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赵伯通 老顽童赵伯通
人啊,岁数一大就啥都忘了
关注数: 3 粉丝数: 3 发帖数: 1,615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定律(转) 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痛苦。   我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十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点看法。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冯梦龙)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为什麽事态会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了普希金的伟大,因为我们都很喜欢他的那个《渔夫与金鱼的故事》。那个丑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过想要一个新木盆。第一个愿望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愿望接踵而来。一个接一个,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仍旧只有一只旧木盆。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这里所说的商鉴,究竟要我们鉴什麽?   其一,一定不能有"第一次"。   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双筷子或一只木盆。只是大坝一旦决了口,洪水便会一泻而下。   看一看那些贪官,只要收了第一笔贿金,以后的事便不由他了。   只是,人的意志力是多麽薄弱。一旦坐上权力的交椅,有几个人能拒绝这第一次?   其二,整个过程是"进行性"的。   "进行性"一词是我从医学书中借用来的。像癌症,就是进行性的。不断地发展,不会中止,也不会逆转,一直进行下去。   殷纣王身边,虽有比干和萁子这样的贤臣,却无法劝阻他。依靠臣下的劝阻来制约至高的皇权,其有效性显然不足。所以,事态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其三,"其亡也忽焉"。   《左传,荘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里的"忽"字,意为迅速,突然。   洪水溃堤,转瞬之间,一泻千里。   李自成打进北京,一生事业达到巅峰。由巅峰而至于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转瞬之间。   殷纣王之后,两千多年,有周幽王、秦二世、陈胜、王莽、陈后主、隋炀帝、黄巢、朱温、李煜、李自成、洪秀全、蒋介石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   殷纣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他给后人留下了什麽?留下了两个字,"殷鉴"。   无法节制的权力+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郭德岗最新相声:韩国学艺!(笑死我了,把韩国人幽默坏了) 轩农:兄弟,好些日子没见你了,最近忙什么呢? 郭德岗:呦,老哥你好,我这些日子出国玩了几天。 轩农:到哪个国家? 郭德岗:一个大国。 轩农:大国? 郭德岗:恩,大国,老大老大了. 轩农: 有多大? 郭德岗: 人家所有科学家加起来研究说,好像已经世界最大. 轩农: 最大? 俄罗斯? 郭德岗: 不是~~~~~. 轩农:难道加拿大了~~. 郭德岗:哎~~ ~~~~ 轩农: 对了? 郭德岗: 也不是. 轩农:不是你哎什么? 那是哪个国家? 郭德岗: 大韩民国. 轩农:大韩民国? 面积不大阿,怎么个大国呢? 郭德岗:你瞧人家地图上"大韩民国"这几个字,瞧瞧! 大"字"在中国,"国"字在日本.人家的版图都不够用,你说大不大. 轩农:咳,这样大阿? 说明地方太小了,字(自)大一点,站不下他了. 郭德岗,轩农: 哈哈!! 轩农:你到韩国去干什么了?  郭德岗:学习相声! 轩农:学习相声?  郭德岗:恩,学相声. 轩农:韩国也有相声吗?  郭德岗:恩,有,不但有,好像被人家所有科学家加起来研究说,相声是人家发明的! 轩农:..... 郭德岗:到了韩国,我有了危机感. 轩农:什么危机感? 郭德岗:我们的发明太慢了,太落后了.如果韩国人继续这样奋发努力的发明下去,有一天全世界都会落在韩国后面. 轩农:真有这么玄乎吗? 什么发明? 郭德岗:恩,有,韩国人发明了一种把别人的一切好东西说成是自己的发明. 轩农:咳~~ 那算什么发明? 不就是脸皮厚吗? 郭德岗:你没听说韩国风行美容阿,脸皮都不是一层. 轩农:相声学得怎么样? 找哪位大师教的? 郭德岗:很有收获. 老师也见了一位. 轩农: 哪位老师? 郭德岗: 朴吆联老师. 轩农: 什么? 朴吆联? 郭德岗: 朴piao 二声 朴吆联. 轩农:奥~~"别要脸"老师. 郭德岗:对,对,嘿嘿,后来我就是这么叫他的. 轩农:都学了些什么,说说看. 郭德岗:那可老了,什么都学,什么地理历史,文化考古.讲什么我学什么. 轩农:正好,你跟大家汇报一下. 郭德岗:好,面对这么多热心观众,我就把我的学习经历汇报一下.别让团里领导觉得我白花国家钱,出国去什么没学到.轩农:就是.说说看,韩国老师都教你什么了. 郭德岗:朴老师头一天见我就说: "郭,你来到韩国有什么感受?" 郭德岗:很亲切,很亲切.像来走亲戚. 朴:恩,是不是很羡慕? 我们不在乎你们这个穷亲戚,多来看看我们的大韩国.从釜山到38线开车要好几个小时. 郭德岗:老师,我们习惯了,中国人从广东开车到东北要走好几天. 朴吆联老师睁大眼睛张大嘴半天不说话,最后定了定神说:中国沿海在历史上也是我们大韩国的领土. 郭德岗说:老师,我家就住在沿海,我爷爷没给我讲过,我爷爷的爷爷也早就在这里住着,也没听说哪个村里有过韩国人.隐约听我爸爸说过 ,前街二大爷祖上有人缺心眼走失了,后来听人说他跑到韩国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