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昭故 但为昭故
关注数: 5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2,553 关注贴吧数: 11
【授权转载焦剧佳评】《年华》 作者:云泱儿 (不定时更新) 《七侠五义》之十年江湖白发生,华年老去不堪论十四年后再看《七侠五义》,眉间心上总是带着一点恍惚。彼时的展昭原来如此清俊,黑白分明的眼眸里点着少年人独有的一丝清涩,用上“眉目如画”一词怕也是不过分。他总是一身素净的蓝色衣袍,衬着乳白色的腰带,长身玉立,温文尔雅,实在是第一流人物。还有那春风般暖暖的微笑能让人在一瞬间失了心神,无由来地生出一种遥望君子的惆怅。不错,确实是遥望。隔了流年,叹那原本黯淡的底片镌上了翩翩少年郎的青春,就仿佛染上了春天的流光,再也不会褪色。很少有飞扬跳脱的少年能如他一般,在静态的照片上依旧能绽放出谦谦君子的清嘉之气。不乏灵动,不缺生气,永远是岁月青葱的展昭。把展昭说得如此美好,却不知当年为何没有记住他的模样,直到如今才有了恍如初见的心动。许是《七侠五义》里的展昭总是一个人自由来去,少了“情”这一字的羁绊。儿女情是一坛醇酒,尝过之后总能让人双颊绯红,生出一种醺醺然的风致。但从未品过这滋味的展昭,清朗俊逸,不醉的眼神里似潺潺流水一般潋滟生姿,干净的气质脱离了俗尘,又是别致的风华。提及南侠,就永远离不开鲜衣怒马、风流天下的白玉堂。只有此君的朗朗笑容才能如此放肆,如此灿烂,如此纯粹。尚未看全《七侠五义》,但隐隐认为编剧于有意无意之间在白玉堂与展昭身上寄寓了自己对于江湖的诠释。展昭是儒侠,玉堂是游侠,谁比谁更江湖,谁比谁更理想?在他们相逢的一刹那,便是庙堂与江湖寻到了难得的平衡点,一切开始变得完美。展昭在人前永远是一个守护湛湛青天的开封府护卫,一身火红的官服被他穿出恬淡与清雅,映衬着坚定深邃的目光,让人感到莫名的心安。殊不知,他更像是一个受了委屈憋得难受却始终不能说不敢说不好说的孩子。前面已说过,展昭居庙堂之高,高处不胜寒;玉堂则处江湖之远,在江南的茫茫芦荡与浩浩烟水里代表着展昭已然残缺的江湖梦。只有在白玉堂面前,展昭才能借着锦毛鼠的肆意,露出血液里深藏的一点率性,方是会哭会笑会伤心的猫儿。而白玉堂呢,早有人说过他是不善爱人的侠客。不错,白玉堂的亮烈与不羁,让世间的许多女子都不适合当他的并肩之人。谁能接受一个善谈高山流水的江南女子躲在深深宅院里企盼白玉堂一年一顾的情意?谁能接受一个强悍泼辣的母大虫在刀光剑影中陪伴白玉堂仗剑天涯?摇摇头,都不行啊。难得来了一位菊花与剑兼得的传奇女子苏红,也是生死匆匆。纳兰容若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销魂。”一生一世,苦笑,多么奢侈的字眼。《七侠五义》虽是给了白玉堂一条生路,却无法改变他后半生注定要留白的宿命:江湖掌故被提起的时候,免不了要让人叹息一声少年英雄,英年早逝。白玉堂英气逼人,性子锐利得如同名刃画影,可太过锋利的兵刃总是容易折断。而作为局外人,知道死虽总是残忍,却未必无一点好处——不用目睹白五爷于垂暮之年磨尽锐利。如此,终究是保全了五爷的十分狂狷之气。所以,白玉堂和展昭的故事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惟独无法如心所想永团圆。有时候,世事便是如此苍凉,你愿意罔顾一切阻滞,用一生的时间陪他傲笑江湖,到头来却未必都能有与君终老的收梢。一双人,不可得。不管《七侠五义》的编剧如何,到底是喜欢这一对少年侠客。每回看到猫儿怒目,玉堂坏笑,总会赞叹青春如此美好。记得那一日的玉堂轻倚危栏,白色的剑穗在风里飘着,衬着胜雪的白衣,映在斜阳里。蓦然想起一句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难得安静的玉堂就这般把微微疲惫的模样映在了展昭的眼里,生出一片纠缠的水纹。好在玉堂比稼轩有幸,还有展昭这位知己解意。而在另一时,展昭偷眼看着摔翻在地的白玉堂,嘴角浮起一痕顽皮的笑,比起以往的清淡容色亦是难得。其实不止此时,只要偶一回首,就能看到他们的眼角眉梢全都飞扬着年轻男子的活力,衣袂飘飘之中自有一股英烈侠气,其中的深深的默契与暖暖的暧昧,直教人叹煞爱煞。多年之后,他是李探花,他是古剑魂,似曾相识的容颜上都染上了微霜,已是纵使相逢应不识。戏里戏外的缘分,是一点浮光交汇,错过了便再无交集。分明是十年江湖白发生,华年老去不堪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