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甲秃鹫 铜甲秃鹫
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吗?
关注数: 160 粉丝数: 666 发帖数: 60,969 关注贴吧数: 172
转:关于歼-16的载弹量 转一篇文章 作者:阿槇二号机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618509884&urlrefer=74598cbe99f7feaeb8b889df9a8c14c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年坊间对歼-16型战斗机的载弹量最常见的描述是高达12吨。我信息检索能力不行,没有在网上找到这一数字的确切来源,于是决定利用部分可信度较高的苏霍伊系列战机的已知数据对歼-16的相关重量作一推算。 根据苏霍伊官网与KnAAPO官网的网页快照,苏-27SK的相关重量数据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30.45吨 正常起飞重量:23.43吨 最大内部燃油:9.4吨 最大武器载荷:4.43吨 其中,正常起飞重量指携带5.27吨内部燃油、挂载2枚R-27R1空空导弹和2枚R-73E空空导弹时的典型任务重量。 同时,苏霍伊官网和KnAAPO官网上也有苏-30MK这个型号的重量数据,根据年代和与伊尔库特官网的对比,此处的苏-30MK应该是较早型号,和后来的苏-30MKI/SM等有一定区别。老苏-30MK的数据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34.5吨 正常起飞重量:24.9吨 最大内部燃油:9.64吨 最大武器载荷:8吨 其中,正常起飞重量定义同苏-27SK。 而根据伊尔库特官网和2021年莫斯科航展的展板资料,可知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I和缅甸空军装备的苏-30SME等年代较晚的“新苏-30MK系列”重量数据和老苏-30MK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34吨 正常起飞重量:26.09吨 最大内部燃油:9.3吨 最大武器载荷:8吨 其中,正常起飞重量定义同苏-27SK。 可以看到,即使无法得到苏-27SK空重的准确数据,我们也可以通过正常起飞重量的对比得到老苏-30MK和新苏-30MK系列相较于苏-27SK的空重增重(因为三者的正常起飞重量衡量标准基本一致):前者增重1.47吨,后者增重2.66吨。 而苏霍伊官网在老苏-30MK的正常起飞重量一栏中通过星号标注指出,该重量会因为客户选配差异产生变化。那么可以认为,以苏-30MKI/SME为代表的新苏-30系列的正常起飞重量,就是完整安装必要航电等设备后真正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苏-30重量。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从苏-27SK到苏-30MK,增重绝对值为2.66吨。又因为只有在正常起飞重量下才同时给出了飞机的燃油和武器载荷,所以使用该数据估算以上飞机使用空重应该更为准确。据没有引用来源的维基百科数据,R-27R的发射重量为253千克,据俄罗斯武器出口网站数据,R-73E的发射重量为105千克,挂架重量不明。不妨将空空导弹与挂架总质量估算为0.8吨,则可得三者的使用空重如下: 苏-27SK:17.36吨 老苏-30MK:18.83吨 新苏-30MK:20.02吨 如果用苏霍伊官网上老苏-30MK的限制起飞重量(38.8吨)减去其最大内油和最大武器载荷,可得结果为21.16吨,与新苏-30MK的使用空重估测值非常接近,因此可以认为估测结果准确。那么苏-30MKI/SME相较于苏-27SK的增重幅度约为15.3%。 歼-11B的空重不明,有15.5、15.7、16.4吨等多个版本。假设从歼-11B到歼-16的增重幅度与苏-27SK到苏-30MKI一致,则可以得到歼-16空重的三个版本:17.87、18.10、18.91吨。 歼-16的最大起飞重量同样不明,目前来看最可靠的信源貌似只是局座的节目和对飞行员的采访,前者提到歼-16的最大起飞重量约35吨,后者将歼-16和苏-30相提并论,暗示二者应该是同一重量级的飞机。那么,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歼-16的性能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35吨 使用空重:17.87吨 二者差值:17.13吨 按这个数据估计,歼-16在携带12吨武器时可以搭载和苏27系列正常内油相近的燃料。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歼-16的性能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34吨 使用空重:18.91吨 二者差值:15.09吨 按这个数据估计,歼-16在携带12吨武器时的内油仅和歼-10相当,考虑到外挂物带来的阻力加成,此时的作战半径将不具备任何实战意义。 当然,不能排除最最乐观的可能——首先,歼-16通过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成功地将最大起飞重量逼近苏霍伊官网所给出的老苏-30MK的限制起飞重量38.8吨;其次,还是由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歼-16相较于歼-11的增重幅度并未达到15.3%以上。假设的确有这么乐观,那或许歼-16可以做到像F-15E那样满弹不满油起飞后通过空中加油达到限制重量,从而实现12吨武器载荷+8+吨内油的搭载能力。
印度人也不生了 根据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NFHS-5)的数据,目前印度的生育率已经达到2.0,印度城市地区的生育率已经达到1.6,而整个印度即将进入低生育率国家。要知道仅仅在几十年前,印度的生育率还维持在6.0。 一个世纪以来,印度完成了从2亿到13亿的人口爆炸。据印度统计,直到1900年,印度的人口才只有2.8亿人。1900年到1921年,中间爆发了腺鼠疫和疟疾,导致印度人口锐减700万,印度人口增长初见端倪。线索。 从1951年开始,印度正式迎来了“人口爆炸”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率在初期达到了40%,是30年前的10倍。20%的增长率完成了印度人口从1961年的4亿到2001年的10亿的突破,这就是印度的人口爆炸。 印度其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台“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他们从1950年就注意到印度的人口问题,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FPA)。 1952年,当时的印度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扩大到全国。由于印度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政策的最初实施相对温和。少生好生是女性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政策实施初期,也就是印度计划生育的前二十年,印度的计划生育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印度人口的生育率甚至一度飙升至6,即每对夫妇平均膝下生育6个孩子,有的夫妇膝下甚至生育9个、10个。这一阶段,印度人口也上升到5.5亿人。印度松散的联邦制是政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也为随后残酷的绝育“狂欢”埋下隐患。 开启这场“狂欢”的人是印度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自1971年上台以来,英迪拉政府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英迪拉政府为了进一步巩固当前局势,打击自己的政敌,单方面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从而一扫英迪拉的眼球。清除了所有障碍。 英迪拉政府通过修改宪法、出台新政策、启动国家机器等方式,对低种姓进行强制绝育。 英迪拉政府通过发布《计划生育法》“武装”自己的势力,在印度各地区开设“消毒营”,联动国家机器,即印度政府警察和军队,针对社区和村庄点-点对点的强制措施,即大多数低种姓的印度男性被关进绝育营并进行输精管结扎术。 就连当时的印度政府,都给灭菌目标定了一个“KPI”。印度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单位及内部人员的晋升,都是以完成一定数量的消毒任务为前提,也有与不同地区政府的“相互反省”。 于是就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被警察包围了,官员们亲自出发去精准抓捕那些低种姓的人。在这场绝育“狂欢”的打击下,超过810万印度人被迫绝育。 低生育率:印度人默默地反抗 英迪拉的残暴政策,却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政绩。英迪拉于1977年被迫下台。随后的继任者立即废除了强制绝育政策,恢复了原来的鼓励劝说为主的生育政策。在此期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6.8亿,印度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4之上。 虽然印度依然保持着高生育率,但是生育率相比高峰期一直在下降,而从这一点开始,印度的生育率将直线下降。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人们意识的觉醒和工业化的发展。
1 下一页