过程中,鲁勃廖夫却对圣像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质疑,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联想到现今俄罗斯民众经 受的磨难与自己为贵族服务的事实,最终,他毅然离开教堂回到了原先的修道院。 不久,鲁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但这次他却亲临了所有俄罗斯人的苦难。大公的弟弟勾结鞑靼人篡位谋反,弗拉基米尔城的居民被无辜残杀,教堂在战火中摧毁,画家的眼中全是地狱的景象……鲁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反差的困境,他又回到安德洛尼科夫修道院,将自己完全封闭,拒绝继续作画。 经过多年的反抗征战,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1423年,大公第三次邀请鲁勃廖夫到莫斯科作画,在一个铸钟少年的感染下,鲁勃廖夫最终完成了《三位一体》的传世名作。推荐语:塔可夫斯基被伯格曼誉为“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他一生只拍摄7部长片,但对于电影艺术与电影语言的演变有巨大影响,“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凭借其对杜甫仁科和爱森斯坦的喜爱与借鉴,超验风格的影像与非凡的诗意长镜头,让他在“诗电影”的领域独树一帜。 塔氏父子皆为诗人,只是安德烈用影像而不是文本传达诗意,他说传统剧本总是把影像按照剧情的僵固逻辑做直线式串联,将复杂的人性做了过分简略的诠释。导演在自己处女作中仍使用传统叙事,但第二部长片即以诗意逻辑连接影片明确划分的9个部分,它们完美地让这部电影成为最真实、诗意的艺术品,不仅要求观者屏息注目,更需要运用思维去感受生命中诗的纹理。 老塔继承了俄国文学的光辉传统,特别是将托尔斯泰式恢弘笔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情境描写融入到他的电影中。这并不像普通传记电影,卢布廖夫不像影片的主角,而是带领影片观者见证一切的眼睛。老塔有创见性得把艺术家个人放置在中世纪俄罗斯宏大的历史洪流和民族命运当中,在特殊时代下思考艺术家的终极意义,在尾声运用黑白至彩色的转换实现思想探寻的升华。 如果你热爱电影这门艺术,这部电影不容错过。 ps,祝贺我大热火夺冠!
【今日推荐】2013年惊悚剧情片《副作用》2013.5.14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 斯科特·Z·本恩斯 主演: 裘德·洛 / 鲁妮·玛拉 / 查宁·塔图姆 / 凯瑟琳·泽塔-琼斯 / 凡妮莎·肖 / 马琳·爱尔兰 / 波利·德雷珀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官方网站: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ideeffectsmayvary.com%2F&urlrefer=7060698c5133d46acee28b113ac770a9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2-08(美国) 片长: 106分钟 又名: 谜离药谎(港) / 苦药丸 / 苦果 / The Bitter Pill IMDb链接: tt2053463 参考评分:豆瓣 7.5/IMDB 7.3 剧情简介: 鲁尼玛拉将在本片中出演女一号艾米丽·霍金斯( Emily Hawkins)——一位性感美丽却令人不安的年轻女子。她的丈夫(查宁·塔图姆 饰)被囚禁在监狱中,而她则天天服用大量的处方药来缓解焦虑和低落。如今她的丈夫已经入狱三年,而她在按医嘱服用了一种新药物后,不知情的谋杀了自己已经出狱的丈夫并最终接受法庭的审判。推荐语: 索德伯格实际意义上的最后一部大银幕作品。作为一部封镜之作,其品质堪称上乘,导演的封镜之举不得不说是美国电影圈的一大损失。 索德伯格是好莱坞拍中等预算商业电影的翘楚,他近两年折腾出4部作品,无论从电影完成度还是拍摄周期来讲,他都对投资方和院线观众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部电影中导演对多次剧情反转的掌控,流畅的镜头语言的运用,对群星卡司的形象塑造,都是多年的电影制作经历所磨练出的能力,算是对自己导演生涯的总结。 影片直指滥用药物的社会现象,故事的悬疑色彩颇受希区柯克的影响,部分段落低调的打光让人想到美国黑色电影的风格。影片中鲁妮玛拉的表演比《龙文身的女孩》中更进一步。
【爪机开8那些迷影导演】 好多天没发过自己的主题贴了,今天竟然要无端耗费一下午来听课,好不无聊,特开此帖,交流一下影史上的迷影精神。 很多人看到电影史上那些技术的进步,有声,彩色,3d,认为这就是电影进步的全部,但电影不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是对电影的迷恋。而且,这样的精神,代代相传。很多导演,都曾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出没于影院的无边黑暗,沉醉于光影声画之中。 导演生平经历我了解的还很少,下面只说很著名,重度迷影的导演,希望大神给补充补充。
【今日推荐】1959年美国独立电影《影子》2013.04.18 导演: 约翰·卡萨维兹 编剧: 约翰·卡萨维兹 主演: 本·卡鲁瑟斯 / 莱丽亚·古多尼 / 休·赫德 / Anthony Ray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59-11-11 片长: 81 分钟 / UK: 87 分钟 / USA: 87 分钟 参考评分:imdb 7.3 豆瓣:7.9 剧情简介: 兹和班尼都出生在一个有色人种的家庭。在一次文学聚会上,丽兹遇到了年轻英俊的白人知识青年托尼,带着一种轻浮的热情,涉世未深的丽兹弃原来的追求者不顾,投入了托尼的怀抱,并与托尼发生了性关系。但是,当托尼发现丽兹并非白人,尤其当他看见丽兹黑皮肤、厚嘴唇的大哥,厌恶之感顿生。丽兹痛苦了一段时间,终于,一个黑人青年的追求把她从深渊中拉了出来。丽兹的二哥班尼生性叛逆,总是与三两个朋友一起浪迹街头,虽然自己不是白的,但他有时也厌恶黑人的粗俗,对种族之间的问题,他似乎只是在街边边走边看,超脱,但不可避免的颓废。推荐语: 1959年,特吕弗处女作【四百击】于法国上映,引发了一场“新浪潮”电影革命。而同年在此之前,美国独立电影宗师卡萨维茨独资自编自导拍出了他的处女作----【影子】。这部导演处女作对美国独立电影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以和【公民凯恩】【马耳他之鹰】等导演处女作齐名。简单的故事体现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和对严酷现实的洞见,演员的即兴表演颇为质朴,摄影和剪辑方面突破传统好莱坞的局限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大量面部特写让观众进入人物内心。如果说法国新浪潮中诞生的“新电影”新在导演自由的自我表达,那么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美国的地下独立导演如何拍摄“新电影”。 资源下载: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uai.xunlei.com%2Fd%2FHQZdBwJYLQChXm9R392&urlrefer=26d393525a668cf09f5ed3945c264324 每日归档:http://tieba.baidu.com/p/2225226911 本贴仅供交流及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吧主删帖。
【个人感觉金棕榈要高出其他一大截】 从历史上看,单凭竞赛单元的影片质量和导演,完全甩其他a类电影节一个档次,这是错觉吗? 为何还会有欧洲三大之说?
【今日推荐】2009年法国剧情片《遁入虚无》2013.4.2 导演: 加斯帕·诺 编剧: 露西儿·哈兹哈利罗维克 / 加斯帕·诺 主演: 内森奈尔·布朗 / 帕兹·德拉维尔塔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语言: 英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10-05-05(法国) 片长: 161分钟 / 142分钟(英国) 又名: 嗑到荼靡(台) 参考评分:IMDB评分:7.1 豆瓣评分:7.3 剧情简介: 一场车祸夺去了父母的性命,年幼的奥斯卡和妹妹琳达发誓永不分开。成年后,奥斯卡(Nathaniel Brown 饰)漂泊来至东京,为了实现童年的誓言,他以兜售毒品赚取钱财,终于为琳达(Paz de la Huerta 饰)挣得了飞来东京的机票。兄妹相遇,却终是随波逐流的个体。在这个繁花乱坠迷人眼的大都会,奥斯卡继续进行毒品交易,而琳达则在一家夜总会大跳艳舞。在一次交易时,奥斯卡遭到**围捕,混乱中更被枪击身亡。他的意识渐渐脱离肉体,穿梭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关注跟随每一个在他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等待着下一场不知何时才会开始的轮回…… 本片荣获2009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和评委会特别奖。 推荐语: 导演加斯帕诺总是影不惊人死不休的导演,在作品《不可撤销》名列禁片之列之后,他直言想拍一部有如2001太空漫游般的宗教感的惊世骇俗的作品。在表现生死轮回和死后的世界这样的理念下,导演着重突出影片的形式感。 炫目的主观镜头贯穿始终,第四面墙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在主角灵魂出窍后,大量跳切连接起主角人生的记忆碎片;难度极大的连贯穿梭于墙壁之上的头顶俯视长镜头,十分考验导演对摄像机的机位摆设和运动控制。 当然,这样别具一格的电影对观众来讲是一次刷新观影体验的经历,契合东京大都会的绚烂光影和视觉效果让人目眩神迷。看完这部电影,你是否深陷光影的迷幻之中?本片下载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kuai.xunlei.com%2Fd%2FXUU3CgK-rgCjW1lRbaa&urlrefer=aa3c949fee229dee573b664b38595c3f 每日归档: http://tieba.baidu.com/p/2225226911 申明:本贴仅供交流及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吧主删贴。
【哪些电影的最后一镜让你印象深刻,把图贴上来吧】 哪些电影的最后一镜让你印象深刻,把图贴上来吧。 不局限于奥斯卡,国产北美欧洲商业艺术,只要是电影,都可以贴。 新人求不秒沉。
【这是一个推荐电影的帖子】 首先, 我不会推荐肖三V。大家都看过的。 其次, 帖子里会有上世纪的电影。不喜勿看。 最后, 新浪微博求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bo.com%2FPrometheus2013&urlrefer=3e445c5bc25901d5f3cf271ef4e1ae50。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b123630beecf7fd642966910543a58b5d8719416&urlrefer=fdb04d2ee7a177ec05a900694d93cb37新晋影后镇楼。
【有没有这样的导演,越拍越牛逼】 发帖混个脸熟。 导演晚节不保的太多了。 有没有直到其最后作品达到事业顶峰的?求举栗。
【八部半】纪录片带你走近电影的世界 推荐八部半(八部长+一部短)纪录片,都是关于电影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附网盘下载。 另楼主开了个微博求关注。 楼主的微博一天会推荐一部电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bo.com%2FPrometheus2013&urlrefer=3e445c5bc25901d5f3cf271ef4e1ae50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b123630beecf7fd642966910543a58b5d8719416&urlrefer=fdb04d2ee7a177ec05a900694d93cb37
【有准备转战imdb标记电影的吗?】 有准备转战imdb标记电影的吗? 资料全,目测阅片量又要大增了。 豆瓣时光都去死吧。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b123630beecf7fd642966910543a58b5d8719416&urlrefer=fdb04d2ee7a177ec05a900694d93cb37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国与国之间观众的品位差距很大】 几年前的一篇报道说在纽约街头一半以上的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电影, 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也属于“美国梦”的一部分。 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格出台政策把电影课开进中学。 作为欧洲的电影大国,那里的电影迷恋精神始终传承于青年中间。 而再来看看我们的观众吧, 别说让他构思电影了,在谈论电影时说两个术语就是“装逼”的表现了。 别说让高中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了,在我看来中国小学的教育比大学教育好多了。 只能说,在观众电影品味这点来看, 差距是存在的, 不承认不行。 不是中国没有好电影, 而是即使有好电影, 我们有发现好电影的慧眼吗?
【一个美国电影迷的观影轨迹大概是这样吧】 一个美国电影迷的观影轨迹大概是这样吧。 爆米花→奥斯卡→imdbtop→好莱坞黄金年代→经典类型片如黑帮,犯罪,西部片→开拓争议题材领域的导演作品→1940s-1950s的黑色电影→在好莱坞遭受失败的伟大电影先驱的超时代作品→与好莱坞格格不入的独立制片。 是不是呢。
在影吧,没看过《变形金刚》《暮光之城》《泰囧》等电影 接题目,没看过这些(不止标题的三部,以此为类型的)电影,是不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看电影?你非得说你喜欢票房高从众广,代表大众志趣的电影,代表某种“时尚潮流”的电影,才能勉强算的上喜欢电影。不然你就死心塌地的在影吧好好潜水吧!
【21世纪最受电影业界人士推崇的电影】 国外有位数据狂人汇集了各类电影杂志,网站,导演,影评人等多方面的数据, 列出了史上最受电影人推崇,反复讨论和模仿的电影。 今年该数据库又有一次大的更新,其中列出的电影不乏有新世纪的新作品。 下面贴出这些电影,可以看看业界推崇的新世纪的电影,都有什么, 也给影吧看过这些电影的吧友一个评价这些电影的机会。
【你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rt。
「反对一切形式的电影审查」 支持的顶,不支持地请说明原因。
【对于这些电影在奥斯卡上空手而归,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希胖不乐意了!
【大俗资源楼】【春节贺礼】【影史佳作集合】【第一弹】 首先祝大家春节愉快。 这楼开始更新一些电影资源, 皆为影史留名的佳作, 资源大多出自yyets双语hrhdtv和tlf字幕组的minisd。 鉴于迅雷快传非会员的下载不利, 我传了百度网盘。 下面的一些电影可能资深影迷早就烂熟于心, 此贴旨在供影吧朋友们查漏补缺, 能方便地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
【送给影吧少数派的一些话】 “在青年人当中已很难发现那种对电影特有的迷恋, 这种迷恋不仅仅是喜欢, 而是一种对电影的审美品位(建立在大量观看和重温电影辉煌历史的基础之上)。 迷恋电影本身亦受责难,被认为是古怪、陈旧和故作高深的行为。 因为迷恋电影的前提是这些电影的独特而不可再现的奇异体验。 在高度产业化的时代,电影迷恋是没有地位的。 如果电影迷恋死亡了,电影也就死亡了——无论还会拍出多少影片,甚至是很好的片子。 要想电影能够复活,首先必须有一种新的电影迷恋出现。” -----------苏珊桑塔格 以上的话送给吧里少有的一些懂影史迷恋电影的吧友。
【百年电影回眸--苏珊桑塔格】 很有道理的文章。 我看到的太晚了。
【最平易近人的电影是什么】 最平易近人的电影是什么,毫无疑问。 我想经常回复1024的亲们对此深有体会。 豆瓣一个粉丝上万的影霸曾说“评判电影的唯一标准是好看”。 这句话太有深意了。 我瞬间领会到了最好的电影是什么。 于是默默地打开了硬盘里的麻生希。avi 在我怒目此封面杀手又演了一部大烂片的同时,我发出感叹,哎,最好的电影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电影作为艺术的悲哀】 电影作为“艺术”的悲哀,就是,每个观众都认为自己很懂电影,其实什么都不懂。 没学过语言文学的,不会因为没看懂随便评论乔伊斯作品是垃圾,没学过乐理的,不会随便评论瓦格纳作品很难听。 但没学过电影的人,却可以看着库布里克的盗版碟不以为然地说【2001太空漫游】是装逼之作,妄称【公民凯恩】现在看来是再平庸不过的玩意,把受到意大利国葬的费里尼视为文青才认识的导演。 电影作为艺术的悲哀,就是它太过于平易近人,以至于失去了人们应有的尊敬。 而我也是不懂电影之人,所以我很少认为自己的观影感想算得上“评论”,也恳请那些无聊之人嘴下留情,看适合自己看的电影去吧。 以上只是看了一些帖子的感想。说完了。
【猜】来猜电影吧,有影史热门和经典。 回家找到了以前的硬盘,随手打开截了几个图。 看过的应该很好猜,多少能帮你回忆下情节。 没多冷门,就是片子年代比较老而已。女神镇楼。
【总看到有人说电影在不断进步,我觉得有疑问】 总看到大部分人说电影在不断进步,电影肯定会越来越好,包括好莱坞电影,国产电影等等范畴。 你得出这个结论,是你理所当然地认为事物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因为你真正看到了电影的进步所在? 当科学界不断发出“科学已死”的感慨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我可以理解,因为毕竟是理性的探索,就是教科书上所说的,“科学的探索永无尽头”。(虽然觉得此话没多大意义)。 但像电影这种在科技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娱乐商品,或者作为一门“艺术”,他就真的会不断进步,而不会退步,甚至淘汰?今天有时间,我来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希望高手赐教,有说的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讨论。
【Christopher Nolan’s Top 10】【诺兰的十部最爱】 这是大导演诺兰为CC官网开的top10片单,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些片子。
【一搜果然有】 影吧后花园!
【关于电影杂志】 美国有【电影评论】,英国有【视与听】,法国有【电影手册】,日本有【电影旬报】, 中国最牛逼的电影杂志是哪个? 求解。
【给最近看过的奥斯卡提名影片排个序】 首先这是我个人的喜好,喜好程度由上至下递减。 其次这些有的看的scr版,有的是tlf字幕组的。 《被解放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林肯》/ Lincoln 《逃离德黑兰》/ Argo 《爱》/ Amour 《南国野兽》/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我觉得最终大奖会是林肯和少年p中的一个。概率大概8.2开吧。
【讨论】关于电影评价的两个争论 ①题材是否是影响电影评价的重要因素。 即严肃题材(如历史,传记,政治)是否高于纯娱乐题材(如搞笑,动作)? 说极端点,很多人不屑于低级笑料或者暴力色情元素堆砌起来的娱乐片,又有不少人认为电影的作用就是娱乐,能达到效果的,不管是不是手段低级,都值得喝彩。 这是我看影吧很多争论的焦点之一。 ②导演的执导能力是否决定了电影的品质好坏? 即公认的牛逼导演拍的个人水准之下的片是否也要强于泛泛之辈的突破之作。 这个论题,特吕弗曾专门提出来反对自己的老师巴赞,巴赞曾在评论奥逊威尔斯和卓别林的时候提出,即使这些杰出导演的平庸之作也是一年之中最值得讨论和研究的电影。而特吕弗则倡导影迷不要关心电影导演是谁,电影本身带来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极端一点,库布里克最差的片也强于王晶之流,但如果不往极端想,又会有不少人认为电影本身给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看库布里克不知所云,还不如看王晶的片乐呵。 影吧,你们怎么看?
【阅片无数的大神进来】每个导演推荐3部电影,你会推荐哪3部? 我在此征集一下大家对以下的导演的看法, 留下你对这个导演的简短评价, 或 推荐 你认为他们最值得观看的电影作品,每导演3部。 天才导演奥胖镇楼。
【泰囧有望超过阿凡达成为国内票房影史冠军】 “看这几天网票的趋势,本周十二生肖和泰囧又都能拿下2.5亿+,这样本周过后,泰囧累计票房将破12亿,最终不低于13.5亿。” 阿凡达不到14亿的票房记录有望被泰囧超越,只要观众不买王家卫的帐。 天啊!目测2年以内不会有片子像泰囧一样大卖了。 很快,泰囧就会被人拿出来和巴西【精英部队2】,法国【不可触碰】,挪威【猎头游戏】等这些现象级神片比较了。
【影迷进】问你们一个问题 如图。。。
【看完这些电影再来求片吧】 TSPDT1000,视与听250,手册百美,旬报百佳,AFI百年百佳, 历届奥斯卡BP及提名,奥外,三大电影节最高奖, 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电影旬报十佳。
【转】【高端诺兰分析】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美国导演,作品有《木兰花》,《血色将至》等,译注) , 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国》),大卫·芬彻(《角斗俱乐部》,《 12 宫杀手》),达伦·阿朗诺夫斯基(《梦之安魂曲》,《黑天鹅》)以及其他的一些导演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都取得了突破,他们要么受大众喜欢,要么被影评人看好,有时候还能两者兼收。不过他们却没有人能像克里斯多夫·诺兰那样,成就如同流星般闪耀迅即的事业崛起。 诺兰的电影在全球票房总收入达到了 33 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 还在继续攀升。在“ IMDB Top 250 List ”这样 大众 化的统计榜单上,《暗黑骑士》( 2008 )排名第 8 ,共获 75 万张投票,而《盗梦空间》( 2010 )排第 14 名,有近 60 万张投票。《黑暗骑士的崛起》( 2012 )仅仅上映一个月不到,就已经排到第 18 名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影评人无论是对他早期更为特立独行的作品(诸如《记忆碎片》( 2000 )和《魔术师》( 2006 ),还是对其近年拍摄的商业大片,都赞誉有加。现在诺兰俨然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在世导演之一。 但也有很多影评人非常不待见他的作品。他们认为其电影思想浅薄,剧情粗糙,技巧拙劣。据我所知,近年来还没有哪个商业导演的作品受到过像 Jim Emerson 和 A.D. Jameson 对诺兰影片那样尖刻而细致的剖析。那些对于普通影片中出现的叙事不连贯和情节东拼西凑嗤之以鼻的人,同样也能在诺兰的影片中挑刺。他们对于诺兰的抨击或许也是对其声名鹊起的反应。此可谓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如果把这场辩论比作斗狗,那么我牵来的顶多是条中量级的斗犬,这是因为我欣赏诺兰的一些影片,个中原因我希望能随后道明。我想正反各方都认同诺兰是一位有革新精神的导演。有人会说他的革新微不足道, 但我想讨论的重点与此无关 。诺兰的执导历程让我们得以洞见流行电影文化中关于创意和革新的一些议题。 转载文章出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rticle.yeeyan.org%2Fview%2F222670%2F313752&urlrefer=7fa447e30563f6b8f3b3ea9590183a83
【听说一部奥斯卡最佳上映了】 想不明白影院上映这样的必然赔钱的片子是为啥呢。 它的票房能有泰囧的千分之一吗。
【哪些大导演拍过电视剧】 比如斯科塞斯的大西洋帝国,法斯宾德的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伯格曼的婚姻生活。。。 其他的留给你们补充吧。。。
【影吧电影专业出身的多么】 进来下,楼主问几个问题,不会人很少吧,一只手数的过来不?
【关于泰囧破记录】 真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无聊】请问世界末日的准确日期是? 好像有很多版本。。。
【85】【小白求助】现在哪些有望提名奥斯卡的电影可以看了 想看。有哪些有片源了?猎杀本拉登有木有?
【终于找到完爆三傻的电影了】 人再窘途泰窘。 虽然我还没看,但看了时光网豆瓣网网民集体高潮,笑了又哭,哭了又尿,惊呼神作的好评,我已下决心要去看看这部已使三傻成为过去时的"国产巅峰神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估计小钢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中国人本就活的累,看电影就图能傻笑几声,你还放下拿手的搞笑贺岁片去拍什么苦情戏,但至少比陆川这个脱离大众趣味的导演下场好一些。
【大快人心】像索多玛120这样的电影不会再毒害我天朝子民了 像索多玛120这样的电影不会再毒害我天朝子民了,如图。。。↑豆瓣电影页资料已删除 大块人心!
【分享】说说你早闻大名却一直没看的书 水一贴。 我相信爱看电影的人大多数都爱书吧! 谁看过这书???韩寒为这本天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豆瓣竟然有800多人看过, 我哭了,天朝的年轻人有希望了。。。 (心照不宣)
【言论】叔本华如是说 最近在看一些闲书,因为书中有些话是写来论述文学和艺术的,发来记录一下,关于下面这样的论断,是道出了一种规律吗? 艺术史和文学史告诉我们: 人类精神思想的最高级的产物一般都得不到人们的欢迎,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优秀的思想者的出现——他们感受到了这些作品发出的呼唤,并使这些作品获得了威望。凭藉如此得来的权威,这些作品也就可以继续保有其威望了。凭藉如此得来的权威,这些作品也就可以继续保有其威望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一个呆板的人只能理解呆板事物,一个庸俗的人只会欣赏平庸和俗套,头脑混乱者喜欢模糊不清的东西,没有思想的人则和胡言昏话气味相投。与读者本人同气相通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这个读者的欢心。 因此,古老的、寓言式的人物伊壁查姆斯唱道(我的译文): 我说出我自己的看法,这毫不奇怪; 而他们沾沾自喜,自以为他们才是值得称道的。 狗对于狗来说,当然才是漂亮的生物。 牛对牛也是这样,猪对于猪、驴子对驴子,莫不如此。 就算是最强有力的手臂甩出一件很轻的物体,也无法给予这轻物足够的力量让它飞得很远,并且有力地击中目标。这轻物很快就会坠落地面,因为这轻物本身没有物质性的实体以接收外力。美妙和伟大的思想、天才创作的巨作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形——如果接受这些思想的都只是弱小、荒诞的头脑。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曾为此齐声哀叹。例如,耶稣说:“ 向一个愚人说故事,就像跟一个睡着觉的人说话一样。故事讲完了,他会问,你说的是什么?”哈姆莱特说:“ 机智妙语在傻瓜的耳朵里面睡觉。” 歌德说过: 最妙的话语,被笨蛋听了,也会招来讽刺。 又 你的话没有任何结果,众人都呆滞无言,保持良好的心情吧! 石头扔进沼泽地?是不会弄出涟漪的。 利希腾贝格说道,“ 当一个脑袋和一本书互相碰撞,而只发出空洞的闷响,这空响难道就总出自书本?”他还说,“ 书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一只猴子看镜子的时候,里面不会出现福音圣徒。” 的确,吉拉特神父对此的优美和感人的哀怨值得让人回味: 最好的礼物通常最不被人赞叹;世上的大部分人,把最坏的视为最好。 这一糟糕的状况司空见惯,但人们如何避免这种不幸? 我怀疑能否从我们的世界根除这一不幸, 世上只有唯一的补救之法,但它却无比困难: 愚人必须获得智慧——但这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的, 他们也不会懂得事物的价值。 作出判断的只是他们的眼睛,而不是脑袋, 他们赞扬微不足道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懂得什么才是好的。 叔本华还有一段话这样写道: 对于那些深思的人来说,同时代喧哗的赞美声价值很低,因为他们听到的不过是为数不多几个声音在引起回响罢了。而这为数不多的几个声音也不过是一时的产物。如果一个小提琴手知道:他的听众除了一两个以外,都是由聋子组成,这些聋子为了互相掩藏自己的缺陷,每当看到那例外的一两个人双手有所动作就跟着热烈的鼓掌回应,那么,这个小提琴手还会为他的听众所给予的满堂掌声而高兴吗?甚至当他终于知道,那带头鼓掌的人经常被人行贿收买,为那可怜的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出最响亮的喝彩声! 由此看出,一个时代的名声何以极少转化为身后的名声。这就是为什么达兰贝尔在其对文学殿堂的优美描写中指出:“ 文学殿堂里住满了死去的人,他们在生前并不曾住在里面;这殿堂里面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生存者,但一旦他们死去,他们就几乎全部被抛出殿堂。”在这里顺便说上一句,在一个人的生前就为他竖立纪念碑——这就等于说:我们不放心后世去评价他的价值。但如果一个人真能在生前就享受到延绵后世的名声,那这种事情就绝少发生在他达致高龄之前。
【绝大多数黑经典电影的人都是这个理由】 这样的人是为了彰显自己独特的品味么。(心照不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